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的关于绿的现代诗有哪些
描写绿的现代诗歌1
绿
山林中,一块黑褐的石头心存执念
常常与路人认真对视
源于对形状的定义
从一开始,就怀疑世俗的判断
被繁茂的枝叶挤碎的光影
看不见的空气
长满青苔,半卧在草丛的枯木
一再受人赞叹
林中老态缓行的涓流
奉为千年清泉
绿茵上突兀的几朵小紫花
引人驻足不前
目光的纤绳
总想拉走绿色的羁绊
牵出天空的一片蓝
绿色,不止谦让于花朵
还谦让于,除自身以外的颜色
在制造的景观中,埋没了自己的角色
甚至,为留白让道
或许,荒漠才能辨认绿的颜色
雪域的群山,以更高的姿态
映衬绿色的'鲜艳
像一把标尺
用绿,神圣地刻注生命的存在
描写绿的现代诗歌2
绿色
一片小小的绿叶,
承载着青春的梦。
感谢时光机到来,
它给了我们往昔,
美好记忆的开始。
也就是那年夏天,
转身离去的背影,
夹杂着五味陈杂。
半苦半乐的戏言,
匆匆离去的背影。
隐没在了人群里。
暖风轻轻的拂来,
树叶簌簌往下落,
窸窸窣窣的声音,
即化成一片泥土,
来年又是一片绿。
点缀四季各颜色。
描写绿的现代诗歌3
几片乌黑的云,倒映
在碧绿的深潭,忘掉它们吧!
它们不会给你带来欢乐与色彩
也不会装点什么灵性的快乐。
黑云的黑,只会吞噬明亮的眼睛
把你碧绿深处涌动的活性
像一条黑鲨去捕杀、掠走,沉入
幽暗的深处,尔后,在暗堡里呻吟。
碧绿的深潭,你关于生灵的学问
在天空风筝的翅膀上探视天宇
一只水草,一条活鱼,一簇浮萍
都对应着一个天体与星际的谈话。
听得到你忧愁的心,浮在清清的水面
皱纹的风波坠下的愁云
再也轻不走你满载的波心。
青山还在绿,松塔的宝顶在青云
它们依旧在你的胸怀里荡漾
荡漾着天空霹雳,一道道闪电
黑云死在雨过的云虹。
鲜活吧!生动吧!碧绿的深水
把你学者的学问生在翠绿的灵性。
有哪些写绿的现代诗像曹雪芹写的《绿》那样?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艾青《绿》的赏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写关于绿的现代诗有哪些?(著名作者和格式,除了艾青的绿)
冬之旅,相约绿色
作者:峭 岩
季节的轮回使这个冬天的果实
有了无限的饱满和纯粹
这个冬天红放绿绽的江南小城
依然以绿色的眼睛眺望北国的雪
此时,我怀抱春天上路
去应答一声绿色的召唤
以诗的名义为一座城市代言
“绿色的城,绿色的诗”
是先河的昭示,又是历史的忠告
似乎时光老人跋涉了亿万年之后
隔岸抛掷的二字箴言
绿色的信仰摆在时间的额头上
它是劳动之后,安康之后的生活指南
也许是老子的“天人合一”的完美诠释
生活一再提示我,是时候了
那些山的脉动,那些河的喘息
那些由黄复苏的田野
那些楼厦向阳的窗户
还有诗歌的庞大家园
多么需要负离子的供给
多么渴望绿色的呼吸
那是一个朝阳初升的早晨
我驾一缕清风降落在清远的睡梦里
驻足,凝眸,审视
我将以怎样的姿势加入你的城池
又将以何等的品质靠近你的躯体
清风的柔媚
耀眼的翠绿
摇曳的花朵
向远的神气
我必须,以别一样的姿势站立
朱自清写的绿现代诗
朱自清写的绿现代诗如下: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记叙散文。作者朱自清在不到两千字的行文中,辛辣地讽刺了所谓“国粹”和所谓“精神文明”。
《背影》:《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