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为什么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金寨历史光荣。1929年,境内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先后组建了红11军32师、33师以及红25军、28军等11支成建制的红军主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两党领导鄂豫皖边区安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被誉为“全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解放后,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3大经济重镇,10万群众失去耕地、移居深山。
红色土地 将军摇篮
为什么金寨被称红军的故乡
金寨是将军的摇篮,也是红军的故乡。根据建国初期的统计,全县就有700多名红军战士。为革命牺牲的金寨籍烈士被确认的就有10408名。
金寨县由于在这里创建红一军,坚决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而使它闻名全国。从它的怀抱里走出59名将军,其中上将1名,中将8名,少将50名,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县城出将军仅次于湖北红安。出生于 1913年的金寨人洪学智,曾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皮定均、曾绍山、徐立清、詹大南等将军,都是战功赫赫的金寨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悬挂着他们的尊容。
扩展资料:
安徽省金寨县的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称,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共有1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
革命烈士陵园依山而建,拾阶而上,每一段台阶的数量各有不同,寓意着金寨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同贡献。在阶梯的尽头,是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
清明节期间,每天都有近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仅金寨县就牺牲了10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解放后,有11000多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别山的石头与红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徽金寨: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金寨红色故事大全简写?
主要描写的是金寨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重走大别觅初心 牢记使命做先锋】安财学子深入革命老区探寻红色基因
“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金寨作为红军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红色资源丰富。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7月13日-7月14日长三角高校大学生重走革命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安徽财经大学第十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初心如磐队前往金寨县,进行为期2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团队成员从安徽财经大学集合出发前往金寨。到达金寨县,按照预定路线,全体成员前往天堂寨参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身临其境的感受,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红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历史时刻和刘伯承、邓小平等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行军生活。
在红25军军部旧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得知是大学生前来实地调研,高兴的讲解起了红25军的故事,伴随着老爷爷的讲解,团队成员瞻仰军部旧物,回顾革命历史,感受到了无数的革命志士为实现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了解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的感人故事。
来到红军广场,站在门口抬头仰望,八百级石阶直达山顶,石道两侧古木垂立、肃静哀婉,石道尽头,雄伟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山顶广场的正中,由刘伯承元帅手书的“星火燎原”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烁烁生辉。塔高24米,寓意金寨县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党组织。仰望着着高高伫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聆听着专程前来的党员铿锵有力的宣誓,缅怀着革命先辈的历史事迹。团队成员发现,前来参观的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这正说明,金寨县的红军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传承着、发扬着。红色文化,正在这片热土上涓涓不息永流长;红军精神,正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永流传。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团队成员继续学习和体悟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在博物馆一楼会议室博物馆馆长应邀为团队成员讲解金寨县发生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金寨人民踊跃参军进行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革命先辈身上,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无畏精神,他们是国家的灯火,不仅照亮着他们自己心中的大道,也照亮着黎民百姓的未来。随后团队成员乘坐巴士前往独山革命旧址群,参观革命旧址,寻访红色遗迹。
“毕生献伟业,青山埋忠骨;英魂归故里,功名垂千古。”团队成员随后来到了红军烈士陵园、六霍起义纪念塔、皖西烈士陵园,纪念塔下松柏苍翠,青山肃穆,诉说着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正是革命先辈们的前仆后继,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行。在墓前庄严肃穆地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们致敬,默哀并深深鞠躬,深切地表达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一次次星星之火的文化渗透铸成了一颗炽热的红心。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面前,继承和弘扬成为一种责任。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小学红色之旅故事稿
今天早上6点左右,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我们用了8个小时到达金寨,生活在水泥森林的我们走进了空气新鲜的山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下午2点,我们到了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景色秀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它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有人亲切地称呼金寨县为“将军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安徽金寨县城梅山的红军村,与革命烈士纪念塔交相辉映。博物馆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大门两面有8根大理石柱和16级花岗石台阶。馆前广场四周松柏挺立。馆后是回廓庭院,盆景花卉,四季长青。我们首先参观了序厅部分,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两侧分别是前言和史迹电动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史。之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陈列馆,它共分四个时期: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旱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边的革命烈士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40名县团级以上和著名烈士的画像和事迹,并配有全县各乡镇11000多烈士英名录。展出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可以由此看党哺育下的金寨人民及佼佼儿女的革命风和英雄气概。馆内将军厅,展出了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林维先、肖全夫等金寨籍59位工工共和国将军的戎马生涯和人生风采。