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是什么?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相关信息:
自强不息(拼音:zì qiáng bù x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易经·乾卦·象曰》。
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自强不息,从失败中卷土重来,在眼泪中绽放微笑,处在最低谷时抬头仰望天空。世界上没有最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表达自强不息的文言文
1. 有关自强不息的文言谁知道的赶快回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天体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发奋图强而不停息。●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缓歌行》男子汉做人应当发奋图强。●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易家论解》君子做人的原则,首先是自己发奋图强而不停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体:根本。●生无所息。
《列子·天端》活着,就要自强不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名贤集》将相并不是生下来就已注定了的,有志的男子汉应当自强不息。●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三国·魏·阮籍《咏怀》几何时:有多少时日。慷慨:意气激昂。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唐·李咸用《送人》难甘事:本指艰难和甜密的事,实指艰难的事。
勉励男儿要发奋自强。●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天下之健:国家具有活力的体现。大君之道:成就王业之所在。
●世上英雄本无主。 唐·李贺《浩歌》本无主:本来就没有限定是谁人。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宙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作宇:建筑楼房。
比喻气节刚毅不畏 *** ,抱负不凡要作栋梁之才。●传名于不朽,在事业,不在子孙。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一个人流传下不朽声名,在于建立事业,不在于子孙后代怎样。●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君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老天没有侥幸的想法,所以天天进步。●博闻强息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知识广博,自强不息而谦让,重视做好事而不懈怠,这就称做君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拘:囚禁。厄:遭受厄运。
放逐:被流放。阙:和。
膑脚: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弄。膑:同髌。
迁:贬谪。意谓圣贤的伟大成就都来自于逆境中的发愤自强。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肩负重大的责任,并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过程。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厌:嫌恶。
高:高空、高山。深:深水。
常用以喻人应立志远大追求高深。●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九轫:同“仞”,古以七或八尺为一仞,此极言深。●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客和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请你看看建筑一座大厦,哪会有一天就建成的。●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
《关尹子·九药篇》周:周密。积:积累。
意即不忽视小事小物,要持之以恒,然后成大事大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跬步:半步。大立:建立大事业。
一个人没有宽宏度量,只有谨小慎微,是不可能干一番大事业的。●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荀子·修身》跬步:半步。跛鳖:腿有毛病的鳖。
辍:停。丘山崇成:小丘陵变成高岭。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勺水积起来可成江河,微尘积起来可成峻岭。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公神道》山积累起来便崇高,水积累起来便流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天积累一文钱,千日便是一千钱;麻绳坚持锯木可以断木,水滴长久可以滴穿石头。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致吴竹如》国家大事应当从全局考虑,从小处下手做起。
●人谁不善始,鲜能克阙终。 三国·魏·阮籍《咏怀》鲜:少。
克:完成。阙:其。
人们做事如果不是良好开始,那就很少能有好的结束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靡:没有。人们开始做事时,没有不打算好的,但能坚持到底的人却很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百里行程,走完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
喻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是在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堆很高的山,能差一筐土也不算成功。喻做事、办事要善始善终。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论时政第二疏》开始做得好的人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就很少了。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泰山的崇高,不是靠一块石头构成,而是积累很多小丘才能高大的。
太山,即泰山。●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遗教经·辰十》应当勤奋精心进取,比如小水常流,石也能穿。●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韩诗外传》谓肩负重担的人,只求奋进,而不择地休息。●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辍足:停止不走。立志行万里的人,是不会中途停止的。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身》著脚:立足点。
要使自己建立功业,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没有坚持连续不断地干事情,就没有显赫的功业。●涓流虽寡。
2. 关于自强不息的古文名言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纺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
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蜀)·诸葛亮
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 ——晋·葛洪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唐·白居易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清·金缨
凡人贵自立。 ——清·史襄哉
3. 古文自强不息的句子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4、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能够任天下之大事。5、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qq签名6、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动物歇后语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1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 古文自强不息的句子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4、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能够任天下之大事。
5、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qq签名
6、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动物歇后语
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1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 请问:古文中“自强不息”的前文是什么
整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自强不息的人的文言文故事
1. 关于古文自强不息的故事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纺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
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蜀)·诸葛亮
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 ——晋·葛洪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唐·白居易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清·金缨
凡人贵自立。 ——清·史襄哉
2. 名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司马迁遭宫刑(大概是被 *** 掉生殖器吧)而发奋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
司马迁(前135 ~ 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
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
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十九岁为补博士子弟。
二十岁随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
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回到长安后,武帝对这个广闻博识、学问丰富的年轻人十分重视,命他为郎中,让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达今天昆明一带大西南地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说的厚实基础。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以职任太史公而不能从行,愤懋而死。临终前他难过地对司马迁说:「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
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
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
