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舒国治(舒国治走向佳处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01 23:3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流浪集》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流浪集》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舒国治。

流浪这个词,永远充盈着一种带有诱惑力又叫人望而却步的惆怅。它的光鲜只存在于说出口的一刹那,而并不是实践它的路途中。

舒国治先生向来乐于用细致的笔法调侃旅途中的种种小动作和小风景,关于喝茶,关于走路,关于睡觉,关于上瘾。《流浪集》与其说是对流浪模式的强行说教,还不如说是提供给我们这些出不了世的人,一种望梅止渴的向往和愿景。

坐在长夜漫漫的火车上,快速倒退和时而旋转的风景,“流浪要用尽你能用尽的所有姿势”。流浪也讲究流浪的艺术,就像舒国治对于睡所强调的,“睡觉之妙,居然也在于无心插柳”。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刻意,随遇而安,萍水相逢,不介入拉拉杂杂的现实,吃一只路边的黄桥烧饼,喝一大碗得以歇脚的浓茶,又或是美国公路上荒游浪途中的一杯热咖啡。人心真是经不起这种撩拨。

然后又是继续上路,等待那不期然的偶遇之乐。时而淋雨,时而在荒辽中享受一份极其奢侈的寂寞。“与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过久,或许也是一种不道德吧”,这种不道德却常常在这个不够诗意的社会中,被理所当然地忽略。纯粹流浪的美感,却是不经意中被这种对熟悉感的依赖,而默默卷走了。

高瘦的舒国治,从容、微笑、优雅、闲适、快乐,只要写字,就尽得风流。他随时都在发现,随时都有所得,每一句话的背后都好像藏着一座城、一片水、一段路。和上一本《理想的下午》有些不一样,舒国治在新书《流浪集》的姿态已不仅仅是晃荡达人,更是全面站在了这个忙碌世界的另一面。流浪学、晃荡学而外,他还讲喝茶,说睡觉,谈工作。他和我们侃侃而谈,那姿态变成了一种温情的游说,而我们好像掉进了“楚门的世界”——生活,除了雷同的忙碌,还有什么?

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都摆满励志书和成功学的书,它们告诉读者如何做企业,怎样赚大钱。但是《流浪集》告诉我们如何闲适,没钱怎么过,“不差钱”以后怎么玩。现在大家都在为房子奔忙,舒老师早早地开始了打一枪换一炮式的租房生活,他在城市晃荡,在山水间游走,像一个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不识时务的人,真的在流浪,纯粹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家为你推荐的十本书籍

人的一生要看很多书籍,跟着作家读书肯定是能读到好书的。下面我为你带来作家为你推荐的十本书籍。

   十大作家推荐书籍

1 阿甲( 儿童 阅读推广人)

《杜甫评传》(上中下),陈贻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推荐《杜甫评传》。临近四十,突然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杜诗。守岁的 除夕 夜反复咀嚼着“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感慨万状,差点又“烂醉是生涯”了。这才发现以前读不进杜诗,还是年岁未到吧。

收集了不少杜诗集子,还有赏鉴与研究的专著,大多没能读进去,唯有入门的《叶嘉莹说杜甫诗》和《杜甫诗歌讲演录》(莫砺锋)读完了,但再往深处又感 困难。遇到陈老先生的《杜甫评传》后非常欣喜,感觉能读下去,既像有趣

的历史小说,又像杜诗的编年索引,结合仇注、浦注、钱注、朱注等一气读将下来,非常 过瘾!

