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写启功体书法最好的五个人都有谁?
1、贾鸿声
195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号半名西江士。为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入室四弟子之首。六岁开始学书,他遍临各大家碑帖,比较擅长楷书。
机缘所致,1981年秋,贾鸿声先生入室当代书法大师启功。蒙启功先生亲授指点,加之他广临北魏碑版、汉简木牍,继而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博采众长,贾鸿声先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日趋成熟。
受启功先生的影响,他在继承启功先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大胆的创新和发展。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做到在字体和章法上有所不同,每一幅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2、张世忠
1964年7月生于北京,从小就很喜欢书法,所以小时候就得到了启功先生的指点,并且还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临摹了多种字体,最主要的还是行书。他也受过多名书法大家的指点,由于功底比较稳,所以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其作品有“高山坠石”的特点。
3、丁广茂
中国书法名家,1939年4月生,湖南湘乡市人。丁广茂先生从小喜爱书法,并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虽然长期从事飞行和部队工作,但始终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和钻研书法理论,从欧阳询、柳公权入手,进而学习二王、董其昌等书作及现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书艺,主攻行书。
并有幸得到启功先生的指点,成为启功先生的关门弟子。丁广茂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因而他的书法艺术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继承发展的创新精神。他的书作结构严谨、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挺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赵仁珪
1942年6月生,北京市人。赵仁珪自幼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学历制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古典文学,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他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研究,同时还向启功先生学习诗词创作、书法理论和书法鉴赏,获益匪浅。
1981年,赵仁珪毕业后留校至今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北师大中文系所开设的课程及自己的研究课题多围绕这一专业设置。
5、张雪明
1965年生,河北固安人。大学文化,教书十年。1996年,张雪明举家前往北京,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初到北京时,他边习字边靠卖字为生,边寻找机会求教名师。一度因为生存压力,不得不仿别人的字画卖钱。
张雪明偶然阅读了当代书法家启功的著作《论书绝句》,被其学识震撼,立志临习启功体。不到两年时间,张雪明已将启功体写得几可乱真了,他的名字在潘家园市场渐渐传开了,他的字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但这种“模仿”出的名气,始终让张雪明不能释怀。
后来,启功的朋友鲍文清在潘家园看到了张雪明的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勤奋、诚恳的年轻人,并应允他拜访启功的愿望,张雪明这时才如愿与仰慕已久的“老师”见面。让张雪明感动的是,大师启功非但毫不介意张雪明对他的模仿,还夸奖他的字是伪而不劣。
每每与启功先生交流后,他都再次融会启示于笔端,重新临摹启功先生的字,揣摩字中传达的意境,他的作品渐入佳境。他所临习的启功体,不仅形似,也因为得到启功先生的意蕴点拨而更加神似。
6、李洪海
1946年生,字一鑫,号方舟,天津市武清人。李洪海自幼酷爱书法和篆刻,每日临习碑贴不止,奠定厚实基础,铺就成功之路。后当兵从戎,以书板报为平台,抄写档案为契机,书法才华初露,调入机关专事文字工作。此时的李洪海如得水之鱼、入海之蛟,才华尽显。
然真正使其书法大进步者,是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初,洪海有幸拜启功先生为师,得其真传,明灯点亮,道路指明,苦临勤练,精钻细研,日渐成熟。80年代后便崭露头角,国内外报刊登载,百余次书法大赛获奖,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多部专集收入。
90年代初,被列入世界书画名人,声名远播,其书画作品不仅被中联部指定为国家领导赠送外国元首礼品,国内外文化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悬挂于许多国家和军队对外接待场所,“文化使者”等众多头衔,应运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有谁是研究启功书法的吗?觉得他字很漂亮。能介绍一下结构与笔画的特点吗?
