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追寻名人作文600字作文初中(追寻名人的足迹手抄报)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1 02:32 来源:淘名人 阅读: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600字

有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当我们还在爸妈身旁撒娇,还是爷爷奶奶“掌中宝”的时侯,他10岁就

失去了父母和唯一哥哥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开始了逃荒的生涯。有一天,经过

长途流浪的他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好心的人救起,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当时八路军的骑兵

连就驻扎在这一带。他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后来,他就加入了儿童团,

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故事讲到这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他就是革命小英雄王二小。读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最让我佩服的是

他的英勇机智:在看到日本鬼子朝他们走来,他想到了要保证后方机关和乡亲们的安危,又迅速决定将

日本鬼子引到石岭子骑兵连的埋伏圈,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二小巧妙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

们的信任最终将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将敌人一举歼灭,他也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

王二小给我们少年儿童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勇敢、机智,敢于和日本鬼子做决死的斗争。虽然

他是一个孤儿,没有了亲人,但他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关心的是乡亲们安全和八路军叔叔的后方机关的

安全,他是一个多么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是我们少年儿童永远的学习榜样。

寻访名人之唐荆川六年级作文600字

大家该知道唐荆川吧,他可是我们常州古代有名的人物呢,在常州还有专门为他建造的公园。这一次我就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位名人。

唐荆川,生于1507年,逝于 1560年,明代的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他原名为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川,故号“荆川”。唐荆川能文能武,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故事名叫:掷笔毙刺客。主要讲的是:倭寇头子请来刺客去刺杀唐荆川,可却被唐荆川的毛笔字给迷住了,唐荆川趁刺客看得入迷时,把毛笔向刺客喉间掷去,把刺客给干净利落地杀了。

这一次,我们小组就要去探访唐荆川。我们去了荆川公园,一到那儿,我们看见了一个古代风格的门牌,上面写着几个强健有力的大字——荆川公园,真是有气魄。随后,我们进入园内,看到了一座唐荆川正在专心致致看书时的雕像,可见唐荆川的文采十分好,也证实了他能文能武的“能文”。我们来到“唐荆川之墓”。我本想站上去拍个照,可却立马被人拦住了。说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要对死者尊重,特别是像唐荆川这种名人,他生前为我们常州奉献过多少呀,应该对他敬重!可见唐荆川生前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奉献过很多,人们都对他十分爱戴。接着,我们来到了唐荆川另一座雕像的面前,只见这里的唐荆川手执利矛,披着一身耀眼的铠甲,双目炯炯有神,目光眺望着远方,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这座雕像又证实了唐荆川的“能武”。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唐荆川真是常州古代一位能文能武的大将啊!

寻找名人的足迹500字写作文

1. 寻找名人足迹的作文300字

寻找名人的足迹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2. 寻找名人足迹的作文

我们所认识的名人有很多,每个名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我最敬佩的一位名人就是孙中山,我听过很多关于孙中山的故事,对于这位伟人,我从心里敬佩他。 为了找寻名人的足迹,我让爸爸妈妈周末带我来到了孙中山的故居。

孙中山故居在中山市的翠亨村,从顺德出发,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那天,我们一早出发,到了目的地,先去孙中山故居参观。

这只是过去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面摆设了简单的家俱,还有孙中山家人的照片。我了解到孙中山就是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这个小院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他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好动、调皮、爱游戏;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他刻苦学习,爱思考、爱提问题,敢干挑战旧礼教,不信鬼神。我明白了伟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跟他们从小的努力分不开的。

参观完故居后,我们又到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分了好几个展览室。每个展览室都有很多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孙中山的一生和家庭。

我一个展室一个展室认真地看,看不懂的地方爸爸妈妈仔细给我讲解,使我对孙中山的一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知道了孙中山首先是在广州、香港学医,出类拔萃,以优秀成绩毕业,成为医术高明的大国手;我知道了孙中山从“医人”走向了“医国”的革命道路;知道了孙中山创建了三民主义,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于1912年建立了共和国制,从此女人不用再裹足,男人不用再留辫,国家开始走向富强…… 我正在找寻名人足迹的路上,寻找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了解着他的生平,他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了我很深刻的领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做一个和孙中山先生一样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3.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600字

有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当我们还在爸妈身旁撒娇,还是爷爷奶奶“掌中宝”的时侯,他10岁就

失去了父母和唯一哥哥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开始了逃荒的生涯。有一天,经过

长途流浪的他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好心的人救起,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当时八路军的骑兵

连就驻扎在这一带。他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后来,他就加入了儿童团,

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故事讲到这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他就是革命小英雄王二小。读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最让我佩服的是

他的英勇机智:在看到日本鬼子朝他们走来,他想到了要保证后方机关和乡亲们的安危,又迅速决定将

日本鬼子引到石岭子骑兵连的埋伏圈,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二小巧妙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

们的信任最终将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将敌人一举歼灭,他也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

王二小给我们少年儿童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勇敢、机智,敢于和日本鬼子做决死的斗争。虽然

