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简短400字(现代名人励志故事简短400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5 03:3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每一个名人的背后都存在着许故事,就是这一个个故事激励着他们继续向前,不放弃的坚持着。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三则,欢迎阅读!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于宇昂

“儿子性格特别活泼、阳光,自小就显现出文艺方面的超强禀赋。”于宇昂父亲于云霄说,儿子进入小学读书后,他在文艺方面的天赋就逐渐显现出来。“他不仅普通话特别标准,且胆子特别大,上台表演没丝毫怯场,乐于表现自己。”

有一次,单位会议间,搞了一次文艺活动,于云霄作为经理,要出一个节目,但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后来,才上小学的于宇昂帮父亲解了围——代替父亲的部门,上台朗诵诗歌,震住了台下100多名观众。

“他不仅吐字清晰,最让台下观众响起雷鸣鼓掌的是小孩声情并茂,如此抑扬顿挫、极富感情的童声朗诵,他们是第一次见到,小宇昂自此成了老爸单位的小明星。”于云霄回忆起当年那一幕,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而在邻居和亲朋眼里,小宇昂从小就聪明、帅气,且人小鬼大,自己特别有主见、独立性强,他们都非常喜爱这个讨人喜爱的孩子。但在于云霄和妻子的眼里,儿子从小便心存志气,且志向远大。

于云霄发现,儿子的心智过早成熟。他认为,儿子是块顽石,小小年纪便能遇事沉着,能自己出主意,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经过一番打磨,将来一定可以做一番大的事业。

2006年,在天津读书的于宇昂回家休假,获知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选拔青春形象大使,就抓住这次难得机遇报名参与评选。

经多轮淘汰,他从4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凭自己优秀的综合素质,过硬的表演能力和阳光灿烂的气质形象,一举获得亚军头衔,并成为浙江省第十三届省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弟弟于鹏程:哥哥对朋友像兄弟一样

最让他弟弟于鹏程敬佩的是,哥哥豪迈的性格和对朋友像兄弟一样的情谊,只要哪位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力去帮助和关心。

2006年,于宇昂寒假读书时候,向母亲葛敏芳要2000元现金。

母亲问他要钱干嘛,于宇昂说,有位同学做了手术,且家境困顿,他想寄点钱给该同学渡过难关。

见儿子有这份爱心,葛敏芳也爽快地把钱给了儿子。

跟儿子交朋友,对儿子给予绝对信任,想方设法去帮儿子实现理想,是于云霄给予儿子成长最大的帮助。

于云霄说,儿子在上中学期间,也出现过短暂的“网游情结”,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于云霄心里非常着急,但做父亲的他没驳斥或打骂儿子,而是把他当朋友,跟他谈心,真实地了解儿子的心态,并及时予以疏导和谈心,帮儿子快速从网游中走了出来。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郎咸平

一、爱生病的孩子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军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扁桃体发炎、一周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种药片……这是郎咸平回忆童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幕。

二、学校里的后进生

郎咸平小学5年级时,父亲拿了一份数学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满分100分的试卷,他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被列为后进生的痛苦一直延续到中学。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专门给后进生开的班,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因为班里同学都没接受过太多的家庭教育,流氓和“太保”之类的同学也多。中学时代的郎咸平,在学校几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变命运的那次作弊

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中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念书的压力,因为这时候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前2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到中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学校里只有300人考上的高中,就是因为这样一次考试,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中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据郎咸平自己回忆,他能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捷径,考试的时候作弊,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决定好好地念。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点,当时就感觉好像哪根筋不对劲,我就不信考不过。结果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忽然发现微积分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月考考下来,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笨,这是他这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熟能生巧,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难,郎咸平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其他科目例如经济学也考得很好,都是90分以上。

再回忆起大学时代的他,郎咸平很感谢当年他抓作弊的老师,因为那一次改变了他的一生。

四、出国留学考托福和gre

研究所的第二年的时候,在《工商时报》做记者的同学把郎咸平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在台湾,记者这个职业是不被年轻人当做终身的职业,通常做个两三年就会转业。做了两年记者之后他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职场似乎总跟他作对,忙乎一阵过后,他始终未能谋得满意的职位。无奈之下,郎咸平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但是他也没时间念托福和gre,考试的时候,托福考了550分,gre考了1640分,这样的分数是很差的。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年轻的郎咸平当时陷入了茫然,难道自己真的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学生?因为这所学校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后来他倒了美国才知道,沃顿商学院在美国是大名鼎鼎的。

