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比尔盖茨的事例作文素材(比尔盖茨素材和适用话题)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11 00:00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关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比尔盖茨是全球首富,他的成功举世瞩目。比尔·盖茨 ,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我特意整理了几则比尔盖茨的成功 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比尔盖茨成功故事1: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

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的真开心。"

盖茨说,"那时侯,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 操作系统 。"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 报告 书》,当场打电话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

比尔盖茨成功故2:创业的艰辛

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1975的冬天,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从一月到三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

三个月之后,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 毕业 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退学了。然后,和保罗创立了微软公司。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的盖茨和保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他们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就吃个比萨饼充饥,实在累的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解困……

正当他们不知疲倦朝着梦想的电脑王国挺进的时候,微软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官司中……

当时软件盗版情况特别严重,大大损害了盖茨的利益,盖茨认为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于是将它收回卖给了Perterc公司,但这之前他曾经和罗伯茨签署过该软件的协议,允许MITS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程序和源代码。

很快,MITS就将微软送了法庭的被告席,高昂的律师费令盖茨不知所措,与此同时,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收入的减少和庞大的开支把微软送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盖茨和保罗几乎都捱不过去了。

盖茨对那段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所以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

不过,他们终于熬过来了,微软赢了这场官司。

其实,盖茨当时完全可以向父母借钱,相信他的父母也会帮他度过难关的,但他没有,盖茨坚持微软必须自力更生。盖茨就是这样自己白手起家、艰难地、一步一步打下天下的。

盖茨一直是一个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他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对于以前任何一个亿万富翁来说,这都是没有的事。尽管微软公司一向以员工习惯性加班拼命工作而闻名,但那些工作的眼冒金星的员工还是心悦诚服地说,他们之中几乎没有谁能比盖茨更辛苦。

比尔盖茨成功故3:独到的眼光,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 百科 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 爱好 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下一页继续与你分享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励志克服困难的名人作文素材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下面是我整理的励志克服困难的名人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克服困难的名人作文素材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在抄吧,人家又不是等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山的寒啊!”宋濂说;“要是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也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所以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由衷地称赞说道;“年青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比尔盖茨的故事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让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80年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谚语

2、那些虽落后仍坚持跑到终点的选手及那些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3、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乌申斯基

4、决不要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也是要不得的。—―巴甫洛夫

5、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6、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巨大收获的开头。——歌德

7、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8、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9、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

10、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责怪旁人,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拉斯

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

比尔盖茨于1975年创立微软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 操作系统 市场。他的成功理念是真正的财富不是个人电脑,而是运行这些电脑的软件。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比尔盖茨成功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1:独到的眼光,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 百科 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 爱好 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2:魄力惊人,敢于冒险下赌注

风险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风险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知数。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可能让我们丧失所有。但是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一切。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轮盘赌。对于一个深信赌术的赌徒来说,大赌注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比尔.盖茨不是赌徒,但他却敢于冒险下重注。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就难在抉择。比尔.盖茨也曾遇到过一次。在是否发展16位芯片的市场浪潮中,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像一场赌博,看比尔.盖茨把赌注押到哪一类机器上。当时有8086芯片,有Z-8000芯片,除此之外,还有摩托罗拉68000芯片和其他一些芯片,很难弄清楚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优胜者。像当时所有商人一样,为了 保险 起见,比尔.盖茨都在上面押下了赌注,但是没有实现创纪录的销售。

其中UNIX2-000芯片在当时是被认为比较有前景的。它是1969年左右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用C语言创作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兼容,不像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那样,必须在特殊机器上才能使用。在理论上,UNIX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运行。

由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免费转让了 教育 许可权,这使全世界的学术机构迅速把UNIX2-000推崇成为行业上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上也掀起了对UNIX的狂热。

比尔.盖茨知道,无论他是继续普遍撒网,还是最终在UNIX2-000上下重注,都难以脱颖而出。于是,他最终选定了IBM的8088。当时IBM虽然是电脑业的老大,但开发出的这款8088芯片却并不好卖。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8088上,在当时看来,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赌博行为,至少也应该在两种芯片上都下赌注,以防风险。但比尔.盖茨坚信他的这次冒险肯定能够取得回报的。

正当大家都在冷眼观望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开始行动了。在1980年比尔.盖茨与IBM开始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自然是8088。在微软与IBM的努力下,他们成功了。随着DOS系统的推出,这种芯片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尔.盖茨赢了,他的这次冒险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个结果让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人都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整整是60万美元的软件交易。这为后来比尔.盖茨财富的快速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之于生意场上的人,就好比是常在大海中航行的弄潮儿遇到暴风雨的几率一样。要想成功,勿必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在一门新崛起的工业里更是如此。电脑工业的开发进度就像汽车工业在1910年以后10年间以及飞机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度一样,在成熟之前经历了根本性的、往往是混乱无序的技术和业务变革。“成熟工业”这个 短语 暗示着更小的风险,然而在很发达的工业里,虽然销售商在大部分领域里都接近平等,但冒一下信息技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是做出产品和市场突破的最佳 方法 。一个基本的竞争胜负的区别标志,就是各公司使用网络工作方式的不同办法。

