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父胡志明娶中国女子,为何遭到黎笋等人的反对?
胡志明是越南的国父,他当年投身革命,为了越南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很多,就连自己的妻子也被叛徒出卖,遭到了杀害。胡志明被激怒了,发誓说越南一天不解放,他一天不娶妻。这句话也成为了日后,越南领导人黎笋等人反对的理由。胡志明要娶的未婚妻是中国姑娘林依兰,也成为了黎笋等人的顾虑。
1、为了掩护胡志明,中国姑娘林依兰和他假扮夫妻
当时,胡志明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白色恐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就派出女同志林依兰和他扮作假夫妻一起生活。两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互相产生了感情。后来,很不幸,胡志明就被叛徒出卖了,他被抓走的时候,把笔记本拿出来交给林依兰,对她表白了。后来,胡志明被营救出来以后,就给林依兰送去了兰花求婚。胡志明还告诉林依兰,让她等着自己,等到越南解放了,他就把林依兰娶回去当老婆。这个承诺谁知要实现却异常的艰难,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2、我们国家领导人都一致同意胡志明娶林依兰为妻,却遭到越南领导人的反对
当时,我国和越南的关系正处在友好期,照理说答应这件事也不算难事。我们国家领导人都一致支持,因为是自由恋爱,所以非常赞同他们的关系。但是,越南方的领导人黎笋却说,当初胡志明说的,越南一天不解放,他就不结婚娶妻。胡志明的婚事就放置了。
据有些资料分析,越南的黎笋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担心胡志明娶了一位中国姑娘,关系和我们国家太亲密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越南人对我们一直都是心存忌惮,拿了我们很多东西,依然对我们存心眼。
胡志明简介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本名阮必成,号爱国、秋翁,幼名生恭。胡志明是他在二次大战时用以抗日的化名,因而沿用。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
曾担任越南劳动党主席和第一书记(后改称总书记),第一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胡志明本姓阮,生于越南乂安省南坛县黄稠村的外祖父家中,在他父亲居住的金莲村(Kim Liên)长大,黄稠村与金莲村的距离为2公里。
胡志明的父亲阮生辉1901年科举考中副榜,以教书维生,担任过官职,后迁至越南南部当汉方医师,因此家学渊源,胡志明本人的汉语官话说得极为流利,仅略带广东口音,亦会流利粤语。
扩展资料:
越南政府官方说法胡志明终身未婚,亦无任何爱情关系。当代研究显示胡在1920年代曾在广州与曾雪明结婚,以后失散,但越南政府为了维护他的禁欲主义形象不承认胡的男女关系的存在。1991年越南青年报编辑武金杏因为刊登了一则曾雪明的文章而被解职。
胡志明言语机警巧妙,且不避俚俗,二次大战中日军占领越南,日本投降后,法国打算收回越南,但中国的国民革命军依波兹坦协定接收北越,接收部队的主帅卢汉等人,为了支援国共内战,强力搜刮越南稻米、布料、食盐、砂糖等民生物资,民不聊生。
迫于中、法两方压力,胡志明与进军南越的法国人缔约。北越将作为“自由邦”留在法国。胡志明力劝越盟同志接受这笔交易,同志们都觉得鞭辟入里而同意,
据传胡志明说:“白人在亚洲玩完了,但中国人若留在这,我们得吃中国人拉的屎一辈子。我宁可用鼻子嗅着法国人放的屁五年,也不要用嘴巴吃中国人的屎到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志明
胡志明是谁?为什么有个胡志明市?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越南劳动党第一任主席,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51年─1969年)。
1975年4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全国后,为纪念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便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改名的经过:
胡志明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城铺胡志明)隶属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湄公河三角洲东北、同耐河支流西贡河右岸,距海口800公里。面积2094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人口约1200万。
1955年后为越南共和国(又称南越)“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受西方影响,商业发达,曾有“东方巴黎”之称。十九世纪末发展成东南亚著名港口和米市。
1932年西贡与堤岸合并成“西堤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与嘉定市联合组成“西贡-嘉定市”,或称“大西贡”。1946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命名为西贡市。
扩展资料
胡志明个人经历:
1946年3月举行的越南第一届国会一致推选胡志明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