五、攻读博士学位

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在东海和台大念书时,他总觉得自己的水平不错,但进入真正的学术殿堂后,郎咸平才发现课程太难,根本听不懂。特别是跟经济系博士生一起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考试出来的成绩都是c。后来因为平时上课表现还不错,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助教才帮了个大忙,把c改了个b-,这才得以继续留下来。

那次考试之后,不服输的劲头鼓励他发奋努力,最后,郎咸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此时的郎咸平才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窍门。

1985年,郎咸平在沃顿开始写博士论文。起初,因为没有胆量做公司财务的课题,他只想做投资学方面的论文。在他看来,自己是不可能适合做那种软科学的,也不可能打进那个小圈圈。

郎咸平总共才花了两年半时间就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这在沃顿创校100余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了。

六、回国发展

博士毕业后,郎咸平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然而,异国平静的学术生涯,在郎咸平看来又有一丝沉闷。在谈到那段日子的时候,他这样回忆当时的想法:“都快40岁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成就感了,因为在那边太专业。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有的时候常常看到电视,看到播出中国,心里面就觉得有点酸酸的,所以一有机会的话就会想到回国。”

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2000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2001年底,郎咸平进入内地证券市场。他提出:“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之后,郎咸平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媒体间掀起一场“郎旋风”。褒之曰: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侠义胸襟。贬之曰:不谙中国国情的“民企杀手”,只为出风头的'狂人。

郎咸平说:“我情愿往国内走,我不愿往美国走,因为在这边你会受到重视,你的意见受到重视,你能够为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虽然我只做了个开头,提出了一些观念,但是还是很重要。”

2004年,郎咸平48岁,他已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长江商学院合聘教授。

郎咸平读书故事感悟:

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的求学生涯,他说,自己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以后,才会有所改变,普通人是这样,名人也是如此。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富比尔盖茨

“泼”醒儿子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 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这挺有意思,相当不错”,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给予独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坐下休息,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克丽丝蒂回忆说,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 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穿。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十多年间,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中国现代名人励志故事简短

中国现代名人励志故事简短举例如下:

1、我国如今的航空航天事业正在以世界有目共睹的速度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到底是离不开先辈们的贡献,在航天和军事工业上,有一位科学家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钱学森。这位中国现代名人励志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钱学森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回国后,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概念,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说到水稻想必很多人想到了袁隆平老爷爷。以前我国水稻产量不高,满足不了“吃”的需要,存在着很严重的“粮食危机”。而粮食产量低,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研发水稻的故事可以说是最为经典的现代名人故事之一。

故事的介绍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空闲的时候找一些来看,那么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的“仙气儿”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有个名叫言慧珠的学生,是梅兰芳最喜爱的女弟子,学梅派学得最完美。一次,言慧珠学了一出《洛神》,在公演之前进行了一次小彩排,请了好多老先生去看,演完就请他们点评。其中一位老先生评价道:“扮相、身段哪儿都好,就是没有你先生的那股仙气儿。”言慧珠很失望,她演的是洛神,没有仙气儿,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呀。

此后,言慧珠特意登门向这位老先生求教:“何谓仙气儿?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先生笑笑,让她去问自己的老师。她果然跑回去问,梅兰芳却说:“我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那样演的。”

最后,百思不得其解的言慧珠,终于从老先生那里得到了答案:“你先生会画画,会写字,会弹钢琴,这些你会吗?你有没有你先生的这些素养?”言慧珠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在唱戏之外,还对画画之类的事情那么痴迷了。

素养的形成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艺术本身是相通的,有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梅兰芳深谙此理,才形成了独特的“仙气儿”,就算最喜欢的弟子也无法模仿。

:从梦魇中涅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素果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正好印证了冯大荣的人生。

冯大荣是重庆“重塑人生心理咨询”的首席心理咨询师,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位以抚慰他人心灵、重塑他人人生为工作要义的咨询师,自己也曾是一名“患者”,也曾被挫折和抑郁摧残,独自走过漫长的黑暗巷道。

出生在江西九江郊区的冯大荣,命运仿佛从开始就为他书写了一曲悲怆。童年留给他的记忆就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里,抑郁的妈妈总是隔三差五地哭闹著寻死,家族中其他亲人的心理“异常举动”也令他惊恐不已……

