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曾国藩子孙8代人才辈出(曾国藩子孙后代成就)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04 03:26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名门望族:曾国藩家族(十代传家)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科举时代,曾家考取功名20多人。废除科举后,这个家族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到160多人。在后人当中有院士、有外交家、数学家、教育家等等。人才辈出、人才集中度高、跨度大,在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动荡之后,这个家族至今十代传家而不衰。

这个家族的奠基者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曾星冈)开始算起。曾国藩家族已经传承了十代,中间经历了洋人入侵、清王朝覆灭、北洋政府统治、日本侵华、国共内战、两岸分离等重大的民族和国家危机,都能传承不断,且每一代都有人才出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现象。这个家族有如此之多的人才出现,得益于曾家有完整治家理念。

耕读 隐藏家族生存发展的哲理。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曾玉屏)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旁边专门粘贴了一副对联: 敬祖宗一柱清香,毕恭毕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

曾国藩将极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孝、宝。这就是曾国藩家族的 治家八诀 。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打扫、祭祀、亲族。这八个字是增加耕读文化的最好体现。

用现在的理解,“耕”是谋生的基础,“读”是发展的需要。所以生存发展之道在于耕读。“耕”在农耕时代,意为耕田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教书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写作也是一种劳动。 用“笔耕”来表达既要劳动、也要读书,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简单务实,而且可以操作。

曾国藩一生熟读经典和历史见证名门兴衰,深研治家之道。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商贾之家,勤俭之家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而 八字决 是保证家族绵延10代以上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现在曾家也已经经历了十代,依然人才辈出,家道兴盛,所以 耕读八字诀 ,已经是最好的治家成功验证。

现在家庭大多富不过三代,白手起家已经很不容易,再到富二代、富三代的传承就变得更难了。靠官职权力保障,靠财富的积累都只是短暂的。唯有子孙的自立自强,懂得生存发展之道才是根本。曾国藩的家训其实是一种忧患的意识,更是深远的洞见,高瞻远瞩,也是爱家、守护子孙长久兴旺的至上法宝。

建议现在的家庭让孩子多读书的同时,多参加一些日常的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参与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手脑并重的实际意义,把家中的人口变成劳动力人口。 小的时候,知识+实践;长大了之后就会变成智慧+创造了。 让孩子了解人格之平等,养成良善奉献的品德,建立 忠诚廉洁的治学态度 ,将来成为成人、成才、成事之人。三节:节欲、节劳、节食。

曾家累世以来 孝悌勤俭 。

早起:父母是孩子的风景,孩子看在眼里。

不收拾屋子是“败家”气象。

白天睡懒觉是懒惰的苗头。

俭:1)节俭;2)控制欲望;3)收敛

诸葛亮家的后人从事中医中药。

曾星冈制定的家文化:勤俭+耕读+孝友

选老师:真学问+品行好+志同道合

曾国藩家的藏书楼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第一楼,有30多万册。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哪一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书香门第、忠厚之家则家运绵延,所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是书房。

父母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是 志向教育 的基础。父母注重读书,又经常看书,就是 家庭文化 。言教是教育的末端,境教是教育的前端,中间还有离场教育。

父母的行为方式形成身教;父母的说话方式,形成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训谁来执行呢?

曾国藩的弟弟 曾国潢 ,在家主持家务、严格执行家训。

曾国藩的大儿媳 郭筠 (夫曾纪鸿),为曾家的孩子自强自立,增加了六条家训:

1)男女皆知习一样手艺

2)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3)男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从人人自立一本账本,写算不错。

4)男女皆因侠义,诚信不要行为有亏。

5)男女皆因报至公无私的心肠,外辱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6)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报,蒸于此。

孩子们自立自强,全家人形成上下的统一,长子曾广云23岁高中进士,四个儿子的子女,每房长子郭筠亲自督促学习中文、日文、英文。

曾家在儿媳的选择上:要求对门的女子出生于书香门第。

曾家自己的女儿:有书香味,懂得持家之道。

刘鉴 ,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儿子曾纪官的老婆。刘鉴负责管理曾家子孙,编写了两本书:《集字避复》识字教材,收录了3800常用字。《曾氏女训》分为三卷,德育16课、智育8课、体育8课。