2 安妮宝贝(作家)

《与神对话》(第一卷),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7月

我在阅读《与神对话》,还没有读完全部。

此类关于心灵和哲学的书籍,需要一个社会的内在真正产生困境和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所反响。若大众兴趣点还聚焦在物质层面,则很容易把它当做一种成功指南,注入功利性的阅读导向,暗示读者读了之后会如何解脱困境达到成功。这会使被误导的读者忽略掉它更高级的价值。

“你只管走自己的路。同时要允许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一本书最本质的意义,应该是提供路径让读者与某种深邃而上升的意识产生连接。不世俗,没有野心,不需要哗众取宠,也不内在封闭。代表人类心灵的开放性和探索的限度,是一种对真理的靠近。

3 安意如(作家)

《流浪集》,舒国治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我推荐的是,我度假时看的,一本是舒国治的《流浪集》。舒国治的文字淡暖,清言有韵致,将生活、经历和感受融为一体的 随笔 。传递生活态度,聊得又是 日常事和琐碎感受,其实很容易写得无味,写得好是极见文字和阅历功底的。舒国治有这样的功力。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和认同自在的心态和自得的生 活方式。一种真正古雅的 文化 传承。

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时光去赚取他原以为很需要却其实用不太到的钱,以致他连流浪都觉得是奢侈的事了。/ 最不愿意流浪的人,或许是最不愿意放掉东西的人。—— 舒国治《流浪集》

   十大作家推荐经典书籍

4 毕飞宇(作家)

《2666》,(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毫无疑问,我会带着《2666》迎接2012,也许我还要让《2666》陪伴我的2012。

在最近的大半年里,一个又一个文艺青年和我谈论起波拉尼奥和他的《2666》,它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一个纯正的文艺青 年,我的嘴里一直衔着“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30年过去了,一个小轮回,我找到了现实与记忆的工整对仗:上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下联,波拉尼 奥,2666。

文艺青年远离江湖,毫无功利主色彩。文艺青年敏锐、狭隘,能在文艺青年嘴巴里活下来的作家其实不多;文艺青年的嘴巴从来就不是“小清新”,它的歹毒 与精准时常让你目瞪口呆。我珍爱我的文青岁月。有时候,我坚信文艺青年比老江湖更靠谱。所以,2012,我会带着《2666》。谢天谢地,它足够厚。

5 蔡骏(悬疑小说家)

《三体Ⅰ-Ⅲ》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

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这个是公认的,另外我自己看这本书觉得他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得很好,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他很有现实意义,有对历史的 反思 。

必须渺小,才能感受宏大;必须脆弱,才能敬畏顽强;必须短命,才能感受永恒;必须能思考,以感受造物设计的精妙,又不能全知,以防一切在瞬间全透明。这就是智慧生命了,做这种见证者,神不行,只能是人。——刘慈欣《三体》

6 蔡天新(数学教授、诗人)

作家推荐书籍

《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怀特海 著

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怀特海是英国数学家,后被美国哈佛大学聘为哲学教授。《科学与现代世界》是他晚期代表作,是一部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论著。与同代的柏格森和克罗 齐不同,他们分别依赖于生物学和历史学,而怀特海拥有数十年研究数理学科的经

验。《科学与现代世界》是一部奇书,但毕竟写作的年份比较早,近年重版时无奈 更名《科学与近代世界》。

2012年,欲重读本书,同时希冀有高手能为我们指点迷津,写出一本包含20世纪的新书。我觉得人到中年以后,专业过了一个顶峰,学理科的该对自己专业和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有个清晰了解,学文科的也该站在另一高度,全面考察一番自然和科学世界了。

7 曹疏影(诗人、作家)

《巨大的 谜语 》 特朗斯特罗姆 著

行人文化实验室(台北) 2011年11月

马悦然先生给中文世界的读者提供了另一个特朗斯特罗姆。若说译者李笠笔下的特氏那略为高亢、顿挫与钢硬的音色,叫人想起朦胧诗年代的汉语诗歌语言; 马先生的特氏诗句则相对松弛,温润,用字(而非以词为基本单位)活泛,竟遥相呼应三十年代的民国文学风味。翻译除了助人越篱,结识外界,本来也是 借被译者的骨架,对译入语言的一重发明。这一次,马悦然借特朗斯特罗姆晚年的两本诗集在中文世界里实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书中翻译的两本诗集《悲伤的凤尾船》(1996)与《巨大的谜语》(2004)都是特朗斯特罗姆在中风失去说话能力后出版的。后一本短诗和俳句集只有此译本正式出版。那些短虹般的俳句,走向极端,急切而坚定,你看见一位八十岁的病中诗人的眼神。

