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 连阔如的《东汉演义》
《连阔如评书秘本:东汉演义(典藏本)(套装共2册)》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q2e9
《连阔如评书秘本:东汉演义(典藏本)(套装共2册)》是已故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的代表作
连氏家族的祖先是谁?
连氏家族的祖先是连称。
连姓姓氏起源:
1、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2、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3、出自芈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4、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5、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连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连帅,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镇压了纣子武庚禄父叛乱之后,为了控制远在各地的诸侯国,便将每十个边远诸侯国编为一个连,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诸侯国之君为首领,称连帅。
6、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连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长,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小行政区域军事行政长官。
7、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连率,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率,是汉朝时期对“太守”的别称。
8、源于南匈奴,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史称“胡夏“。
9、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中记载,连休:鲜卑族,后代居于山西上党南丰沟一带。
10、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吉林通志》记载:
赫哲族穆里雅连氏,出自古老的费雅喀奇勒尔族,世居黑龙江下游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uliyal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后,赫哲族、满族穆里雅连氏多冠汉姓为连氏、穆氏、李氏等。
扩展资料: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首一百个姓氏。
2018年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的资料表明:连姓在全国有54万,排名所有姓氏人口的第190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连氏聚居地,有22个乡村是连氏所居。山东省连氏约有六万多人,连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姓
国内做好的评书大师是哪位?代表作是什么?
当代至少有十位评书大师
一、单田芳
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一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纽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二、袁阔成
袁阔成,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三、陈青远
陈青远,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代表作有《响马传》(黄河文艺)、《响马传》(春风文艺)、《秦琼卖马》(春风文艺)等。
四、陈士和
陈士和(1887~1955),男,评书演员,北京人。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陈先生一生说过的《聊斋》有五十一篇,出版评书作品有《劳山道士》、《画皮》、《阿宝》、《续黄粱》、《云翠仙》等等。
五、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代表作品《武松》、《宋江》。
六、连阔如
连阔如,评书演员,原名毕连寿,号乐天居士,1903年6月25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1927年拜评书艺人李杰恩为师,学说《西汉演义》。1934年在北平报连载评书《三十六英雄》。1940年在广播电台播讲《东汉演义》与《全本隋唐》。1949年说新书《夜渡大渡河》受到表扬。1954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说评书《水浒》与《岳飞传》。1957年录制长篇评书《三国演义》
七、田连元
田连元,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长春市,评书表演艺术家。他出身曲艺世家,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1966年3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代表作有《杨家将》、《水浒传》、《刘秀传》等等。
八、连丽如
连丽如,女,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九、刘兰芳
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随母姓。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
十、张少佐
张少佐,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兴,评书研究所掌门人、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1980年张少佐参加绥化文工团。后师从袁阔成。1989年开始在电台播讲评书,其中评书《大明剑侠》获得“全国交换一等奖”。代表作有《薛家将》、《薛刚反唐》、《明史奇侠》等等。
连派评书创始人,一本奇书得罪整个江湖,能耐极大,他是谁?
