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有哪些名人?
唐仁寿(1829~1876),清藏书家。 管庭芬(1797~1880),清画家,并工诗文,精鉴赏,校勘。 李善兰(1811~1882),清教学家,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位教授。 蒋光焴(1825~1892),清藏书家。 吴嗣广,清学者,参与纂修《浙江通志》。 许仁沐(1842~1899),热心教育事业,纂修《常山县志》。 李圭,江苏江宁人,清光绪十九年任海宁知州,有功于治水。 朱昌燕,晚清当地学者。 朱宗莱(1881~1919),精文字校勘。 杭辛斋(1869~1924),著名新闻工作者。 汪润秋(1905~1926),救火身亡。 王国维(1877~1927),国家大师,史学家,著名学者。 钱崇润(1886~1927),医学家。 朱定瑨(1854~1929),热心教育事业,晚年热心修志。 单不庵(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学。 严远庄(1847~1930),善绘画,致力于灯采艺术。 徐志摩(1897~1931),著名诗人。 周承德(1877~1935),书法家。 吴小鲁(1877~1936),乡绅。 陈士柏(1906~1938),湖南桑植县人,1938年日军侵犯海宁,陈为62军营长,屡胜敌军,后牺牲于马桥平陵庙。 袁湘君(1919~1938),抗日女医务工作者,在茶院大桥殉难。 蒋百星(1882~1938),军事学家。 褚学潜(1919~1940),中共党员,烈士,抗战时牺牲。 陆宗舆(1876~1941),“五四”运动群众要求惩办的亲日派三个卖国贼之一。 冯李伦(1922~1941),烈士,新四军营教导员,1941年秋与日军战斗时牺牲。 陈才庸(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徐骝良(1878~1942),铁道专家。 何孝章(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褚台夫(1919~1944),国民党抗战英雄,空军烈士。 顾贻榖(1885~1944),金融家。 吴其昌(1904~1944),文史学家。 徐申如(1872~1944),实业家。 单士厘(1858~1945),早期旅外妇女,回国后著书介绍西方文化。 周富亭(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徐明(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党员,新四军北撤后任茅山留守处政委。 杭穉英(1900~1947),商业美术家。 太虚(1890~1947),名僧。 朱起凤(1874~1948),文字学家,独立纂成《辞通》。【海宁当代名人大全】查人伟(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战后浙江民盟负责人之一。 吴育英(1920~1949),烈士。 陈巳生(1892~1953),实业家。 许行彬(1874~1953),早期新闻工作者。 史东山(1902~1955),知名电影艺术家。 李尊庸(1901~1959),摄影家。 张惠衣(1898~1960),教授。 徐永祚(1893~1961),著名会计师。 沙可夫(1903~1961),艺术教育家,中共早期党员。 周承菼(1883~?),民国将领,后去台湾。 张宗祥(1882~1965),知名学者。 钱崇澍(1883~1965),植物学家。 徐凌云(1885~1965),昆剧研究家。 张竟仁,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 冯朱棣(1896~1966),兵器专家。 胡伦清(1896~1966),教授。 张关友(1936~1966),烈士。 查猛济(1936~1966),教授。 王敬五(1880~1968),爱国教师。 严谔声(1898~1969),爱国新闻工作者。 王仲闻(1902~1969),王国维次子,精研词学。 李应吉(1914~1969),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王和伯(1891~1970),省级名中医。 陈乃乾(1896~1971),版本目录学家。 周家祺(1901~1973),著名足球运动员,体育界专家。 葛衢康(1911~1973),体育界专家。 朱宇苍(1888~1976),教育事业家。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费哲民(1893~1978),教授。 刘质平(1894~1978),音乐艺术家。 郑晓沧(1892~1979),教育家。 宋云彬(1897~1979),作家、史学家,知名新闻工作者。 赵万里(1905~1980),教授,版本学家。 沈鼎三(1910~1980),化学家,染料专家。 王国华(1887~1980),王国维弟,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 周方光(1918~1981),海军教育训练工作者。 周济(1914~1981),金融、外汇工作专家。 王恒守(1902~1981),物理学家。 杭毅(1894~1981),国民党将领。 查良钏(1897~1982),教授。 顾达一(1906~1982),民国官员,有功于抢修海塘。 钱境塘(1907~1983),金石书石收藏鉴赏家。 许志行(1902~1983),作家。 虞尔昌(1904~1984),台湾大学教授。 魏柏荣(1909~1984),皮影戏艺人。 吴梅(1914~1985),女,革命新闻工作者。 杭观华(1929~1985),工艺美术女专家。 沈红茶(1902~1985),画家。 高平均(1909~1985),教授,地质学家。 陈洪田(1917~1985),农民育种家。 吴世昌(1908~1986),学者,以研究红学著称,长文史,善诗词。 米谷(1918~1986),漫画家。 夏之栩(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轻工业部副部长。 甘露(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热心蚕桑事业。 贾祖璋(1901~1988),科普作家。 李蓝炎(1915~1988),长期从事部队卫生工作,后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居天籁(1906~1989),中共海宁第一个党组织—硖石支部书记。 金祥恒(1918~1989),台湾大学教授。 蒋复璁(1898~1990),在台湾,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许姬传(1900~1990),京剧剧作家、评论家。 陈尚志(1922~1990),妇科名中医。
改革开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是谁?