女人的书香味超过香水味,香水味香一时,而书香味可以香一辈子。甚至可以代代相传。书籍便宜,但价值很高。 家中的书香味是家中的贵气 。

有钱没文化的人是土豪,又有钱又有文化的人是贵族。人和人在一起不是偶然的,甚至两个人的婚姻也是有秘密的。

曾家一脉相承的数学世家,出了四个数学家。

孩子立志的环境和条件:

1)父母的精神取向很重要,标杆的作用。长辈或名人作为榜样效应,产生共鸣感连接。

2)父母的亲密关系, 孩子只会听从他心中尊敬和爱戴的那个人的话。 配得感 ,志向的肯定。孩子非常尊重父母时,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很强烈的连接。

3)更重视身教。有配对的境教环境和配对的书单。

中医世家中的中医很容易传承。上下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形成,强烈教化效果,孩子在其中耳濡目染。

曾国藩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曾国藩为第五个女儿选女婿:(不看门第、不看父亲官职。)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然后妈妈同意,女儿同意就可以了。

第五个女婿:艰苦朴素、忠厚老实、谈吐不凡、见识远大、体贴入微、才大心细、精干廉明、为守兼优、局量远大。

女儿选人家的标准:人品好,又有钱。

自奉简约、勤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家教导的孩子: 不求小就而求大成。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胜。

父母: 志趣高明,切实提携 ,使子女力求上进,才能使子女日后有所成就。

勤俭的治家之道:获得家庭幸福,财富与金钱。孩子身上有好的性格和特质。 从小培养的财富承载力和转化率,懂得持家,将来的生活不会太差。孩子身上本身具备财富特质,再配对好的伴侣的人品,在任何时代,无形在创造有形,财富有道,道为无形,无形化于精神,精神显于财富,唯有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最好的教育不是把财富给孩子,而是把孩子变成财富。

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23岁),28岁中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由县、省、国家三级政府来举办。进士每三年才考一次,每次只取全国前200至300名,没有年龄限制,全国人都可参考。曾国藩名列三甲第42名。

曾国藩在清政府寒士出生,十年之内连升七级,并进入清政府核心层,在当时绝无仅有。

曾国藩每天规定自己做几件事情:

1)坚持早起,绝不睡懒觉

2)用功读书,一本书没读完,不看第二本

3)每天读十页的《二十四史》

4)每天练字半小时

5)每个月写几首诗

曾国藩印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大树的成长法则:每天的一点点,一点一点的积累成参天大树 ,慢慢积累,层层深入。曾国藩有很好的厚重度,生生不息。

孩子读书读得慢,有可能是在感受和思考,他是边感受边思考的。这孩子的先天气质是慢热型。 慢,能够和内心的感受产生更多的连接,更能进入浅层意识,从而把知识内化于心,最后变成智慧。 曾国藩是慢学习的典型例子。曾国藩说学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着困难。家长对孩子有耐心,是因为对孩子有信心。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大树的话,那就看看大树应该如何来培养。

孩子的心理气质:用感受来学习,先感受后思考。

理解他人的人,不会到处炫耀自己。

到处炫耀自己的人,可能不是真正理解他人的人。错误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改正,说明已经老得没用了。

导致失败的品行有两条:1)骄傲  2)多言 。

有些人说着说着把世界说回来了,有些人说着说着就把世界说没了;有的人说出了敌人,有的人说出了贵人。

鼓励女儿很坦诚的跟她同学来表白:想一个人住。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话的原则:说话时不伤害别人,而且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理解和滋养。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是从家里学来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中的说话交流方式就是设计孩子的人生命运的。 家中的好话是孩子的福气,家中的坏话是祸害的根源。特别我们要留意家中的口头禅,孩子会学习和模仿,会形成习惯性的说话方式。 我们说话的方式是孩子福报的来源,也可能是灾难的来源。

如果没有好话,不说话行不行? 说话是一种教育,所以说话是一种能力,有时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说话更是种境界。 孩子的福报,我们在家中可以设计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说话。