1945年8月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次年3月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改称越南劳动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54年领导了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六十年代又领导越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美战争胡志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他生前曾多次访问中国;著作有《胡志明选集》。
1951年2月举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越南劳动党,胡志明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志明
越南币上的人头是谁
越南币上的人头是胡志明。新版流通钞票采用了全新的塑钞工艺,使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全套塑料流通钞的国家。新钞的正面全部都是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的肖像。
胡志明是越南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导师。
扩展资料
越南统一后,越南的通货也于1978年5月3日统一。北越盾兑换新盾的比率为1:1,而南方的“解放盾”兑换新盾的比率仅为1:8 hào。 1985年九月四日,越南盾的兑换价被调高,新的越南盾价值10旧越南盾。
1997年7月,随着国际游资大肆攻击泰铢,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开始在亚洲蔓延;11年后的2008年,东亚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警觉地发现,随着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他们的货币体系再度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中。唯一不同的是,越南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03年底,越南发行了面值分别为500千盾和50千盾的两种流通塑料钞票(越币与人民币的民间汇率约1900:1,相当于人民币260元和26 元)。
越南5月份通货膨胀率升至13年高点25.2%;股市2008年累计跌幅达55%;越南央行预计2008年经常账目赤字将占GDP的5%,2009年达7.5%;据世行测算,越南2008年外债规模将占GDP的30.2%;交易员当年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越南盾兑美元将贬值超过1/3。
2008年5月28日,摩根士丹利表示,越南正步向类似泰铢1997年所面临的“货币危机”。而1997年,当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达6.5%时,泰国央行就已被迫调低泰铢汇率,进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货币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亚洲。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升值8%,泰铢和印尼盾都升值了5%。然而,越南货币的走势却完全相反。在贬值2.1%之后,蒙昧的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已累积下跌5%。一些老习惯是很难戒除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南盾
我听说有位教授通晓20多国语言,大家知道是谁吗?
胡志明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改名阮爱国,后为纪念将出狱机会让给自己的中国难友胡志明,更名为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一生勤于学习,通晓多国语言。其父阮生辉是个爱国的汉学家。在父亲的熏陶下,胡志明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后来,他到英国和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学会了这两个国家的语言。60岁以后,他又开始学习俄语。在胡志明通晓的多国语言中,除了母语越南语外,当以法语和汉语水平最高。
胡志明学习法语是基于爱国热情的需要。他17岁前往法国巴黎寻求救国道路。当时没有条件到正规学校学习法语,便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经过了一个刻苦磨练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和战败国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来自法国殖民地越南的胡志明在会前就以旅法越南爱国者的名义,向和会递交了一份请愿书,提出了殖民地人民的8项要求。但他的法语水平有限,只好请别人将越文翻译成法文。通过这件事,胡志明认识到,要想在法国和其他法语国家以及非洲的法属殖民地做更多事情,必须提高法语水平。在这方面,法国《工人报》主编给了他热情的帮助,鼓励他大胆给报社写稿,并告诉他开始时要写得短,甚至只写几行即可,说:“你怎样想就怎样写,然后我会帮你修改。”胡志明照此去做,每次把稿件送到报社,他都留存一份,等稿件刊登后,他便把报纸登出的文稿同原稿逐句对照,看看报社是怎么样修改的,再逐句进行纠正。就这样,他的法语水平迅速提高,直至可以为大报撰写长篇专稿。