1、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鲍新民
鲍新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9月出生,浙江安吉人。曾任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
鲍新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带领村民保护生态,关停矿山、水泥厂,坚持不懈对矿山复垦复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致富。
积极探索以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村庄发展新模式,通过强化村庄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家休闲旅游,坚定不移走绿色兴村、绿色致富经济转型之路,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他的带领下,余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鲍新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3、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
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古城绍兴名人辈出,你都知道有哪些呢?
按照题目要求,集中列写几位浙江省绍兴市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曾任国务院总理。
俞正声,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
丁仲礼,浙江嵊州人,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沈晓明,浙江绍兴人,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海南省委书记。
曾培炎,浙江绍兴人,曾任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徐光春,浙江绍兴人,历任河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敏尔,浙江绍兴市诸暨人,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钱三强,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
钟山,浙江上虞人,历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商务部部长等职务。
张仕波,祖籍为浙江诸暨云淡坞村,上将军衔。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等职务。
你好像忘了蔚健行
绍兴自古以来局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了不少 历史 名人,下面请跟随我一起来看看绍兴自古以来都出过哪些 历史 名人。
1. 勾践
(?-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2.西施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3.王充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字仲任,出生于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绍兴)。 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4.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5.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6.赵昀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
7.赵禥
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 - 1274年8月12日),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在位),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字长源。
8.王冕
王冕(1310年 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9.甄完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浙江新昌彩烟岩泉村(今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10.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11.徐渭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12.张景岳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13.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14.秋瑾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15.陶成章
陶成章(1878年1月27日-1912年1月14日),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
16.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17.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8.马寅初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名元善,字寅初,浙江嵊县人 ,汉族,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
19.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20.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1.陈建功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教授。
22.范文澜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后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 历史 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新史学宗师”。
23.梁柏台
梁柏台(1899年 1935年),又名越庐、月庐,字苏生,号梯云,浙江新昌人。被誉为人民法制和人民司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先驱。
24.经叔平
经叔平,男,汉族,(1918年7月~2009年9月14日),浙江上虞驿亭人,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 社会 活动家,全国工商联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名誉董事长。
25.谢晋
谢晋(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
这些人大多数人都认识
沈重的资料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战地记者,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共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 193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
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晋区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察哈尔日报社副社长、张家口日报社社长、察哈尔省中共雁北地位常委、宣传部长。
太原市建设局局长以及山西省建设厅厅长、中央建工部华北工程局局长、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太原市副市长等职。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沈重作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11月,抗战时期的战地报道《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后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入编小学语文课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课文。
2、迎泽大桥-新中国初期公路桥之最
建国初期,作为太原市建设局局长及总指挥主持了当时太原市市政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项目、也是中央政府对太原市的首次投资—太原市迎泽大桥,该桥是当时全国新建的最长的公路桥,堪称太原市市政建设工程历史的杰出范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重
历史上有哪些优秀共产党员?
