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是怎么死的
高敬亭被杀原因 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因,个人认为,高被杀是因为他本人拥兵自重,不服从新四军军部调遣,不愿离开大别山,拒绝东进。排斥中央派去的郑位三、戴季英。得罪的人太多。高被杀的引子是其手下第7团团长杨克志、副团长曹玉福东进途中叛变投敌。于是戴季英给高敬亭扣上了“反党”“反中央”“反革命”“有可能叛变投敌”“破怀抗日”等罪名并报告项英。项英又以“反党”“反中央”等罪名分别报给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参谋总部。中共中央不同意杀高敬亭,国民党回电要求立即杀高敬亭。项英接到两份电报又发电报给叶挺让叶立即处决高。1939年6月24日高敬亭被处决。1977年7月27日解放军总部发出通知认为高敬亭虽有错误,但功大于过给于平反。1980年4月被追认为烈士并将遗骨迁至合肥烈士陵园。
高敬亭是怎么死的?
高敬亭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远离党中央,缺乏组织监督,独揽一方党政军大权,养成了一些独断专行、一言堂的家长作风,这对其当时和后来正确处理上级和同事之间关系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肃反”扩大化问题上,他错杀了一些同志,积怨很多。他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作战和他领导的四支队东进抗日不断取得的胜利,也使他产生了居功心理。他创建的以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为中心,背靠大别山的皖中抗日根据地,不愿让给国民党,是他“拒不执行新四军军部命令”延宕进军皖中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最终被处决的主要原因。
1939年5月,新四军军部叶挺以不执行军令为名电请国民政府处决高敬亭,同月蒋中正回电照准。6月4日,高敬亭被新四军军长叶挺奉命逮捕,6月24日处决。
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处死一案,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新四军中的重要事件。由于涉及此案的档案始终没有完全公开,造成对高案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坊间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叶挺于1939年5月13日应约前往安徽省政府所在地立煌,5月24日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向第五战区诬告第4支队,五战区转报蒋介石,蒋介石批准“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叶挺带着蒋的批文抵达合肥青龙厂将高敬亭关押,然后召开斗争大会,叶挺说“对高敬亭要严肃处理,要枪毙”,6月24日由叶挺带来的警卫班将高处决。如此描述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国民党廖磊、蒋介石联手将高敬亭处死。鉴于此事涉及叶挺将军的令名,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历史真相,还叶挺将军一个清白。
高敬亭其人
了解高敬亭的经历有助于对高案的解读。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7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今属新县)城郊一户贫农家庭。受黄麻起义影响,高敬亭积极投身到开创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洪流中,于1929年3月加入中共。1931年5月张国焘到鄂豫皖边区后,高敬亭受其赏识,被越级提拔到根据地党政军最高领导层,此后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25军政治部主任、豫东南道委书记、皖西北道委书记、红28军政委等要职。在中国革命史上,高敬亭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功绩但又犯有严重错误、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的身上充满着矛盾:他参加革命的资历在鄂豫皖根据地并不算高,但在很短时间内就“乘直升飞机”升任到重要领导岗位;他对敌斗争勇猛顽强,却又热衷于在革命队伍内部搞“肃反”,被称为“肃反专家”;红25军长征后,在失去上级的情况下,他独自领导艰苦卓绝的鄂豫皖边区3年游击战争,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保存了红28军这支成建制的红军武装。
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在游击战争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有着杀父灭妻的深仇大恨,却能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转折关头顺应历史潮流,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和对中共新政策的正确理解,主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岳西谈判,成功达成鄂豫皖边区的国共合作;他一生错杀过不少无辜同志,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同志错杀。
他是迄今为止中共党内最后一名以“反党”罪名被“肃反”处死的高级干部。他的错案经历了38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1977年4月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生前的批示宣布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平反文件明确指出:
高敬亭同志参加革命后,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在坚持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功的,虽在四支队工作期间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可以教育的,处死高敬亭同志是错误的。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批示,中央军委决定对高敬亭同志给予平反,并恢复名誉。
对造成高案的责任问题,毛泽东生前对此也有互相抵牾的说法。1953年毛泽东在视察安徽时的一次谈话中论及此事时,曾当面对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说:“这是戴季英搞的鬼。”解放初,戴季英担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1952年亦因“反党反中央”罪名被整肃关押,“文革”后才平反。
而时隔22年之后的1975年,晚年毛泽东在处理高敬亭女儿要求澄清其父问题时,汪东兴有报告说,查到项英在给中央的电报中称,“白崇禧电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毛就此批示:“请军委讨论一次,我意此案处理不当,其责任我怀疑主要是项英。”但当时如果上级不同意杀高,很难想象会允忍项英擅自处死这样一名高官,而且竟然还是以蒋介石批准的名义。如果确系项英的责任,皖南事变后华中局高干会议批判项英时岂不是现成的一发重磅炮弹?
抗战开始以后,高敬亭领导的红28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高敬亭出任支队司令员。原定4支队下辖第7、第8两个团,第7团由原红28军改编,第8团由周骏鸣领导的桐柏山游击队改编,高又从第8团中分出一部成立第9团。1938年3月中旬,全支队在皖西集中后向皖中进发。由于高敬亭对中央的决策有抵触,所以部队下山后,他大部分时间都以养病为由住在后方,部队交给支队参谋长林维先和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率领在皖中游击,但不准向皖东敌后挺进。
新四军电视剧常山虎原型
高敬亭。《新四军》是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安徽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战争剧,由宁海强执导,吴京安、冯国庆、刘之冰、张延主演的战争剧。高敬亭是《新四军》常山虎四支队司令员,屡次不执行东进命令,被叶挺枪毙。《新四军》于2003年7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
高敬亭的人物简介
高敬亭(1907—1939),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又调任区苏维埃武装委员。1930年,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苏维埃政府主席,光山县书记,豫东南道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高敬亭奉命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坚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红二十军同国民党卫立煌部谈判,改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0月,我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三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鄂豫皖抗日联军遂改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误处决。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为其平反,对高敬亭的功过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雳剑》的原型是谁啊?
是谭震林和高敬亭的原型合一。
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1939年6月24日因一次部下叛逃事件被冤杀,年仅32岁。一名在苏区曾让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战将、蒋介石剿共电文里的"高匪"在民族大敌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没有牺牲在抗日疆场上,对高敬亭个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剧。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
1938年 ,谭震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 亲率第三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 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 扫荡皖南的计划。
扩展资料:
《雳剑》剧情简介
1938年秋,日寇向皖南发动进攻,意图打开华中腹地。
新四军支队司令谭俊和日军指挥官斋藤少将之间在繁昌战场展开了五次激烈的交战,我军既要抵御日军的正面进攻,又面临着身边卧底特务尚孟哲随时可能采取的致命性的破坏活动。经过谭俊和民运队长天敏等人的艰苦努力,和敌人斗智斗勇、以弱胜强,以五战五捷的结果取得最终的胜利。
具有高智商的斋藤少将使出百般招数却无法越雷池一步,最后被击毙在战场。特务尚孟哲也终于暴露被田敏抓住枪毙,谭俊和田敏这一对表面上并不般配的恋人,在经过战争的洗礼后萌发出的真挚的情感,两人经历种种磨难,共同面对生死考验,冲破层层阻碍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