不仅仅是电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冒险精神,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3:意识超前,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加速、加速、再加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财富就是在赢得时间上获取的。在节奏快得让人吐血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在比尔.盖茨看来,时间的重要性是无法形容的。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时代的领跑者,那么你就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1973年6月,在美国哈佛大学。18岁的科莱特认识了与他同龄的一个美国小伙子,这个小伙子长着一副娃娃脸,满头金发。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应用软件,因为教科书中已解决了当时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这是科莱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的导师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应用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那位退学的金发小伙子则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努力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而那位美国金发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二富豪。1995年当科莱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金发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性能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半个月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比尔.盖茨聚财的秘诀,也是微软独占鳌头的秘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完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但是,在世界创业历史上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很少。不少世界富翁,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赚钱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创业有的时候靠的是一个契机,假如等到比尔.盖茨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世界上,创造财富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不可颠破的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做,那么他也许要永远等下去,财富也就可能会从他身边溜走,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

害怕失败是促使比尔.盖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心理原因。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仍然驱使他继续追求更高的成就。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比尔.盖茨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

这类话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没什么,但比尔.盖茨不一样,他喜欢速度,他喜欢飞一般的感觉。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尽管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

在21世纪初期,比尔.盖茨继续沿用自己的速度飞速向前。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曾经在美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Web服务。当然,微软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哪里,其销售软件方面的努力也在一直得到强化。尽管微软在应用软件、PC软件、操作系统上很出色,但是比尔.盖茨始终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过去10年,比尔.盖茨和微软在不同方向进行尝试。领先的优势让他尝遍了甜头。在创业网络公司时,微软以10亿美元的价值出售了Expedia,而成本创建费用只花了7000万美元,这在比尔.盖茨的创业史中,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

无论是在操作系统领域,还是在机顶盒领域,微软已经成功占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在手机领域,微软现在也正迎头赶上。在视频游戏领域,微软也毫不逊色。抢先领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

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CarPoint、XboxCarPoint,其中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有50万部的销售量。盖茨希望在2010年以前实现他们的梦想,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

而这种设想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媒体中心版,就是一种让人们在房间里享受自己数码照片、音乐和视频播放的专用软件,成为了微软攻占所有用户客厅的最锋利武器,微软希望这套系统能像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普及整个人类世界。

2007年,比尔.盖茨的梦想在继续,微软的梦想也在继续,人类的梦想更在继续。比尔.盖茨作为领跑者正在用他深邃睿智的目光搜寻着一条通往财富顶端的康庄大道。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4:搭顺风车,就要付出必要代价

赚钱的捷径是跟成功人士合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成功人士合作,就好像搭“顺风车”,能大大缩短自己的行期,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要签。

在生意场上,1+1不仅仅是等于2,有时甚至还会大于2。比尔.盖茨就是深谙生意场上的这条潜规则,不断地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其中比尔.盖茨最有眼光、最具战略决策的莫过于搭蓝色巨人IBM的车子。这次成功的合作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8月的一天,IBM公司有人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比尔.盖茨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生意洽谈,因为此前IBM公司曾与他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而他这天刚好有个约会,便告诉来电话的人,说会晤是可以的,但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他的话,只是说,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两个小时后就将飞到西雅图。

比尔.盖茨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来的约会,打起精神准备迎接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即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20世纪20年代,它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研制成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到70年代,它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由于这家公司数以千计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出没于世界各地,所以被人称为“蓝色巨人”。

到1980年,IBM公司已有34万雇员,在电脑硬件制造方面独占鳌头,占据了80%以上的大型电脑市场。而且他们的软件也一向自行设计,不依赖微软之类的软件设计公司。这也是比尔.盖茨起初对IBM公司没有多大热情的原因。

那么,IBM公司为什么派特使“下顾”微软这家小公司呢.原来,IBM公司一向致力于发展大型电脑,对微型个人电脑不屑一顾。当微型电脑市场呈现蓬勃之势时,IBM公司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迎头赶上,公司决策层打算收购发展潜力最佳的苹果公司。然而苹果公司正在走鸿运,并没有出售的打算。于是,IBM公司决定实行“西洋棋计划”,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发个人电脑。委员会的成员详细研究了苹果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这一领域领先一步的 经验 ,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鼓励和支持那些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让它们大量开发软件;一是建立起一个公开的结构,带动一大批软件公司发展。委员会决定按这个路子走。这等于改变了IBM公司过去一切“自力更生”的传统。为了给日后的宣传造势,这个委员会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以取得一鸣惊人的轰动性。