梦魇般的童年经历以浓重的阴影投射到他之后人生的每一处驿站。成年后,性格自卑的他,在工作中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私下里总为别人的眼神和脸色而纠结;曾经的物质缺失,让早已衣食无忧的他依然被担心和恐惧包围,工作、拼搏与奋斗构成了他人生的全部。白天,他坐卧不安,遇事极易发火;夜晚,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大汗淋漓地等候“梦醒时分”……

“为什么自己的奋斗不能换来人生的幸福?”被生活摧残得精疲力竭的他开始反省。在2001年,他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已是处级公务员的他向单位递交了辞呈,自费留学美国,期望在最先进的国度找到幸福人生的答案。彼时,他36岁。

然而,“西天取经”之路并不顺利。在他乡,学业与生存的双重压力不仅没有让他找回幸福,反倒让他从小就恐惧的抑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连续一周的失眠,紧接着出现的是焦虑、恐惧和心情的极度低落,接下来的药物副作用又导致了全身抽搐……

当生活被抑郁的城墙环绕,他唯有突围自救。

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在海量的文献中去伪存真。他把所有的方法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哪怕是一缕很少的阳光,也让他倍感兴奋。他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师“尝百草”第一人,记录下各种方法的效能、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在浩瀚的文献里,在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终于于黑暗中破路,独创了宣誓法、净化法、心理再生等一系列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

也许是长久被家族魔咒困扰的他特别能感同身受,从“心病”中走出来的冯大荣,在不惑之年终于找到自己愿意终身为之献身的事业——从事心理研究与实践,还原成长真相,做回真实的自己,将安宁带给每一个被心理困惑折磨的人。

2004年留学归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稿《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其全新的治疗理念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求助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冯大荣开始奔走于全国各地。2007年,他接受清华大学心理学会的邀请,给学生做关于重塑人生理念的专题讲座;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带队前赴灾区,义务为灾民进行大量的心理疏导;2010年,他走进工读学校,将驱散抑郁的春风吹进每个失足少年、抑郁患者的心头……

生活有时是个浑蛋,但沉浸在痛苦与怨恨中毫无帮助,相反,像冯大荣老师一样学会涅重生,你才能迎来幸福的开阔人生。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世界著名的心理学者,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森田正马等,他们无一例外都曾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艰苦的探索而最终发现心理秘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强者自救吧。

因为痛过,所以懂得。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前来咨询的学生——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痛苦,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崭新的开始。

:陈晓卿的慢与不慢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有两种境界,“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种境界。这些年来,他慢吞吞“拉动网纲”,牵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4年4月15日,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首映式当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见。”纪录片以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世界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

陈晓卿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五官端正,一张黝黑的圆脸,个子高高的。尽管走路时步子很大,但速度并不明显,给人的是一种“慢”的感觉。其实,他做事还真的慢。

早在2002年,陈晓卿就曾前后三次申报过《舌尖》专案,当时台里总是答复“题材好,但是没钱,等著”。可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2011年央视九套纪录频道成立,这个选题才得到台里450万元的重点投资。

而就是在这等待中,陈晓卿成了北京有名的吃货。他喜欢自己被人叫做“扫街嘴”,只要有一点儿闲暇,他就会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毯式地搜馆子,见到好吃的就记录下来。中国有一句话,“不怕慢,只怕站。”十年下来,在他手机里竟然储存了5600个饭馆的名字和路线,还有哪一家哪一个服务员态度好,哪一家哪样食材多煮几分钟味道会更好……

慢是一种持守,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信心,一种定力,是一份沉浸其中的心气,是一个生活体验越来越深刻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份心气,遇事无论是好是坏他都没脾气。

2000年11月,央视《纪录片》栏目诞生,此是《见证》栏目的前身,陈晓卿曾任《见证》制片人。2003年底开始,《见证》被安排在后半夜播出,栏目编导张小么曾哀怨地写道:《见证》播出时间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后首播,大家还没睡醒的时候,重播也结束了。没有广告,纯粹的纪录片。甲说:那个时间连鸟都不拉屎了。乙说:干脆改名叫见鬼。陈晓卿的儿子因为在电视上见不到爸爸,对老爸同事的玩笑坚信不疑:爸爸就是“电视台看大门的”。而恰恰是这种没脾气的“看大门”的日子,让陈晓卿有了超凡脱俗的“舌尖功夫”。

