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李弥(李弥逊传)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01 03:19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国军将领李弥,为何一逃成团长,二逃成军长,三逃却成了金三角大毒枭?

文史专家王铎:“李弥非常的奸诈狡猾,无论做什么都会为自己想好退路。”我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更加贴切,李弥的一生有过三次逃跑,我认为这样评价他应该是极好的,并不是夸奖他,而是李弥在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

李弥是国民党军陆军中将,作战勇猛,屡屡创造奇迹,深得蒋介石信任,参加过抗日战争,日本投降后又参与淮海战役,结果却逃之夭夭,新中国成立后撤往金三角(据说毒枭坤沙早年就是李弥的部下),直到1954年撤往台湾,在台北病逝,时年71岁。

一逃

李弥出生于商人家庭,父亲是著名的珠宝商,所以这对李弥是相当重要的,他完成了所有学业,原本稳定的生活最终因为一件事被打破,李弥的父亲经商珠宝,遭受官府勒索,李父不同意便被官府押送监狱。

李弥年轻气盛,竟然将监狱砸开,欲携父亲一同逃亡,然而父亲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事,如果逃跑就成自己没理了,所以最后李弥丢下父亲自己逃跑,当时越狱并非小事,待在家中显然不可能,随后李弥在朱培德军里做了个勤务兵。

因为从小接受的知识多,很快就崭露头角,被提为副官,之后又做了袁恩锡的义子,1922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四一二事变后,李弥成了蒋介石的部下,为了讨好,还拉了许多同期的毕业生前去。

这一逃,晋升为团长。

二逃

李弥有自己的野心,当时他率领的是一个团,陈诚欲扩充实力,借口李弥部队纪律太坏想要吞并,李弥集合部队说“我们没有犯错,现如今却要缴械被别人吞并,你们愿意吗?”

士兵显然是不愿意的,于是李弥带着不愿心甘情愿被吞并的士兵冲出了陈诚的包围圈,陈诚看见李弥逃跑,致电蒋介石,要求枪毙,结果蒋介石想要弄清事情原委,召见李弥,李弥见到蒋介石之后,溜须拍马的功夫一下就上来了,他是这样说的:“当初蒋校长在学校时,只教我们如何打仗,并没有叫我们如何缴械投降,现如今将士不愿被吞并,特意带了部队交还蒋校长”。

这样的说辞,怕是大多领导都喜欢的,你没有猜错,李弥很快就升为团长,之后在增援宜昌时,作战勇猛,用炮兵炸毁日军的宜昌机场,炸毁了21架飞机,一时间名声大噪,还上了当时的“头条”。

这一逃,晋升为第八军军长。

三逃

随后又因被陈毅将军劝降没有丝毫动摇,深得蒋心,晋升为军长,淮海战役打响之后,再次被升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当时黄百韬被包围,蒋介石让李弥前去增援解围,结果半途中多次遇见我军部队,因为没有增援,黄百韬全军覆没。

杜聿明曾致电李弥,让他带领第十三兵团打掩护,可是李弥的为人,当前形势不利,打掩护就是死路一条,最后自己却乔装打扮带着逃跑了。

之后,蒋介石又下令让他在缅甸集合逃亡到此的旧部以及其他武装势力,妄图卷土重来,李弥在缅甸、老挝、泰国的交界处,也就是金三角,为了为此军队的运转,竟然夺取当地百姓种植罂粟、生产鸦片的挣钱之道。

这一逃竟成了金三角最大的头目。

李弥的一生从勤务兵到团长……军长……司令,最后成了金三角的大毒枭,这一切都和他的为人处世信念有关,后来他自己说“做云南王不易,做缅甸王易如反掌!”