在众多软件公司中,IBM“西洋棋计划”委员会发现微软公司特别引人注目,该公司包括BASIC在内的几个基本软件已经在微型电脑领域成为标准,它的产品销售量每年都要翻一番,显示了很强的发展前景。因此,该委员会决定同微软公司接触,这才有了开始的一幕。

虽然比尔.盖茨对那个电话的确切含义还拿不准,但知道肯定是一件大事。为稳妥起见,他找来史蒂夫.鲍尔默一起商量。鲍尔默也猜不透IBM公司的用意何在。但他也同样认为,对IBM特使的到来,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

会晤那天,他们穿得整整齐齐,这种情况在微软公司实在是不常见。在微软,人们惯常的装束是圆领衫、休闲裤和耐克运动鞋。也许是没穿惯西装的缘故,比尔.盖茨的西装很不合适,也没有派头。所以一开始,IBM的特使萨姆斯和哈灵顿还以为比尔.盖茨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事员。

但是很快,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认为比尔.盖茨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了不起、最聪明的人,这就叫做“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鲍尔默也参加了那天的会谈。在会谈之前,他们被要求先在IBM公司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专利信息和与IBM合作的秘密,但可以自由地披露讨论中没有限制的内容。

为了保密,萨姆斯和哈灵顿并未透露IBM的“西洋棋计划”,只是暗示IBM正在考虑某种项目,可能是和另一种电脑一样的插入式卡,还说这是一个紧急任务。

尽管萨姆斯掌握了微软公司的许多情报,但他没想到微软公司已经有了40名雇员和一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他掌握的是微软公司几个月前的情况,他的确想不到这家小公司的发展会这么快。萨姆斯相信微软公司能够成功地为IBM搞出软件来,但能否按IBM提出的日子交货,他还是有些担心。

萨姆斯对安全问题尤其担心。在他看来,以比尔.盖茨一伙人的本事,很容易偷窃一两个IBM技术。为此,他要求比尔.盖茨必须减少这方面的危险。

萨姆斯和哈灵顿返回IBM时,对微软公司已有了底,他们确信这伙年轻人的确是能干大事的人。

比尔.盖茨对IBM公司的主动要求合作既惊讶又惊喜。这是美国电脑市场上最大的一家客户,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能够同它做成生意,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再看IBM,不论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还是市场形象,无一不显示出一派大家风度。只不过,合作项目到底是什么,比尔.盖茨还是猜不透,因为IBM公司的特使并没有说明。

1980年8月16日,IBM公司终于确定该合作项目是开发8088芯片。此前,IBM公司还给微软公司送来3页正式文件,上面详细说明了微软公司应履行有关保密责任的临时条款。

文件上说,对于IBM的机密消息,微软公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同时必须采取防止泄密的 措施 ;IBM可以在不预先通知微软公司的情况下,随时检查微软公司履行保密责任的情况。此外,该协议还规定,IBM不愿意接受微软公司方面的机密信息,因此也不负保密责任。这个临时条款,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IBM,而微软公司却丧失了很多权利,稍有闪失,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微软公司不慎泄露了IBM公司的秘密,将承担法律责任;而微软公司的秘密为IBM公司所用,连官司也没法打。尽管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还是爽快地签了字。因为他知道,除非他不想与IBM公司做生意,否则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尔.盖茨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还相当英明,因为,比尔.盖茨深知,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在比尔.盖茨及IBM的努力下,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就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它的第一台样品。

展出的这台机器带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只有16K内存,初步标价为1565美元,通过拍卖,价格升至6000美元。但是随机提供的应用程序却不多,只包括一个普通的扩展表格程序。一个字处理程序,最具关键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推出。此时的微软正在加速开发DOS的新版本。

这是一个轰动事件,美国新闻界立刻广为报道,各专家学者也对它纷纷作出评价。影响很大的《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位蓝色巨人能够在10年内主导这个产业。”还说,“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

过了两个月,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商店里正式出售,它的第一个型号装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和64K内存。第二年5月,它又推出了一种带两个磁盘和320K内存的机型。按照产业分析家们的看法,IBM开发的个人计算机应该算作是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应是微型工具和测距系统公司的阿尔塔8080机及其他一些大同小异的仿品;第二代个人计算机应是苹果公司、坦迪公司等生产的8位微处理器机型,它的只读存储器(ROM)里装有BASIC语言。IBM的产品具有16位微处理器,它是以专业人员为对象而开发的产品。