这59位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八位中将、50位少将,他们犹如这块红土地上升腾起来的59 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如今,59位将军的照片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捐资,以金铂镶嵌陈列闪闪发光、光彩照人。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浓浓的革命气息,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说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它坐落于位于梅山西侧的山坡上,据说海拔100多米,爬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3层台阶后,我们来到了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塔高24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浮雕,背面墨色大理石上铭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烈士塔四周和台阶两旁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庄严肃穆。一番抬头敬仰之后,我们又瞻仰了塔后山坡上的红军烈士墓群,据导游说这里安葬有15位将军,131位红军战士呢!在徒步下山的路上,馆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即将被规划成为一个庞大的红色旅游景点,届时金寨红军的光荣历史将被更多人传颂,我们似乎也看到了金寨更加光明的明天。下了山,我们来到了梅山水库,这是世界第一拱顶坝,也是我国设计的第一座空心坝。当年为了建设这座水库,更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金寨县有十万亩良田被淹、十万农民迁移、十万金寨儿女为革命献身,正是这三个“十万”才真正导致了金寨县贫穷 ,这三个“十万”就是“老区”这两个字包含的特殊含义——只有付出,不求什么回报。我们深深得被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驱车来到金寨县城,我们看到的是相对“繁华”的城镇,我们住的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宾馆,街边的时装店、超市与大城市里没什么区别,几乎看不出这贫困 老区的贫困所在,然而之后两天的古碑行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8月3日 星期三 天气 阴有雨
早上用过还算可口的早餐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以及对这县城最好的宾馆的留恋之情,踏上了前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安徽金寨古碑镇的旅途,因为导游告诉我们,到了古碑的住宿条件还要差。我们没有想到,从一个县城驱车前往其下属的一个镇上竟然要开2、3个小时,不过让我们欣慰的是在这贫困山区的山路上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美景:四周青山连绵不断,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又在云雾中乎隐乎现,湖面上偶尔有一叶扁舟,泛出一圈圈涟漪…… 十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古碑镇中心,在古碑宾馆落脚。显然,这里的条件没有金寨县城的好,不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地多。一顿丰盛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午餐后,我们便分乘小车开上了真正的羊肠小道。一路颠簸,车子似乎就在悬崖边上行驶,一个个急转弯把我们吓得够呛。车子终于安全抵达了古碑中学:破旧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是这个学校给我们流下的第一印象,热情好客的山里人、霹雳啪啦的鞭炮声是给我们流下的第二印象。我们被邀请来到这个学校最好的房间——大礼堂,其实也就是一个半教室那么大,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舒适柔软的坐椅,只有早已等待着的山区孩子们淳朴的笑脸。他们亲手为我们递上了一瓶瓶矿泉水,弄得我们在坐的学生很不好意思。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海市松江二中与金寨县古碑中学“手拉手,心连心”结对互助活动座谈会终于开始了。在古碑中学校长以及学生代表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不仅看到了这里山青水秀之美,更加看到了老区人民纯洁心灵之美。之后双方校长互赠了礼品,我们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给结对互助同学的学习用品。我们与山里的孩子触膝而谈,谈理想、谈报负、谈生活、谈学习,我们是同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虽然有着地区间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古碑中学的同学带者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艰苦的。无论是教室、宿舍都看不到一盏电扇、一座空调;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要坐下六十几位学生;一间不大的房间要放下六张上下铺,就那一长单人床板上要睡下两个人,也就是说一间宿舍里要住上二十几个人!房间里却没有一张书桌,同学们带来的木制箱子就是他们学习的地方,熄灯后他们就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木箱上还有着一节节没有烧完的蜡烛。这里的日程表上写着早上5:30分起床,5:50—6:40早自修…… 据那里的学生说,他们一周要上六天半的课,只有周日下午是放假的,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暑假里还要补课一个月;这里极缺老师,许多老师不得不做“兼职”来缓解教师资源的稀缺……
这里一切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惊!相比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学校就犹如生活在天堂,这就更加激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珍惜,不要辜负了这优异的环境!我们还了解到,在社会各方的资助下,古碑学校也开始了改建扩建工程。我们在学校傍的工地上看到了一幢正在粉刷外墙的新楼,而在这里建造这样一做5层教学楼的耗资尽相当于在松江新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如果社会对于贫困山区学校的捐助再多一点,那么那里的孩子就不用再两个人睡一张床铺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与古碑中学的交流也将告一段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回忆。 回到宾馆的晚上,一个人躺在柔软的床上,想着山区的孩子正挤一张小小的木版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8月4日 星期四 天气 晴到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们被分成5个小组,分别走访了5位结对同学的家。我们小组有5位同学、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位古碑中学的宋老师。我们组走访的是与我们班结对的徐小苗同学家里,她家住在羊雾山的山脚下。一听是“山脚”,我们就庆幸自己不用爬山了,其实大错特错。羊雾山是当地最高的山,他的山脚也是在下面山的山头上,而小车却只能把我们送到山底下,所以我们不得不徒步上山。由于昨天晚上下过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学吃尽了苦头,而山里的孩子走起山路来一点也不吃力。走了好久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徐小苗同学的家。和大多数山里的住房一样,徐小苗的家建在一个黄土平台上,一条小溪从屋子后面的羊雾山上流下,最大的那间房是大堂,很古老了,用土垒起来的,里面供奉着家谱,只有一个电灯泡吊在房顶上,家里平时是不开灯的,只靠屋顶破碎的瓦片透进一丝光线。主屋边上有三间小房——用砖垒的,是后来建造的,不过也相当破旧了,那是住的房间和灶间。出门迎客的是徐小苗的爷爷,一位79岁但仍然很健谈的老人,脸黄黄的,有一点驼背,抽着一根烟斗,就是那种典型的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老人打了盆清澈的山泉来给我们洗脸,清凉的山泉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见面礼。老人从家里搬出了一条条长板凳,还从树上摇下了一些枣子给我们吃,于是我们就在树阴下开始了今天的访谈。我们谈到了地域的差异、谈到了老区的抗战历史、拉了拉家常,聊了聊理想,徐小苗同学的理想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去大城市作白领。这样一个理想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最大的愿望。因为老区的人民要想发展,就只有走出去,而这里的许多老人(包括这位老爷爷)一辈子都从未出过大山。据同行的当地老师说,古碑中学一年能真正考上大学、考到外面去的学生,也只有个位数,所以这样一个愿望应当是个“宏大”的愿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人才的外流,使老区缺乏新鲜的血液,也就使这里更加贫困。