人生命运其实就是人生故事而已,人生故事其实就是人与人间在一起发生的一些事(与人为善)。

人生的得失,不是外在的得失,而是内在的平衡和度量而已。 人生之学问就是人生之平衡。 人生之学问就是天地之平衡,了解天道与人道就是存在的大道:一日三省、厚德载物、厚德载人。 大凡成大事者,都以报恩不记仇,以德报怨,与人为善,学会祝福别人。

看一个人怎么样,主要看一个人工作之外忙些什么。

哈佛的一个著名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工作以内的事是分内的事,工作以外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教孩子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决定人生的高度。

结果与行为有关系,而行为与信念有关系,关键在人的信念之上。

一个人的信念形成,需要有一些感受,信念的形成,伴随感受的加入,也叫做体验,也叫参与其中。参与一分就学到一分,参与十分就学到十分。

大学问在家庭日用之间 :孝敬二字近一分便是一分学,近十分便是十分学。

曾国藩每个信念的行程都可找到真实事件来作为支撑。越深刻的世界,越强烈的体验,越能成为曾国藩的信念,甚至因此而变成曾国藩的信仰。

孩子没有共鸣感,就没有连接,孩子就会没有感觉。 知识加感受才能内化于心,知识没有感受是没有感觉的 。 孩子的成长模式是先去做到后知道,感觉在话里等于信念。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植入信念的最好时机。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的那些话,当我们说了话的时候,要注意孩子有没有感觉。如果有感觉的话,话语加感受就等于信念。

把笨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对孩子要有耐心和信心,同时,父母能够 做到自己受孩子的欢迎 ,同时让孩子进步。

读书一定要有毅力,而且要持之以恒,只要有志气,一定能读好书。

教孩子 要十分有耐心和信心 ,这样孩子才会厚积薄发。

曾国藩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进步,都要 表扬 一番,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工作上也一样,只要别人有一丝一毫的进步,就毫不吝啬表扬,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受欢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别人进步。

成事不只坚持就够了。

1) 遇到困难很容易 放弃 ,这样人生打横走,不是往高走。

2)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 ,但只是笨笨的坚持和观望。

3)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并主动的突破(因病成妍) 。

反省的次数就是进步的次数 。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自身身上找原因,并加以改正。修身进德,让自己变得更加内心坚定,行事圆融,让自己更加坚韧不拔,这样通过自身修来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我们遇到瓶颈时 ,突破瓶颈最好的方式是增加新的信息:看看书,出去走走,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灵感。每天都要学到一点新的东西,每日一更,每天进步一点点。

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 曾国藩学习《易经》体味人生的兴衰之道。明白人生不可能什么都是圆满的,不可能没有缺陷,否则就会走下坡路 。

越是顺利和成功的时候,越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保持警惕,不要让他们引起致命的错误。 要守缺,不要求全。只有守缺才能长保富贵,勤俭兴家者都深知此道。 不追求丰盛圆满,因为知道 阴阳之道就是平安之真道。 曾国藩为不如意而感到庆幸,报平常之心,存平安之大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感恩现在的缺失,让我们有向上的动力,由此有动力其实已经足够了,结果交给上天就好了,治家之大道,不求圆满,感恩缺失。

校长决定校风,不一定要换名校。

1.听校长演讲。如果校长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孩子会学到许多传统文化校长,非常注重学习成绩,孩子在学校里更多的时间在学习。

2.听完校长的演讲,再了解一下班主任的性格。

班主任跟班一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孩子一年;班主任跟班三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的孩子三年。

孩子跟家长这么多年,家长的性格有没有影响孩子呢?

与其选学校,不如选家长。其实家长如果进步了、改变了,就如同换了家长。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往往是家风形成的重要根源。

现在的家庭谁的影响力最大呢?(父母亲)

父母亲的性格、价值取向慢慢形成家文化 。

现在家庭的装修环境慢慢形成了 境教 ;

父母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 身教 ;

父母亲的说话方式形成了 言教 。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性格在无时无刻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修身齐家的前提,不是改变孩子,而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家风侧重点在上一代的教育,家教侧重点在下一代的教育 。家教是用来处理 已经出现的问题 ,而家风是 不让问题出现 。中国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应该有关心上一代工作委员会。

曾国藩的后代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怎么样?

