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燮——“五四运动”的隐形人
1919年5月4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震惊中外。但在这场运动中我们只记住了中国青年为国家利益的英勇奋斗,却忘记了他的前仆后继。
“五四运动”的爆发绝少不了你。
中国代表签署巴黎合约属于国家机密,中国青年本不知晓这一切。若中国青年无法知晓,“五四运动”绝不会爆发。
所以,让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决定破产,引发“五四运动”,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都离不开那个将这“国家机密”泄露出去的人。
将这项“国家机密”泄露出去的人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的汪大燮。汪大燮于1919年1月拟定了巴黎和会的五大外交纲领。其中包括撤销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实现关税自主等重要内容。但汪大燮的外交纲领却遭受着两大阻挠。
首先,他的外交策略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亲日派的利益而遭到了反对,如交通总长曹汝霖、交通银行行长陆宗舆。
其次,弱国无外交。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早已将中国视为刮分对象。
中国所提出的主权要求还未得到解决,就面临着签署巴黎合约的选择。
当外交委员会一致决定拒绝签署条约时,北洋政府领导人却屈服于国内亲日派和英法的驻公史的威胁,秘密决定签署条约。
汪大燮知道后勃然大怒,但光凭他自己是无法挽救国家主权的。
于是,汪大燮让同僚联系身在巴黎的梁启超,由梁启超通知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签约当天包围中国代表团的酒店阻扰签约。
同时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向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发出电报,“如不能争回国权,宁退出和会不得签字”。
随后,他前往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家中,告知蔡元培这一消息。
蔡元培立即召开了学生代表会议,并召集全体教职员开会商议挽救国家利益的方法。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进行了反帝爱国的游行示威运动。
5月4日当天,外交委员会对北洋军警抓捕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汪大燮为了营救被捕的青年学生,于5月6日递交辞呈,并解散了外交委员会,对北洋政府施加了政治压力。
以学生为先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得到了工人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这场运动也逐渐由北京扩展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不仅表现出中国青年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还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1年来我们从未忘记那个为了国家主权前仆后继的你,为了学生毅然决然辞职的你,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的你。中国青年也会继承你的精神,继续向前。
汪大燮(1859年—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汪大燮自幼聪颖,光绪四年(1878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并曾出任国务总理。他可能参与策划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晚年热衷于慈善事业。
汪大燮,祖籍安徽黟县际联镇宏村,出生于杭州。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援例为内阁中书,升侍读、户部郎中。后又考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明敏谨慎著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一面加入联军,入侵北京,另一方面出兵霸占东三省。次年初,沙俄提出要求,妄图独霸东北,并以决裂相恫吓,迫使驻俄公使杨儒签约。汪大燮洞察形势,上书陈述利害,提出不能于和约外别订专约的意见,为清廷所采纳,拒绝了沙俄帝国无理要求。由是以熟悉外情而知名。
1902年任留日学生监督,次年,任外务部左参议。
1905年任驻英公使。
1907年回国,不久与达寿、于式枚等人任考察宪政大臣,出访英、日、德等国。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进书“汪大燮进考査英国宪政编辑各书”(《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
1913 年汪大燮回国,任熊希龄内阁的教育总长。汪大燮明言废除“中医”之举:“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节,难以照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废中医之议。在抗议人士不断的请愿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回应:“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事情算是不了了之。
1914年2 月辞职后任平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
袁世凯称帝时,愤然退出参政院。
1916年6 月,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次年,为遣日特派大使。7 月,任外交总长,时欧美各国对德宣战,促我国参加,议会坚持不可,汪大燮力排众议决定加入,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917年11月22日,汪大燮代理国务总理。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