在拍摄中,陈晓卿也是慢工出细活。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他全都是“慢慢打理”。影片里出现的300多种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闪而过的镜头,在被选中之前,都要几经考量。如摄制组本打算在千岛湖拍摄螺蛳,因为其品质优于一般地方。工作人员已经从养殖环境、打捞情况到去尾环节,一次又一次。后来有人建议再去看看“个头小,味道略苦,清凉解毒”即更有特点的开化青蛳。当陈晓卿去了一趟开化后,就决定舍掉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完全是在干净的溪沟里自然生长的!”陈晓卿就是这样特别重视食物的生长环境。

“屈己者能处众,谦虚者能处身”是陈晓卿的另一种境界:“不慢”——低调谦虚不傲慢不怠慢。

《舌尖上的中国2》投资1000万元,未开机便获得总数8931万元的冠名费用,开播10天后整个回报是投入的20倍,即高达2亿元。

而且影片已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的电视台进行播出,有更多国际上的观众能够通过主流平台的黄金时段看到中国,解读中国。然而,在不凡成绩面前,陈晓卿依然那么低调。

2013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l》第一集播出当晚,陈晓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报,轻描淡写地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陈晓卿接受采访,高频词是“没有”——“没有,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真的没有什么心得……”这种谦卑与他的付出和片子取得的成功无法成正比。

无论是慢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不傲慢”,都是一种从容不迫、摒弃心浮气躁,有信心、有定力的生活态度,因而也就能拉动人生的一潭星星为自己增光添彩……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

导语: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下面是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1:易建联

他出生于广东鹤山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邮政职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为遗传的缘故,他生下来就比同龄人高,这让他处处显得傲气凌人。

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深圳。

他3岁时,就学会了怎样把家里的电器弄得四分五裂,4岁时就把邻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饶。他进幼儿园才一周,就成了园里的破坏大王。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避而远之。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里诉苦。

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他找不到玩耍的乐趣,索性玩起了篮球。那个时候,也只有篮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么快乐和忧愁的事,都会在运球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在他看来,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别人暗地里却骂他疯子。

7岁那年,他进了深圳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读书,他拜学校最有名的老师学习篮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闯出一番成就,他信誓旦旦对母亲说,你们看着吧,不出10年,我将成为中国篮球史上最有价值的球员。在家人看来,他的话只是对理想的一点毫无意义的安慰。因为,那时,他是一无所成。

10岁时,他身高已经有1。80米。他紧紧记得当年的那个誓言,他和几个同样爱好篮球的伙伴组建了一支篮球队,他取名叫“梦之队”。队伍组成后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父亲看在眼里,又喜又忧,喜得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顽强而又灵气逼人的自己,忧得是他担心顽皮的儿子会把上课的时间也拿来练球。

为了监督他的学业,父亲不得不经常请假去学校看望他。

12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游乐园玩。走到门口,父亲突然问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为那里的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少年职业比赛。但是等观光车的人太多,等了很久还没位子,父亲突然提出抄近路走,这样时间还能快一点。

他感到很惊讶,这里他来过几次,并没有发现父亲所说的近路。父亲笑了,拐了一个弯后指着一处陡坡说,就从这里上。

他愣住了。父亲没有理会他,借助旁边的一棵小树,几下就翻上去了。8分钟后,他们走到了体育馆的前面,父亲指着来的那条路,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成功其实就像我们争先恐后地赶到山顶,如果都去坐观光车,不知要轮到什么时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别人远远甩在了后面。既然都只是一个过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虽然前面有荆刺和陡坡,你也许会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坚持下去,你总能比别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样,你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啊。

父亲的这番话,让他铭记在心。

因为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他很快报名参加了深圳的街头篮球赛,虽然第一轮就被淘汰,但他没有泄气。他和队员击掌发誓,明年重新再来。

回到家不久,他没有想到,深圳体校教练戴忆新竟然闻讯而至。他庆幸自己遇到了伯乐。由于有了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他的身高与球技直线上升。

2001年,身高达2。02米的他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在2005年到2006年的比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CBA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他就是中国篮坛的热门人物,被称为新一代人气王的易建联。

