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信阳有哪些古代名人(信阳有哪些古代名人名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10 21:11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信阳出过哪些历史名人越多越好相信的更好~

我的家乡,位于豫之南的信阳,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的地方。

我热爱我的家乡。

纵古论今,这里出过诸多的名人。

(这里我只列举一些) 1、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她忧国忧民,贞洁自爱。

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和"三年不语"的故事。

2、孙叔敖,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春秋时楚国期思邑(今淮滨县期思乡)人。

楚庄王时任令尹。

开凿"芍陂",大兴水利,大大促进了楚国的农业发展。

3、司马光,河南光山县人。

宋朝宰相,小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于世。

其耗费30年心血,编纂完成了横跨1362年历史的巨著《资治通鉴》,影响巨大。

4、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信阳州人。

其为官清廉,秉公直言,热爱家乡。

明代文坛"前七子"、"四大家"的首领,"后七子"的开山人物。

哈哈~小赞一下~他是偶先人哦~ 5、宋士杰,明成化信阳州(今信阳市)人。

其爱打抱不平为民告状申冤的事迹,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扬和广泛的传颂。

宋士杰行侠仗义,是一直被广泛传颂着的人物。

6、丁振铎(1842~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黄湖人。

其人刚正不阿,关心国家。

光绪帝任命其为理资政院事,委以禁烟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

7、邓颖超(1904--1992),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人,原名文淑,又名咏通。

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中纪委第二书记。

周恩来总利的妻子。

8、许世友(1905--1985),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泉村人。

曾任红四军军长。

开国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著有《我在红军十年》、《许世友回忆录》等。

9、 *** (1916--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

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著有《 *** 回忆录》。

10、白桦(1930--2003),原名陈佑华,信阳市人。

著名作家。

其作品《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孔雀公主》等已被拍为电影;著有长诗《鹰群》、《孔雀》等,长篇小说《远方有个女儿国》。

最近看到一些对河南不利的评论,我才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的家乡信阳只是河南的一个部分。

它深厚的人文底蕴只能说是整个河南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河南人的素质低,我想没有人可以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否定一个群体。

河南是中原之首,拥有七朝古都中的三个,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也许在近代,我们落后了。

然而千千万万的河南人并没有放弃,我们正在为中原之崛起而努力!

信阳的历史名人

杜树芝,翟兴洲,王延羲,王审知,王潮,邓颖超,林延皓 ,魏敬,王审邽,何景明,黄守恭,息夫人。

杜树芝(1922~2009.3),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初中文化程度,1941年9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抗日救亡参战人员,曾任中共利川县监委书记、总工会主席。

1941年9月至1949年12月在新四军任战士、班长、连指导员。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月至1953年12月任恩施县、利川县人武部副部长,1963年至1965年任中共利川县委监委书记,1965年至1982年任利川县总工会主席。1982年10月离休,1983年7月批准享受副厅级待遇。2009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87岁。

翟兴洲(1903~?),汉族,河南信阳人,初小文化程度,1938年12月参加工作,抗日救亡参战人员。

1938年12月至1941年11月,在新四军44团当炊事员;1941年12月至1949年8月,在江汉独立二旅四团任炊事班班长;1949年8月至1949年11月,在恩施军分区军政干校1队做采买工作;1949年11月至1951年2月,在恩施军分区教导队三中队工作;1951年2月至1963年5月,在利川县粮食储运站当保管员;1963年6月退休,1982年改为离休,已故。

王延羲(?―944年),本名王延义,后改名王延羲、王曦(又作王羲),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少子,闽嗣主王延翰和闽太宗王延钧之弟,闽康宗王继鹏的叔叔,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

王延羲于王继鹏在位时任左仆射、同平章事,因王继鹏猜忌宗室,遂装疯卖傻,因此被软禁自宅。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反,迎王延羲进宫并杀王继鹏延羲,遂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改名王曦,改元永隆,称臣于后晋,但在国内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样。然而王延羲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比王继鹏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有规劝,王延羲反而回信怒骂,并差人探听王延政的隐私,二人因此结怨。

天福九年(944年),王延羲被朱文进、连重遇刺杀,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生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兄弟3人,王审知排行第三,号三郎。王审知少时好读书,有抱负。

中和元年(881年),寿州(今安徽寿县)屠户王绪起兵攻克光州,王审知兄弟投奔王绪起义军。不久,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发兵攻讨王绪,王绪-带领队伍渡江南下,进入福建,连克汀州、漳州等地。王审知兄弟随军入闽。王绪生性猜忌,滥杀将士,众人不满。王审知兄弟乘机发动兵变,众推王审知为帅,但王审知以“事长必顺”,恭奉其兄王潮为帅。从此,兄弟3人同心协力,整顿队伍。王审知平易近人,关心士卒,与士卒同甘苦,深得士兵爱戴。