1918年,徐世昌任大总统,聘请汪大燮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1919 年1 月,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决定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汪大燮获悉后,立即告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并商讨对策。蔡校长于5 月3 日晚上7 时召开学生代表会,揭露政府密令,于是群情愤激,决定于5 月4 日举行集会游行,爆发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
1922 年11 月,黎元洪大总统特任汪大燮署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签署收回为德国强租和日本强占的胶州湾(包括青岛)。任务完成后,汪大燮辞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任平政院院长兼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会长。
1928 年,张作霖撤兵出关,汪大燮与王士珍组织北平临时治安维持会,维持北平秩序。
晚年热心教育,创办北京平民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编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
1929年1 月5 日逝世,终年71 岁。
为汪康年、汪贻年的堂兄,研究其言行可参考《汪康年师友书札》、《汪穰卿先生笔记》。
汪大燮命运的转折,在于同乡叶尔恺之举荐。依晚清官场规则,叶尔恺举荐汪大燮给大学士张之万,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充任章京,由此开始涉足外交事务。
1898年4月,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在京组织保国会,倡言维新变法。清廷驻日公使裕庚秘密致函总理衙门,密告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汪大燮获知消息,急忙求救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力言“狱不可兴”。经汪大燮劝告,张荫桓明晓利害,遂“密嘱康、梁诸人弗再张皇”。汪大燮还通过《时务报》经理汪康年(汪大燮堂弟)与维新派人士互通声气。
汪大燮不仅趋向维新,而且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也毫不含糊。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西方列强借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更利用侵占中国东三省之机,胁迫清政府另订专约,要求特殊权利。此时,汪大燮以总理衙门章京身份,拟具说帖,力言“万不能于和约外,别订条约,致启各国效尤之渐”。此说帖经驻俄公使桂春呈奏两宫,成功阻止了俄国的图谋。
汪大燮有胆有识,深为张荫桓等赏识。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汪大燮升任外务部员外郎。1902 年,外务部奏设日本留学生总监督,派汪大燮充任。
被贴“卖国 ”
经过在日本的外交历练,1905年汪大燮被委任为驻英公使,独当一面,处理与中国关系最重要的中英交涉事宜。1907年汪大燮回国,出任外务部右侍郎。恰在此时,苏杭甬借款筑路一事发生,汪大燮奉命与英国驻华公使谈判。汪大燮为防流弊,特提议四条:一是借款150万英镑,不以路权作押,而以国家其他权益作抵押;二是出售债票由中国自行购回;三是材料由我自办,英人不得干预路权;四是聘请英国工程师一人,受我总办节制。约款尚未议定,社会上已是人声鼎沸。
早在1905年,留居上海的浙江名士汤寿潜,便倡议集股自办全浙铁路,并于同年在上海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 ”。清政府在社会各界压力下,被迫允诺沪杭铁路由商民自筑,并授汤寿潜为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事宜。1907年清政府却改变态度,决定向英人借款筑路。汪大燮不明就里,奉命谈判条约合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汤寿潜指斥汪大燮“卖国” ,一时汪大燮成为受众人指责的人物。汪大燮显然是代人受过而遭人非议。主持外务部的权臣奕劻深知汪大燮善治公牍,熟悉政事,且谈判苏杭甬借款筑路合同一事,是奉命行事,于是改派汪大燮到英国考察宪政以避风头。
1908年,清政府任命回国的汪大燮为仓场侍郎,不久调充邮传部左侍郎。1910年重回外交舞台,出任驻日公使。
1921年7月,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目的在于解决巴黎和会遗留的远东问题,抑制日本在华的扩张势头。8月,汪大燮联合孙宝琦、钱能训、熊希龄、周自齐等,发起组织了民间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 ,并出任理事。不久,又受聘担任外交部顾问,讨论华盛顿会议一切问题。
由于中国代表团策略得当,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少有的成功,迫使日本与中国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意将山东交还中国。汪大燮也因赞助华盛顿会议有功,于1922年2月再被外交部聘为高等顾问,4月,又出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积极为完全收回山东权益筹谋划策。
11月29日,总统黎元洪任命他再次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但是,汪大燮不愿陷入直系内争,任命翌日便通电辞职。后经黎元洪挽留,更重要的是此时正值《胶澳(青岛旧称)协约》协商关键时期,便允诺黎元洪再担任10天国务总理,而于12月4日辞去财政总长一职。12月1日,中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细目协定》及附件、换文,5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及了结事项。11日,汪大燮依约辞去国务总理。
慈善晚年
1922年12月,汪大燮再次被任命为平政院院长,同时兼任“教育基金委员会”委员。1925年段祺瑞出任执政时,任命汪大燮接替孙宝琦出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晚年的汪大燮除担任公职外,更热心于慈善事业。自1920年10月起,他连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直到1924 年3月卸任。1928年6月,张作霖死后,奉军撤往关外,为维持北京社会秩序,汪大燮出面担任临时治安维持会副会长。不久,完全脱离政治舞台,并登报谢绝一切团体名义,但却一直担任由其发起创办的北京平民大学董事长(曾任校长)一职。1929年1月汪大燮哮喘病发作,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汪精卫和汪大燮是一个人吗