2007年8月,他签约密尔沃基雄鹿队,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之后,第四位进军NBA的中国球员,他也是第一位到现场经历选秀过程的中国球员。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荆刺和挫折,在一个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视它,爬上去,山顶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上帝。”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2:陈赫

耍贱、撒娇,是他化解冲突的方式。在《奔跑吧兄弟》里,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抱大腿、耍无赖都成了自保方式,这些方法被他形容为智取,跟李晨“大黑牛”似的横冲直撞截然不同。

但或许正是应了“撒娇好命”的预言,陈赫无疑是幸运的。第一部戏《爱情公寓》一炮而红,首次出演电影《微爱》就和顾长卫合作,客串《匆匆那年》票房轻松过五亿,甚至他拍的每部电视剧都能很快播出,没一部积压。这种好运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拥有的,而他也很知足:“我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资格再去争什么了。”

录制《奔跑吧兄弟》时,总会引来不少群众围观,挨个叫着明星的名字,“邓超、李晨、王宝强……”到了陈赫,喊的却全都是“ 曾小贤”,陈赫每次只能无奈地转过身,把背后“陈赫”的名牌给他们看。

《爱情公寓》让“曾小贤”成了陈赫的代名词。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摆脱,他曾接过一部正剧,扮演的人物甚至有点苦情,但反响一般,观众看惯了贱兮兮的曾小贤,实在不习惯他突然苦大仇深。就连客串《匆匆那年》,扮演的苏凯是个会打篮球的人气学长,但当大银幕上梳着中分头的.苏凯回眸,慢镜头扫过,影院里的观众全在笑。在陈赫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里,爆笑始终是观众给予的最直接反应。

“我是真的很努力地去演帅哥,真的,但没有办法……”陈赫的辩白似乎没有说服力。不管是《微爱》里幻想女神的屌丝编剧沙果,还是《奔跑吧兄弟》里的吐槽小能手,抑或《爱情公寓》里被众人嫌弃的“曾小贤”,“贱”都是他们身上最大的特点。在当今语境里,贱代表乐于自嘲、幽默感,与吐槽和自黑的流行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这正是陈赫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

现在的他并不介意“贱男”的标签:“贱已经不是贬义词了,它可能代表善良、温暖。” 他也并不急着摆脱谐星定位,“就像是周星驰,如果周星驰演苦情片,你们也好难接受吧?所以我没有必要扔掉曾小贤,甚至可以尝试在已有条件下去丰满他。”

陈赫如今的工作满满当当的,宣传完《微爱》之后,接着拍摄《医馆笑传》,然后是战线长达几个月的《奔跑吧兄弟》。他坦言自己不工作的时候是个话很少的人,有时候更愿意面对电脑玩游戏。但开工又会不一样,会让自己保持鸡血状态,会说话逗大家笑。他的身上似乎有个开关,action!那个贱兮兮的“陈赫”就来了,贫嘴、卖萌、耍贱都是一把好手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3:李明博

他家太穷,为了维持生活,他从小就帮助母亲做小买卖。

上高中那年,他开始做起新的生意——卖爆米花,以供学费。他卖爆米花,都是自己现做、现卖,浑身上下经常被汗和油弄得脏兮兮的。

卖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告诉他:“女子学校门前的零食卖得最快,你应该到那里去卖。”

按照母亲的要求,他开始在女子学校门前卖爆米花。每天天刚亮,他就赶到女子学校门口,调整好火候开始做爆米花,他做的爆米花火候恰到好处,又好看又好吃,很受学生欢迎。

虽然生意比以前好,但他却感到很难为情。太阳出来后,他狼狈不堪的形象就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众人面前:一双黑糊糊的手,一身不干净的校服,还有一张很疲倦的脸。

尽管他也在说服自己,安慰自己,但是一看到那些同龄的女生满脸幸福的样子,他就感到相形见绌,抬不起头、每次碰到女生的视线,他都恨不得能在地上找个洞钻进去!

有什么办法能躲避她们的视线呢?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戴上一顶大草帽。对!戴上它就能遮挡住那些女生的视线了!尽管冬天戴草帽让人感到不自然,但为了躲避女生的视线,也实在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有一天,正当他埋头卖爆米花的时候,突然背后传来了母亲的呵斥声:

“你这是干什么?大冬天戴什么草帽?快把草帽摘下来!”