IBM的计算机以其开放标准赢得了市场,它的硬件在无形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实际标准。它的销售主要对象已经不再是业余爱好者,而是各个工作场所。而且公司的宣传也十分成功,它采用了玫瑰色图案,令人感到愉快友好。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一年之后,公司就售出了13000多台计算机,收入达到4300万美元;再过一年,计算机的销售已经突破50万大关。而实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被逐,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相匹敌。

比尔.盖茨说:“用户们充满信心地购买了IBM个人计算机。”1982年,软件开发者们开始抛出在这个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都增加了IBM个人计算机成为工业界事实标准的潜在实力。很快,大多数新的、最好的软件,例如Lotusl—2—3以DOS为平台编写出来了。米奇.卡帕和乔纳森.萨克斯创造的Lotusl—2—3,使制表软件产生了一场革命。最初电子制表的发明者丹.布里克和鲍勃.弗兰克斯顿设计的产品VisiCals值得大大赞扬,但是Lotusl—2—3一出现,它们就黯然失色了。

IBM公司的一举成功,更是比尔.盖茨的成功。自此,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力雄厚的苹果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竞争对手IBM公司的祝贺,它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 广告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苹果欢迎IBM”,“将计算机的威力放到个人手中,就可能使他们的工作、思考、学习、通信,以及他们消磨闲暇时间的方式,都得到改善”,“我们期待着竞争带来巨大成果,使美国这项高技术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颇有点苦涩的祝贺,苹果总裁约翰.斯考利打趣说:“登这样的广告,就好像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大公鸡欢迎黄鼠狼。”他们看到了IBM的前景和自己面临的挑战。不过,苹果公司也非平庸之辈,它必须背水一战,开发新产品,击败IBM。

比尔.盖茨概括了IBM公司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他说:“IBM之所以会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中流砥柱,完全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强劲的企业活力,能够笼络住一大批富于创建性的人才,使之能够促进其开放结构。IBM树立了这些典范。”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IBM公司当时的处境:“在计算机行业,IBM更是一位山大王。竞争者们发现很难在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与IBM争雄。如果一个竞争者妄图登山,IBM就可以集中全力加以阻止,使之几乎无法攀登。但是在个人计算机的沧桑世界中,IBM所处的地位很像一位 马拉松 赛中的领先者。只要领先者保持原速,或者比其他人跑得更快,他就一定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竞争者们只好紧追不舍。可是,一旦他有所放松,或是不再奋力拼搏,别的人就会超过他。更何况,对别的 长跑 者而言,却没有很多障碍物,这一点很快就会清楚的。”

在IBM公司的巨屋中,已经有一个巨人开始,在成长,暂时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快速成功的手段,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利用了IBM来为自己壮大实力。

看了“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关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2. 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3. 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4. 成功人士比尔盖茨的故事

5.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比尔盖茨奋斗的故事作文400

 1996和1997两度被评为美国最富有的企业家是谁?是42岁的比尔·盖茨,他是美国微型软件公司(Microsoft简称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1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那么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事迹有许多厚厚的书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科单讲他几个小时候的故事吧!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西雅图是美国波音公司的的基地,全市职工近半数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它和旧金山、洛杉矶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之一。

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蕴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人们的我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更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次他忽然对他四年级的同学卡尔·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般的深思熟虑。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这不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去最出色地完成。

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人体物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检查站,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冶,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1969年,盖茨所在的西雅图湖滨中学中美国是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PC机,学校只搞到一台终端机,还是从社会和家长那里集了大批资金才买来的。这台终端机连接其他单位所拥有的小型电子计算机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时间,每小时的费用也很高。盖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只要一有时间,便钻进计算机房去操作那台终端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3岁时,他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玩月球软着陆的游戏。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物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的日子。盖茨心里想,我不能坐宇宙飞船去月球,那么让我用电脑来实现我的登月梦吧!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湖滨中学就再也没有钱支付昂贵的PDP--10小型计算机的使用租金了。这件事使盖茨像失去了上学机会那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对电脑已经入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于是他和同学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就是帮助一家名为CCC的电脑公司抓臭虫,用除虫的报酬来支付他们操作电脑的费用。什么叫臭虫,这是电脑行业里人们称呼软件中的错误的代名词,即讨厌的臭虫(Bug)。因为一旦有了这种臭虫,就会使电脑导出错误结果或死机,美国发往金星的水手号火箭和法国职权利亚娜火箭,就曾因为电脑软件的故障(臭虫)而使发射失败,损失几亿美元。盖茨兴冲冲地约了同学中的几个电脑爱好者,每天晚上6点左右,CCC公司员工下班之后,他们便骑自行车来到那里上班了。那里有许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可用,有各种电脑软件可尽情研究,真是如鱼得水。盖茨对电脑软件太着迷了,几乎整晚都呆在那里,就像他在小学时就立志要搞出新名堂一样地执着,每个晚上,他都要在CCC公司的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和伙伴们发现的一个电脑臭虫。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抓臭虫,盖茨使自己在电脑硬件和软件方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研究开发,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1970年,当盖茨15岁时,他的电脑才能已远近闻名了。一家名叫信息科学的公司找到盖茨,希望用提供使用PDP-10的电脑时间来交换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的软件技术。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不能给未成年人支付工资,所以该公司决定,以价值一万美元的电脑时间作为酬劳,要求他们为公司设计工资管理软件。这样就使他俩获得了足够使用一学年的电脑时间,他们不禁高兴万分。1971年,湖滨中学又让盖茨帮学校设计一套排课用的电脑软件。当时的排课表全靠人工,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又复杂多样,人排课常常分配不均,造成某些课程学生过度拥挤的现象。盖茨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又使他延长了使用电脑的宝贵时间。