不是一个人。
汪大燮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人。晚清至民国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汪精卫,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广东三水,辛亥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抗战时期沦为汉奸。
觉醒年代中汪大燮的结局如何?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之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部电视剧将历史呈现出来,讲述了很多先烈的故事,他们的爱国精神感染了我们,他们在困难和敌人面前无所畏惧,为了给国家寻找出路,披荆斩棘,才有了我们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在剧中,还有一位非常独特的人,他的思想很先进和开明,很有远见,一直支持新法和各种爱国运动,这人就是汪大燮。
汪大燮思想开明,为爱国者提供了很多帮助
汪大燮的扮演者是徐敏,在这部作品中,他将汪大燮的人物角色演绎得很到位。对于先进的学生,汪大燮是非常喜欢的,这就和老师喜欢优秀学生一个道理,因此他也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这些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新文化运动还有五四运动,汪大燮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当时北大的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为了开展新文化,要求改革,其实一件就是解雇英国教授,那时候汪大燮积极出面,组织蔡元培和英方谈判,面对威胁和强权,他始终不卑不亢,并且有理有据将对方说得毫无还手之力。
《觉醒年代》中汪大燮的结局如何?
汪大燮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一直都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在很多的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也正是有了汪大燮的推动,我国的利益才不至于受到损失,而他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不管汪大燮如何努力,始终无法救国。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但是却和战败国一样,最终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这个消息传回来之后,汪大燮也悲痛至极,只能掩面痛哭,最终汪大燮 成为了“五四运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
看到《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之后,更让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先烈,也知道了很多的爱国者,他们曾经为国家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我们后人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铭记历史,铭记先烈,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觉醒年代中汪大燮的扮演者是谁?
《觉醒年代》汪大燮的扮演者是徐敏。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里面有很多实力派演员,虽然他们的戏份不多,但是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在短短几个镜头就能够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剧中汪大燮的扮演者就是一位老戏骨,凭着多年的经验,将汪大燮这个人物角色演得很到位。而汪大燮的扮演者是徐敏。
徐敏介绍
徐敏是科班出身。1976年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后来徐敏开始在很多的正剧中出现,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作为一个演员,能够在这么多的正剧中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也是非常令人骄傲了。徐敏的这一生,除了获得“全国电视工作者德艺双馨艺术家奖”之外,并没有获得其他的奖项,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演技不行。他演戏非常认真,也非常深刻,对人物的把握也是非常准确。只不过几十年的演艺生涯,徐敏年纪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角色的局限性,让徐敏可以选择的角色越来越少。
徐敏出演的作品
徐敏已经有几十年的演艺生涯,这一生中他出演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也和很多知名演员有合作。只不过徐敏属于那种一心演戏的演员,只要有好作品即可,不挑角色。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即便他演技很好,始终都是不温不火。徐敏出演了好几部知名的正剧《大明王朝》、《走向共和》、《雍正皇朝》。还有《风声》《追击者》、《新京华烟云》、《少年康熙》等。
徐敏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只不过都不是主角,因此并不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这一次凭借着《觉醒年代》汪大燮的这个角色,不仅很多观众认识了徐敏这一位演技派演员,同时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历史人物汪大燮的事迹。相信经过徐敏的演绎,汪大燮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民国伯棠是谁
民国伯棠是汪大燮。汪大燮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祖籍安徽黟县际联镇宏村,出生于杭州。自幼聪颖,光绪四年应童试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考中举人,以明敏谨慎著称。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并曾出任国务总理。可能参与策划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