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民国时期名人八卦及情史(民国著名人士)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0 08:01 来源:淘名人 阅读:

民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民国时期时期历史名人较多,如革命先烈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从事政治的于右任、孔祥熙、王士珍等,军事方面有丁超、白崇禧、王占元等,外交人才刁作谦、王宠惠、伍朝枢等,教育方面的李石曾、李书华、章士钊等,学术学者丁谦、王国维、王式通等,以下列举部分个人简介:

1、【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孔祥熙】

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出生在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75世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3、【白崇禧】

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抗日战争爆发后,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4、【章士钊】

1881-1973,字行严,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

1911年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1973年去世,享年92岁。

5、【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雇车前往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清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

6、【郁达夫】

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能简单的介绍下民国时期,各种名人趣事吗

是林徽因啦~

是说杨绛的老公钱钟书 ——《围城》的作者,很爱猫。 他曾帮着自家的猫与邻居林微因家的猫打架,由此可见这钱先生挺有意思。

林微因是那种做人高调生性活泼,很有人格魅力很有思想的美人。而钱钟书似乎不喜欢林,他本身也是一个很孩子气,很顽固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猫》,来讽刺林微因爱慕虚荣勾搭男人。

据说,林微因同徐志摩有点关系。 徐志摩知道吧,情场浪子,那个年代开辟离婚先例的鼻祖。 好了扯远了反正他写得一手好情诗。

杨绛先生呢,是个生性平和的那种温婉夫人。 她对于打猫事件,曾用《围城》里的话劝说过钱钟书:“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妇人面。”我对她还是很有好感的, 一生待人挺好。 为什么叫她先生呢?古文之中的先生就是指知识渊博的师者,而今唤作先生是夸赞德高望重这类人。

好了,说起讽刺林微因还有民国才女冰心,她也做过类似的事。 当时那个时代 ,林微因的家在周六总是齐聚各路文人, 大家都称这叫“太太的客厅”。这主要是因为文人骚客急需一个思想交流的圣地,而林微因和梁思成夫妇又是很受青睐敬佩的人。

林微因在所有男男女女中很是出挑,且思维敏捷性格直率。 沈从文表示看着她说话都插不上一句嘴。 好了,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来自书香门第的林微因,跟思想有些保守文静优雅的冰心有着鲜明对比。

冰心写了一篇文叫做《我们太太的客厅》。 当时人们判断太太是指林微因。 文中的太太是个工于心计而又招摇的美人。

梁思成曾说,林微因曾因自己同时爱上金岳霖和他两个人而苦恼不堪,甚至去请教他该如何是好。 他在回忆林微因的时候表示,作她的丈夫不好当,她太光芒。 而金岳霖也有着因爱林微因终生不娶之说。

对于冰心的讽刺,有人判断这是出于女人之间的妒忌,也有人说是因为冰心对在男人之中心思玲珑的微因感到失望,毕竟两人曾是朋友。太太是否意指林微因, 谢冰心表示沉默。

林梁夫妇本就在中国建筑学上很有成就,也参与过国徽设计。林微因曾收到文人大师泰戈尔的极力赞赏。当林微因考古回来知晓此事后,给冰心送了一瓶山西老醋,具体含义也就明了了。

冰心在晚年被问起太太指何人时,却说的不是林微因而是陆小曼。此时的林微因按照时间来算已经去世。有人称她林妹妹,这也着实不假——才华与美貌一身却体质虚弱一直患病,与林黛玉有的一比。

至于陆小曼同冰心有什么误会这又是另一茬事了。 当然了,陆小曼算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同林微因的美貌齐名。她与风流浪子徐志摩之间曾是夫妻关系,后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微因的邀请不幸坠机身亡。以此可见,喜欢林微因的男人,确实多。而对于冰心的表态众人也是半信半疑。

好了,再回来说说钱钟书这个老顽固。 他讽刺人都显露于文章,周树人,徐志摩,沈从文等一些作家都被他讽刺过。最有意思的一句话钱钟书写道:“文人最喜欢有人死,这样就可以写悼念文章。”其中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些人还是很有趣的,这些事也是极有意思的。当然,以上基于我有限而又浅薄的了解。

民国时期的有些名人为什么会出轨或娶好几任妻子呢?