淮海战役中两度抛弃部下躲进麻袋逃跑的将军是谁

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此次战役是 *** 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 *** 高级将领黄百韬、邱清泉均在战役中被击毙,杜聿明、黄维战场被俘,而李延年、刘汝明、孙元良等则率残部南逃,唯独13兵团司令员李弥下落不明。直到蒋介石在奉化任命李弥重组第13兵团时,才揭开李弥生死之谜。但是一个统军数万的 李弥,究竟怎样突破重重封锁得以逃脱的?近日记者通过查询相关档案资料,解开了鲜为人知的李弥漏网之谜。 本期主角—— 「逃跑」李弥 *** 二级上将李弥简介(1902-1973)1926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 二级上将。1948年任徐州剿共总司令部第13兵团司令员。淮海战役中,13兵团几乎全军覆灭,司令官李弥侥幸逃脱。此后被蒋介石派去闽西、云南征兵。1950年李弥被派驻缅甸、寮国、泰国交界金三角地区,继续从事 *** 活动。1954年撤往台湾。1973年病逝于台北。   故事背景 淮海战役进入1948年11月下旬,战事已经渐渐明朗起来,在徐州「剿总」的几位高级将领中,没有过硬背景的李弥,其所率13兵团的主要任务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甘心自损实力的李弥为了保存13兵团实力,接到「不公平」的撤退命令后,决定率领13兵团甩开主力部队脱离包围圈。   不甘掩护杜聿明撤退成为炮灰 李弥切断通讯,夜行百里甩开主力 记者在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查找到记载关于李弥逃跑的一些档案资料。「11月28日晚,杜聿明命令李弥的13兵团负责掩护撤退,接到任务的李弥告诉麾下第十三师师长周籓:『这么大一个总部,好几十万人怎么撤啊,叫我们在后面掩护,明明是让我当替死鬼牺牲!』」按照杜聿明制定的部队撤退计画,徐州「剿总」的几个兵团应从河南永城经安徽萧县一路穿越解放区,然而为了不被几十万人的大部队缠着腿走不动,「李弥没有从萧县经过,计画带着部队超过主力向山东薛家湖进发。」 *** 总装备部张福兴少将曾经对李弥的行军路径作此介绍。收藏于徐州市档案馆一份淮海战役资料中,也提到了李弥在计画和部署逃跑的路线时告诉手下:「我们要绕过其他兵团右翼,走到他们前面去。绕过永城,走涡阳到蚌埠。这次撤退就看谁跑得快,如果不这样,我们被他们放在 *** 后面,是跑不脱的。」   故事背景 淮海战役进入1948年11月下旬,战事已经渐渐明朗起来,在徐州「剿总」的几位高级将领中,没有过硬背景的李弥,其所率13兵团的主要任务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甘心自损实力的李弥为了保存13兵团实力,接到「不公平」的撤退命令后,决定率领13兵团甩开主力部队脱离包围圈。   不甘掩护杜聿明撤退成为炮灰 李弥切断通讯,夜行百里甩开主力 记者在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查找到记载关于李弥逃跑的一些档案资料。「11月28日晚,杜聿明命令李弥的13兵团负责掩护撤退,接到任务的李弥告诉麾下第十三师师长周籓:『这么大一个总部,好几十万人怎么撤啊,叫我们在后面掩护,明明是让我当替死鬼牺牲!』」按照杜聿明制定的部队撤退计画,徐州「剿总」的几个兵团应从河南永城经安徽萧县一路穿越解放区,然而为了不被几十万人的大部队缠着腿走不动,「李弥没有从萧县经过,计画带着部队超过主力向山东薛家湖进发。」 *** 总装备部张福兴少将曾经对李弥的行军路径作此介绍。收藏于徐州市档案馆一份淮海战役资料中,也提到了李弥在计画和部署逃跑的路线时告诉手下:「我们要绕过其他兵团右翼,走到他们前面去。绕过永城,走涡阳到蚌埠。这次撤退就看谁跑得快,如果不这样,我们被他们放在 *** 后面,是跑不脱的。」确定了逃跑计画和路线,李弥在徐州召集了一次13兵团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李弥下达指令:「这次行动非比寻常,共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去,因此,我们要迅速脱离和共军的接触,不应受制于徐州主力的牵制和影响。我要求各部在3天内越过共军先头部队,赶到薛家湖,为了行动快捷,应轻装上阵。」这一命令的发布是李弥兵团决定甩开主力独自逃窜的重要标志。13兵团离开徐州一路向西,李弥一方面催促部队加快进程,另一方面一再叮嘱手下的几个军长注意避开其他兵团,以免被拖累。就这样,13兵团用夜行百里的速度向西撤退。然而,暗地违抗杜聿明命令的李弥并非全无忌惮。不想当炮灰又不愿意公开和杜聿明闹翻,李弥决定切断和徐州「剿总」的一切联系,来个装聋作哑。