他是一个孤儿,没有了亲人,但他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关心的是乡亲们安全和八路军叔叔的后方机关的

安全,他是一个多么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是我们少年儿童永远的学习榜样。

4. 写一篇寻找名人的足迹的作文

希望能够帮到楼主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11日)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又称“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他是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72人。还教出了不少有才能的学生,可慨括成一句话:“桃李满天飞,就出自此出。”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影响最大的人,就要数孔子了。孔子在世上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译”,“千古圣人”,他还是当时已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事代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所以名丘。孔子曾修《诗经》,《尚书》,定《礼》,《乐》,序《周易》,《春秋》。

下面我为大家说说孔子的小故事吧!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就这样,孔子才学新的曲子了。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而我们呢?一知道一小点就说会了,会了,而真正的呢?其实根本就不熟悉! 孔子73岁,患病,不俞而碎,被葬于曲莆城泗水之上,今孔林所在地。

5. 那个,我急需一篇《寻找名人的足迹》作文,

寻找名人的足迹——善于创新的张衡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多少名人呀!他们像颗颗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星空。

张衡便是其一。 张衡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也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侯风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

那时候,经常发生地震。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无法做出有效地防备,每次都伤亡惨重,损失不少的财产,牲畜也死亡不少。

人们为此都感到苦恼,又很无奈。 当时的皇帝、大官,都认为地震时不吉祥的象征,以为是妖魔作怪,对地震十分害怕。

张衡却觉得,地震,没那么简单,便下决心研究出其中的奥秘。 附近的人们都信邪,纷纷嘲笑张衡这种想法,有的还说他造谣生事,欺骗百姓。

张衡却不管这些谣言。相传,他废寝忘食地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由于他出生贫寒,没钱点灯,常常省下饭钱,买油点灯。

周围的人都劝他,嘲笑他,说他痴心妄想。宫中的大官都揭他的短,在皇上面前说三道四。

虽然他很有才能,但没钱没势,处处受到挤压。这些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一边顶住巨大的压力,一边专心研究。

他细心描画绘图草稿,时时画到手抽筋,也不愿停下来。笔,磨断数根,手,擦破一次又一次,经过一夜又一夜,也不肯停下。

他精益求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发明出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起名叫做“地动仪”。他那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震撼了许多人。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很像一个酒坛。四周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口里都含着一颗小铜球。

龙头下面都蹲着一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张着大嘴。那个方向发生地震,朝着那得龙嘴就会张开,把铜球吐出来,给人们发出警报。

张衡对此非常满意。 有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突然张开嘴,吐出铜球。

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预报西部要发生地震。可是那一天那里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人听说附近哪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纷纷议论,都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

但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向朝廷报告,陇西一带发生了特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才信服,都对张衡的发明赞叹不已。 最近,玉树、汶川的超大地震,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许多跟我一样大的同学,在黑暗的世界,失去亲人、手足…。 我想,现在的科技是如此发达,如果张衡在世,就会有更好的预测地震的工具,可以减少经济损失,避免人身伤亡……张衡就像一面明镜,点亮了我们后人,为我国科学发展画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深得我们后人学习。

6. 题目 寻找名人的足迹 小学生 作文 350字 (有好评

关注名人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名人不但为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足迹也今为人留下了不少人文风景。在杭州的小巷, 我们一起去寻找名人足迹.

胡雪岩·元宝巷 钱藏在丫鬟的走道边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旧居在幽深的元宝巷中。巷口的青石板上刻有元宝的图案。据引路的老人说,过去元宝巷口真的放着一只硕大的石元宝,人们走来走去,可以从它身上跨过,后来竟被踏成了两半。

推开胡雪岩豪宅沉重的大门,被高达10米多的黛顶粉墙围在了里面。空敞、气派、华贵的轿厅让任何一个进入宅门的人都先矮了一截。书房中摆设的是琴棋书画,门外的穿廊则砌着五光十色的维新洋货———彩色玻璃。而影怜院的大厅中悬挂着当年日本进口的13层蓝瓷描金水法塔灯想来也是当时的稀罕时髦物。

大宅的右首是胡雪岩的“冷宫”,不再受宠的姨太太都被安置在这里。然而“冷宫”不冷,那条狭长的小院子里,假山、断垣、奇木、流水把每个空间都堆塞得满满当当,一眼望去热闹非凡,与处处留白的江南造园大异其趣。

最有趣的要算是丫鬟走道里的一个仅10几平方米大的地下暗房,据说是胡雪岩藏钱的地方。这家伙果然精明,晓得“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的道理。然而他却绝非猥琐人士,想当年他被朝廷革职,罗四太太主张将宅子里的银钱统统转移。可胡雪岩却认为此举有欠光明磊落,他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于是,他所有的财产便与自己的红顶戴一起被朝廷收缴了去。

然而胡雪岩毕竟是商贾,难免沾染一些暴发气。正厅“百狮堂”的栏杆上用紫檀木雕刻有100只金狮子。而宅中气势最恢弘园子要算是芝园,大假山上的荟锦堂据说曾是杭州制高点,登高远望甚至可以看到钱塘江。