1、孔繁森,山东省聊城市五里墩村人,生前在西藏高原奋斗十年,为西藏发展付出了巨大贡献,奉献自己的生命,在岗巴县工作时,和人民群众一起辛勤 劳作,同时大力抓小学教育。带领群众客服困难,发展经济,关心人民,照顾幼小,救济贫困。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2、王启明,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局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别高级工程师。在大庆油田工作四十年,他主持了八项开发试验任务。组织了多项科研课题。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发展,原油高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奖项,被誉为“新时期铁人”。
3、李国安,四川成都人,创造水利奇迹。担任北京军区某给水工程团团长。他带领全团行走几十万公里,为边疆人民打水井一千多口,化验饮水点九千多个,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顶着患有疾病的身躯,打着“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精神旗号,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模范团长“。
4、周永开,四川巴中人,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他一身忠心为党和人民,他的座右铭是“党是一身的追随”从事危险的地下党工作。为党的事业,为造福百姓做出巨大贡献。保护环境,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退休后仍然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践行着“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宗旨。他资助贫困地区,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带动人民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称颂为“花萼愚公”。
5、张富清,陕西洋县人,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大西北众多战斗中不畏生死,勇往直前,获得军功多次,是“战斗英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
共青团史上属于浙江籍的代表人物
贺威圣,男,汉族,浙江象山人,1902年出生,1926年11月13日牺牲。
贺威圣出生在富裕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与组织象山学生联合会,他被推为会长,组织游行示威,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查禁日货。1920年春,到上海进入澄哀中学和上海公学。1922年夏,他聆听孙中山先生在沪江大学演说,深受教育。1923年,他考入沪江大学,宣传孙中山主义而遭校方退学。1924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根据中共江浙区委指示,他回象山发展一批党员,组建了中共象山支部,发动象山各界进步团体和人士,参加国民会议促进会。1925年2月4日,成立了“象山国民会议促进会”。同年4月,他在《火曜》上发表了《追悼孙中山和被压迫民众》等文章,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五卅”惨案后,他被选为“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成员,担任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宣传部长、上海工商学联合执行委员兼宣传部主任。1925年6月3日回宁波,当晚在宁波后乐园、青年会连续讲演“五卅”惨案经过,激起各界人士的义愤,工人、学生3000余人举行追悼会、游行示威、焚烧日货。贺威圣返沪后,担任青年团上海市闸北区委书记兼上海全国学联主任秘书、宣传部长。这年9月,他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青年部部长。1926年7月,他任中共杭州地委书记,领导杭州、嘉兴、湖州、萧山、金华等市、县的革命斗争。同年11月3日,贺威圣在杭州城站仕学旅馆被捕,11月13日被杀害在清波门外梅东教场。
王一飞,男,汉族,浙江上虞人,1898年出生,1928年1月18日牺牲。
王一飞出生于旧知识分子家庭。1910年考入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读书,1913年毕业后回家乡执教。1920年10月,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苏俄留学,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斯科地方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列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还参加了国际革命互济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遵照党组织决定,由“东大”转至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5年春奉命回国,参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筹建工作。9月,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兼宣传部主任,着手整顿区委组织,加强党的组织领导,积极发展工人运动。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继续负责筹建军委,竭力解决干部、设备和通讯联络等困难。还频繁往来上海、长沙、汉口之间,秘密准备接应国民革命军北上,指导建立上海工人自卫武装。1926年9月,中共中央任命他为军事特派员,赴江西前线视察。并受中央委托,与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仑将军进行联系,协调工作,交流情况,商议打败军阀孙传芳的军事战略。经过两个月的考察,及时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详尽的报告。1927年3月,任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成员,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负责人一起,分析江浙一带的军事、政治形势,研究加速工人武装起义的具体措施,并亲自指挥了南市区的工人起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在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5月,随中共中央军委机关赴汉口。