太初元年(前104),他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造成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一月的日数为二十九点五三天,一岁一年一的日数是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甲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此后,他秉父遗志看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史记》)。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
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
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 *** ,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
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挚领的作用。
「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策士、隐士、说客、刺客、游侠、医士、占卜者、俳优等社会各个阶层。
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
3. 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事例有那些
1、祖逖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好友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 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勾践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
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 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3、孙康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 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
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御史大夫)。 4、匡衡 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5、孙敬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是废寝忘食。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变得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此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终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匡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敬。
4. 古代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 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苏秦 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读书,最终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与张仪名扬诸侯之间宋濂 幼时家贫 但是好学 向地主家借书抄写,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也义无反顾,最终成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5. 有关自强不息的文言谁知道的赶快回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天体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发奋图强而不停息。●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缓歌行》男子汉做人应当发奋图强。●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易家论解》君子做人的原则,首先是自己发奋图强而不停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体:根本。●生无所息。
《列子·天端》活着,就要自强不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名贤集》将相并不是生下来就已注定了的,有志的男子汉应当自强不息。●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三国·魏·阮籍《咏怀》几何时:有多少时日。慷慨:意气激昂。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唐·李咸用《送人》难甘事:本指艰难和甜密的事,实指艰难的事。
勉励男儿要发奋自强。●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天下之健:国家具有活力的体现。大君之道:成就王业之所在。
●世上英雄本无主。 唐·李贺《浩歌》本无主:本来就没有限定是谁人。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宙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作宇:建筑楼房。
比喻气节刚毅不畏 *** ,抱负不凡要作栋梁之才。●传名于不朽,在事业,不在子孙。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一个人流传下不朽声名,在于建立事业,不在于子孙后代怎样。●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君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老天没有侥幸的想法,所以天天进步。●博闻强息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知识广博,自强不息而谦让,重视做好事而不懈怠,这就称做君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拘:囚禁。厄:遭受厄运。
放逐:被流放。阙:和。
膑脚: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弄。膑:同髌。
迁:贬谪。意谓圣贤的伟大成就都来自于逆境中的发愤自强。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肩负重大的责任,并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过程。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厌:嫌恶。
高:高空、高山。深:深水。
常用以喻人应立志远大追求高深。●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九轫:同“仞”,古以七或八尺为一仞,此极言深。●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客和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请你看看建筑一座大厦,哪会有一天就建成的。●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
《关尹子·九药篇》周:周密。积:积累。
意即不忽视小事小物,要持之以恒,然后成大事大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跬步:半步。大立:建立大事业。
一个人没有宽宏度量,只有谨小慎微,是不可能干一番大事业的。●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荀子·修身》跬步:半步。跛鳖:腿有毛病的鳖。
辍:停。丘山崇成:小丘陵变成高岭。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勺水积起来可成江河,微尘积起来可成峻岭。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公神道》山积累起来便崇高,水积累起来便流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天积累一文钱,千日便是一千钱;麻绳坚持锯木可以断木,水滴长久可以滴穿石头。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致吴竹如》国家大事应当从全局考虑,从小处下手做起。
●人谁不善始,鲜能克阙终。 三国·魏·阮籍《咏怀》鲜:少。
克:完成。阙:其。
人们做事如果不是良好开始,那就很少能有好的结束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靡:没有。人们开始做事时,没有不打算好的,但能坚持到底的人却很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百里行程,走完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
喻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是在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堆很高的山,能差一筐土也不算成功。喻做事、办事要善始善终。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论时政第二疏》开始做得好的人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就很少了。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泰山的崇高,不是靠一块石头构成,而是积累很多小丘才能高大的。
太山,即泰山。●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遗教经·辰十》应当勤奋精心进取,比如小水常流,石也能穿。●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韩诗外传》谓肩负重担的人,只求奋进,而不择地休息。●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辍足:停止不走。立志行万里的人,是不会中途停止的。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身》著脚:立足点。
要使自己建立功业,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没有坚持连续不断地干事情,就没有显赫的功业。●涓流虽寡。
6. 古代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 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苏秦 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读书,最终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与张仪名扬诸侯之间
宋濂 幼时家贫 但是好学 向地主家借书抄写,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也义无反顾,最终成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7. 自强不息的名人小故事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下食客行遂非常自信,自我推荐,要求前往,结果,他终于劝说楚王同意援救赵国。后人就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有信心的人。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精卫填海 炎帝的女儿在东海里淹死后,灵魂化为一只名为精卫的小鸟。精卫虽小,面对浩瀚的大海却充满自信,经常衔西山的木头,石头去填东海,发誓要将东海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