晚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被封为一等毅勇候,他才学兼备,曾在晚清时期力挽狂澜延长了清王朝的寿命,也在“同治中兴”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思想境界极高的他也曾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因为曾国藩的存在,曾氏家族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侯门望族,在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曾国藩有三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其中有一儿一女都不幸夭折,不过在历史缓缓流淌的长河之中,曾国藩的后代发展至今已经延绵到了第八代。曾国藩的家族后代始终都保持着严谨的家风,虽然后代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曾国藩般在某一领域取得如此高成就的人,但其中有240多人都有不小的成就。

曾纪泽

曾国藩的大儿子早早夭折,所以二儿子曾纪泽就成为了家中最大的孩子,他后来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而小儿子曾纪鸿的成就也不错,成为了一名数学家,所以这两个儿子,都成为了国家的优秀人才。五个女儿中长女曾纪静29岁的时候因为抑郁死在丈夫家中,次女曾纪耀精通外语,也曾跟随二哥曾纪泽一起出使外国,只可惜很不幸地年仅39岁就因病去世。三女儿曾纪琛虽然没有英年早逝,只可惜在婆家日子过得并不好,常常挨打挨骂。四女儿曾纪纯也因为丈夫早逝而早早离开人世,只剩下小女儿曾纪芬一人算是过得幸福,而她的才华也十分出众。

曾纪芬(前排坐着)与她的家人

曾国藩死前立下遗嘱,要求后人永世不得入伍当兵,曾国藩的后人们也都一直遵守着先人所留下的遗嘱,没有出现任何一人投身军队之中冲锋陷阵,甚至连为官的后人都很少。远离了祖先曾经辉煌过的政治界和军事界,默默在文化教育和艺术方面发展自己身上的潜能,并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今国内的曾国藩直系后裔大概有十几位,分别生活在长沙、北京、济南、洛阳和大同等地,很多都是宪字辈。曾国藩的曾氏后代可谓是经久不衰,不曾出现败家后代败坏家族的风气,几乎都是代代人才辈出。

曾国藩的后代们,虽然没成为达官显贵也不算出名,但都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虽然是曾国藩的后人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却也不因此而膨胀,更没想过借此出名,或许正是因为骨子里曾家的“农耕”家风,默默地影响着后人们,就算没直接接受过曾国藩的教育,但也都遵规守矩温和老实。

曾国藩: 六字教育,铸造家族八代辉煌

1864年的七月份,随着江南一带酷暑天气的到来,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了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叛乱。此时的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对大清王朝的“再造之恩”,使他跻身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曾国藩除了拥有平定太平天国的军功,以及洋务运动时期的政绩,他还是一名“教育专家”。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曾氏家族延续了八代辉煌,后世子孙,皆为人中龙凤。

比如,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就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他不费一兵一卒就从俄国人手里夺回了大片中国的土地,是对近代中国有特殊贡献的人;他的次子曾纪鸿,是晚清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一百位以后的学者。在他的孙子当中,长孙曾广钧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对诗歌和数学都颇有造诣;次孙曾广铨,当过驻朝鲜和德国的大使,以及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小孙子曾广植,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在曾孙这一辈儿,曾约农是著名的教育家,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昭权是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曾昭桓,则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此外,他的后代中,还有著名女考古学家、曾经当过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燏,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朴、著名画家曾厚熙,等等。

为什么曾家出了这么多人才?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如何教育他的子孙后代的呢?

其实啊,曾国藩有一个“教子六项”的教子秘诀,这个秘诀,一共由六个字构成,分别是:“勤、孝、俭、仁、恒、谦”,分别对应的含义是:勤奋、孝顺、节俭、仁义、有恒心,以及谦虚。

在这“教子六项”当中,“勤”字最为关键。曾国藩这样解释这个“勤”:“勤有五解,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说白了,就是言行举止和所思所想,都要尽可能地勤奋。

曾国藩反对子孙后代买田、置屋、积钱,在他看来,“做官发财可耻”,把做官得来的金银财宝用来置办田产、房产,或者直接留给子孙,更是“可羞可恨”。他认为,子孙如果是贤才,那不用靠父辈遗产也能自立。子孙们如果是不肖子孙,那给他多留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份孽。因此曾国藩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相反,他却认为“勤劳”才能致富之本。