7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并以中央军委代表身份参加了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与毛泽东、任弼时等人一道,为结束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错误,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做出了贡献。“八七”会议以后,代理中央军事部的领导工作,赴鄂北指导筹划起义,按实际情况,做出了果断的决策。10月1日,受命为中央特派员,赴湘召开中共湖南省委紧急会议,改组湖南省委,确定湖南工作的方针。同月,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积极进行地方党组织的整顿、改组工作,并筹划武装起义。12月10日,任暴动总指挥,发动了长沙“灰日”暴动,亲率数十名武装工人进攻敌军卫戍司令部。因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失败。1928年1月中旬,在长沙被捕。在狱中,暗示党组织派来探监的同志:为了保存更多的革命同志,保护地下省委机关;不宜再派人前来探监或送御寒衣物。1月1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教育会坪。生前,他曾翻译出版了《共产国际党纲草案》、苏联郭范仑科的《新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观》和季诺维也夫的《俄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
汪寿华,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01年出生,1927年牺牲。
汪寿华出生于乡村旧知识分子家庭。191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勤奋好学,追求新思想,大量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并联合同学,组织了学生“书报贩卖团”,以“锻炼心身,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推销全国进步书刊。“五四”运动时期,参加了杭州学联的声援活动。1920年2月,积极投入维护新文化运动的“浙一师风潮”。2月,赴上海参加工读互助团。9月,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并参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因交通受阻,滞留在西伯利亚的伯力、上乌金斯克一带从事华工工作。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海参崴创办“五一俱乐部”和“远东中国矿工工会”,开设补习学校,热情帮助工人提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得到华工信赖。1923年当选为赤塔远东职工会中国工人部主任,曾代表远东职工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反帝同盟东方局会议。1924年被选为海参崴职工苏维埃委员,同年底奉调回国。1925年1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在“五卅”运动中以传单、壁报、演讲等形式,开展反帝宣传活动。同年8月起,任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区委工农部主任、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和代理委员长等职。在国民党反动派几次查封上海总工会、四处搜捕他的险恶形势下,经常变更化装,改名换姓,深入工人群众,坚持每天工作十几小时,顽强地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26年5月,参加中共上海区委成立的行动委员会,组织、发动“五卅”周年纪念活动,并与赵世炎等人一起,指挥了“五卅”周年纪念大会和群众示威游行。打破了自“五卅”惨案后上海工人运动一度沉寂的局面。5月以后,任上海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成员、领导罢工的特别委员会书记、工人自卫团指挥处领导成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特别市民公会中共党团成员和上海总工会主席团成员等职,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积极准备工人武装起义。多次发动了上海各行业工人大规模罢工斗争,扩大总工会组织,参与了上海工人第一、二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组织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任领导起义的特别委员会成员和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发动工人组织纠察队,秘密进行武装训练,还与上海各派政治势力进行统战联络工作,及时将了解到的政治、军事情况向党中央和上海区委汇报。3月21日,根据党的决定,下达了全市80万工人总罢工的命令,并迅速转入武装起义。夜以继日地协助总指挥周恩来等指挥战斗。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在中外反动派勾结,镇压工人运动之际,带领上海工人反击了敌人制造的一系列破坏行动。4月11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大流氓杜月笙出面“邀宴”他,以相商“机密大事”。同志们担忧他的安全,为了探知敌人的动向,他表示:“我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耻笑;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宁愿牺牲一切。”当晚,进入杜宅即遭国民党反动派绑架,被装入麻袋秘密运至枫林桥杀害。同年5月1日,《向导》周报发表文章表示:80万上海工人誓为汪寿华等死难烈士报仇。
沙文求,男,汉族,浙江鄞县人,1904年出生,1928年牺牲。