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根据启功先生一生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实践,笔者将其书法艺术生涯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岁起到二十岁前(1919-1932),是启功书法学习的启蒙阶段。第二阶段:二十一岁到四十岁(1933-1952)是启功书法的自觉学习、运用提高阶段。第三阶段:四十一岁到六十四岁(1953-1976),启功书法特色的初步形成阶段。第四阶段:六十五岁以后到九十三岁(1977-2005年逝世),启功书法的成熟阶段,“启体”书法形成,启功进入书法创作的高峰期。 关于启功书法艺术的评价论述可谓多矣,恕不赘述。笔者以为启功先生的书法特色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正、刚、雅,秀、润、和、天。 所谓“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笔笔笔有法,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笔画清劲,结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气息清新 ,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正”即正确,正气,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刚”即笔画刚劲有力,又锦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瘦不露骨,字形刚健;“雅”即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秀”即秀美,秀丽,笔画劲秀,匀称含蓄,结字多纵势挺拔,亭亭玉立,给人美的享受。“润”即温润、玉润,笔画刚健瘦劲但瘦而不干,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匀称,如处子肌肤,温润如玉,遒美劲健, 因枯笔而出现的飞白枯中带润,枯而不燥。这与“和”有相通之处,“和”当然是和谐,平和,“和”是启功先生的书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它即体现在一字之中,对不同点画的轻重、粗细的和谐变化上,也表现在结字时依其结构特征巧妙、妥帖的安排上,更表现在谋篇布局中对不同的字据其笔画多少、字形特点所进行的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富有节奏变化,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的处理上。使作品气韵生动,节奏感强,富有美感。总之启功书法不管是在点画、结字还是章法上都给人以平易近人,平和亲切之感,给人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而无夸张做作之势,无粗野狂怪之像,无张牙舞爪之形。具体来讲:启功先生在用笔上,笔笔中锋,无一笔懈怠(风格成熟以后);多藏锋,少露锋;多圆笔,少方笔;多圆转,少圭角;多直线,少曲线;笔画匀称、圆直劲挺,棉里裹铁,铁线玉筋。在结构上也多取纵势,类篆书体势。“篆贵婉而通”,启功先生将篆书圆通劲直的笔法与其婀娜多姿的修长体势融合于其行、楷书法创作之中,并辅之以其活泼自然、节奏鲜明、清新淡雅的章法,从而形成了启功书法的和谐之美。其字结体精严, 清朗挺拔,布势轻重相宜,主宾相济,风神俊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给人自然、端庄、秀润、挺拔 、劲健、舒展之美感。这种和谐之美既是启功平和的心态以及他“做人诚平和”原则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理念在他书法中的体现。这种美是点画美、结字美、章法美与人格美、境界美的有机结合,是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美在启功的书法创作中已形成一种天然之美,一种“清水出芙蓉”,无须去雕琢的自然之美。达到了一种美自天成,“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所以“天”即 天然之美成为启功书法的又一特征。当然这种天然之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启功先生遵循艺术规律,孜孜以求,长期学习、钻研、探索、实践、创造的结果,是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种飞跃。是他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相生,中庸之道以及前面提到的以和为贵等重要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结果。一句话是他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学养相结合的结果。要进一步探讨启功先生成功的秘诀,必须认真研究他的学书历程,人生经历,从中我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和更多的启示。 二、启功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纵观书法史,群星灿烂,名家百出,精品纷呈,琳琅满目。王羲之楷行草俱佳,被尊为“书圣”,成为万代之楷模;楷书四家,颜柳欧赵,举世闻名;行书三甲,书圣《兰亭序》、颜老《祭侄稿》、坡老《寒食诗》,天下冠绝。 启功先生楷行草皆工,尤擅行、楷,他取法诸贤,集合众美,法古创新,自成一体,世称“启体”,有当代“王羲之”之美誉,实不为过。其楷可比肩“四家 ”,其行(书)可同列“三甲”。元之赵孟頫楷书占四家一席,行书造诣颇高,“启体”行书、楷书,不输吴兴;明之董其昌楷、行则逊于赵;清代“篆隶之盛”,“碑学之兴”,其余平平。 启功是继赵孟頫之后又一位彪炳史册的书法艺术大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大师、画家、诗人、文物鉴赏家。他历经坎坷,自强不息;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厚古爱今,继承创新;善于思考 ,从不迷信;尊师爱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淡泊名利;学高品正,堪称模范…他的书法成为当今新的楷模,也必将成为后人的楷模。作为一代书法大家,他的贡献首先在于创造了“清、正、刚、雅,秀、润、和、天”,具有艺术性、规范性、天然性、实用性,集合众美于一身的“启体”书法,并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关于“天然性”略作说明,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启功来说则是:书法已天成,妙手在心中。风格成熟时期的启功书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人书俱老、自然天成,出手即妙的境界。但它又与艺术性、规范性、实用性并不矛盾,而是融合一体的,成为启功书法独特的艺术个性。其次在于他担任中国书协主席期间推动中国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振兴与发展时期。第三,在于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书学理论学说,对书学理论研究、书法学习与创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诸如书法以“结字最为重要”,楷书结字“黄金律”,如何选帖临帖等等;①第四,在于他身体力行,为普及书法而进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和形式多样的书法学习实践活动,如上课、办讲座、编教材、出光碟、组织举办各种展览等,满足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需要,促进了他们书法水平的提高。第五,在于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举办了众多的国内外书法展,内展引领、推动了书法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外展宣传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第六,在于他以书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满足社会需要,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中国到处都能看到启功题写的单位名称或牌匾,因为启功的书法是既被书法界肯定、又最受群众喜爱的、欢迎的艺术品,所以求字的单位、个人自然多,同时因为启功的字又是最好求的,一般不需要花钱的。