根据13兵团64军156师师长吴家钰的回忆,早在徐州下达撤退命令之后,李弥曾私下交代吴家钰不要携带无线电。而正式撤退的前两天,李弥更是下令不准打开无线电。他对吴家钰说:「如果杜聿明没有冲出去,而我们冲出去了,我们就成功了。若开机与杜联系,没准他会下令让我们给邱清泉(第2兵团司令员)兵团打掩护。所以,我们到目的地之前,不主动和他们联系。」李弥如意算盘打得好,却被通讯营长的「热心」搅坏了。这位营长并不知道李弥在躲杜聿明,他在行军中开通了一根电话线,通过电话向杜聿明报告了李弥的位置。杜聿明雷霆震怒,要求李弥停止行动,赶到总部接受新任务。 司令部被端,忙「金蝉脱壳」 再度被困假意投诚,撇下部队窜逃 接到杜聿明通知的李弥派下属第8军军长周开成去总部接受任务。原来,南京方面下达了蒋介石新的命令,让杜聿明停止撤退,解救被困在安徽濉溪口一带的黄维兵团,并阻击共军。如此一来,李弥执行了两天的逃跑计画只好暂时停下。祸不单行。就在李弥犹豫是走是留的时候,其下属42师传来告急电,称在萧县被 *** 包围了,希望大部队能派飞机帮忙突围。不忍心看到自己全美式武器装备的精锐之师被消灭,李弥于12月4日下午,派出空军、炮兵和装甲部队接应24师。但这支「精锐部队」早已军心涣散,无力坚持,很快被 *** 就地消灭。42师解救不成,李弥的第13兵团九军与徐州「剿总」第2兵团及直属部队约30万人一起,被 *** 困在了方圆不足十公里陈官庄一带。李弥的第13兵团因为抢不到 *** 用飞机空投的粮食,许多士兵耐不住饥寒向 *** 缴械投降。关于这段历史,杜聿明在回忆录《淮海战役始末》中写道:「空投场收集起来的粮食为数甚少,各部官兵如同饿狼一样到处奔跑,冲击抢粮。特别是(李弥)13兵团方面,无粮可抢,怨声鼎沸,骂我对邱清泉的第2兵团有私心。」想起撤退以来被当做炮灰,接连损失了精锐部队,如今连粮食供应不上,士兵纷纷逃走,李弥不相信杜聿明在关键时刻会出手相救,开始考虑自己的逃跑路线。1949年1月7日, *** 攻占李兵团司令部驻地。眼见着大势已去,李弥想起「金蝉脱壳」计策。李弥不顾正在打仗的部队,告诉属下自己要去与杜聿明商讨应对之计后,匆匆带着几个亲信,想趁乱逃出 *** 包围圈。然而,迷失了方向的李弥跑到了九军三师师长周籓的营地上。眼见着战事越来越紧张, *** 马上就要打过来,李弥又心生一计——假装投诚争取时间逃跑。根据 *** 华东野战军指战员关于淮海战役的一些回忆,为了保命,周籓等人提出想要投降,而此时李弥建议先递条子,写上三个条件, *** 答应就投降。实际上,在周籓等人晚上去和 *** 谈判的时候,李弥叫上了一名亲近的护卫,换上伤兵的衣服,趁天阴夜黑,第二次抛下自己直系部队,独自逃命去了。 「光杆司令」乔装潜入解放区 找到朋友,钻进军粮麻袋逃之夭夭 此时,沦落成光杆司令李弥生怕被 *** 抓住,带着护卫一路出逃,伪造身份,隐姓埋名。直到1952年,李弥出逃经过才被揭露出来。记者在徐州市档案馆,看到档案资料上详细记录李弥如何逃出 *** 重重包围的经过。1952年,华山县(今苏鲁皖三省交界处,丰、沛一带)有人揭发有位商人曾经把人装入麻袋冒充军粮,这个商人是谁?为什么要把人装在麻袋里运走?时任原华山县负责情报工作李性真详细记录这一事件调查经过。接到报案后的原华山县公安局立刻审问了运人的商人,商人交代麻袋里装的正是当年淮海战役 *** 漏网将领李弥。公安局立刻向有关情报部门进行了汇报。据该商人交代,李弥是华山县高寨区高李庄名叫高大荣的人送过来的。在对高大荣的审讯中,公安和情报人员终于弄清了李弥漏网的经过。原来,当年李弥逃跑时带着的护卫名叫汪新安是砀山县人。李弥一路伪装成伤病,首先来到汪新安堂兄砀山县唐寨西汪阚庄地主汪涛家里。他自称是 *** 军医,在汪涛家里藏了起来。由于当时汪涛家前院住满了支援前线的担架队和往前线送军粮的民工民兵,李弥认为这里极不安全,请求汪为其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恰巧地主高大荣曾是黄埔军校学员,其母亲是汪涛的亲姑母,李弥便到了高家隐蔽。李弥认为黄埔军校的学员高大荣是自己人,就透露了身份,请高设法送出解放区。此时已经是光杆司令的李弥向高大荣承诺,自己逃出解放区,等 *** 一旦打过来,如果高愿做生意,就给高一艘轮船;愿当官,就给高一个团长职务。高大荣对 *** 有很大期望,于是找到在高寨区 *** 工作的表侄宋开元,请他为一个家在山东的老乡弄个路条,并为李弥编造一套假身份。有了区一级路条的李弥为了保险,请求高再弄个县的路条。高最后找人刻了个砀山县 *** 的大印,按照高寨区路条的内容,盖上假的县大印,由高大荣把李弥护送到李弥的商人朋友那里,商人当即把他二人送往密室隐藏起来。这位商人之后乘着向青岛运送军粮的机会,把李弥装入麻袋混过了检查站,逃出解放区,从青岛乘船辗转回到南京。不久李弥被蒋介石任命为新组建的13兵团司令官。而帮助他出逃的高大荣于1952年被人民 *** 判处有期徒刑15年,汪涛、汪新安等涉案人员亦得到相应惩罚。