沙文求出生在乡村行医家庭。1920年秋,考入宁波效实中学。在“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追求真理,寻求革命之路。1924年夏,进入上海国语师范补习学校。1925年春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系主任瞿秋白向其灌输革命思想,使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同年5月30日,参加震动全国的上海南京路近万人游行示威。1925年秋转入上海复旦大学。同年冬回宁波。经中共宁波地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党组织派他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同年4月成立了鄞县沙村农民协会,发展农会积极分子入党。1926年5月成立中共沙村党支部,任书记。同年7月奉命进入广东大学。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撰写文章抨击戴季陶的反共谬论。1927年上半年,担任广东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纪念“六一九”省港罢工两周年,时参与组织2万多工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同年6月29日,广东大学当局开除其学籍,但他仍留在广州坚持斗争。12月11日,担任广州市委委员兼少年先锋队队长,指挥30支宣传队到各区宣传鼓动,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维持广州市社会秩序,展开肃清残余反革命分子的战斗。12月13日,任工人赤卫队队长,率队员同敌人短兵相接,逐街争夺,展开巷战。广州起义失败后,化名史永,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后任团市委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8月,不幸被捕,被秘密杀害在广州红花岗。
裘古怀,男,汉族,浙江奉化人,1904年出生,1930年8月27日牺牲。
1920年,裘古怀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参加国民党。1925年“五卅”运动中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参与领导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10月,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第四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攻坚战中,他均在叶挺团敢死队冲锋陷阵。后任第24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写了不少揭露封建残余和国民党右派的檄文。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潮州战役中负重伤才回宁波治疗。1927年底,奉命到杭州,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团省委主持军队干部的训练。1928年,先后担任中共浙西特派员、省委特派员、团省委书记,赴萧山、金华、东阳、义乌、龙游等10多个县的农村调查,帮助指导整顿组织,发展农运。同年8月,参与组织兰溪农民暴动。1929年1月,总结检查了青年团对群众工作的教训,拟制了《建设群众基础与青年工作》的通告。同年1月16日晚在杭州清泰路豫安旅馆被捕,囚禁“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他为中共特别支部委员,参与领导了多次狱中斗争。编辑《火花》、《洋铁碗》等秘密刊物,被敌视为“五个顽匪”之一。1930年8月27日壮烈牺牲。
张秋人,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898年出生,1928年2月8日牺牲。
张秋人出生于佃中农家庭。1915年考入绍兴越才中学,1917年转入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夏,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而被剥夺免费保送上大学的资格,被迫赴上海求职。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投身于革命活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义务教员,并协助指导杭州等地的建团工作。同年夏,经陈独秀介绍往长沙会晤毛泽东后,应聘为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英语教员,以此为掩护,积极参与湘南地区中共领导的青年和学生运动。1923年5月因发动学潮被迫离湘返沪。8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4年1月,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候补委员。6月,任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委会秘书(即书记)。9月,补选为团中央委员,并任团中央局农工委员。在三省一市从事青年运动和国民革命,开展建团、建党工作。同时,领导江浙沪一带反对帝国主义宗教侵略的“非基督教大同盟”,此间多次回宁波、绍兴等地指导群众爱国运动,亲自撰写文章,带头游行和演讲。1924年9月25日,团中央派他任《中国青年》编辑,并为《团刊》和《平民之友》撰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广州的青年革命军》等十几篇文章。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委员。从5月起,全力投入“五卅”惨案后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发动沪、杭、甬、绍等地群众的声援斗争。同年秋,任芜湖第一个中共支部书记和团地委负责人,领导当地党团员,团结国民党左派,加快了当地的革命形势的发展。1926年3月,党组织调他去广州继毛泽东、沈雁冰之后接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编辑,主编了8―13期。他连续发表文章,分析、评论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鼓动人民进行革命,显示了杰出的宣传鼓动才能。5月,任教于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久,调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讲授各国革命史、国民革命概论和苏俄研究等课程。和恽代英等人一起,以各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重金通缉,离广州经武汉,于7月初秘密到达上海。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为加强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力量,他遵照党中央决定,冒着极大的危险,于9月27日前往杭州,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到任后当天即召开在杭中共党员活动分子会议,改组了省委。9月29日,在西湖刘庄附近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捕前,他一面用英语嘱咐妻子赶快回旅馆转移党内文件;一面纵身跳入湖中,把藏在身边的党员名单踩入湖底泥中,保护了党的机密和组织的安全。1928年初,他被当作“要犯”转押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他置生死于度外,每天坚持读书五、六小时,还向难友们讲述各国革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郑重勉励难友:“我们共产党人,活一天就要为革命工作一天。在监牢里既然不能为革命工作,就要认真学习,岂能坐以待毙!”