将近中午,灶房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飘出了阵阵菜香。我们帮着徐小苗把长板凳搬进了房间,方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我们一一就座,而徐小苗一家只有她一人在座。我们知道,今天中午这样一桌饭菜是这一家子一个月的伙食,所以我们尽力不浪费,不过这农家菜的确可口,老人还拿来了几瓶啤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一一敬酒答谢,真不知道应该谁谢谁?我刚刚两杯下肚就已经面孔通红,便已不能再喝。吃完了饭,我们又继续聊着,见时间不早了,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就开始整理东西,我们每人拿了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纯净山泉,留作纪念。又拍了几张合影便准备下山,老人见我们走那泥泞的山路很辛苦,当即为我们每人“量身定做”了一根根拐杖。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徐小苗的家, 下山的路似乎不再那么难走,那一根根拐杖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深的情义!
回到宾馆,其他组的同学都已经到达,正在准备行李,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在前往安徽省会——合肥的旅途上了。许多同学由于早上过于劳累,都纷纷入睡。一觉醒来已经到达合肥,天色渐晚,我们住进了一家三星级宾馆,吃着香喷喷的晚餐同时,还不断挂念着中午的那一餐,不仅因为那可口的味道,还有那里人们纯朴的笑脸……
8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安徽行的最后一天。
上午我们坐车穿过合肥市区,来到了安徽最好的一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坐车浏览科大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气氛;虽然现在仍然是暑假,但校园里到处是手捧书本的大学生。我们重点参观了位于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园中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每年拨专款来支持这个实验室运作,而这里所研究的同步辐射项目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之后我们又前往参观了这里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研究实验室,据说这里派出的科考人员先后参加过4次南北极考察!实验室的研究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试实验仪器,并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还看到了那些从南北极采集来的实物标本……
从科技大学出来后,我们驱车前往江苏省会——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我们从南京长江大桥上通过,看到了宽阔的长江下游,看到了那一座座残缺的古城墙;据说城墙上的一个个窟窿是当年日寇侵略南京时留下的。不过相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南京已经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在这里吃的午餐却远远没有安徽的丰盛,不知何故…… 从南京城出发回上海,路过南京东郊钟山,远远看见了山坡上宏伟的中山陵,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几个小时以后,我们回到了松江,望见松江边上的那几座“小山”,感觉远远没有金寨的山峰那么秀丽。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也就结束了,留给我的是许许多多的怀念和思考。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我们的心灵是共通的,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碍我们心灵的沟通!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红色之旅》是一部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
《红色之旅》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色之旅》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红色之旅》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劳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湖的迷朦烟雨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霞光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的红岩英寻,从彩旗飘扬的天安门城楼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响彻云霄的东方红到震撼太空的神舟飞船,这正是我们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 、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 ,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漫步在大渡河畔,时空引领我们回到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红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敌军妄想以天险阻挡红军的迷梦被彻底打破!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万马奔腾的河水,恐怕无不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在所难免的牺牲,他们任然坦然,任然视死如归!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
在书中我们住足在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择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在临刑前她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一身骇然正气!她牺牲了,然而革命胜利了,刘胡兰永活在我们心中!
经历《红色之旅》使我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经历;
阅读《红色之旅》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感受《红色之旅》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次强烈震撼;
铭记《红色之旅》使我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
在这《红色之旅》即将结束之时,我不禁思绪腾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之旅》有感
作者:白彧实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吧。韶山冲是毛泽东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纪念馆吧。古田会议使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了光辉的里程碑。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金寨籍有59名,谁有这些将军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的事迹和轶闻
洪学智、皮定均、张贤约、林维先、李耀、陈先瑞、曾绍山、滕海清、徐立清、丁世芳、卜万科、于侠、马琮璜、王凤梧、方子翼、方升普、邓忠仁等。
1、洪学智
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
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参与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抗美援朝等。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2、皮定均
皮定均(1914.8.30—1976.7.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人。
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营长、教导师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副军长、野战军军长等职。
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24军军长、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3、张贤约
张贤约(1911—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完成了剿匪、改造起义部队、守卫边防和参加新解放区建设任务。
1951年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4、林维先
林维先(1912—1985),又名林新,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5、李耀
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兵站医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
参加了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镇安、袁家沟口、独树镇、四坡村、西峰镇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总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二十四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