评书四大家的作品笔者都听过,要说最爱,一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另一个是田连元的《水浒传》。但是要说起评书行业里笔者最敬佩的人,则非连阔如莫属,虽然没怎么听过他的书(存世录音仅三段),但以他传世的《江湖丛谈》一书可以看出,连先生乃是胸中有大文章大格局之人。
一、 评书界的万金油
连阔如本名毕毓珍,又名毕连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北京安定门外一户落魄旗人家庭,父亲叫凌保,满洲镶黄旗人氏,祖姓毕鲁氏。连先生命苦,出生前一个月父亲就故去了,家境败落逼着连阔如两次辍学,十来岁就步入了江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12岁当学徒开始,连阔如就开启了他江湖万金油的生涯,笔者简单搜集一下就能列出他先后干过的十个行业。
照相馆,12岁去当学徒。
杂货铺,在天津北开小杂货铺当学徒,四十多岁时自己也开过杂货店。
药店,14岁在天津北开仙源里回春堂药店当学徒。
算卦,22岁在北京天桥摆摊算卦,号“连仲三”。
评书,25岁拜师李杰恩学《西汉演义》,得艺名连阔如。后因为《西汉》是墨刻书不挣钱,又跟张诚斌学道活《东汉演义》,从此奠定连派评书的根基。
学者,曾在报纸发表研究性文章《评书起源》《说评书之难处》等作品,已经属于曲艺学者范畴。
编辑,33岁时担任《民声报》编辑,并在报纸上开设个人专栏。
作家,除了发表各种连载评书秘本之外,一部神作《江湖丛谈》足以彪炳史册。
广告,连阔如在电台说评书时说植入广告,更主要的是他还曾开设专门的连阔如广告社,是曲艺界第一个干广告行业的人,第二个是谁呢?应该是侯宝林,不过侯宝林办广告社的业务比连阔如小不少。
导演,没说错,解放前,他曾给尚小云的戏班排演《东汉》,解放后又给王永昌排演《水浒》,正经的戏剧导演。
人说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事实上连阔如这位评书先生不光肚子是杂货铺,他这一辈子的经历简直是百货公司。
二、 评书大家
连阔如从事过这么多行业,留下他最深个人印记的自然是评书行业,他是第九代评书艺人,公认的评书大家,连派评书创始人。
连阔如的传统评书以袍带为主,一专多能,覆盖面广,除了标志性的《东汉》之外,《隋唐》《水浒》《岳飞》《秦汉》《三国》均是他拿手的,更不用提解放后的那些新书了。
之所以能被誉为评书大家,连阔如自然有他自己的优势,除了一些外在的如嗓音宽厚,口齿清晰之外,他还有其他拿手绝活。
评书,评书,关键在评,连阔如的评书在评上独树一帜,他的评有深度又浅显易懂,如他说《三国》,点评吕布的特点是“不可为将,又不可为帅”,精准又易懂。这是建立在他敏而好学,嗜书如命的基础上的。
其次连阔如在开脸、身段上有绝活,他和很多京剧名家如谭富英、肖长华等人都是朋友,跟他们学了很多京剧的功夫,还拜师醉鬼张三学武术,将评书中的武打动作更是描绘的惟妙惟肖。
最后连阔如有个外号叫“跑马连”,说的是他模仿马的嘶鸣有诀窍。
连阔如对评书表演还有精彩的个人总结,那就是表演评书时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贵宾,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精辟!
三、 一本奇书得罪江湖
要说连阔如给后世留下的珍贵遗产除了连派评书之外,就属这《江湖丛谈》了。
《江湖丛谈》本来是连阔如在北京《时言报》上的连载,后来结集出版成书,书中以“云游客”的名义将江湖上“金、评、彩、挂、评、团、调、柳”各个行当的内幕一一娓娓道来,有内容有案例,堪称一本江湖奇书,至今依然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看完此书,你跟马志明调侃都不会露怯)
《江湖丛谈》的意义不光是江湖常识科普,很重要的一条是揭露了很多江湖骗术的真相,这些骗术到今天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某些地方上演。
但是,《江湖丛谈》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好书,是奇书,却遭到了江湖人尤其是以行骗为生的江湖人的抵制,他们一方面收购版权和成书试图销毁,另一方面则要千方百计找到云游客这个人,要将他碎尸万段才能解恨,因为在他们眼里同为江湖人的云游客此举无异于是江湖“叛徒”。
好在连阔如机敏聪明,不光以云游客为笔名,书中不露出自己的身份,甚至还在书里“采访”了连阔如,披露了一些连阔如评书的内幕,如今读来觉得很是有趣。
其实,连阔如得罪江湖人的事情也不光这一件,还有就是他将很多评书道活秘本都给出版了。评书行的规律是,墨刻书不值钱,道活才吸引人。但是道活一旦出版,则又变成墨刻书了。不过,对此同行们倒没有过多苛责,连阔如自己出版的《东汉》秘本也没影响他自己的书座生意。
写《江湖丛谈》,出版道活秘本,可以看出连阔如的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这和他从小行走江湖见多识广又胆大包天有关。
四、 爱国艺人
抗战时期,在曲艺艺人们普遍谨小慎微自保的状态下,连阔如却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这在曲艺行里确实极少见。