1923年,胡志明用法文为法国《工人生活报》撰写了著名的长文《法国殖民制度罪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谴责了法国殖民制度,成为了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此外,胡志明还有意识地把一些中国哲理翻译成法文。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广州的胡志明化名王达仁,应大会主席团的邀请,用法语在大会上发言,控诉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犯下的罪行,呼吁各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者。
同法语相比,胡志明的汉语水平更高。谨举几例。
胡志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交往甚密,见面时经常是直接用汉语交谈。他还多次用中文给中国领导人写电文和便条。如1957年7月8日胡志明给毛泽东的中文电文说:“亲爱的毛主席同志:我于本月6日下午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部(注:越语中称政治局为政治部)同志们见面,今天8号上午往平壤去。敬祝您健康。志明电。”
胡志明还善于用中文写诗。1942年8月至1944年9月,胡志明在广西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他在狱中共写下了133首中文诗,后来收在诗集《狱中日记》中。《狱中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广西监狱中犯人的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更表达了胡志明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情操。谨举其中一首:
走路
走路才知走路难,
重山之外又重山,
重山登到高峰后,
万里舆图顾盼间。
胡志明出狱后登上高山,面对辽阔苍天,怀念国内战友,诗情突发写下了如下诗句
云拥重山山拥云,
江心如镜净无尘。
徘徊独步西峰岭,
遥望南天忆故人。
胡志明对中国的唐诗很有研究,经常借用其中的某些诗句,并稍加改动,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中方严厉批判苏联的现代修正主义。但越南领导人则主张要努力恢复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对此中方不无想法。1962年9月,彭真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越南。代表团回国前夕,胡志明举行晚宴为代表团饯行,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越中两党、两国的关系是团结、团结、永远团结。”他特别引用了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加上自己的发挥说:“北京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行诗,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本人也荣幸地有机会当面听到过胡志明讲中文。1964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率团访问越南。我从外交部被借去为代表团当翻译。一天清晨,胡志明在越南主席府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又是第一次见到胡志明,十分担心不能很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但胡志明同张鼎丞交谈时几乎全是讲中文,只是略带广东语调。我记得当张鼎丞谈到中国检察部门存在的问题时,胡志明用中文说,中国存在的问题,越南都有,甚至中国没有的问题,越南也有。胡志明还回忆起20世纪30年代他在中国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一些印象。他说,当时有些中国人受英、法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崇洋媚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外国名字。有一个人本来姓白,却要改为“怀特”(White),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胡志明还多次利用不同场合,鼓励人们学习外语。他说:“学习外语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躁。要连续训练和实践,培养自己生动、有效地使用外语的技能。”“如果我们每天学5个单词,那么100天就能学500个单词,6个月就能学900个单词。学会了900个单词,我们便可以阅读所学的这种文字的报纸。这样,我们要掌握三四种外语的愿望并不难实现。”
胡志明是谁?一生有何作为?