7. 写一篇《寻找名人的足迹》

追寻名人足迹·感悟文化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8位教师和各年级遴选出来的37位优秀学生干部共同组成的夏令营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天的“读书·行路绍兴游”活动。该活动亦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传统德育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思绪飞扬。8月10日上午,全体营员集体参观了“民族之魂”——鲁迅先生故里。在参观鲁迅祖居、故居、纪念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过程中,同学克服炎热的天气认真耐心地听导游讲解,并不时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行为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为了锻炼提高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下午活动以同学分组自行寻访名人故居为主要形式。同学们3—4人为一组,自行设计参观路线,选择代步工具,短短3个小时时间参观了周恩来故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青藤书屋、大通学堂等。总理的伟人风范、教育家一心为国的气概、女革命家的爱国情怀感染和震撼着大家,不少同学在景点留言簿上郑重写下了缅怀、景仰先哲的心声。

晚上的小组交流参观心得体会时,同学们尽情表达、交流,表达他们对近代中国无数先人探索让中国独立走向富强之路的敬仰和崇敬之情,述说他们要珍惜今天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在这一刻,同学走进了伟人,走进了近代中国,走进了自己……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次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于曲水流觞处高声背诵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心捕捉和感受当年魏晋名士的文采风流。山水如旧、聚会仍欢。在那一刻,同学们似乎来到了1600多年前群贤毕至的兰亭,对文化先贤的虔诚之心令人慨叹不已。

两天的“读书·行路文化之旅绍兴游”在政教处老师的精心策划组织下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形式多样,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变得成熟、善于思考、表达和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受益良多,期盼学校应该多组织这样充满探寻之趣、洋溢文化气息的社会实践活动。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学生的吟诵声犹在耳边回荡……

8. 急~~关于名人的足迹(作文)

送给你一篇文章吧,省得你写了。

永远的遗憾,不朽的诺言

萧瑟的秋风轻拂过五丈原,你看着熄灭的七星灯只有仰天长叹,北伐中原成为了你永远的遗憾。

你一定还记得卧龙冈上,一首《梁父吟》是多么忧闲自在;你一定更记得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你说过:“若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于是你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地方,为了你许下的诺言。

于是你博望坡初用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计激周瑜,使刘备与孙权结为唇齿;草船借箭,惊行周瑜自叹弗如。身处龙潭虎穴却安如泰山,才智智谁能及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只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

于是你七星坛上借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阻曹操于华容,吓得曹操不敢南下。计取荆州,使刘备父子有了安身之所;谋取夫人,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使之吐血而死。你斡旋天地,补缀乾坤,使鬼神莫测之机用运筹帷幄之计,办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

于是你西取川蜀,北取汉中,拥刘备为汉中王,为他夺得天下三分。然而世事难料,白帝城中刘备托孤,你的诺言变成了遗憾。然而你再次许下诺言:“臣当全力扶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你东和东吴,北拒曹操。南征南夷,七擒七纵,孟获败得心服口服;北伐中原,根弦退曹师,司马军输得五体投地。

你六出祁山,眼看大事可成,诺言右现。无奈天意难为,你知阳寿已尽,汉室已亡,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的诺言变成遗憾。

永远的遗憾,只因不朽的诺言;而不朽的诺言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没有遗憾的不朽历史。

9. 寻找名人的足迹司马光作文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

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

与王安石是政敌。

10. 急~~关于名人的足迹(作文)

送给你一篇文章吧,省得你写了。

永远的遗憾,不朽的诺言 萧瑟的秋风轻拂过五丈原,你看着熄灭的七星灯只有仰天长叹,北伐中原成为了你永远的遗憾。 你一定还记得卧龙冈上,一首《梁父吟》是多么忧闲自在;你一定更记得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你说过:“若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于是你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地方,为了你许下的诺言。 于是你博望坡初用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计激周瑜,使刘备与孙权结为唇齿;草船借箭,惊行周瑜自叹弗如。

身处龙潭虎穴却安如泰山,才智智谁能及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只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

于是你七星坛上借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阻曹操于华容,吓得曹操不敢南下。计取荆州,使刘备父子有了安身之所;谋取夫人,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使之吐血而死。

你斡旋天地,补缀乾坤,使鬼神莫测之机用运筹帷幄之计,办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 于是你西取川蜀,北取汉中,拥刘备为汉中王,为他夺得天下三分。

然而世事难料,白帝城中刘备托孤,你的诺言变成了遗憾。然而你再次许下诺言:“臣当全力扶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你东和东吴,北拒曹操。南征南夷,七擒七纵,孟获败得心服口服;北伐中原,根弦退曹师,司马军输得五体投地。

你六出祁山,眼看大事可成,诺言右现。无奈天意难为,你知阳寿已尽,汉室已亡,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的诺言变成遗憾。

永远的遗憾,只因不朽的诺言;而不朽的诺言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没有遗憾的不朽历史。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