直到牺牲前一天晚上,还讲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历史,给难友们上了最后一课。1928年2月8日,敌人传唤他开庭,他明白已到了最后时刻,遂将衣物送给难友,从容诀别。在狱中刑庭上,他趁敌人不备,抓起审判桌上一块砚石,猛力掷向法官,并掀翻了审判桌。在刑场上,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然成功!”等口号,连中7弹,壮烈牺牲。遗体由其兄迁葬回家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修葺了烈士墓,并列为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叶天底,原名霖蔚,学名天瑞,又名天砥,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谢家桥的一户书香之家。1915年毕业于上虞县第一高等小学。同年秋到经亨颐创办的上虞驿亭敬修小学补习。第二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校长经亨颐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叶天底富有艺术才华,善绘画,能篆刻,尤其爱好西洋画。他参加了由一代名师李叔同先生指导的“桐荫画会”和“乐石社”,是李先生的得意门生。
1920年2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杭州发生了著名的“一师风潮”,叶天底在这一斗争中表现突出。风潮以后,经亨颐校长等被迫离职,叶天底愤而离开学校。有的同学为他惋惜,劝他等毕业后再走。他坚定地回答:“读书并不是专为文凭而读。”
叶天底离开杭州去了上海,由陈望道推荐,在一家印刷所校对《新青年》文稿,结识了正在上海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沈玄庐。一天,沈玄庐赠给叶天底一幅《竹石画》,画意是一块大石头下,一支竹笋顽强地破土而出。陈望道在这幅画上题词:“石压笋,笋斜出,搬开大石头,新竹根根笔头直。”叶天底非常赞赏这种精神,他把此画作为座右铭,挂在书房,勉励自己应该像竹笋那样不屈不挠地与反动势力斗争。因校对《新青年》文稿的关系,叶天底与陈独秀、邵力子、杨明斋等交往频繁,在他们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当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叶天底参加了陈独秀召集的在新渔阳里6号密商组织的筹备会议。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叶天底和俞秀松、施存统、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和第一批团员。
翌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培养革命干部,在新渔阳里6号开办了一所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负责,俞秀松任秘书,叶天底和施存统等主持团务。叶天底在此攻读俄语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认识大大提高。他认为中俄两国情况尽管有差异,然而中国的问题,也只能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解决,俄国人走过的革命道路是值得学习的。1921年春,叶天底获准赴苏学习,但因其猝发伤寒,未能成行。后来团组织因种种原因奉命临时解散,他趁此回家养病。
叶天底在病中终日思考的仍是革命事业。这年夏天,他给上海的朋友写信说:“‘堕落便是心死’,我身不死,我心决不先死……我昨天已有信给望道先生和别的友人了。问几个共产党机关中有否缺少办事,倘若接到他们的信,说缺人办事,我立刻要带着药罐去。”
同年秋,叶天底病情稍有好转,即到上虞第一小学任教。他利用教师这个有利条件,积极推行新国语运动,提倡白话文,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
1922年9月上虞春晖中学正式开学,叶天底应聘到该校教务处工作。在冬季农闲时节,利用工作之余,他和同事们在校外办起农人夜校,组织附近农民学习文化,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叶天底撰写了《白马湖上伴农民读书半年》一文,记述了这一段经历。
这期间,叶天底还坚持研究文学艺术,经常作画或写文章,寄到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并把自己的作品辑成《处女》一书。他运用文学作品的形式,通过典型塑造,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罪行,唤醒民众,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21年五一节他创作了一幅版画《世风》,晓风(即陈塑道)为之题词:劳工们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去维护社会正义,去救护受饥饿的人们!《世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1923年秋,叶天底到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学习,他刻苦学习和研究“绘画学问”,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艺术视野大大开阔。后来,他担任了该会《艺术评论》编辑,撰写了不少艺术评论,如《中国画再没有发展的余地》,《画室里十分钟间的冥想》等等,从艺术的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此同时,他还常去上海大学听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并与陈独秀、瞿秋白、罗亦农、恽代英等著名的共产党人频繁交往,深受他们思想的熏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同年底,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7月,叶天底去苏州乐益女中任教,授国文、图画两科,他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翌年9月,直属上海区委领导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秘密建立,叶天底担任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支部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使乐益女中一度成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中心和据点。
1926年春,叶天底患病从上海回到了家乡。临行时党组织交给他两项任务:一是养好病;二是在家乡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运。