北平解放后,连阔如作为北京曲艺界唯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他说了评书《夜渡大渡河》受到周总理的表扬,他可以算是评书界第二位说新书的艺人(第一位应该是1948年就说《小二黑结婚》的袁阔成)
在之后的岁月里,连阔如还先后说过《红军渡乌江天险》《李有才板话》《暴风骤雨》等新书,在其他评书老艺人还在纠结新书老书时,连阔如和袁阔成早已经在新书上打出一片天地来。
笔者认为连阔如个人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他担任了曲艺服务大队大队长,麾下全是曲艺界的大角儿们,如侯宝林、曹宝禄、高元钧、常宝堃、赵佩茹等人。他在朝鲜前线再加上回国之后到全国宣传,整整一年多时间一直在为抗美援朝做出贡献。
五、 连派评书传承
连阔如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没能继承家学,大女儿早夭,二女儿连丽如在读高中时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连派评书的传承人。不过笔者个人认为,李鑫荃似乎更得连阔如真传,虽然李鑫荃师承是段兴云,但他确实跟连阔如学过不少,在对待历史细节和语言考究上,李鑫荃和连阔如如出一辙。在李鑫荃去世前一年他还在病床上给连丽如传授了《雍正剑侠图》。
如今,连丽如率领着徒弟们和义子王玥波李菁等人在北京开设了三个书馆,将连派评书红红火火传承了下去。
连阔如,连丽如的评书很好,为什么名声不如袁,单,刘,田四大家?
大家公认的四大评书名家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实,而且他们四位的评书无论影响力还是艺术水准都配得上“四大”的地位。四位评书大家共同的特点一是作品多,二是各自的代表作影响力大、水平高、受众范围广、听众人数多。
比如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那绝对是评书艺术的泰山北斗,代表着评书艺术的最高水准。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影响了几代人,是最受书迷推崇的评书;刘兰芳先生的《杨家将》当年创造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田连元先生则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他的《水浒传》广受书迷好评。
连阔如与连丽如父女二人同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堪称评书世家。他们父女俩之所以名气没有“四大评书名家”名气那么大是有很多原因的。连阔如老先生1903年出生,1971年就去世了,他离我们的时代实在太远了。他说评书的那时候老百姓家里别说是电视机就连收音机恐怕也很少有吧?
估计连老先生那时候只能在茶馆里说书吧!看介绍他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电台上说书,不过那个时候一般人家收音机也不一定有吧?因此宣传方面肯定是远远不如四大名家,这导致了老百姓都不认识他也没听过他的作品。
四大名家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袁阔成老先生是2015年仙逝的,袁先生在电台上说书的时候老百姓家里都已经普及收音机了,所以他的《三国演义》能够传遍千家万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老也经常在电视上说书,那影响力就更大了。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三位老先生同样是电台电视双管齐下,这种宣传力度和优势是连阔如老先生所没有的,所以连老先生远不如四大名家名气大也就不奇怪了。
从年龄上来说连丽如先生应该是和四大名家一个时代,既然一个时代为什么她的名气不如四大名家那么大呢?我觉得主要是作品上的问题,也就是说缺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当然连先生说过《三国演义》但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了,所以连先生的《三国》就显得暗淡了;连丽如也说过《水浒传》,但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已经珠玉在前,太深入人心了;连丽如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但这部评书恰恰是单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
所以感觉连丽如先生总是处于四面合围冲不出去的状态中,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当然,连丽如也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东汉演义》,不过这部评书影响力显然还是弱了些,不够惊艳。
总之,宣传不够,缺乏经典性的代表作是连氏父女名气不如四大评书名家的主要原因!不知我分析得有无道理呢?值得一提的是连丽如先生的嗓音好像也是劣势,声音有点尖锐。