为了给自己的子侄们做好表率,曾国藩在京城任官时,多次购买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等蔬菜的种子,带回家后自己栽种,并把自己的栽培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家中的其他成员。为了不让子侄们从小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要求其子侄们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事也“须一一为之”。他甚至还时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躁,家里的男丁出门必须走路,不许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女丁,不论多大岁数,都要从事纺纱织布、养鱼养猪的繁重工作。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参加劳动,为全家作出表率。

正是在曾国藩的这番教导下,他的后代子孙们,大都不怕吃苦,在学业上也多有建树。而且,由于曾国藩不建议子孙后代置办家产,所以,这些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某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再拿这个“谦”字来说,曾国藩认为:“古来成大事者,一共有三忌: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所以,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能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有一次,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乘船去金陵看望他,曾国藩提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叮嘱他在这一路上,千万不要挂曾家的大帅旗;千万不要惊动地方长官。同治三年七月,长子曾纪泽赴长沙参加那一年的科举考试,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在考官面前摆架子、亮身份,也“不可送条子”,不可走考官的后门。

在曾国藩看来,利用自己家里的特权,过于招摇,容易滋生自满、自大的态度,这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归根结底,只有谦虚,才能让人更好地成长。

众所周知,曾国藩信奉的是儒家。有人评价说,如果按照儒家思想中的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标准来考察一个人,那么,从古至今,只有两个半的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明代的王阳明;另半个就是清末的曾国藩。

把曾国藩和孔子、王阳明相提并论,足以看出,曾国藩在儒学方面的造诣是比较深的,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所以,曾国藩的育儿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美德式”教育。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美德式”教育,已经落伍了、不适用了,但是,如果你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从古至今,对中国人来说,生活方式在变化,行为习惯在变化,想法和思想也在变化,但是,那些传统美德,实际上却并始终没有变化。比如,“勤、孝、俭、仁、恒、谦”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没有过时。

那么,我们要怎样运用曾国藩的“美德式”教育,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以“勤”和“俭”为突破口,培养孩子的自律、独立能力。

大家想一下:什么样子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更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立足未来呢?他一定得首先是一个勤劳的孩子。因为只有勤劳、勤奋的孩子,才会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在事业上百折不挠地奋斗。“勤”字虽然简单,可是却代表着一种自律的力量,掌握了这种力量,孩子才能保持进步。

那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守住自己或者父辈所积累起来的家业和财富呢?是节俭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财富来得快,但如果你要挥霍的话,财富去得也快。但是,当一个孩子知道节俭的时候,知道钱来之不易的时候,他才能保住自己或者父辈刻苦勤奋所创造的基业。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勤劳”和“俭朴”能力。比如,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整理房间、收纳物品、打扫卫生。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带孩子去体验一下如何亲手耕种,如何收获果实。这些年来,很多年轻父母正是在践行“勤俭养儿”,比如我们熟悉的郭晶晶和霍启刚夫妇,郭晶晶,是奥运会冠军,被誉为“跳水女皇”;霍启刚是霍英东的长孙,家族身价超过百亿。按一般人的看法,他们的孩子会被娇生惯养。,但他俩却奉行平民教育,带孩子做饭、洗车,假期还会到乡下的水稻田里插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霍启刚,在中学就能以全A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了。

其次是,我们还要注重孩子的“孝”和“仁”,培养孩子的品德。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中国古代反反复复强调的“孝道”,在今天还适用吗?孝道至今还不过时,是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智慧,符合人伦,更符合人性。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孝道,教会孩子如何孝顺,不仅是在让他成为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也是在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仁”,让孩子在社会上知道什么是仁义,这也会加强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其他人的宽容。

父母在生活中不仅仅要强调这两个概念,还应该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如何尊敬父母,如何用仁义来对待身边的朋友和陌生人。

2013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案件——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从自己实验室偷来药品,毒死了室友。林森浩从小成绩优异,一路保送名校,因此,有人为林森浩求情,林森浩本人事后也表示悔过,但一审、二审、终审都坚决地判了死刑。林森浩的悲剧,一是在于个性偏执,被他毒杀的室友,也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同学,只因日常琐事,就被林森浩无情毒杀;二是在于”知法犯法“,身为医学生,把本应用于救死扶伤的专业知识用在了邪道上,最终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缺乏道德观和同情心的人,能力越是高强,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就可能更大。试想,如果林森浩的父母,在学业、成就以外,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这场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最后,要想保住孩子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还必须教会孩子“谦”和“恒”。

