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现代创新创业名人简短事例100字(创新创业故事名人)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7 00:10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简短是什么?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的简短事迹如下:

1、何继善:

他最擅长的就是给地球做“CT”,他的“CT”结果为我国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就是何继善。

何继善,81岁,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国际同行评价: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之一。

2、刘兴胜:

激光器是先进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高功率激光器过去一直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要打破垄断,必须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叠阵”技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刘兴胜,就是这样的一位“破阵者”。

最近,刘兴胜和他的团队正在对“无铟化”叠阵的新一代应用产品进行测试,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收到了国内外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3、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 励志 故事 向来为人津津乐道,他们在创业时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时迸发的潜力令人侧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多“励志故事”的相关内容推荐↓↓↓

每天一则经典的三分钟励志故事10篇

1000字励志故事及感悟

5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精选5篇

10个励志成功小故事

成功人士的 创业故事 1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2

柳传志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鲁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铁匠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直会是农民,而我不想一直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不服输的鲁冠球决定创业,“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

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红火起来。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 修理 厂,富有 经验 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便张贴 广告 ,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快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成为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4

刘永好

年龄:58岁

创业时间: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

第一桶金:鹌鹑养殖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忧虑了。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 毕业 后留校成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 教育 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1980年 春节 ,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他们就想,搞自己曾经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后来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因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识到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积累的近1,000万元资金转向猪饲料市场,希望集团诞生了,成为本土饲料企业龙头。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5

李河君

“首富轮流做,今日到我家”,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为恰当的了,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上涨10.36%,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使得汉能薄膜发电股东李河君身价达到2000亿,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了新一届中国首富。

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汉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汉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河君1988年大学毕业后,靠着从大学老师那借来的5万元起步资金,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和17个伙伴一起,通过6年的积累,到1994年底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本来打算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但是经过对水电站市场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变了初衷,转而进入了能源行业,以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之后,再次通过并购将旗下电站的装机量扩大到了几十万,产业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当地发改委的阻挠,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干成。于是,李河君愤然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终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业

2009年,李河君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涉足到了光伏行业。当时,正式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的光伏行业进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业都因为产能过剩而破产,包括无锡尚德。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时,选择了薄膜太阳能领域并于2011年寒冬来临之际开始投产。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尽管薄膜的市场远不如晶硅,市场占有比例还不足1层。但是,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且还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相关 文章 :

★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 名人创业故事

★ 创业励志故事五篇

★ 五则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短故事100字

★ 5个经典励志故事

★ 必须要看的五篇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 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小故事

★ 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

★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现代名人创业奋斗故事

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 故事 ,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现代名人创业奋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现代名人创业奋斗故事一

为了创业不惜辍学 22岁的日本小伙成功了

在“一考定终身”的日本,考进一所好学校,你的职业道路就算有了着落。

因此,哪怕是幼儿园的入学考试,竞争也异常激烈。然而,就读于日本最优秀的私立大学之一的Takuya Moriguchi 却说:“我其实只想成为一个录音师。”

大学期间,Takuya和朋友出于兴趣成立了一个音乐工作室,希望借此磨砺自己的音响技术。他们吸引到了一些艺术家,而在某次合作中,激发出了Takuya的灵感。Takuya发现,尽管唱片销量在一路下滑,音乐会门票的热度却在持续上升。他认为,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Takuya从来没有想过要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他只是单纯的喜欢音乐,想在其中加入一些创新。但现在,他开始考虑做一款基于声音的地理定位应用,人们可以使用它给全球的各种音乐贴上标签。

“我当时超级倔强,但是又什么都不知道。”于是Takuya到处宣传自己的创意,询问朋友们的意见。一次,他恰好碰到了一位知名企业家,鼓励他放手去做。

就这样,Takuya拉来一位会编程的高中同学,创办了公司Altr Think。然而,他的积蓄很快就花得精光,无力再维持公司的运营。准备放弃之际,他的联合创始人建议他和Movida谈谈此项目在猎云网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谈谈

一款行业大牛 职场 经验 技能c2c共享应用,这是东京的一家种子轮创企孵化器。结果,投资人对他们很感兴趣,公司拿到了一笔种子轮融资,同时新招了几个人入伙。

但设计师职位仍然处于空缺状态,Takuya于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学起Photoshop。

和联合创始人的决裂

公司进展缓慢。Takuya说道:“程序漏洞百出,界面糟糕蹩脚,我们甚至没法做用户测试。”

程序的运行非常不稳定,每次做用户测试时都会崩溃。得不到有用的反馈,团队也开始军心动荡。Takuya认为产品的前景不够明确,想进行转型。但联合创始人不同意。

接着,问题进一步恶化。

Takuya的联合创始人开始对公司置之不顾,就连在和Taizo Son的投资人会议上都没有现身。一周后,这位联合创始人在Facebook的状态被更改为:不再任职于Altr Think公司。

震惊之余,Takuya试着和他取得联系。这位前联合创始人表示,自己失去了动力,也不同意转型。“我不做了,我现在只持有股票。”不久,团队的另一名成员也离开,留下Takuya孤身一人。事后 反思 ,Takuya说他曾经把罪责都推到联合创始人身上,但现在他觉得是自己没有处理好两人的关系。

这次事件让Takuya吸取了教训,他现在强烈推荐创始人直接奉行既定合同,建立共同的期望。他认为,前期糟糕的公司构架在后期将会引发大麻烦。“首先,你们就是得心齐。”

转机出现

孵化器也开始急起来了。

“你这么年轻,有大把时间,为什么不自己学编程,做一款产品原型出来呢?” Takuya心想,是啊,有何不可呢?