8 陈家琪(哲学教授)

《金蔷薇》,(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9月

2012,我想从重新阅读《金蔷薇》开始。

我非常喜欢这本《金蔷薇》,以前就看过,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时,我还是首选这本书。这本书(也许应该称为“文集”)共十九篇 文章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它连载于1955年的苏联,就知道了在那样一个年代和环境里能出现这样一本书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我特别推荐的是这本书中的《夜行的驿车》与最后的结语:“与自己话别”。

9 陈四益(杂文家)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著

对于《世说新语》,我觉得,里面的魏晋文人很可怜,他们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艰难生存。比如嵇康,他被卷入政治斗争很深。他作为曹家的女婿,为司马家所 不容,在那种情况下,他很难生存下来。所以最后,他还是被杀头。阮籍为什么要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就是有些政治上的事他想逃避。他不愿意拥戴司马家,他喝 醉了很多天躲过去了。

但是,司马家做皇帝的时候要写《劝进表》,他醉了很长时间,人家就是等着要他写,最后没办法,为了活着,他只好写了。所以,魏晋文人活得没有那么洒脱,没有那么自由。

10 陈子善(学者)

《中华书局大事纪要》,钱炳寰 编

中华书局 2002年版

2012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00年,《中华书局大事纪要》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的出版非常重要。这本书把中华书局从1912年到1954年的历史简 明扼要地梳理了一遍。这样的书实际上具有工具书的性质,里面记载了上世纪20年代中华书局出了哪些书,30年代出了哪些书,对于中华书局在近代史上对中国 出版业的贡献有清晰的记录。民国时期大的出版机构,除了商务印书馆,就是中华书局。

书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整理,科学著作的出版,美术,二十四史,教科书等等,现在看它怎么运作的,还是很有意味——因为它不仅具有出版史,还有文化史的 意味。以前的中华书局,是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历史、文学、美术、教科书等等,比现在的出版社更大——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足够的编辑力量。现在不是说要把出版业做大吗?那应该是做好做 大出版业本身,不是去做房地产或者其他产业,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在这一点上,中华书局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的文化积累经历了很多年,现在我们关注民国教 科书,中华书局以前的教科书,就有自身的特点。

《流浪集》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流浪集》是台湾作家舒国治的一本书,在2010年的时候正式出版《流浪集》,其实算是一本散文结集,首先舒国治先生他非常喜欢自由自在的游走闲逛,他觉得生活就是要回归自然的状态,去体会无拘无束的平常生活,所以在《流浪集》中他描述了关于走路,吃饭和睡觉的一些故事。因此这本书它的副标题叫做,也及走步,喝茶与睡觉,不少人都认为《流浪集》是在旅途路上必带的一本书,也是很多人最喜欢的一本书,《流浪集》的第一页写的是倘若你的志向够高,那就不怕长睡觉睡过头。

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

《流浪集》读起来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就像在老家的树下,在下午的时候太阳光柔弱弱的照在树枝上,又通过树枝照在树叶上,而你坐着摇椅,扇着蒲扇在看书。这就是舒国治想要表达的,在现代社会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要舒心的过好每一天。舒国治曾经有亲笔书签写,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舒国治他是有流浪的心念,对于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不多取也不多予,不必一次全收。

书籍主题思想

舒国治的《流浪集》其实主要表达的就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流浪集》也被认为是流浪的艺术。在《流浪集》中我们可以想到人生有手有脚,让自己感觉到舒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增加一些负担是完全没必要的,完全可以在阅读中找回生活的乐趣,做舒适的自己。这也是舒国治散文的魅力所在,舒先生他的散文集也被大家称作舒式散文。现代社会大家总是施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人想要钱,想要地位,想要成名,总是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负担。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繁忙的一天中找到一个美好的下午,喝着下午茶,阅读舒先生的《流浪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一些惬意。

旅行的7本好书

又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季节,给大家推荐有关旅行的7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01、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随笔集,阿兰·德波顿通过这本书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

这是一本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烧脑的书,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

为什么要旅行,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

按照作家余秋雨的观点,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作品,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

文中有大量的引用和典故。如德波顿引用帕斯卡尔的话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

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所思还是所见?