确实如此,在民国期间许多名人都有过出轨或纳妾的行为,有的甚至离过好几次婚。如郭沫若,就先后娶过三任妻子,胡适曾经在妓院花天酒地,孙中山除了公开承认的两位夫人,还有一个日本情人和一个小妾。为什么这些民国的名人,会有出轨、纳妾或娶多位妻子的情况出现呢?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一条,民国时期的名人,无论是出轨或者娶几任妻子,乃至于纳妾,都是不违法的。辛亥革命胜利后,虽然有蔡元培等人组织社会改良活动,试图废除纳妾这一陋习,但是北洋政府在1912年4月30号颁布的《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中明确规定承认纳妾制度。

而北伐胜利建立国民政府后,虽然国民政府在《刑法》和《民法》中废除纳妾制度,但是,在行政院的司法解释中,却依然默认了纳妾的行为。因此,整个民国时期,纳妾的行为都是并不犯法的。

而且,当时的名人几乎人人如此,几乎成为“时尚”。例如,袁世凯有九个小妾,“狗肉将军”张宗昌有24房妻妾,当然,最牛的还要数川军将领、著名的“傻儿司令”范绍增,他有40多个老婆。

因此,正是有了约定俗成乃至法律的保护,这些名人才有了随意甚至肆无忌惮的出轨。男人本色,或者说所谓“真名士自风流”,可以风流却无任何代价,哪怕仅仅是本能驱使,这些民国的名人们也会趋之若鹜。第二,刚刚结束封建朝代的民国,依然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男权社会中,当然对于男性极为宽容,对于男性出轨,尤其是名人们的出轨或纳妾行为,更是宽容至极。名人们出轨的行为即使被广而告之,也不会做到多少道德上的谴责,甚至会被人称赞为风流,而非下流。

求民国时期名人的爱情故事,最好有具体情节经过

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相爱到底有多深,你想知道的是这些。

且听我依据史料细说根由。

在伦敦,父女两人同时与徐志摩谈恋爱

林徽因的父亲是林长民,字宗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入段祺瑞内阁任司法部长,三个月后辞职赴日本考察。1920年春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徐志摩和林家父女的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第一次见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这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说法。林徽因《忆志摩》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是在徐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

志摩记错了,没有半年,到伦敦两个月就认识了林家父女,且很快便向林徽因发起了爱的攻势。有林长民的信可证:“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信末附言“徽徽问候”。

一个是留学三年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郎,志摩的用情之烈不难想象,而徽因的惶恐失措也在情理之中。好在林长民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不光不责怪反而给以解说。

很快张幼仪来到伦敦,徐志摩通过狄更生的关系,取得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特别生的资格,携妻搬到离剑桥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住家。这期间志摩和徽因一直保持通信联系。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对她的侄孙女张邦梅说:

“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伦敦的女朋友联络。他们用理发店对街的杂货铺当他的地址,那时伦敦和沙士顿之间的邮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鱼雁往返。他们信里写的是英文,目的就在预防我碰巧发现那些信件,不过我从没发现过就是了。”

对于张幼仪来说,她尽可以这样怀疑,也有几分是事实,但要说全是事实,即志摩每天等的都是林徽因的信,就不对了。

肯定有徽因的信。1927年林徽因在美国上学,正好胡适也去了美国,3月15日给胡的信中说:“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这些话,不光说明他们当年确实通信,也说明了他们当时各自的状态。

志摩热烈追求是不用说了,徽因这边兴奋或许是有的,没有很当真也是真的。否则不会几年之后才“真真透澈的明白了”。

再一个证据是,志摩一死,存在凌叔华那儿的“八宝箱”,也叫文字因缘箱,里面放的是志摩的日记和手稿,其中有《康桥日记》,立即成了林徽因务必得之的对象。她的理由是,“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给胡适的信)凌叔华退给她的日记中少几页,为此还和凌怄了好一阵子的气。

同时还有林长民的信,两人也是谈恋爱。1925年12月24日林长民死于郭松龄之役,第二年2月6日,志摩在自己编的《晨报副刊》上刊出林的《一封情书》,加了按语说:“分明是写给他情人的,怎么会给我呢?我的答话是我就是他的情人。听我说这段逸话。四年前我在康桥时,宗孟在伦敦,有一次我们说着玩,商量彼此装假通情书,我们设想一个情节,我算是女的,一个有夫之妇,他装男的,也是有妇之夫,在这双方不自由的境遇下彼此虚设的讲恋爱。”

