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无锡钱氏一族到底有多NB。
无锡钱家自古昌盛繁华,最早的钱家望族是由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缪开创的,钱缪号称海龙王,当时在封地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日夜担心自己的诸侯王位会被夺走,所以夜夜睡觉必用圆木做枕,为的就是提醒自己时刻警惕。正是因为这样,钱缪祖孙三代,五位国君,这才将江南发展的富庶无比,北宋时期只有汴京可以与其相媲美,南宋就更不用说了,都城都迁到临安(今杭州)去了。此是后话,暂且不提。钱缪之后钱家便分散到江浙各地,钱缪的三十三个儿子在各自领地开枝散叶,繁衍后代。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众多状元,无数进士,宋明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钱家涌现出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如宋代的钱昆,钱易,明代的钱士开,钱谦益,清代的钱大开,钱名世,钱曾,钱砧,钱鲁斯等,民国年间的《钱氏家乘》曾记载,国内钱家的宗支可考据的有一百多支。
至现代,除“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和国学大师钱基博、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钱穆、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锺书外,钱家还出了水利专家钱正英、著名外交家钱其琛、台湾社会活动家钱复、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著名记者钱雨润等等。钱氏后裔人才辈出,遍布全球,仅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现在大家广泛认识的莫过于百家讲坛的钱文忠了,还有《神探狄仁杰》的导演,著名编剧钱雁秋。这个由优秀人文渊源贯穿至今的大家族,实在令人敬佩有加。
令人惊奇的还有钱氏家族中杰出的“父子档”: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矩、钱永健父子等等。2008年,钱永健与日、美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曾任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的杰出空气动力学家钱永健是钱学矩的儿子,钱学矩是钱学森的堂弟。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兄弟俩十几年前就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关于钱氏宗支,无锡钱氏分属堠山、湖头两大支,先祖同为五代时的吴越王钱镠。钱基博(字子泉)、钱锺书(字哲良、默存)父子为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的第三十二、三十三世孙;钱穆(字宾四)则是第三十四世孙。因此,钱穆与钱基博、钱钟书若按辈分,钱基博长钱穆两辈,钱钟书长钱穆一辈;而按年龄,钱基博(1887-1957)长钱穆(1895-1990)8岁,而钱穆又长钱钟书(1910—1998)15岁,可谓相差无多。正如钱穆所言:“江浙钱氏同以五代吴越武肃王为始祖,皆通谱。无锡钱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然余与子泉不同支。年长则成为叔,遇高年则称老长辈。故余称子泉为叔,钟书亦称余为叔。”
钱氏家族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细数近现代钱氏家族的配偶身份,大多遵循这一原则。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锺书杨绛这对传世伉俪,插一个小故事,当年钱锺书应胡适之约到清华大学教书,杨绛恰恰是班里唯一的女学生, 初次见面,杨绛眼中的钱锺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之后钱锺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后来二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共同到欧洲留学,这也是一段传世佳话了。
钱氏家族盛产名人,在不大的无锡城同时期产生三位国学大师,除了与江南经济富裕、文化发达有关,钱氏家族还有其成功的秘诀。
一是世代相传的家训引领。《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镠是钱氏后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氏子孙一直秉承这样的家学渊源。钱镠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形成了族内相互扶携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
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建在无锡鸿山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族内凡是鳏寡孤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佃农和附近农家子弟学费酌减。钱穆和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千百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钱氏家族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第二个秘诀就是崇文倡教。钱基博、钱钟书的祖上几代都是文人。
钱基博的祖父钱维桢,是清朝的廪贡生,曾创办江阴全县义塾,大伯父钱福炜是清朝的举人,选授苏州府长洲县学教谕;二伯父钱熙元是廪贡生,江南乡试副举人,设私塾授课40多年;其父钱福炯20岁中秀才。钱基博四岁起就由其母教识字,五岁便与孪生兄长钱基成一起读书,十岁就会做策论。
钱锺书更有旷世才学,据说他的名字就与书有关。在他出生的那天,有人送他家一本《常州先哲遗书》,大伯父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即仰望先哲之意;而钱钟书一周岁抓周那天抓的又是一本书,全家都很高兴,于是正式起名锺书。钱氏家族学风绵长,不论是钱基博、钱穆还是钱锺书,都文史兼治,学贯古今,渊博会通,钱基博、钱穆两人均爱自修苦读,凭此弥补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亏欠,确立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国学领域大师的地位。
在钱锺书故居大门上有钱基博亲撰的一副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告诉钱家后人,文采要紧追北宋文学家钱易立马千言援笔就成;武略要承继吴越王强弩射潮的气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是钱穆的侄子,也生于无锡,他在回答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尽管语带调侃,却道出了钱氏家族读书的动力和成功的秘诀。
作者张嘉文言:“绵延一千多年的钱氏家族何以如此兴旺发达、彪炳于世?记得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无锡名人有哪些?