在熙熙攘攘的校门前被母亲大声地训斥,他感到很委屈,很没面子,不禁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母亲注视着他说:

“孩子呀,你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这样才有礼貌。只有你看着对方,人家才会愿意买你的东西:你连看都不看人家,那怎么能卖好东西呢?”

母亲还特别加重语气说:“不管多么贫穷,你都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都要自尊、自强,决不能被贫穷压得无脸见人,垂头丧气,”

这个当年卖爆米花的孩子,叫李明博。多年以后,他当选为第17届韩国总统一

李明博出任总统之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多亏了母亲,多亏了母亲在大街上的教诲!母亲的教诲不仅使我勇敢地摘掉了草帽,而且使我树立起勇敢面对现实的处世原则、多年以来,我不仅一直用母亲自尊、自强的要求激励自己,而且经常用自尊、自强的要求教导我的孩子。”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4:吴士宏

1998年,微软为了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决定公开高薪招聘一名中国公司总经理。微软是世界软件巨头,加上优厚的报酬,一时间应者云集。

经过初试,又经过几轮面试,最后入围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好多科研发明;另一个应聘者正在另一家大公司任要职;而第三个人则任职于IBM,但她的学历很糟糕,她甚至没上过大学。

最后的面试在一间很大的房里,微软中国区的几位负责人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等面试快开始时,才发现少了一把供应聘者坐的椅子。工作人员正要去外面搬椅子,一位面试官说:“就这样吧,没有椅子也好。”

第一个进去面试的是那位博士,一位面试官说:“你好,请坐!”博士四周看看,并没有发现椅子,充满笑意的脸立刻转为尴尬和茫然。“请坐下来谈。”另一位面试官说道。博士更加不知所措了,“没关系,我就站着谈吧。”面试不到一会儿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在大公司任要职那位,面试官还是要求坐下来谈,他谦恭地笑道:“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吧,没关系,我还是站着谈吧。”一位面试官似乎恍然大悟,“请原谅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那就委屈你一下吧。”面试只是谈了五六分钟。

最后面试的是那位女士。她四处看了一下没有椅子,微笑着说:“您好,我可以去外面搬一把椅子进来吗?”一位面试官笑着答应,“为什么不可以呢?”最后,面试进行了近一个小时。

三天后,面试结果出来了,出任总经理的是最后一位应聘者。很多人很不解,她没有什么显赫学历,又是一位女士,能胜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吗?

微软中国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很详细:连自己搬一把椅子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开拓市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一切的经验和学识都毫无价值。

事实也证明这位负责人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女士就是仅用七个月就完成全年销售额130%、成功帮助微软打开中国市场的打工皇后吴士宏。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5:董卿

2010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网上评选揭晓,董卿毫无悬念地成为10名甲级主持人之一,这是继她2009年7月10日被授予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之后的又一重大荣誉。

在得知自己评选为央视十佳主持人后,董卿显得很激动:“虽然这已经是我第5次当选为最佳主持人,但我心里仍然难以平静,可以这样说,没有这几次的连续当选,自己就不可能被授予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荣誉。最佳主持人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还是‘德艺双馨’这个奖项,它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董卿高中毕业后,先考入浙江戏剧学院,当过主持人和制片人。在有声有色干了一年后,便决定报考上海电视台,她最终从应试的七八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节目主持人。

董卿从小就十分向往中央电视台,进入上海电视台不久,便有了与央视接触的机会。那是1996年,她以剧组外联的身份,参加了北京、上海、陕西三地联办的“春晚”,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剧组和宾馆之间往返,为演员吃饭和出发排练的事而忙碌。虽然辛苦,她却很卖力,目的很明确:借此调入中央电视台。

然而,当那年的“春晚”结束后,她并未进入心仪的中央电视台,依然重返上海电视台,主持了新开办的《非常男女》节目。她以靓丽的容貌和新颖的主持风格,赢得观众的喜爱,并因此获得第五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2002年,央视决定开播西部频道,该频道负责人之一的尹力邀请董卿加盟。已经29岁的她,在接到邀请,深思熟虑后,她最终得到了答案:如果拒邀,一定会后悔!她答应了尹力的邀请。