第七,在于他富于爱心,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助困,多次举办义卖捐款、参加义捐作品活动,表现了一个艺术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中如1990年在香港举办的“启功书画义卖”展,获得160余万元,全部交给学校,成立了一个扶植贫困学生的奖学基金 “励耘奖学金”。②第八,在于他德艺双馨,能正确对待名利、金钱与艺术的关系,为艺术家树立了榜样。第九,在于他遵循书法艺术规律,碑、帖并举、博采众长、勤奋踏实、卓有成效的学书历程为千千万万有志于书法艺术的爱好者走出了一条如何走向成功的示范之路。第十,在于他的通国学、谙道释、擅诗词、长绘画、精鉴定、善研究、多成果、敬师长、重做人等等,启示书法爱好者及所谓的书法家们,启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取法传统,融合百家、持之以恒的技法学习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高尚的品德则是启功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仅仅能写几个字而不重道德、修养、学识的“书法家”算不上真正的书法家,一个没有深厚学养和扎实“字外功夫”的书法家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因为“书法家一定是有学问的,但有学问未必能成书法家。换言之,有学问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③ 正因为如此,启功先生是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书法艺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书圣”,他是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史长河中一颗最亮的巨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自豪与骄傲。各类的 “启功书法集” 一直是近二十年来的出版热点,大约有数十种之多。学“启体”者更是难以计数。可见启功书法在当今的巨大影响,以及现代人对启功书法的喜欢,这在当代书法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启功简介_启功书法作品欣赏_启功
中文名:启功
外文名:Qi Gong
别名:察格多尔札布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2年(壬子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2005年(乙酉年)6月30日
职业:教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国学大师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代表作品:《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1913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帝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
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
成就在书法→自创“启体”卖价高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对于书法艺术本身,他也有很多创见。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以2003年北京春拍为例启功简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
绘画→山水竹石表意趣启功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
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翁方纲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知书法,而略其辞章之习。
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锤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详细论述请参考启功《论书绝句》《古代字体论稿》《论书札记》等书。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如此评价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书法的正本清源、发展创新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书法界和文艺界的巨大损失。启功先生直到晚年还坚持带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书法大家谢泾廉说:“老师作为知名的学者,以他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不仅仅书法上的教导,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他的人生观。”彭利铭先生回忆说,启功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启功简介,一生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陈梗桥先生说:“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一直大力支持中国的文物鉴赏和文物拍卖,中国文物界对他敬爱有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与启功先生有过多次交往,他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在文物鉴定方
启功的书法作品
启功(一九一二——二〇〇五),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人,满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集结了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320种,含有上自先秦金石,下迄近代启功先生自书碑刻的拓本,宛如一部详尽的中国书法史。这些藏品在启功先生生前授课录像当中多次出现,先生撰写论文、题跋的内容也都是从中获取,是启功先生书学思想的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批金石碑帖中不乏诸多稀见之本,如明拓传世最旧松江本《吴皇象书急就章》、明拓传世最精火前本《明真赏斋帖》、明拓传世最精本《魏张猛龙碑并额并阴》、清初期拓传世孤本《清八大山人法帖》等,均传拓时间较早且拓工精良,公藏中亦少见可与之相较的拓本。
且拓本中还含有大量启功先生题跋书迹,皆是启功先生书学思想的结晶,还可见到众多其他名家如翁大年、潘祖荫、姚华、容庚、叶恭绰、谢稚柳、溥雪斋、李孟东等人题字,极为难得。
启功书法字体作品图片欣赏
启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越、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是当代书家秀丽派的代表。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启功 书法字体 ,希望你们喜欢。
启功书法字体欣赏
启功书法字体图片1
启功书法字体图片2
启功书法字体图片3
启功书法字体图片4
启功书法字体图片5
清雅的韵致——启功书法
何谓“韵”?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故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也就是说韵在本质上是思想情操和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清人李修易在《小蓬莱图画卷》中又说:“山水之有气韵,人往往以烟云当之,不知烟云犹可迹求也,气韵不可迹求也……当求诸活泼泼地。……‘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可谓善言气韵矣。”也就是说,韵是一种活泼泼的生机,在形式上如云烟之轻灵与虚无。简而言之,韵是一种非常玄妙的、超乎于技巧层面的东西。