连阔如老爷子的评书是真好,收音机里听过姚期扎偏枪赢岑鹏的片段,是那个时期泰斗似的人物,名声不是袁单刘田可以比拟的。连丽如评书家传的,东汉演义讲的好,只是嗓音有些吃亏。再说那四位,刘兰芳嗓音洪亮,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入市场,官方给了较高的声誉。袁阔成是评书大家,嗓音洪亮,评书底子厚,传统现代都有,三国演义算得上第一人,水浒传也有自己独特的玩意。单老作品多,内容广,听众认可度较好。田连元的评书上电视较早,收获了一定知名度。连丽如接触电视市场稍晚,加上嗓音有劣势,没有显示出太过超强的实力,因此,有听众感觉名气不如四人。圈内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没怎么听过,好像听过几次东汉演义,感觉一般[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打脸][打脸]可能我欣赏水平问题吧,女的刘兰芳不错,杨家将,岳飞传,
连老爷子说的相当棒,当时是很厉害的!就是过世太早了!我今年64岁了,当年我爷爷父亲总去书馆听,我小时候也听过的[赞][赞][赞][赞][赞]
袁多评,田精演,单能编,刘连入套。袁以评述典故多,田以描述动作多,单编书乱世枭雄,刘连多用死套。
答,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媒体导向和市场推广。
例如,小岳岳改的五环之歌,现在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而实际,改歌词改得更好的民间高手数不胜数,但是因为没有德云社的舞台,没有更好的展示推广的机会,从而知名度影响力就不如小岳岳。
评书也是一样,上世纪,东北风格的评书被媒体广泛宣传,尤其是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而连先生的北京评书,因为没有过多的宣传推广,而不被听众熟悉。
不过,连派评书与时俱进,现在的知名度还是在不断提升中的。
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连阔如最好,只是人家低调,年轻人不知道。
她说的感觉是在读课文,比较死板,她现场版的书还可以
妇女不适合干这个,除了袁老,老郭,别人不是嗓音嗞嗞啦啦就是乌哩乌涂还有浓重口音听着难受,而且都只是照本宣科,不会评。
读书笔记037 连阔如《江湖丛谈》
江湖者,民间也。
江海湖泊,坑洼沼泽,形形色色,各有其存亡之理;士农工商,金皮彩挂,三百六十行,各有其门里乾坤。
自古以来,中国人信奉“耕读传家“,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尊卑之故,我们更多注重“读书耕田”,除此之外,很多行业虽无处不在,但留存记录却少之又少。如一些社会底层艺人的生活,纷繁万象,惜乎或囿于行规所致,或囿于艺人文化水平所限,流传寥寥;而文人即使想记,奈何又不知其中门道,只能望而生叹。
连阔如先生弥补了这个缺憾。连先生是江湖人,评书界的大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在北京伯力威广播电台播讲《东汉演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且经历了早期的,撂地演出阶段。
在当时艺人之中,连先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而且虚心好学,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自觉地收集和记录江湖艺人生活生存的这种意识。
书中内容俱为连先生身临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对许多社会现象作了生动的写照。揭露了某些危害社会的江湖行当的黑幕和手段,让人看到了我们不熟悉的一个广阔的世界。
个人之于社会,如草木之于大地。什么样的土壤,自然就会生发出什么样的草木。看这本书,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感慨。
江湖有五花八门,五花: “老荣”,偷窃的小绺;“老渣”,贩卖人口的;“老柴”,捕盗捉贼的;“老月”,赌博开场的;“老合”,走闯江湖的。 八门: 金门,算卦相面的;“皮门”,卖药的;“彩门”,变戏法的;“挂门”,打把势卖艺的;“评门”,说评书的;“团门”,说相声的;“调门”,卖假东西的;“柳门”,唱鼓曲的。
这五花八门的人物,在我国的社会中都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各有其行业的规则,所谓“盗亦有道”。连先生揭开了这个地下世界的小小一角,让我们看到了迥异于我们平时生活的或奇幻或卑劣或心酸。
江湖艺人经常说的四个字是“万象归春”,“象”和“春”都是生意人的术语。“象”指的是“样儿”,比如唱戏的、变戏法的、唱小曲儿的、练把式的……有多少样儿就叫有多少“象”。江湖中的生意是无数的,所以就以“万象”包罗一切。生意人把乐儿称作“春”,每行生意都离不开插科打诨、逗笑取乐儿,所以有“万象归春”之说。
其实,只不过是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为了生存或生活,展现的不同人性而已,岂有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