虽然她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面临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想。初到央视,董卿担任《魅力12》的主持人,该节目要求掌握大量的民俗和民族风情知识,加上节目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没有太多的电视从业经验。董卿虽然名义上是央视主持人,节目录制却在大兴区,她连央视的大门都进不去。一次,北京遭遇沙尘暴天气,她提着四五袋衣服要去节目录制现场,可站在大兴街头却怎么也打不到车。最后,总算搭上了一朋友的车,坐在车上她突然对朋友说:“太难了,我不想做了。”朋友反问道:“世界上什么事情容易呢?”一句话,顿时让她泪流满面。

到了节目录制的大楼下,一位清洁工大姐亲切地问她:“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吧?”董卿愣了一下,随即微笑着对大姐说:“刮这么大的风,你还在工作,真不容易啊。”她在转身上楼的一瞬间,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当天节目录制结束后,她坐出租车回住处,刚上车,司机就惊喜地喊道:“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们都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司机的赞扬,感动得她再次泪水涟涟。

那天的几次偶遇,让董卿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动,她从此打消“逃离央视”的想法,随着节目收视率的攀升,更坚定了她留下来的信心。尤其学者对她主持风格的评价:“一个深沉而朴素的节目。”让她最终在央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过硬的功底,董卿成为央视的名主持,她并未因此停顿懈怠,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勤奋工作。仅2010年半年时间里,工作量就在130台节目左右,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她至少有500个小时是在飞机、汽车上度过,但她却从未叫过一声苦。

董卿感慨道:“上海到北京有多远?坐飞机1小时40分钟;cctv有多远?从涉足电视到跨入她的大门,我走了整整8年。曾被很多人问到我如何成功的秘诀,我总是以切身的体会回答,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打开成功大门的,往往就是最后那一把钥匙!”

现代名人小故事励志

现代励志小故事有很多,包括著名主持人、著名歌手、富豪的创业历程等的个人经历都十分励志,让人为之振奋,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名人的励志故事。

1、第一次的成功很重要

欧阳夏丹一上初中,爸爸就开始生病住院,还要做化疗,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明显缩水。这让调皮爱玩的欧阳夏丹突然懂事起来,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她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班主任罗宗昌就鼓励她参加班里的演讲比赛,还耐心地陪她一遍遍地练习。结果,她在全市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这第一次成功给了她巨大震撼:原来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大的潜力!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年获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

在广院读书时,老师推荐她去主持学校艺术节的“歌手大赛”,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她再次靠自己的实力,在广院取得“第一次成功”,这也让她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后面的成功就顺理成章、接踵而至了,甚至有些争先恐后。更大的成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每天凌晨4:30,两个闹钟加一部手机把她唤醒,唤醒她进入工作状态,不管雨雪风霜,她都要直奔自己的岗位。

即便已成为央视“新锐主持人”的代表,欧阳夏丹依然没有止步,又在分阶段地制订一些学习计划,补充一些新鲜的知识,加强英语学习,向一个双语主持人的目标迈进了。

第一次成功很重要,而不断争取“第一次成功”,其实就是蓄势待发、厚积薄发。成功也正因如此才会可持续发展。

2、萧煌奇:你们都是我的眼睛

萧煌奇带着先天性的白内障出生,四岁的时候他接受了眼部手术,开始可以看见朦胧的大千世界。高一时,他再次失去了全部的视力。他害怕,无助,焦躁,老师发现了他的不对劲,并开导他说,只要学会怎样生活,找到属于看不见的信心跟力量,眼睛就会无处不在。

他用一年的时间来让自己沉淀,学习盲人该学习的一切,他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情绪里,始终陪着他的是吉他和那些饱含情绪的音乐。老师和同学,鼓励他参加歌唱比赛,就在这一年,他获得第八届残障人金鼎奖歌唱比赛第一名,他忽然明白自己抓住了老师所说的,那无处不在的眼睛。

2002年,他把心里所有的心思都写在一首名为《你是我的眼》的歌曲里,该曲荣登金曲榜,一跃成为KTV排行榜的冠军,没有大的宣传,刚出道的萧煌奇入围了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与“最佳作词奖”,音乐成了他的眼睛。2010年,他为黄小琥创作的《没那么简单》在KTV里感动了许多人,也唱哭了许多人。

萧煌奇从不介意别人叫他盲人创作歌手,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是心里很坚强很清晰,他是用耳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感情。他获得了成功,找到自信,有了强大的力量,把自己的音乐带到世界上每个角落,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萧煌奇。

3、用心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汪涵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既费时,又辛苦。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当有人抱怨时,机会终于来到他身边。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可是,台领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回答了。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跃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台长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连鼓掌都这么卖力。”

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节目缺一位男主持,台长想到了他,就这样,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获得过许多荣耀。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对此,他说,“要学会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4、人生的幸运石

当今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著名的“商界神童”费拉·格雷从小就开始创业,小时候,由于母亲过度操劳而病倒,小格雷真切地感受到了求生的艰难,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做些事情来帮您!”