王氏队伍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迅速攻下许多州、县。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王潮于光启二年(886年)率兵攻占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上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在王氏兄弟治理下,泉州生产迅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重,认为王潮是自己的理想继承人,不顾女婿范晖的反对,召王潮来福州,准备授以军政大权。王潮未至福州,而陈岩已先去世,其婿范晖自称留后,骄侈横暴,不得人心。王潮命王审知为都监,自己率兵攻福州,沿途群众纷纷“奉牛酒”、输军粮支援,“海滨诸‘蛮’,皆以兵船”助战。经过一年多苦战,于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攻入福州。接着,闽中各地农民军纷纷来归,王氏很快据有福建全境,朝廷遂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乾宁三年(896年),朝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翌年,王潮病卒。朝廷授王审知为节度使,后加平章事,封琅琊郡王。唐亡,后梁立,王审知向后梁献表纳贡,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开平四年(910年),又封为闽王。

王审知接任威武军节度使后,采取许多措施,发展福建经济和文化。在其统治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对外睦邻通好,对内整顿吏治,平息-。为使闽中地区保持安定局面,王审知力排众议,不称帝,“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对唐王朝和后梁王朝进表纳贡,既凭借其声势稳定局面,又使人找不到兴兵犯境的口实。王审知为儿子王延钧娶南汉主刘隐的女儿,又同意吴越主钱镠的儿子钱珦来闽聘妇,与邻境结姻通好,消弭战祸。对内用人惟贤,选用良吏。民间发生-,王审知力主慰抚,务求“化战垒为良畴,谕编甿(即‘氓’)于仁义”。乾宁元年(894年),闽西黄连洞峒民2万余人围汀州,王审知严禁诛杀,亲到该地向饥民喊话:“吏实为虐,尔复何辜?”很快平息-。

在政局安定的基础上,王审知便着手发展经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农民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而且“莫有出征之役”,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鼓励农民垦荒,使山区“草莱尽辟”,沿海围垦造田,福建耕地面积因而进一步扩大。倡导各地兴修水利,垒坝筑堤;扩浚福州西湖,广袤达40里,使西北近郊大片民田受益;又兴建或扩建福清祭苗墩海堤、长乐海堤、连江乐湖及泉州的陂、塘等。由于耕地扩大、水利兴修加上水稻品种改良,使粮食产量大为增加。王审知还鼓励农民种茶,每年输出五六万斤,建安郡和福州鼓山茶叶,均被列为贡品。

王审知也重视商业,特别注意招徕外商,发展海外贸易。首先发展陶瓷和铁器生产,作为出口的主要物资。造船业也有很大发展。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铸造过铁钱和铅钱。

王审知两度扩大福州城垣。一次在唐天复年间(901~904年),于子城外加筑城墙,周长40里,称为“罗城”(“大城”);一次在天祐二年(905年),“筑南北夹城,谓之南北月城,合大城而为三”,比旧城面积扩大7倍多。为使福州“水陆无滞”,便利交通,整理和改造福州的江河、沟洫;还开辟福州的外港--甘棠港,使之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当时,福建北与新罗(今朝鲜半岛),南与南洋群岛以及印度、三佛齐(印度尼西亚)、阿拉伯等地的国家,都常有使者和商旅往来。福建物产通过海港转运,获利不少。王审知为发展商业,免除苛捐杂税,撤除许多关卡,扩大福建与中原的贸易。海内外贸易发展,财政收入充裕,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闽中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吸引北方文人学士,相率避乱入闽。王审知在福州、泉州等地设招贤馆,积极招纳贤能之士。当时在外任官的闽人如翁承赞、黄滔等都先后回闽,受到重用;外籍知名人士如李洵、韩偓、徐寅、王倜等也纷纷来闽,施展才能。王审知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存文化遗产。采纳翁承赞的建议,于福州建四门学,作为闽中最高学府,同时号召各地“广设庠序”。还下令各地搜集遗书,组织文人学士整理,善予保藏。闽中文化教育事业因之空前昌盛。

王审知持身俭朴,曾训示左右曰:“好奇尚异,乃奢侈之本。今诅之,俾后代无为渐也。”王审知又笃信佛教,兴建许多佛寺和佛塔,铸造金铜大佛,缮写许多佛经,并把上好良田施舍给寺院,糜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财。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病逝,葬于福州北郊莲花山南麓。

王潮(846~897年),字信臣,唐会昌六年(846年)生。祖籍琅琊郡(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五代祖王晔曾任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令,遂定居固始。父亲王恁务农为业,颇有资财。王潮35岁时任固始县佐史,和弟弟王审邽、王审知均才勇兼备,号称“三龙”。

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林延皓(870~936年)