1890年,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中部的一个小村子里,他排行老三,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当时越南的皇帝是法国的傀儡,越南实际上受着法国的间接统治。法国的恶行遭到了贫苦农民和持不同政见者的反对。胡志明的父亲是皇家法院中的一名官员,他出于对贫苦农民和持不同政见者的同情而辞去了职务,改行当上了一名教员。胡志明继承了父亲的反叛性格,他参加了一连串的反税收的叛乱,他也因此获得了“鼓动不满情绪者”的“美”誉。但是,他却非常熟悉法国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他强烈地希望能够亲自到法国去看一看。1911年,他乘坐班轮前往马赛。那时,他作为持不见政见者,早已经进入了法国警察局的个人档案。并且,这个档案中对他的描述很寒酸,毫无溢美之词:“他外貌丑陋……半张着嘴。”在巴黎,胡志明以画像为业。巴黎价格昂贵的餐馆是他的财力所不及的,他只沉湎于一种奢侈品——美国香烟,他尤其喜欢“骆驼”牌或者“幸运发现”牌香烟。他偶尔也会去拜访一下音乐室,在那里听一下莫瑞斯·谢瓦利埃的演唱,其迷人的歌会令他终生难忘。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抵达法国来签署结束一战的协约。胡志明认为威尔逊总统的自决主张同样适用于亚洲,于是,他穿上燕尾服,拿上一张关于法国在越南胡作非为的长名单,试图去会见威尔逊。但遭到了严厉拒绝,因而他加入了新建的法国共产党。后来他解释说:“法国共产党是信仰爱国主义的,而不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它激起了我的革命热情。”
不久,胡志明当上了莫斯科的秘密代理人,开始在全球漫游。他通过伪装成记者或者佛教徒,在曼谷、仰光或者加尔各答露面,然后他又假装治疗自己的结核病或者其他重病而消失。作为一个专业谋叛者,他使用了一堆用以迷惑敌人的化名。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报道已经死去,而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跑到了另一个新的地方。1929年,他集结了少数好战分子并且建成了印支共产党。他声称自己是独身,而实际上他至少有两个妻子。其中一个是中国女人;另一个是杰普的弟妹,她后来被法国人杀害了。
1940年,日本人为支持前德国维希政府在法国的统治,与维希政府相勾结,共同扫荡了印度支那半岛。当地的民族主义者们把日本人当成解放自己的人来欢迎,但在胡志明看来,日本人比法国人好不到哪儿去。他逃离中国前线来到越南——这是他30年来第一次回到祖国,力劝他的信徒既要反对日本,又要反对法国。他在一个偏僻的军营里成立了越南独立联盟,从那时起他开始用自己的笔名胡志明——“光明的带来者”。
胡志明身材瘦弱,长着山羊胡子,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脚上是一双磨破的橡胶底便鞋,他的行为举止很像一位谦逊、和蔼的“胡伯伯”。但他是一位适时的革命者和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只抱有一个目标:实现国家的独立。他的热诚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溃不成军的游击队克服了低落情绪,最终粉碎了法国继续控制印支地区的企图。后来,胡志明的游击队逐步壮大,发展成了一支正规部队,他们彻底破坏了美国妄图阻止以胡志明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统治越南的计划。对美国人来说,那是他们有史以来进行的最长的、也是第一次失败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使他们迅速改变了对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胡志明为了达到自己崇高的目标,不惜做出惊人的牺牲,这在西方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1946年,当越南与法国的战争日益迫近时,他就曾严厉地警告敌人:“我杀死你的一个人时,你可能杀死了我的10个人,但即使以这种比例打下去,你也将会失败,而我将取得最终胜利。”法国人却自信高明,他们忽视了胡志明的警告,结果损失惨重。美国的资深官员们也抱有与此类似的错觉,他们相信他们最新式的先进武器一定会摧毁越南军队的士气。但是,胡志明的优秀司令武元甲将军声称,他已经胜利完成了他的主要任务。当人们问他,他将用多长时间击退敌人时,他回答说:“20年,或者100年——只要能够取得胜利,我不在乎付出多大代价。”据统计,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大约共有300万北越与南越的士兵与市民丧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胡志明领导的战争逐步升级,林登·约翰逊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越南将会危及他的总统宝座。于是,1965年,约翰逊开始努力施展交际手腕,他依照惯例,收买、贿赂持反对意见的国会议员,他相信他的这一策略会收到好的效果。“胡志明这老家伙不会把我推下台的”,约翰逊说。但是,胡志明的确把他推下台了。胡志明认识到,双方达成的任何和解,都将意味着越南将被永远瓜分,他统一越南的梦也将随之破灭。
在胡志明的信念里,没有任何可容变通之处,没有什么能让他的意志屈服。甚至当战争残酷地破坏他的国家时,他依然坚允要为越南的独立负责。为了这个目标,成百万的越南人参加了战争,并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69年29月2日,胡志明逝世,享年79岁。在6年之后,他的部队解放了西贡。他的继承者们希望胡志明能够泽被后世,他们仿照莫斯科列宁公墓给胡志明建造了一座花岗岩陵墓,胡志明的遗体就安放在那里。但他们违背了胡志明临终遗言,在遗嘱中,胡志明指明将他的骨灰撒在越南的三座山的山顶,他说:“不仅从卫生的角度看,火葬是有益的,而且它还节约了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