于此可知在沙士顿,志摩每天去杂货铺取的信,更多的该是林长民来的情书。

从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她的矜持,年龄小是一个因素,出身名门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她不是嫡出,而是庶出。林长民有两个小老婆,林徽因是第一个小老婆的长女。这种身世的女子,一般来说,更要自尊自重,否则闲话就多了。

在北京,情人不愿受干扰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回国。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南方稍事盘桓,12月初来到北京。

志摩所以匆匆回国,肯定是知道林徽因许配给梁思成了。他离开伦敦回国,原意还要回来的,这从他的名诗《康桥再见吧》中可以看得出来。“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年来梦境缠绕的销魂踪迹,/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

莫非说一起来伦敦留学,是徽因给志摩的许诺?

然而一到北京,他就知道事情不是那简单的了。先是梁启超给他来了一封长信(梁在上海),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这话虽是替张家说的,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亲身感受,毕竟是他的儿子将要娶徽因为妻啊。

梁还感叹:“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

如果梁启超不打算娶徽因作自己的儿媳,毫无疑问,这些话都是掷地作金石之声的醒世良言,任谁听了都会感激涕零,迷途知返,然而一加上这个背景,这些话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让人觉得可怜兮兮了。

纵然是老师,徐志摩也不会买这个帐,他会怎样回答,也就不难想象了。“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等于说那么咱们就较量一下吧。

这封信几乎是他到北京的当天收到的。这时还没有见上林徽因,待见过林徽因,他就没有这么大的自信了。林在培华中学读书,自然是不好去找的。林家住在景山后街一处称作雪池的院子里。那儿是能去的,可是徽因常常不在。她与梁思成的恋爱关系已相当稳固了,余暇时间两个人常在一起谈情说爱。

有一个小故事,颇能说明志摩的执著与尴尬。

梁启超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松坡图书馆有两处院子,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一处在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梁思成因关系特殊备有钥匙可以自由出入,便约了林徽因来此相聚。徐志摩找林徽因也会找到这儿。他是梁启超的弟子,又是林长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来找林徽因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梁便在门上贴一纸条,大书:

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

志摩见了,只得怏怏而去。(梁实秋《赛珍珠与徐志摩》)

就算一种恶作剧吧,怕也不是梁思成背着林徽因写的吧。

1924年四五月间,泰戈尔访华期间,给了徐林接触的机会,一起接待进出会场,又一起演出英文戏剧,又恢复了昔日的情感。5月20日,泰戈尔一行离开北京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车站上,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里面。车快开动了,徐志摩正在写一封给林徽因的信,尚未写完,车已蠕动,徐志摩要冲过去递给车下的林徽因,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见他太伤感,一把抢了过来替他藏起。后来志摩再没提起此事,恩厚之就把此保存起来带回英国。直到70年代,梁锡华去访问,让梁看了原件。信里写的是:我真不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话,我已经好几次提起笔来想写,但是每次总是写不成篇。这两日我的头脑只是昏沉沉的,开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从这封信上,可以看出,大前天晚上,他俩是在一起的。就是这次会面,林徽因向志摩摊了牌,说她马上就要随梁思成去美国留学了,她不可能做他的妻子,他们必须“离别”。

林徽因到了美国后,才咀嚼出志摩对她的真情的滋味而倍加珍惜。在1927年3月15日给胡适的那封信中,她说:“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

1928年8月林徽因回国,与梁思成一起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初,徐志摩闻知林病重,曾专程去沈阳看望。这年春季开学后,志摩来到北平任北大教授,林徽因病重回到北京疗养,两人的接触又多了,加之志摩与小曼感情不睦,两人的又时常走动,颇有旧情复萌的趋势。对这一段的感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的看法是:

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很难办的。

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伤害他,徐又陷得很深。因而我一直觉得,徐的生命突然结束,也算是上天的安排。

当晚辈的说这样的话,实在太不应该了。为了自己的家声,竟说他人烧死是好事,不像个有文化的人说的话。这是《人间四月天》播出后,梁从诫先生回答《文艺报》记者时说的。登在本年5月6日该报四版上。不看这些话,我还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感情已发展到这样危险的地步。

民国哪些著名的女作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八卦?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是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写文章,出版报纸,送醋,互相讽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个女人是谁?有人的地方就有河流和湖泊。女人的世界充满了刀剑。

在那个动荡动荡的时代,各种思潮激烈碰撞,文艺界焕发出无比的生机。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闺蜜们拿起笔,时代创造了她们。他们在文坛上的名声成了现代人难以企及的传奇。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女作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它们虽然无害,但也有自己的手段。那么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女人是谁?