1973年,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TRW公司要开发一套用于管理水库的电脑监督控制系统,可是老是消灭不了各种电脑臭虫,进度缓慢,眼看要遭到违约处罚了。在这紧急关头,TRW公司得知盖茨和保罗两个小电脑天才的事情后,便向他俩求援,两个男孩高兴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很专业化又很艰难的工作,而且按规定,中学生只能拿工读生的低工资。但是盖茨并不计较,他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工作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湖滨中学也很开明,允许高年级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去企业实习和工作。由于盖茨和保罗的加入,终于使TRW公司按时完成了项目,免受巨额罚款。而盖茨和保罗则得到了该公司一位电脑专家的具体指导,使两人的软件技巧得到了提高。

盖茨上大学后,又在开发电脑方面办起了公司,以后又跨过一个个困难的高峰,使他的微软公司开发出领导世界新潮流的许多新型号电脑硬、软件,产品风行全球,那是后话啦!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迹材料满分模板

比尔·盖茨为慈善事业做出过许多贡献,有哪些相关的 事迹 材料呢?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比尔盖茨慈善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迹材料:从“铁公鸡”到头号慈善家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1993年秋天,非洲刚果(金)。

梅琳达在死气沉沉的城镇上游走,狭窄街道两旁的商店全都钉上了木板,犹如死城。城外露天市场上,几个妇女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儿蔬菜放在地上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梅琳达用目光搜寻了一下走路的妇女,看看他们是否穿鞋?结果令她很失望:没有,她们全是赤脚。

陪同梅琳达一起前往的男友比尔·盖茨也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此时,年仅38岁的他就已经坐拥数十亿美元的财富,却没想到这个地球上还有人连鞋都没得穿。

1.财富与压力

然而,盖茨的怜悯之心只是受了一点点触动,却没有付诸行动,他挥金如土的个性仍然没有多少改变。这一年,热衷 收藏 的盖茨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2000万美元从一位收藏家手里买来柴尔德·哈萨姆的《花房》,比原主最初出的550万美元价格高了近四倍。一年后,他又砸下3080万美元买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达·芬奇那本18页的笔记,这对于已经拥有83亿美元资产的盖茨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

是年,美国人共捐款124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此时的盖茨还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1994年是盖茨的生命中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 元旦 ,他和梅琳达终成连理。婚礼上,盖茨在拉奈岛包下了全部轿车、直升机和250间酒店客房。同年,盖茨深爱的母亲却不幸死于癌症。

如此巨大的变动使盖茨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打击。这位世界首富开始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方向。这一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拿出了9400万美元,建立了威廉·盖茨基金会,这就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前身。一年后,在纪念母亲逝世一周年时,盖茨夫妇将1000万美元捐赠给华盛顿大学,并以母亲的名字建立了玛丽·盖茨奖学金。此后,比尔和梅琳达还捐献了100万美元给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

然而,美国民众只注意到他的财产在1995年已经涨到129亿美元,他的慈善义举鲜有人提及。真正的转折出现在1997年。这年9月, 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高达十几亿美元,囊中羞涩的联合国一度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开山鼻祖特德·特纳出人意料地宣布,向联合国捐款10亿美元,用以应付财政危机以及其他发展性援助项目。

美国媒体纷纷在显要位置报道这一义举,并将特纳描述成美国新一代慈善大亨的领军人物。这个评价一点都不过分,10亿美元捐款几乎要占特纳个人资产的三分之一。中国 儿童 希望救助基金会工作部主任张雯当时人在美国,她记得特纳对媒体说:“我捐了这么多钱给联合国,世界首富你的钱在那干吗?”