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不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02、詹宏志:《读书与旅行》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台湾作家詹宏志一直在践行。

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都是作者真实的旅行体验,有些旅行已经过去了10年以上,但其中的细节细腻真实,仿佛就在眼前。

路中提到有些美食,让人有带着这本书去探究的冲动,比如日本,又如土耳其。

旅行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经验往往发生在最无目的的时候与场所,树下小酒店的一杯沁凉白酒,迷路崎岖城区偶遇的小面包店,异国乡间等待公交车窥见的乡民日常生活景致,这些无意间得来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后反复咀嚼的旅行滋味。

这样的体会,在你我的旅行路上也会遇见,某个地方、某样美食、某个人、某个物件,就自发触动你的心绪,让你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旅行变成了记忆——在脑海里,也可以像詹宏志一样记录在书籍里。

   03、余秋雨:《文化苦旅》

我在高中的时候读了这本书,也是因为这本书产生了对文学的热爱。

那个时候余秋雨,在我眼中的地位很超然,我相信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旅行与读书,旅行与历史,有没有关联?

詹宏志有他的感悟——《读书与旅行》,余秋雨更是加上对历史的理解,因而也带来了历史的苍凉与悲壮,也就被他称之为“苦旅”,《莫高窟》、《道士塔》等无一不是。

“用情至深,所以动人”。

余秋雨以其渊博的文史功底和丰厚的文化感悟力,超越了许多散文的凡俗与平庸,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开创了“文化散文”这一新的创作形式。

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

   04、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作者是我十分喜爱的村上春树,这本书是他不太出名的一本游记,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已经多次被我推荐。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我喜欢村上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旅行方式,融入日常,平凡而真实,琐碎而有趣。

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

当然,和海明威一样,书中有非常非常多有关饮酒的描写。

05、陈春花《让心淡然》

这是著名管理学家、企业家陈春花教授的一本游记——南极之旅。

无论是浩瀚的大洋、无际的天宇、变幻的冰川,还是活跃的企鹅、日月同辉的天空、深不见底的海,足以衬托人之渺小。

这本书比较小众,看过的人不多。我个人的一个阅读习惯就是一旦认可一个人,我会找到他(她)写的基本上所有能买到的书。

蒋勋是,林语堂是,陈春花也是。

在繁复、吵杂的今天,抽一段很长时间外出旅行,让心沉静下来已经变得无比奢侈。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感悟,与读者分享了一段自我省思的南极之旅,并联想未来与现实,通过对自然法则的思索,找出内心的真正追求。

   06、舒国治《门外汉的京都》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

理想的旅行是怎么样的?有些人希望是这样的,

我想去一个地方玩,却是坐下来的时光多,行走的时光少,有没有这样的好地方?——可不可以只是以这些佳美寺院肃静神社为我身背的屏风,以这些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作为我无尽的想象,而我人不用再一座座地名刹进(事实上我也都去过了),一处处地庭园赏,只是淡淡地点缀一下,却花较多的时光坐着,放松腰腿,品尝咖啡,休养身心,谈天说地,聊聊天,而它的古都、它的美、它的幽清洁净,我全沾染享受拥有了。

有些人希望是这样的,

我去京都,为了小桥流水。巴黎的塞纳河很美,但那是西洋的石垣工整之美;东方的、比较娇羞的河,或许当是小河,如祇园北缘的白川,及川上伫立的鹤,与那最受人青睐的巽桥,及桥上偶经的艺伎,并同那沿着川边一家又一家觥筹交错、饮宴不休的明灭灯火店家。

有的人希望看看南朝的寺庙,有的人想看城市里的稻田,有的人喜欢去适合野餐的地方,有的人想看小桥流水,有的人却想去补觉,

……

京都有很多咖啡馆,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园,有精致的美食(在作者眼里不如野餐),有很好的宾馆,有春之樱花,有秋天红叶……

舒国治的游记独树一帜,他以虔敬的态度游历,实际上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他个人独特的一种感觉,却会让你我为之迷醉。

舒国治说,“倘若老来,在京都”,或许原欲效法古人生活之梦,莫不便能实现?