说到民国女作家,人们最熟悉的是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此外,还有近现代名气不大的潘柳岱和脱离作家圈子、专注于翻译的杨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学领域有自己的优点。很难说谁是最强大的。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杨绛今天都有很多粉丝,但其中虽然都是当时著名的女作家,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01

假朋友

冰心1900年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她生活得很好,受到父母的爱。林徽因生于1904年。她父亲是外交官。她是个小妾,但她也受到父亲的爱。他们都是福州人,被认为是同乡。

冰心和林徽因曾经是“密友”。在后人看来,这个亲密的朋友应该加上引号,因为她们只是塑料姐妹。

他们没有机会,全靠她丈夫。

冰心和林徽因一开始并不认识,但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时是好室友。后来,吴文藻和冰心去了康奈尔大学学法语,梁思成和林徽因则去康奈尔大学拜会朋友。这对夫妇一起出去郊游过得很愉快。那时候拍的照片现在还流传着,这两位后来成为敌人的女同志的照片显得安静而微笑。

民国文坛著名女作家曾有过一些不为人知的“相残”流言

其实,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人并不相同。林徽因美艳娇艳,衣着时尚,而冰心则显得平凡、朴素大方。他们站在一起,对比太激烈了。冰心注定只是一片绿叶。我觉得没有哪个女人能忍受。

两人真正的矛盾是,回家后,林徽因喜欢举办沙龙。当时,许多有影响的学者都是她的座上宾,不仅是在文学界。哲学家金岳霖、物理学家周培元、考古学家李骥,包括她的丈夫建筑师梁思成,都是这个沙龙的支持者。可以说,林徽因的沙龙聚集了当时中国多个顶级品牌的犀利知识分子林徽因,而作为林徽因的女主人,则是一群高智商的人。

然而,保守的女同性恋者并不习惯这样的已婚女性,她们仍然在和男人玩。

因此,1933年,冰心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一部小说《我们妻子的客厅》。这篇文章充满了嘲讽和讽刺,目光清晰的人可以看出林徽因是在影射。

文人对这种怨恨,写了一件事,当面对质是不愿意承认的,也出现在别人面前,不撕脸,也咽不下这口气。

不得不说,林徽因真是个好女人。她和丈夫在山西视察。山西的老陈醋是什么?林徽因得知冰心在报纸上写文章讽刺她后,便把一坛山西陈醋送给冰心。

这是反击。很有趣很可爱。

两人的案子就在这里,虽然林惠茵在写给费维梅的信中对冰心提出了不满,但这已经是一件私事了。

02

互相憎恨

张爱玲,1920年出生,比冰心小20岁。然而,她有句名言,她应该尽快成名。她自己也练习过。她12岁时开始在学校的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小说。在她23岁的时候,已然在文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当时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

张爱玲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性格孤僻怪异,没什么好朋友,唯有和苏青、炎樱关系不错。

苏青也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女作家,有一次上海滩的女作家们聚谈,她和张爱玲都在,当时有的女作家比较推崇冰心,苏青却说: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文章了。真是说也可笑。

这就是苏青的不对了,就事论事,评价文章就评价文章,只用看人写的好不好就行,上升到相貌上进行人身攻击就过分了,这难道不是她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吗?

而好朋友当然要站在同一立场啊,于是张爱玲也附和道: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

张爱玲的评价倒是真心,因为她和冰心压根不是一个文风。

这还没完,后来这俩好朋友进行商业互吹,张爱玲给苏青的书作序,在《我看苏青》有这么一段话:“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是我甘心情愿的。”