有的报刊甚至历数美国各大富豪的家财和捐款数额,并笔锋一转,指责盖茨身为世界首富怎么可以一毛不拔。 在媒体的渲染下,要求盖茨捐赠金钱、回馈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压力。

2.煎熬与触动

对于美国连篇累牍的抨击,最先感到不安的不是盖茨,反而是他的父亲。比尔的父亲老盖茨在当地算得上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律师,他的母亲玛丽在西雅图地区也曾是一个有头有脸的社会活动家,对慈善事业一向相当投入。

但在盖茨看来,每个人有每个人回馈社会的方式,微软公司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繁荣,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活跃,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贡献?但社会对他的需求不只于此,每天都有无数的求助信、请求信雪片般飞来。

可是直到一年后,一篇媒体的报道才让盖茨“痛下”慈善的决心。1998年,正在盖茨面临微软官司,并陷入心灵煎熬时,《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上的一篇 文章 ,使他们夫妇受到深深触动。这篇文章运用数字和图表,勾勒出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在收入、健康保健和平均寿命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说,在全球范围内,90%的疾病发生在贫困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却只有10%的保健资源。

这篇文章再次唤起了盖茨夫妇1993年非洲之行的切身体验。梅琳达后来回忆道:“我记得,这是我和比尔第一次谈论,这些疾病对于孩子们是多么悲惨。我们问自己,我们能做些什么?”

夫妇俩先是把文章寄给老盖茨,之后又去找他细细商量。比尔激动地对父亲说:“我们或许可以做些事来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请求老盖茨帮助自己学习和掌握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从此,威廉·盖茨基金会的重点,开始转向卫生保健领域。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开始大笔捐赠“挥金如土”了。

3.变化与满足

当初老盖茨一再催促盖茨履行一个公民回馈社会的“义务”,还为之焦虑不已。盖茨后来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他和所有人的想像。其实,人们还忽略了一个细节,在1997年,盖茨和梅琳达就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公共图书馆使更多人有机会使用科技资源。1999年,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随着名字的改变,基金会的工作重心也发生变化,由资助公共图书馆转变为资助家庭困难和少数族裔的学生,让他们有上学的机会。

盖茨的慈善义举就如同他的财富一样节节攀升。是年8月,老盖茨向外界披露了一个惊天消息。他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宣布,盖茨计划捐出他按照当时的计算所拥有的1000多亿美元的财产,只留给他的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捐款主要用来帮助那些遭受艾滋病和疟疾困扰的病人。

第二年,威廉·盖茨基金会和盖茨学习基金会合并成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工作重点也合并在一起,致力于扩大以下四个方面的权益:全球卫生保健、 教育 、图书馆公用计算设备以及给予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弱势儿童和家庭的支持。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刚开始是在老盖茨的住所地下室办公,后来搬进位于西雅图的一座两层小楼,共有工作人员216人,包括儿童健康顾问、公众健康管理专家、律师、财务人员等。据说盖茨平均每周都会抽出10小时忙基金会的事情。

为了用好基金,盖茨甚至快成为半个医疗问题专家了。他在巴西度假期间,还饶有兴趣地通读了分子生物学家詹姆士·沃森的《基因分子生物学》一书。盖茨透露:“生物学使我们人类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病魔。我目前就在阅读一些关于肺结核和艾滋病的书籍。我很喜欢普通生物学,如人的免疫系统什么的,我觉得就很有意思。当然这也跟我们的基金会的工作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援助效果非常显著。盖茨基金会捐助项目实施以来,已使非洲一些国家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大幅度提高,每个儿童的平均接种费用从不足1美元增加到10美元,成功地挽救了100多万人的生命。盖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我看来,两种感受是类似的——‘人们买了多少软件’和‘挽救了多少生命’,都是很漂亮的数字。”

在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叶雷眼中,盖茨夫妇是一对非常敬业的慈善家。“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纯粹是来学习访问的态度,来了解到底什么回事,问题在什么地方,关键的事情是什么;如果盖茨基金会要参与的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是一个谦虚学习的态度。”叶雷说,盖茨曾公开跟员工说,他最近几年来感到个人最大的满足,在于投入到提高世界公平性的事业中,他觉得这样很有意义。(本文部分内容源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比尔·盖茨新传奇》一书)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迹材料:美国式慈善是怎样炼成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这已经是托丽第六次要求她的邻居捐钱了。

“你能捐十块钱吗?这些钱都是用来帮助中国孤儿的。”这位年仅10岁的美国小女孩在门外对她的邻居央求说。从5岁开始,托丽每年都要参加一个为中国孤儿募捐的“希望行动”,每次,她都要给所有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或打电话或主动上门,说服他们捐款,而到每年的 圣诞节 ,她也告诉亲朋好友,她不要礼物,只要钱,然后捐出去。