07、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抓住我的心。

这部短篇小说集,似乎打猎,钓鱼,斗牛以及喝酒是全部主题,这难道就是海明威心中旅行的意义?

好的作家奢爱烈酒和烟草,似乎是理所当然。

在海明威的笔下,非洲的风景让我十分向往。

最喜欢书中《大双心河》有关去野营钓鲟鱼的描述,让人身在其中。

一个人的野炊,野钓……充满了细节,真实,让人向往这样的体验……

地势越来越高了,上有树木,下有沙地,直到高得可以俯瞰草场、那截河道和沼地。尼克放下包裹和钓竿袋,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是要先搭了帐篷才做饭。在两棵短叶松之间,土地很平坦。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这一来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他伸手摩平沙地,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他的双手被香蕨木弄得很好闻。他摩平拔掉了香蕨水的泥土。他不希望铺上毯子后底下有什么隆起的东西。等他摩平了泥土,他打开三条毯子。他把一条对折起来,铺在地上。另外两条摊在上面。

除了那迷人的风景,《乞力马扎罗的雪》却描述了有关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有种奇怪的孤独感。

如果你什么都做得太久,开始得太晚,你就不指望大家还留在那里。人都散了。

生活的浪游者舒国治:日常生活即风景,人间有味是清欢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首传世佳作《浣溪沙》词:

这是宋神宗元丰七年的早春时节,苏东坡与友人同游南山时所作。在这次游玩过程中,他与友人品清茶、食野菜,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却令诗人内心感受到清淡的愉悦,由此发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富有哲理性的感叹。

何谓“清欢”?笔者的理解,大约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淡淡的欢愉之情吧。但这种看似平常的心情,对于浸淫在喧嚣浮躁生活中的现代人而言,却越来越难得了。因此笔者以为,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体味出“清欢”滋味的人,是拥有人生大智慧的人。

这样的人,古代有苏东坡,现代有舒国治。

舒国治的作品虽被归入旅行文学范畴,但他写的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游记”或“旅行见闻”。他在文字中构筑的精神世界,其疆域要远远大于“旅行”或“玩乐”所能涵盖的意义。或许应该说,舒国治表面上写的是旅行、流浪、吃喝,并由此延展至电影、文学……然而他内里想传达的,是一种另类的生活姿态,以及一种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里说的“另类”或“截然不同”,并非指的是猎奇式或探险式的旅行,也不是极尽奢华的物质生活。恰恰相反,舒国治选择的,是一种返璞归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细微之美、感受淡然愉悦的生活姿态,以及一种为自己而活的、舒服简适的生活方式。

这种不一样的生活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流浪集》中。这也是舒国治作品中笔者最喜欢的一部。

在舒国治的笔下,“流浪”是一门艺术。他说:

纯粹的流浪,即使有能花的钱,也不花。

“流浪”也是一种哲学,一种洒脱的智慧:

他奉劝每日奔波忙碌的世人:

他还一针见血的指出:

最不愿意流浪的人,或许是最不愿意放掉东西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集》还有个副标题: 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所以书里也有部分内容谈到了走路或睡觉这样的“寻常小事”。

走路或睡觉,是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普通人每天都会做的“小事”。但唯其过于微不足道,却常常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拿走路而言,试问,每天急匆匆赶路的我们,有谁真正享受过走路的乐趣、思考过走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延伸出来的生活意义呢?

