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怎么写?
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
1、郑渊洁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要说得是在这个平庸的社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培养是有空间的。
2、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3、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
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
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
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4、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幼小时,父亲一心使他成为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他父亲失望;父亲又让改学鼓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而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
后来,父亲发现了他的特点,他不善交际,记忆力好,爱好读背诗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据此,父亲认真善待他的这种兴趣和爱好,让他改学诗词歌赋。结果,果然一举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5、姚明上小学时,成绩中等,但是他参加了初中体育学校的篮球训练。在小学初期,在父母的鼓励下,姚明整夜奋战,考试考得很好,进了城里的一所重点中学。然而,进入学校后不久,他的父母发现姚明和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差距,同时,姚明每天很晚做作业,并逐渐放弃打篮球。
家长们认为姚明在重点中学太累太苦,甚至不能坚持兴趣爱好。该怎么办?他们选择放弃重点中学,转向以体育为特色的普通中学。从那时起,姚明一直学习顺利,篮球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几年后,他被城市青年队录取,然后加入上海队,然后被国家队录取,最后去了美国火箭队,成为世界级的篮球明星。正是因为父母认识到了姚明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姚明才成为著名的篮球明星。
有哪些有关“因材施教”的名人故事,或提供可以论证“
1、《郑渊洁对他儿子的教育》,他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要说得是在这个平庸的社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培养是有空间的
2、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致力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就是遇有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那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那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总之,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便了。”
3、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刚开始,他并不好好读书,有一次的考试中还考了个倒数第一名。他的班主任陈玉峰发现其实苏步青并不笨,只是贪玩,就找他谈心。陈老师的一番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大学三年级时,他写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报上。当时,在这刊物上发表的学生论文,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他所写的41篇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国际数学界把他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苏步青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国内条件很差,抗战时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日寇,东迁西迁,可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苏步青从没放松过对数学的研究。他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在我国造船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外形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4、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说起这两幅藏画,里面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好寻根究底,不找到答案不肯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没想到这只狗不是别人家的,而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十分宠爱的狗。对这事,校长甚为恼火,感到太不像话,如不严加惩罚以后还不知会干些什么出格的事。但是,到底如何进行处罚,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得失,校长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办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他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接受处罚,并决心改正错误。于是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好两幅图,校长看后很满意,认为图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杀狗之事便这样了结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即使麦克劳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给了他一次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家,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医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两人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5、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左思幼小时,父亲一心使他成为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他父亲失望;父亲又让改学鼓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支象样的曲子而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后来,父亲发现了他的特点,他不善交际,记忆力好,爱好读背诗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据此,父亲认真善待他的这种兴趣和爱好,让他改学诗词歌赋。结果,果然一举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扩展资料
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搜询:因材施教的经典事例
因材施教的经典事例:
1、郑渊洁对他儿子的教育,他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要说得是在这个平庸的社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培养是有空间的。
2、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3、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拓展资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如下:
1、郑渊洁对他儿子的教育。
他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
2、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因材施教方法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2、找到孩子的智能发光点,然后教师和家长应依据孩子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