林延皓,字仁寿,唐咸通十一年(870年)生。原籍河南寿州县,唐广明元年(880年)迁固始县。光启初年,林延皓率弟林仁翰等人投靠王审知部队,后随军南下入闽。唐景禧元年(892年),林延皓奉命为前锋,从泉州攻福州,所向披靡。福州留守范晖溃不成军,降者3000余人。梁太祖时,王审知为闽王,林延皓为拱宸控鹤都使。梁开平三年(909年)林延皓39岁,娶福唐长寿里柯氏后,请老而居侯官县吴山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吴山村)。福王继鹏继位时,李仿图谋不轨。福王宣召延皓还朝,官复原职。林延皓假作依附李傲。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十一月,福王宴请李做等大臣,密使延皓率卫士伏于内殿。酒酣,福王令抓捕,延皓便挺身而出,杀了李做,此后延皓不肯为官,又回吴山隐居不出,戒其子曰:“吾国同气相仇,祖德不绍,敢知吉?汝虽荷世赏,姑宜以荣进为戒,吾子孙必有昌者也”。

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延皓卒,年66岁,葬高盖山。

魏敬(599—691)字玉珏,号云霄,世称魏妈,河南光州固始人,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夫陈犊,字克耕,祖籍山西河东,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

隋朝末年陈犊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驻守河南光州,陈犊原配卒,再娶光州固始人,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魏敬为妻,遂落籍河南光州固始,陈政为陈犊与魏敬之子,排行第三,陈元光为陈犊与魏敬之孙。

魏敬生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正月十一日,卒于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五月五日,享寿九十有三。天授三年(692年),武则天敕葬开国元勋夫人魏敬仙尸于漳江口南岸仙人峰半径山,立神道碑于墓前。碑为花岗岩石,方向二十度,碑高2.5米,宽1.06米,额雕双龙戏珠图案,碑面刻楷字“庸开国元勋夫人陈太祖母魏氏神道”,望之巍然。魏妈乃汝宁望族,隋中书魏潜之女、适隋将陈果仁之子陈犊(字克耕)。犊,河南固始浮光山人,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有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封爵。魏敬因称开国元勋夫人,南宋高宗追赠济顺昭德夫人。

王审邽(858~904年),字次都,王潮二弟,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六月生于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少年时喜爱读书,特别是《四书》、《春秋》。

光启元年(885年),王审邽随王潮入闽。光启二年,王潮攻据泉州,王审邽协助治理政事。景福元年(892年),王潮入福州,王审邽代理泉州刺史,乾宁三年(896年)实授,乾宁四年加工部尚书,乾宁五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光化二年(899年)加兵部尚书、琅琊郡开国男;光化三年加左仆射,进开国子,不久又授威武军节度副使;天复二年(902年)加司空,天复三年加司徒,晋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王审邽为政勤谨,自奉俭朴,仁厚爱民,主持泉州政务12年,陆续召回逃外流民,借给牛犁耕耘,并帮助无家农民修建庐舍;又厘定合理赋役,充实地方财政收入,兴修桥梁道路,兴办义学,抑强抚弱,革弊除奸,泉州府库充盈,社会安定。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20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指控□宦刘瑾,被免官。正德六年复职,十二年升吏部员外郎,十三年迁陕西提学副使;十六年病故。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在七子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梦阳,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何景明传》)。他也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他在《述归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于古人之文,务得其宏伟之观,超旷之趣;不坠古人之余烈。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正德年间,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车马填门巷(《何大复先生年谱》)。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著有《大复集》38卷。

黄守恭(629~712年),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先祖黄元方,河南光州固始人,任东晋晋安郡太守,后隐居侯官(今福州)黄郑巷(今黄巷)。父黄崖于隋末由侯官迁至南安县东南十五里西洞州(今泉州市鲤城区),生守恭、守美兄弟二人。

息夫人,春秋陈国 (今淮阳)国君之次女,嫁给息国国君做夫人,人称“息夫人”。

因妫姓,也叫“息妫”。息夫人面如桃花,又称其为“桃花夫人”。周庄王十三年 (公元前684年)三月,息侯娶妫氏,路过蔡国。蔡哀侯献舞道: “我小姨路过此地,岂可不一相见?”遂使人请息妫至宫款待。蔡侯不礼敬,戏息妫,息妫大怒而去。

息侯闻蔡侯戏其妻,非常恼怒,遂即派人密告楚文王,假伐息,实攻蔡,以此报复蔡侯。九月,楚文王兴兵伐息,息侯求救于蔡,蔡侯亲来救息。蔡军安营未定,楚伏兵齐起,蔡侯不能抵挡,急奔息城,息侯闭门不纳,蔡军大败而逃,楚兵猛追,直至莘野(今汝南县境,春秋蔡地),俘虏蔡侯而回国。蔡侯以息夫人极美告之楚文王,楚文王大喜。 周庄王十五年 (公元前682年),楚文王为欲得息夫人,假借巡方,率甲兵至息国。息侯设宴于朝堂,为楚文王祝寿,以谢前情。次日,楚王文设宴答礼,暗伏甲兵,擒息侯。息夫人闻变,叹道: “引虎入室,吾自取也!”遂奔入后园,欲投井而死。适逢斗丹寻至,抢前一步,牵住息夫人衣裾,劝道: “夫人不想救息侯一命吗?为何二人都去死呢?”息夫人为救息侯,只好去见楚文王。楚文王以好言抚慰,许以不杀息侯。于是,就在军中立息妫为夫人,带回楚宫。