叶天底回到家乡后,遵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了革命活动。他结交了县教育会的会长刘介安,并应该会聘请主编《教育月刊》。他做活了主编这篇大文章,以教育为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号召革命青年“勇敢地坚决地去指导农民团结起来,做反抗贪官污吏劣绅土豪工作”。同时,他利用手中的笔在当地报纸《上虞声》上发表了《团结》一文,深刻地揭露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反动行径,号召劳动大众起来推翻黑暗的社会。他拖着病体奔走呼号,又竭尽所能举办了上虞县平民习艺所,收容流浪儿童,组织他们学习手艺,生产自救。通过这些活动,叶天底在上虞各界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为上虞县的建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7月16日,他主持召开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的成立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四项决议:建立国民党上虞县临时执委会;开展农运,组织农民赤卫军;改组县警队为工农纠察队;争取国民党左派,发展共产党员。从此,上虞的革命活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在叶天底领导的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的发动下,中共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国民党党员的发展工作也颇见成效。当年底,全县即建立了11个国民党区分部,发展党员100多人。他抓住时机,召开了全县党员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上虞县临时执行委员会。在会上,叶天底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兼农工部部长。他组织农民协会,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反封建打土豪和“二五”减租等革命斗争。叶天底的舅舅俞恒山是个恶贯满盈的土豪,当地老百姓都叫他“东门老虎”。在革命与亲情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县城,他主持了斗争俞恒山的大会,为老百姓伸了冤,出了气,他大义灭亲的正义之举大大激发了农民兄弟投身于打土豪反恶霸斗争的热情,推动了上虞农运的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虞的局势急剧逆转,国民党右派势力乘机反扑。叶天底召开党支部紧急会议,决定埋藏武器,分散隐蔽。当时叶天底正患重病,农友们不避风险,连夜用轿子把他抬到一个叫十八折的山区隐蔽起来。国民党右派势力几次派兵搜捕他,都扑了空。
5月初,大捕杀的局势稍稍缓和,叶天底就秘密前往杭州。他通过统战关系,取得了国民党省党部新委任的上虞党务指导员郑师泉(国民党左派)的同情和支持,又和钱念先等4人回到上虞,秘密重建中共支部,并公开成立进步组织“石榴社”,还出版了一份《石榴报》。接着,他又秘密组织农会,取出埋藏的武器,成立小型的农民武装队伍,上虞的革命活动又逐步活跃起来了。
8月间,叶天底到绍兴参加了九县联席会议。会议号召各地积极开展“二五”减租,恢复农民武装,准备秋收暴动。叶天底回到上虞后,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训练农民自卫队,成立渔民友谊社,创办《星期周刊》。10月下旬,全县2700多农民集合在县城运动场,向县政府请愿,要求实行“二五”减租。经过坚决抗争,于当日下午,迫使县长方赞修签字,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1月,中共浙江省委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决定进行浙东大暴动,以上虞、象山港为暴动的中心区,叶天底负责组织和指挥工农武装占据上虞城,消灭反动武装。叶天底抱病与党支部几位同志研究了行动方案,决定分头发动农民,组织人员,调配武装力量,制定行动路线,待命行动。不料,行动尚未开始,省委机关却被敌人破坏,《浙东暴动计划》被搜去,叶天底等各地暴动领导人也成了敌人重点搜捕的对象。
11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派人到上虞逮捕了卧病在床的叶天底,把他用轿子抬到县政府。县长亲自审问他:“叶先生,只要你告诉我上虞共产党组织的情况,我可以替你求个情,让你留在家里治病。”叶天底冷冷地答道:“上虞入共产党的只有我一人,我替劳苦大众做工作!”县长见问不出什么来,第二天就把他押送省党部,关入浙江陆军监狱。
叶天底入狱后,病情日愈加重,但他仍不忘团结难友,与逞凶称霸的狱吏进行斗争。他常对难友们说:“一个人能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作,那是最幸福的。世上没有一件事业比这更高尚更伟大”,以此鼓励难友在监狱里坚持斗争。
敌人多次提审,叶天底守口如瓶。敌人见提审达不到目的,又企图从政治上“软化”他,要他自首,说:“只要你在自首书上签一个字,就可以释放。”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要我签一个字,我宁可死。”敌人又降低要求说:“只要你讲一句――‘我以前走错路了’,就可以放你。”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天底走的是光明正大的道路!没有错!”敌人不甘心失败,又找来叶天底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的一个同学对他进行劝降,结果被他怒斥一顿,羞愧而走。一计不成,敌人仍不甘心,又装作关心叶天底的病情,让他“监外就医”。表面上让他出狱到杭州亲戚家里养病,暗中却派特务严密监视。叶天底识破敌人的诡计,在“监外就医”期间,谢绝一切熟人前往探望。他对亲友说:“我天底相信共产党,加入共产党。现在因患病被敌人抓住,我遗憾的只是我替党做事太少了。我既然被抓,就不免一死,我早就预备好,天为棺材盖,地为棺材底,为共产主义而死是光荣的。我要郑重告诉各位,谁要在我面前说一声‘自首’,那就是对我的污辱!”敌人的阴谋又破产了,无计可施,不久又把他关进了监狱。
叶天底估计敌人会很快对自己下毒手,遂于1928年2月3日,给哥哥写了一封绝命书,其中写道:“我决无生路,不死于病,而死于敌人之手。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2月8日拂晓,敌人用门板把病得不能动弹的叶天底抬到狱中刑场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叶天底撑着几乎瘫痪了的病体,挺起胸膛,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叶天底牺牲时年仅30岁。
叶天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革命文艺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革命事迹陈列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传播马列在沪苏,躬亲实践于家乡”这是对叶天底革命生涯最精辟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