无锡名人有:
1、华笃安:
华笃安,字国良,著名文物收藏家;江苏无锡人。著名印章、尺牍收藏家;早年为实业家,常州大成纱厂厂长。建国后任上海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经理、副总经理,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基原室副主任。华笃安先生广泛搜求明清篆刻流派印章及明清尺牍,藏品极为丰富。
2、华君武:
华君武,祖籍江苏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漫画家;1938年到达延安,华君武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华君武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
3、王选:
王选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4、孙冶方:
孙冶方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无锡玉祁镇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5、顾宪成: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无锡的名人有哪些
徐悲鸿 华彦钧 刘半农 刘天华 缪荃孙 孙毓修
钱钟书 陈瘦竹 杨荫浏 顾景舟 张光宇 张正宇
贺天健 钱瘦铁 胡汀鹭 秦古柳 钱松岩 诸健秋
科教类
唐文治 杨荫榆 钱 穆 俞庆棠 钱基博 顾毓琇
钱钟韩 钱伟长 钱临照 孙毓棠 唐照千 孙克定
刘操南 冯焕文
工商类
荣宗敬 荣德生 唐星海 唐翔千 唐英年 杨翰西 王禹卿
薛明剑 华绎之 荣智健 荣智雯 荣毅仁
无锡籍将军
钱树根 臧 穗 糜振玉 朱增泉 包富红 王锡仁
王普丰 陈章元 吴炳兴 殷宝洪 冯金茂 蒋文郁
王祖敏 邓铜山 史祥彬 华钟亮 杜云生 张纪根
无锡籍院士
陈 新 顾夏声 陈太一 周 镜 钱伟长 周培源 史绍熙
钱保功 王补宣 承淡安 顾真安 唐西生 王 选 陈厚群
季国标 吴中如 许健民 林 华 蒋新松 陈德仁 吴中伟
文体类
蔡振华,丁俊晖,卞兰,葛飞
详写一个
薛福成,字叔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十八日生,祖居无锡 县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父薛湘,道光年间举人,官至郇州知府。薛福成于咸丰八年(1858年)中秀才。咸丰十年撰写《选举论》上、中两篇,揭露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改变,以利于振文风、兴士气、选人才。同治三年(1864年)入曾国藩幕。在入幕前,他曾向曾国藩呈递万言书,提出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军、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8项施政方略。曾国藩大加奖誉,为“曾门四弟子”之一。
同治六年,列江南乡试副榜。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死,他往苏州书局任职。光绪元年(1875 年),得悉朝廷下沼“博采谎言,用资治理”,便写《应诏陈言》一疏,其中包括《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请山东巡抚丁宝桢代为上奏,被清廷采纳。此时他声名鹊起,为洋务派所瞩目。就在这一年下半年,薛福成入李鸿章幕。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苦思富国强兵之法,于光绪五年写出了《筹洋刍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加强北方边防及以“官督商办”和私人集资的方法兴办工商实业等建议,为 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绪十年初夏,薛福成出任浙江宁绍道台。其时爆发中法战争,浙江沿海成为军事重地,他奉令综理营务,会同提督欧阳利见等官员在宁波、镇海等沿江沿海一带加强战备,严阵以待。次年多次打退来犯的法舰,击伤法将孤拔,挫败法军登陆浙江的企图,因功被授予布政使之职。为巩固浙江海防,他又建议并主持修筑笠山、招宝山、金鸡山等处炮台,历时4年完成。光绪十四年升任湖南按察使,次年改任出使英、法、意、比4 国大臣。光绪十六年一月率使团启程赴欧洲。在欧洲期间,薛福成认真考察英、法、意、比、俄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情况,对西方各国的“君民共主”、“富民之术”大为赞赏,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支持私人兴办工商实业,设立新式学堂以进行近代文化技术教育。他又认为人口增长太快是贫困的原因之一。为减轻人口压力,
他主张鼓励民众出洋谋生。在考察中,同时也看到了西方各国两极分化、环境污染、扩军备战、对外侵略的严重社会问题。他认为西方“一切政教均有可观,独三纲之训究逊于中国”。在出使 4国期间,薛福成进行了出色的外交活动,保护海外华侨的利益。经反复周旋争执,与英国订约,解决了滇缅边界旧案,收回了大片被侵占领土。光绪二十年任满回国,五月二十八日到达上海,因积劳成疾和旅途劳顿,于六月十九日在
沪病逝,终年56岁。
薛福成工文学。他的散文清新流畅,在清末文坛上自成一家。
楼主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