给好朋友做个序还要拉踩别人抬高自己,要是搁现在绝对会引起粉丝们血雨腥风的撕逼大战。

而且苏青和张爱玲后来因为胡兰成断绝关系,之前的互相吹捧则显得尤为尴尬。

对于张爱玲的评价,冰心是怎么回应的呢?答案就是没回应。

03

装逼遭雷劈

张爱玲除了文采好,还因私德不佳为人熟知,主要表现为跟已婚男人兼大汉奸胡兰成勾搭,政治态度不明确。

其实真有点冤枉她,那时的女作家彪悍的多了去,萧红未婚先孕跟过三个男人,丁玲曾幻想同时跟两个男人好,就连张爱玲的好朋友苏青也跟胡兰成有一腿。

但是张爱玲文锋犀利,擅长冷冷的讽刺,除非是鲁迅这样能以一敌十笔战群儒的大佬,一般人喷不动她。

胡兰成为了向张爱玲献殷勤,在报纸上对张爱玲的身世和俩人的爱情大力鼓吹,在《论张爱玲》里,称赞张爱玲的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还鼓吹她的“贵族血液”,就连傅雷对张爱玲的善意批评,也极尽讽刺。

俗话说的好,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张爱玲的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也确实出身名门,但都民国了,老提这个有意思吗?更别说胡兰成是个有家室的汉奸,在一起值得炫耀吗?

张爱玲曾经的友人潘柳黛就是这么想的,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胡兰成论张爱玲》,这名字取的有趣,文章也有趣,先是对胡兰成的身份大加称赞,称他是“政治家第一把交椅”,胡兰成不是说张爱玲的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吗?就问胡兰成是什么时候横看的,又是怎样侧看的。

我怀疑潘柳黛在开车,但我没有证据。

潘柳黛还挖苦讽刺了张爱玲的贵族血液,她说李鸿章就是大清的奴才,称不上贵族,而张爱玲一个跟李鸿章差了好几辈的远方亲戚,更没有什么资格称贵族。她还比喻,说太平洋里淹死了一只鸡,喝黄浦江水的上海人便称自己喝了鸡汤,这哪是潘柳黛自称的幽他一默,简直损到家了。

这篇文章一发表,贵族俩字便火了,作家陈蝶衣经营着一家大中华咖啡馆,在文章发表后,便推出了贵族排骨面。

经此一文,张爱玲和潘柳黛便断绝了往来。

04

貌丑事还多

杨绛给人的感觉一向是个温暖的老太太,乐观豁达,但其实杨绛也有毒舌的一面,她曾讽刺过张爱玲,总结起来就是嫌弃张爱玲貌丑还事儿多。

杨绛去世后,她的好友钟叔河在《湖南日报》上发表由人代写的怀念文章——《用生命之火取暖——杨绛致钟叔河信两封》,文章中提及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也),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钟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她的朋友苏青却来找过我。苏青很老实,她要我把她的《结婚十年》编成剧本。

好长一段文字,重点在于貌丑和事儿多,关键她也没见过张爱玲,一切都是听她外甥女传的,不免有失偏颇缺乏公正,平心而论,人的外貌又不是自己选的,长得丑也是罪过了?如此看来,她和苏青一样喜欢以貌取人,再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哪里是性饥渴者了?说张爱玲是汉奸更无稽之谈,她不过爱错了人,自己可从没做过汉奸之事,张爱玲还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解过。

倒是杨绛笔下老实的苏青可并不老实,交往过的男人比张爱玲只多不少。

这里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美女通常都不会对别人的外貌指指点点,林徽因就没抨击过别人长得丑,反而是长得一般的人才喜欢指摘别人的外貌。

05

人老有温度

虽然杨绛对张爱玲评价很低,但晚年的张爱玲性格平和许多,年轻时的傲气也远去。

杨绛在八十年代出版了《干校六记》,有人给张爱玲寄去了一本,张爱玲在回信中写道:“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这话出自张爱玲之手,已是很高的评价。

只是不知张爱玲是否知道杨绛对她的评价,如果知道还能给出如此客观公正的赞美,晚年的张爱玲真的是心胸豁达。

林林总总这么多,到底哪位民国女作家才是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呢?

当然是世纪老人杨绛啊,杨绛1911年出生,2016年去世,活了105岁,活得越久,在人们心中越被神化,剩下的只剩赞美,谁舍得对一个百岁老人过分苛责呢?

冰心1999年去世,活了99岁,潘柳黛2001年去世,活了81岁,而张爱玲1995年去世,活了75岁。

红颜薄命的林徽因1955年去世,只活了51岁,死的太早,管不到身后事,任由丈夫的续弦对其肆意污蔑,大泼脏水,林徽因所有不好的传言都是这个续弦的“功劳”,明明是个爱国忧民心系国家的奇女子竟被污蔑成“绿茶婊”。

可见要想笑傲东方,日出不败,没别的法子,唯有长寿,熬死你所有的敌人。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