当孩子懂得如何谦虚的时候,即便他取得很高的成就,他也不会因此骄傲自大,从而得罪别人,或者从高处摔下来。当孩子懂得如何持之以恒的时候,即便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遇到了坎坷和不顺,他也能持之以恒,不轻易言弃。

总的来说,由于是“美德式”教育,着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精神和品性,所以,一方面,父母要时常告诫孩子,学会这些品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亲身行动,把这些美德注入到孩子的灵魂当中。

就拿曾国藩本人来说,他多次在给兄弟和子侄们的书信中强调,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看、读、写、作,四者逐日不成缺一”。看,就是观察社会;读,就是读书;写,就是写心得;作,就是撰写文章。如果用现代人的表达来理解这几个字,那么“看”和“读”就是输入,“写”和“作”是思考的过程,就是输出。从输入到输出,曾国藩坚持了几十年,即便是在镇压太平军时期,他仍然要在晚上读书写作。1871年,曾国藩身体每况愈下,弥留之际,他仍然在坚持读书。他推崇一个“恒”字,他也用一生在践行这个“恒”字,给子孙后代言传身教。

所以,当孩子懂得了这些传统美德,把这些传统美德注入灵魂,并且愿意在实践中去坚持使用这些基本原则时,他们也会像曾国藩的子孙后代那样,即便不一定位高权重,但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成为精英和专家。

结合曾国藩教育子孙后代的经验,提出了“美德式”教育的概念。在当代社会,家长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私、不讲规矩、性格和情绪都不稳定。学完今天这节课,也许大家可以试着,尽可能地把“勤、孝、俭、仁、恒、谦”等美好的精神品质,注入到孩子的灵魂当中,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也许,这样孩子的身心会更加健康、健全。

曾国藩说过,“志患不立,成患不坚”。美德式教育,既能帮助孩子立志,也能帮助孩子持之以恒。

号称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国藩,子孙后代如今都有什么成就?

在晚清的风云际会当中,有一个人可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强行续命大清朝数十年。而在其死后,也被清政府给予了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赠予其“文正”的谥号。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号称古今第一完人的晚清牛人的名字就是曾国藩了。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个人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修身自不必说,说到齐家,他的《曾国藩家书》,虽然成书已经150余年,现在仍然被世界各地的华人所看重,1500封家里里提现着曾文正的文字功底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

而说治国,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对晚清政权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正是他建造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安排了首批赴美留学生,还兴起了众多的实业。再说平天下,曾国藩创立湘军,在两次鸦片战争大背景下,依然靠着自己的能力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剿灭。

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政府的恩人,也是传统儒家思想里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他在咸丰年间的力挽狂澜,晚清或许是撑不到20世纪的。

那么,曾国藩这样一个牛人,他的子孙后代现在怎么样呢?

曾国藩次子曾纪泽

曾国藩一生有着3各个儿子和6个女儿。除了夭折的一儿一女之外,其他的儿女经过他的悉心教育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代代的繁衍,现在曾国藩一系的后代已经到了第八代了。让人惊奇的是,曾家的子孙一直都严守着曾国藩的教诲,纵使已经绵延8代,依然家风严谨,有二百多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国家有着突出的贡献。

就拿其子女一辈来说,曾纪泽作为曾国藩的次子(长子夭折),在晚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外交家。虽然曾纪泽世袭了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的爵位,但并没有活在世袭的侯爵荣耀之下。因其在幼年时期就开始研究西方文化,当时的朝廷大臣都赞其学贯中西。在光绪年间,曾纪泽曾先后担任清朝驻英法俄等大使,正是他的强硬,使得清朝和俄国重新更正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曾纪泽

除了外交,曾家后人在数学、化工、文化艺术、军政实业、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的人才。

和历史上的众多牛人一样,曾国藩的一生也是有褒有贬。然而国共两党领袖都对其推崇有加。而从其发迹到现在150年左右的时间,其家族人才一直绵绵不绝,可以说曾国藩确实福泽匪浅,即使不能算是古今第一完人,也可以作为候选人之一了。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