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工作部主任张雯跟托丽的母亲是好朋友,这样感人的 故事 ,张雯在美国生活时经常碰到。俨然,慈善在美国不仅是企业家的“ 爱好 ”,而是一场全民运动。

1.好施传统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慈善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有67%的美国家庭向慈善机构捐过款,高收入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财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捐款比例更是高达98%。事实上,过去40年来,美国人的年均慈善捐款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过去几年,美国年人均捐款达到800多美元,而中国连10元人民币都不到。

美国人热衷慈善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宗教信仰有关。《圣经》中路加福音里的一段经文:“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这跟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个道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张雯就在美国创办了专门帮助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慈善组织,她对美国的慈善 文化 非常了解。“美国教会强调‘十一奉献’,就是指神要求大家把年收入的10%捐给教堂。”

在学校,美国小孩从小就接受慈善教育。“比如学校会教小孩把自己的小眼镜卖了捐给救世军(慈善组织),他们是帮助穷人的。”张雯说,每年,美国各种各样的筹款活动不胜枚举,“每个人一点点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重在参与。”

张雯的朋友,美国驻华大使雷得的夫人,也是这样践行她的慈善理念的。“她自己作为大使夫人,说句话号召大家捐款就可以了,但她不干,而是叫自己的孩子到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看孩子,教孩子 唱歌 。她自己也曾把东西捐出来做慈善义卖,把钱捐给中国的打工子弟小孩。”张雯说:“慈善是一个得到的过程,如果光给钱,你可能就没有得到。你自己参与以后,你的心才在那。”

2.制度鼓励

如果说美国普通百姓热衷慈善是因为信仰“互济文化”,那么富人捐款或许跟“罪富文化”有关。认为富人天生就是“罪恶之人”,富人要想进入天堂,惟一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全部财富都捐赠给穷人。

这样的教义已经深深扎根在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之中。1889年,这位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写道:“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们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据说,这本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经典之作是比尔·盖茨最钟爱的书籍之一。

如果说这些是美国人参与慈善的内因的话,外因就是美国的退税制度。旅居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记者 袁莉说,在美国,捐款减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捐了旧衣服都可以要求减税。政界人物参加竞选时,媒体常会查他们的报税表,根据减税数额判断他们是否热衷公益事业。从美国总统到地方议员都有因为税表上减税数额少而受到大众舆论讥讽的事例。

3.透明度高

除了在退税制度上存在差距外,跟美国相比,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也少得可怜。徐永光介绍说,目前中国有100多家慈善组织,而美国有100万家。美国民间捐款每年大约有2600亿美元,志愿服务时间折合为金额也大约相当于这个数,而且美国一半以上的捐款都来自民众。

慈善部门多了之后,必定带来竞争,竞争必定带来透明。“在美国,那些公募机构是完全民间化的,它们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信用发展壮大,如果你的信用出了问题,就不会收到捐款。”徐永光说,这种竞争性使他们对捐款的使用都保持高度的透明。“很简单,为了发展,每个机构都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捐款人问捐款用到哪里,公募机构都要给予交代和解答。”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迹材料:盖茨的中国慈善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早上8点,庄浩(化名)就来到位于潘家园的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一个月前,这位北京某同性恋非政府组织(NGO)的代表接到主管部门的通知,要在这里接见比尔·盖茨。

不到一个小时后,一辆别克商务舱旅行车驶抵疾控中心。在两名保镖的护卫下,盖茨身穿浅灰色西服,面带微笑走进大楼。接下来,庄浩、其他NGO的代表,以及几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盖茨坐到一起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闭门交流。

这是2007年的4月18日,比尔·盖茨第十次中国行的第二天。7个月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正式宣布,五年内捐资5000万美元,帮助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1.首家海外办事处

对于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高危人群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近10年来,盖茨基金会已在非洲、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开展防艾工作,10年过后,艾滋病依然是全人类最严重的挑战。在拨给中国的5000万美元中,2000万美元将交由中国卫生部,剩余的3000万将提供给中国民间NGO,其目标对象是13个中国大中型城市以及海南省的男男性行为者、暗娼和静脉吸毒人群。

在盖茨基金会全球所有的援助项目中,防艾是投入最多的一个。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叶雷说,这是盖茨将选择防艾作为中国第一个项目的原因之一。

其实,早在几年前,盖茨基金会在印度启动防艾项目时,盖茨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到中国。2004年夏天,盖茨展开他的中国之行,叶雷获盖茨邀请,和中国的疾病控制专家、NGO代表、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参加了一个圆桌会议,叶当时的身份是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事处主任。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盖茨基金会在华布局的开端。