这就是舒国治最令笔者叹服的地方了。因为就连“走路”这件“小事”,他也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颇有情趣和理趣的文章来。他认为走路是非常有趣味的事,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走路便该看风景”,因此为大众不能专注于“走路”、不能体味“走路”之乐趣而发出感叹:

在舒国治的思考中,走路,不仅仅是使身体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行为,也包涵了关于人的选择与人生境遇之间关系的隐喻:

走路,亦可令人渐渐远离原先的处境。这是一种称作“放下”的人生观,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人生低谷或困境:

无怪乎舒国治非常坦然的说道:

能够走路,是世上最美之事。

类似这样信手拈来又充满理趣的字句,《流浪集》中随处可拾。由此可知舒国治是个“妙人”了。他的“妙”,在于他的“有趣”;而他的“有趣”,则源于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生活家。

他乐于生活,也善于观察生活,能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美,更能从寻常生活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在他的眼中,日常生活即风景;在他的笔下,人间有味是清欢。

都说文如其人。也许正因如此,读舒国治的文字,总能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淡淡的愉悦来,就如一股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灵,又好比一股清冽的泉水流入我们干涸的心田,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熨帖。一言以蔽之,也许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清欢”吧。

最后,借花献佛,将《流浪集》中谁书赠送的书签上,由舒国治亲笔签名题的一句短语送给大家:

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流浪集》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这本流浪集是作者在一些书刊杂志上所刊登的一些文章的合集,主题还是关于流浪、旅行、睡觉、饮茶这种闲散事的。文章多写于九几年,比较遥远了,但是其中的闲淡还是让人心向往之的。奈何今时今日,我们身处都会之中,每日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妻子孩子房子票子的诸事在侧,也只能心向往之了。

书中表达了生活中走路、喝茶以及睡觉,便是舒国治每天的功课。如果能在走路间歇遇见一些人,喝茶当下碰到一些事,甚至睡眠途中做了好些梦,那便风味更佳。在常人看来的鸡毛蒜皮的琐碎,舒国治便当之为人伦物理、世之当然。舒氏所记莫非公路浪游途中即景,还有茶馆咖啡倚坐窗前观察到的人生百态,竟至美食如烧饼者也不放过。更不可思议处,连睡觉淋雨这番几无词数的举措,舒氏也能泼洒几多毫墨。

诸如睡觉,这周而复始的生理动作在舒国治便能见微知著。人多感叹越长大越不能享有儿时的睡觉之妙。其实睡觉之妙,存乎一心,满脑子股票房产升迁,便把睡觉也当成任务完成,而不会享受这沉沉一觉给予的满心欢喜。沉沉睡去便觉这烦扰世态只不过过眼云烟。“睡一个长觉,睡到表都停了”。除了心生艳羡,便不自觉的反省当下,思虑杂多且不着边际,究竟是自讨苦吃。

舒国治这淡如流水的文字浸润着极简人生、离弃哲学的况味。生活无非是书籍、小吃、花草、生锈的车、来往的路人,寻常日子,柴米油盐,便是这生活体验的全部。这也并非说舒国治完全不在意这当下的社会境况,字里行间还可按图索骥,发现他其实还是个中年偏老的“愤青”。大约在他看来,世界太大,个人太小,不足以螳臂当车,还是安于现状,好好过活罢。

舒氏文字让人品淡,舒氏生活好不让人生羡。这自足常乐的生活原非天赐,乃是其人日常体会、独自经验。这其中的方便法门即是晃游。

并非百分百,那么顶多也是九五折的妄断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渴望着流浪,毫无拘束的晃游。但是毕竟世间只有一个舒国治,他舍得放弃股票升迁,放弃感情,放弃日常加之身上的不愉快的琐碎,所以可以将浪游贯彻到生活的方面,竟还可以以此为业混口饭吃。流浪到后来便是无家可归,在本乡是异乡,在异乡是本乡,人,失根了。当然舒国治并非在悔叹,大概他会认为只有这浪游带来的浓浓乡愁才能让他更能体会到模糊故乡的深意和多情。而我们其余大多数人之所以空有幻想,而后浑浑噩噩、平平淡淡了此残生,大抵是不懂松开放手,以致生活的板壁上爬山虎纠结成错,等到想动弹时满身掣肘了。

标签: 舒国治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