先生一生执教治学,自视书法为余事。实际上作为学富名高、融古通今的国学大师,对此余事用功甚勤,终其一生。先生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之书、学者之书,浸染着几千年 传统 文化 的墨香,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温润流美、清雅俊健。“清、雅”正是启功书法的基本特质。先生之书,因其“清”则澄明、幽静,意境深远;因其雅则淳古,高标,超逸出尘。尤其是先生的行、 草书 ,随兴遣字,一派神行,却又掌控妥帖,富有静气。先生书写的内容,大多为自己所作。这些内容既有游踪抒情之诗,寄兴感慨之笔,又有论书评画,鉴定题跋之艺术见解。先生的诗文、学识及绘画正是其书法艺术的支撑点,充满了学者的气质,这是许多专业书法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启功题写的横额。结字端庄,肃穆,挺拔,极具庙堂之气。用笔粗细变化,颇具神韵。用不同风貌的书写表现不同内容的文字,这是启功先生书法极为讲究的一大特点。启功先生在一九八六年十月题写的横披:“百年树人
嘉业长春”,正文,行楷书。结字端庄,挺拔,疏密有致;用笔纯净流畅,遒丽洒脱。题款用小字号,俊逸雅致,书卷气息浓郁。钤印“启功”,比常用章大而厚重,与正文内涵相配。综观全幅作品,布局端正,排列有序,变化有致,观其字,品其意,不能不心生敬意。
启功的许多楹联往往是自己处世治学原则的真实写照,也是代表启功书法风貌的经典之作。如《行文做事》此联结体精严,体势挺拔,气势开张,极具王者气象,体现出启功先生高超的结字技术。同时,先生以行书笔法入楷,用笔起伏跌宕,使转不激不厉,粗细变化显著,“行”“平”粗厚,“文”“浅”瘦细,“简”“做”外粗内细,“显”“恒”左粗右细,而且流转自如,一派神行,表现出舒适的轻重节奏和优美的韵律。
这种清雅的韵致,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因由。晋代是“文的自觉”的时代,士族子弟以研究《周易》《老子》和《庄子》的黄老之学,开始追求一种超脱世俗、自由闲散、精神高度自由的生活,“竹林七贤”就是代表。特别进入东晋后,朝廷偏安一隅,士人纷纷皈依佛教,佛学的“空无”和玄学的“虚无”具有相似性,佛教的“安般守意”和玄学的“清净无为”相结合,士人的生活从西晋的放荡纵欲中摆脱出来,开始追求宁静高雅的生活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风度翩翩,悠哉游哉。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就充分展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其内容中玄学的思想也非常浓厚,很具有代表性。总之,从汉末到南朝,随着一次次的社会动荡,士人们的心态日益投向老庄,投向佛学,投向艺术。整个时代的风气与审美观念从汉代的恢弘博大转变为清朗俊逸。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不可能脱离这种文化背景,这种风格的转变是时代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启功所处的也是一个新旧社会大变动、历史进程大转折的时代,启功所代表的正是这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格与风貌。
帮我介绍一下学者启功
启功(1912-2005)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艺术特色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我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庚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启功年表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
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
一九一三年 一岁 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 ,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廷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一九二二年 十岁
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
一九二三年 十一岁 祖父去世。
家中变卖世藏书籍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二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恒季华为了教养这一线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并把自己看做是这个家庭中的男人。启功亦称姑姑为“爹爹”(满俗,“爹爹”即叔叔)。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岁至十四岁
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
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岁至十七岁
经长亲带领,拜贾羲民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见解卓识。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 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极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一次,一位长亲命他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他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落款”,这又给他很大刺激,从此发愤练字。
一九三○年 十八岁
经老世交介绍,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旧诗词。由于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学,从青年时候起,便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九三二年 二十岁
与章宝琛完婚。章氏,满族,长启功两岁。 为维持生活,教家馆,有时也作画卖钱。
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看过他的作品,认为“写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辅仁中学任国文教员。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学,中间也卖过字画,但他说:“那只是副业。”
一九三五年 二十三岁
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画创作。
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
一九四九年 三十七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教授。
一九五二年 四十岁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被选为“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后又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曾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诸人标点敦煌变文俗曲。稍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 一九五七年 四十五岁 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
一九六二年 五十岁
撰写完成《古代字体论稿》和《诗文声律论稿》两本书稿。
一九六三年 五十一岁
撰写了《〈红楼梦〉札记》
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岁
“文革”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写大字报。
一九七一年 五十九岁
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与王钟翰等负责标点《清史稿》。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岁