6岁的小格雷就开始创业了,一开始,格雷在到处碰壁后仍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世上无难事,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新大陆”——他家的街道上到处是圆滑的石块,如果将这些石块变废为宝,岂不是财源滚滚?他经过深思熟虑,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挑选一些漂亮的石块涂上美丽的颜色,写上祝福的文字或是画上吉祥的图案,然后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每到一家,他大声地敲门,大方地跟大人们握手。然后有板有眼地推销,你愿意买下这块“幸运石”吗?虽然便宜,但作用不小,它能用来做镇纸、压书具或者门脚夹。人们往往会疑惑地问他,这不是街道上那些小石头吗?

8岁的时候,格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协会,叫做“城区街坊经济企业协会”,这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社区组织,会员也大多是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儿童。靠着筹集到的款项,格雷和他的小商会开始推广自己的业务,包括售卖小饼干和礼物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他学习如何创业的第一课。

几年后,他还得到了一份播音工作——获邀在当地电视台的一个脱口秀节目“后台直播”中担任主持人。这时格雷虽年仅12岁,但他已经能在观众面前不无幽默地侃侃而谈了。他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有人预约邀请他进行一些演讲,每次的出场费高达数千美元。

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一定的市场营销经验后,格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食品公司。他自己用火炉制作糖浆,倒进瓶子里,然后送去给包装工人,并且设法找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来指导他。靠着这家食品公司和其他一些资产,14岁的格雷正式成为百万富翁,创下了美国商界的传奇。

格雷之所以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就是源于他有一双能从别人不会注意的细微事物中找到商机的“慧眼”。只要用心去思考,认真感悟细小事物,人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石”。

5、我的世界里没有“不行”

6月8日,妮可·凯利摘得“美国小姐”爱荷华州分赛区桂冠,成为新一届的“爱荷华小姐”。这位选美冠军是一名残疾人,左臂只有半截,但她灿烂的笑容不带一丝忧愁。

“我的确是残疾,我参加选美,就是站出来告诉每个人,也许我们外表不同,说话方式、行为举止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都能做得很棒。”对于身体上的不完美,凯利从小到大一直都不回避。

23年前,小凯利出生时左臂就只有后半截。尽管如此,父母依然对她宠爱有加,凯利也因此养成了活泼乐观的性格。小时候,每当小伙伴问凯利,为什么她的左手只有半截时,凯利总是坦然地开玩笑说:“另外半截被鲨鱼咬掉了呀。”从小就习惯被别人注视的她,比一般孩子更加大胆、勇敢,不管是男孩的项目——棒球,抑或是女孩喜欢的跳舞,凯利几乎样样擅长。“我的世界里没有‘不行’两个字,没有什么是我不敢尝试的。”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凯利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舞台。

当她得知选美比赛的消息时,这位从不拒绝尝试的女孩自然也不会错过。2013年2月,凯利开始为选美紧锣密鼓地训练。4个月中,除了遵守严格的饮食规律外,凯利的训练无微不至,从穿高跟鞋走路、回答问题,到发型、服饰、拍照姿势,甚至包括笑容的幅度。

凯利的努力没有白费。历时3天的比赛中,凯利的阳光、乐观与机智一次次让评委刮目相看。才艺表演时,她以高亢的嗓音唱出音乐剧《女巫前传》的经典曲目《反抗引力》,征服全场。

荣膺“爱荷华小姐”之后,凯利迅速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包围。“美国小姐”赛事已经举办92年。13年前,天生没有左手的女孩沃希吉尔当选”爱荷华小姐“,虽然没有在总决赛夺冠,但她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不久前,她刚刚被授予杰弗逊奖,这个奖项专门奖励那些为社区和公共服务做出贡献的人。

对凯利来说,无论”美国小姐“还是”爱荷华小姐“,都只是一个起点,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