他用Photoshop费尽心思地设计出了一款应用“无聊的开关(bored switch)”,并且把成品发布到日本的众筹网站Crowdworks上。“我没想过谁会关注它,但这么做也并无坏处。如果不行,我就继续学编程呗。”

三小时后,他收到了一封留言。当天晚上,就有一个新的工程师加盟Altr Think。那位工程师说道:“不好意思,我睡了一下午刚看到这个。”就这样,Bored Switch诞生了。这个新组合的队伍开始齐心协力来帮世界上的懒人们解决无聊。

辍学

很快产品原型就完成了,而Bored Switch也首次突破1万用户大关。

用户快速翻动开关,就会有一张“我好无聊”的滑稽图片自动分享到他们的Twitter上。应用的用户留存率很低,但Takuya发现,在按完开关后这些人会在Twitter聊起来。于是,他决定把产品转型为一款社交软件。

此后,新的成员陆续加入。而Takuya成为了其中唯一的一名学生。“我感觉对这些人负有责任。”

Takuya开始逃课。他和父母商量退学的事情,希望能最大程度地投入公司。

Takuya的父亲表示支持,但他的母亲却很担忧,她想Takuya完成学业,再凭借这一段经历申请一份好工作。Takuya不想离开团队,最后他孤注一掷,在大三那年辍学。

被收购

这次的转型非常成功,应用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起来。寻求融资时,Takuya收到了一封 介绍信 ,和东京智能应用公司Ignis的CEO进行了几次会面。最后一次会面时,Ignis的CEO提出对公司进行收购。他认为公司在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下,会发展得更好。

Takuya一时拿不定主意。Bored聊天服务现在每天有超过1000名活跃用户和10万下载量。不过,公司缺乏 商业模式 ,资源也很有限。最后,在2014年,Altr Think被Ignis收购。

Takuya表示他并没有想过利用公司赚大钱,最重要的是这项服务能获得成功。

融了钱之后

收购之后的生活还算不错。Takuya在采访时回避了关于钱的话题,但他表明自己在收购前,还住在父母家里,尽可能地在存钱。而现在他搬进了一个稍大的公寓,自己做饭。“我并没有每天去夜总会,也没有买宝马。”

Bored Chat现在每个月有20万活跃用户,并且在近期推出了英文版本“Hit me up”。应用有安卓和iOS版本可供下载。

现代名人创业奋斗故事二

从10元闯深圳到身家612亿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93年,他揣着400元到深圳,出了车站,身上仅剩10元钱。他一度流落街头,以捡废铜烂铁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经身价超612亿,排名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甘平庸的农村小伙

1970年,王文银出身于安徽省河湾村,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1990年,刚大学 毕业 的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个月工资近400元。然而,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看不到出头之日。

1992年,22岁的他选择到深圳,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个牛仔包,包里就装着衣服和一个梦。

身上揣着400块钱, 到了深圳只剩下十块钱!10块钱,王文银花了三天。没地方住,就睡在水泥管子里。

被开除的工厂员工

幸运的是,他找到一份在灯泡厂的工作,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因此带领工人罢工,结果这些参与者全被老板开除。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他一度流落街头,和工友们捡拾废铜烂铁为生。

最牛仓库管理员,赚得500万

一个星期后,他进入了一家港资企业当仓库保管员。他租了间3平米的小屋,有一天下雨,他一觉醒来时, 雨水 已经淹没了床脚。

好好的白领不做,却要到深圳受这份苦,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然而,仅仅1个月,他便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天分。

管理仓库,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他所在工厂有几千种缆线、插头、连接件,王文银竟然把这些物料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

不需要查阅资料,几千个物料编码张口就来,王文银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像高考一样,用心去记,一周就记住了。”王文银说得很轻松。

仅仅1年时间,他就从最底层的仓库管理员,升到工厂的总经理助理,连升七级!

接下来2年,他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万。

睡车间的工厂老板

1997年,王文银投资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深圳携威电源线厂。三年的 企业管理 经验,加上对行业的熟悉,让他很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工厂成立了,王文银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晚上就和衣睡在车间。第一个月,工厂就实现盈利;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由月销售额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达到规模化经营。

宣称倒闭,测试供应商

接下来的发展较顺利,几乎每年都增加一个新工厂。他开始深入研究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并将许多企业家失败的 总结 贴在自家的墙上。最后的结论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当时这家工厂大约欠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

“其实我已经准备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准备还这些货款。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不认人,上门逼债,喊打喊杀,大有不还钱就要你玩完的架势。而有些人就说:‘你欠的货款可以等你有钱的时候再还’。”王文银说。最后,不逼债的供应商大多成为了他的战略合作伙伴。

赚大钱要把握趋势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王文银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的规律,他认为“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

2005年,因为安徽铜陵一个铜线杆项目在深圳招商,王文银偶然进入铜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铜价跌到2万多元,他果断买入十几万吨的现货和30万吨的期货。最终,他以4-8万元一吨的价格出手,获利丰厚。

2014年,福布斯排名中,王文银身价达612亿。2015年,王文银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27位,身价超过京东集团刘强东。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现代名人创业奋斗故事相关内容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