至周王二年 (公元前680年),息夫人已生二子,长子熊艰、次子熊恽 (即楚成王)。然而,息夫人并没因自己今天得宠而忘与息侯的夫妻情。尽管面对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三载从不与楚王对言。楚文王觉得奇怪。一天,楚文王问息夫人何故?息夫人垂泪不答。楚文王固请言之,息夫人对曰: “我一妇人嫁二夫,不能殉节,我还有何话可说呢?”楚文王道: “这都因蔡献舞之故,我当为夫人报此仇恨,夫人勿忧。”七月,楚文王兴兵入蔡。

息夫人何时而死?怎样而死?其说法不一。一说,楚文王安置息侯于汝水,封以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忿郁而死。息夫人得知后,遂自尽而死。而刘向《列女传》却说:楚灭息后,让息侯看守宫门,将息妫纳之于宫。楚文王出游时,息夫人趁机和息侯相见,说道:“人生总要有一死,何必自找苦?我虽在楚宫,但一刻也没忘记你,我不能再嫁给第二人。我们活着,只能得到夫妻分离的痛苦,倒不如一块死去,在地下团聚。”并吟诗一首: “则异室,死则同穴。如有不信,死如日。”息侯劝阻,息夫人不听,遂自杀,息侯亦自杀,二人同日俱死。楚文王谓息夫人守节有义,便以诸侯之礼而合葬。此说又与《左传》大有不合。《左传》除记三年不语生二子外,还记有:鲁庄公二十八年(周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 (楚文王弟)在文夫人 (即息夫人)的宫旁造了房子,每天在里边歌舞奏乐,欲以蛊惑文夫人之意。文夫人问侍人宫外乐舞之声何来?侍人说是令尹之新馆。文夫人说:“先君舞于演习战备,以征诸侯。今君不用于仇敌而用于未亡人之旁边,不是奇怪吗?”侍人将文夫人的话告诉了子元,子元说: “妇人尚不忘袭击仇敌,我反倒忘了。”是年秋,子元率六百辆战车攻打郑国。但不胜而归,倒向文夫人假报战绩,住在王宫里。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楚大夫斗廉请子元出宫,子元将斗廉拘于庑下,不放出宫。文夫人派侍人告急于斗彀於菟,斗於菟密奏楚成王,约会斗梧、斗御疆及其子斗班,半夜率兵以围王宫,杀了子元。《左传》还记有:鲁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文夫人为公子瑕殡敛而安葬在郐城下。按此推算,息夫人至少要活到70多岁。

后人为纪念这位三年不语的女性,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庙。古代诗人宋之问、王维、胡曾、杜牧、罗隐、吴天章、秦观、髯翁、孙廷铨、邓汉仪等,均对息夫人有诗云。至今,息夫人仍在民间传颂。

信阳曾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

春申君——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人文始祖。

孙叔敖——春秋期思县潘乡人,一代名相,也是一代著名的水利专家。

卢丘子——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

左司马眅——战国时期楚国名将(统领楚国兵马),“申、息之师”统帅。

魏延——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费祎——三国时期蜀相,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朱序——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军队。

陈元光——唐代光州人,开发闽南漳州,有“开漳圣王”之称。

王审知——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被福建人尊称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

司马光——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马祖常——元朝著名诗人,官至礼部尚书、枢密副使。

宋世杰——明成化年间有名的侠义之士,好打抱不平,常为穷人写状子,不收分文,周星驰电影《审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

何景明——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

刘绘——明万历年大臣,人称“嵩阳先生”。

蔡毅中——明万历年大臣,礼部右侍郎,因助杨涟弹劾魏忠贤而罢官。

李若星——明末大臣,敢于直谏,朝野尽惧其刚直。

郑成功——(祖籍河南光州)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收复台湾,民族英雄。

胡煦——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代表作《周易函书》,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胡季堂——清朝大臣,历任刑部尚书,直隶总督。

黎世序——清朝二品大臣。历任南河总督,卒赠“太子太保”。

蒋艮——商城人,光绪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

熊晋阁——清末大臣,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曾创办《鄂北公报》。

周祖培——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

洪永安——清末大将,历任福建总兵、福建水陆提督之职,中法战争中曾智胜法国海军。

丁振铎——清末大臣,授庶吉士,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