夫人章宝琛逝世。
一九七六年 六十四岁
粉碎四人帮之后,师大恢复课程。
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岁
《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一九七八年 六十六岁
文革后落实政策仍被聘为教授。
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岁
《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 六十九岁
《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被推为副主席。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作关于汉语和《红楼梦》的讲演。
一九八二年 七十岁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任该组成员。
一九八三年 七十一岁
应中宣部《中国美术全集》办公室聘请,任《中国美术全集》顾问。 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
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岁
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九八六年 七十四岁
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九八九年 七十七岁
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年 七十八岁
《论书绝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对历代书家有评论,对书法的结字、用笔有独到见解。 为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在香港举办“启功书画义展”。
一九九一年 七十九岁
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将义卖字画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九月,赴日本东京、大阪访问,参观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
一九九二年 八十岁
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 《说八股》、《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 八十二岁
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 《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五年 八十三岁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由荣宝斋出版。
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岁
十月,赴美、德、法三国访问,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珍品。
一九九七年 八十五岁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功先生任团长。十月,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书画作品多件。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
一九九八年 八十六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和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二〇〇五年 九十三岁
六月三十日二时二十五分病逝于北京。
启功先生论著出版年表
1953年
《红楼梦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敦煌变文集》(与人合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5年
《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1977年
《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
1981年
《启功从稿》,中华书局
1982年
《启功先生讲书法》(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
1985年
《启功书法选》,人民美术出版社
《启功书法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
1986年
《启功书法作品选》(缩印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概论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宇野雪村书画展》,(日本印刷)
1988年
《书法教学》(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
1989 年
《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三联书店
《启功草书千字文》,中国和平出版社
《启功书画展留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1991年
《汉语现象论丛》,商务印书馆(香港)
《说八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启功论书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书画留影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荣宝斋画谱-启功卷》,荣宝斋出版社
1994年
《启功絮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荣宝斋出版社
1997年
《启功书话》(即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版),日本二玄社出版
《论书绝句》(再版),三联书店
1998年
《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启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再版
《启功赘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丛稿》(论文卷、题跋卷、诗词卷),中华书局
2000年
《启功三帖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八股》,中华书局
《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
2001年
《启功论书法》(宣纸本),文物出版社
《启功书画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临帖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启功书画絮语墨迹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启功临怀素自叙贴》,荣宝斋出版社
《启功临王羲之十七贴》,荣宝斋出版社
《论书绝句》注释本,三联书店
《真茗阁藏名人书画-启功卷》,文物出版社
《诗文声律论稿》(墨迹本)(修订版),中华书局
2003年
《启功草书千字文》(再版),中国和平出版社
《启功草书千字文》,上海书画出版社
《启功书法论丛》,文物版社
2004年
《启功讲学录》《启功韵语集》《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启功口述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启功临兰亭续贴》,荣宝斋出版社
《启功书画集》(普及本)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楷书千字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书画选集》(宣纸本),文物出版社
《启功书法选》(宣纸本),西冷印社
《坚净局丛帖-临写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给你讲书法》,中华书局
2006年
《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