此后,盖茨基金会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研准备工作。一方面,盖茨基金会每年派出一个代表团到中国高危人群中考察防艾现状。时任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副处长关宝英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说:“这两年,我带他们去了北京市的男男同性恋场所、针对吸毒人群的美沙酮治疗点等地进行考察,他们问得非常详细,不仅仅和医务人员聊,还问到门诊服药的人员服药前后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位于西雅图的盖茨基金会总部,对于用什么样的工作模式在中国开展项目,基金会内部也在反复争论。“有好几种模式。一种是把经费交给美国的国际组织,让它们到中国经营;第二种是盖茨基金会在印度的做法:雇一些专业的人员到当地操作。第三个模式是在中国建一个代表处,直接把经费交给当地政府和NGO操作,我们做技术和管理支持。”叶雷回忆说。

抉择的过程有些漫长,大约过了一年多,盖茨基金会才决定用第三种工作模式到中国开展项目,不过,新的麻烦来了。

2.创新的援助模式

由于中国在2006年暂停了所有国际组织在华的注册工作,盖茨基金会不得不推迟一年之后才重启它的中国计划。

2007年11月,就在盖茨基金会承诺捐出5000万美元给中国时,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也终于在北京建国门北大街上一家写字楼内正式挂牌。这间仅能容纳10人的狭小办公室,其办公条件虽然无法与总部媲美,但它却创造了一个先例——盖茨基金会在海外的第一个代表处。

这在叶雷看来,有两个长处。“中国的(防艾)情况不是一个纯粹缺乏经费的状态,而是缺少技术和管理支持,另外做政府和NGO的连接工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但如果在西雅图办公,这样就会缺乏有效率的支持。”叶雷说,此外,如果不设立代表处,由于美国法律的限制,盖茨基金会的钱要想到中国必须经由美国的国际组织,这样间接的操作也会影响效率。

经过不到一年的运转,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在各个省市的防艾工作正在逐步启动,我们的项目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跟每个地方现有的防艾项目进行结合,加快它们的工作进展和干预能力。”叶雷说,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帮助中国培养出全方位的防艾人才。

正如叶雷所说,促进政府和NGO的合作是叶雷和他的同事的一个工作重点。“这样的话可以让防艾工作快速达到理想境界。”叶雷说。关宝英也同意这个做法,接受《国际先驱导报》时,这位北京市性病艾滋病协会副会长说:“北京市算在全国做得比较好的,但管理起来的艾滋病感染者才不到总数的30%。”而相比之下,扎根“基层”的NGO对这个群体更为熟悉和了解。

叶雷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以计件方式给钱。“比如NGO找来一个人来检测,就可以拿到100块钱,负责做检测的政府卫生部门做一份检测也可以拿100块。”叶雷解释说,这样一来,NGO找的人越多,拿到钱越多,介绍来的人越多,政府检测部门拿到的经费也越多,这样它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互相之间也更愿意配合。”

这样的工作重点其实也是盖茨本人的想法。“中国防艾项目的策略计划交到总部后,他很快批了下来。”叶雷说,2007年的那次朝阳疾控中心之行,盖茨就是为了这个计划专门进行考察的。

3.花钱和挣钱一样用心

那天,陪同参观的关宝英原以为,盖茨匆忙看一下就走了,但没想到他见到每一个的人群代表都细致地了解情况。平易近人、责任心强,这是盖茨留给关宝英最深刻的印象。“他问感染者人群,抗病毒的药物由谁提供,政府在其他方面有没有免费的治疗。”关宝英说,他显然是有备而来,原本20分钟的访问延长到40分钟。

属于庄浩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分钟。“他一直在倾听,不太多讲话。”庄浩回忆说:“我和他就如何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防艾工作进行了一些交流。我跟他说,我们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各界的协作,建立MSM社区与国内防病治病的资源方的转介通道。”让庄浩颇感意外的是,离别时,盖茨欣然为该组织写下了一句鼓励的题词:Your work is very important. Bill Gates(你们的工作非常重要!比尔·盖茨)

叶雷最钦佩盖茨的地方在于他的专业。“盖茨对自己投入基金会的每一分钱都非常重视,不是随便听别人说这个项目好就投入这个,那个不好就不投入。他不是走马看花,而是非常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叶雷回忆说:“我们经常聊有关艾滋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我发现他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比很多专家还要深入。”

防艾只是盖茨基金会在中国推行的第一个项目,5000万美元也只是首期投入。在今年年底之前,包括农业技术、防治结核在内的两三个大的项目将陆续启动。今年秋天,盖茨将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展开他的第十一次中国之行。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将不谈微软,只谈慈善。

看了“比尔盖茨的慈善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关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2. 比尔盖茨创业故事

3.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之比尔盖茨

4. 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5. 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