李弥兵团兵力

李弥兵团的总兵力约在五至六万人左右。李弥第十三兵团组建于1948年8月份,是在整编第八军的基础上扩编而来的。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李弥第十三兵团负责驻守碾庄地区,担任防备徐州东部的军事任务。李弥第十三兵团在建制上下辖有第8军、第9军、第39军等三个军,但当时第39军还远在葫芦岛,后又被编入蚌埠的李延年第六兵团,所以在淮海战役中李弥第十三兵团实际只有两个军。第8军有三个师的编制,军长是周开成;第9军有三个师的编制,军长是黄淑,所以李弥兵团的总兵力约在五至六万人左右。

李弥将军有几个子女

李弥将军有四个子女。

李弥(1902年—1973年3月10日),男,汉族,字炳仁,号文卿,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国民党军陆军中将(病逝后追晋二级上将)。

1902年,出生在云南省盈江县太平街。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8年,任13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第13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逃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

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54年,撤往台湾。1973年3月10日,在台北病逝。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李弥所率13兵团的主要任务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甘心自损实力的李弥为了保存13兵团实力,接到“不公平”的撤退命令后,决定率领13兵团甩开主力部队脱离包围圈。

扩展资料

李弥的第13兵团九军与徐州“剿总”第2兵团及直属部队约30万人一起,被解放军困在了方圆不足十公里陈官庄一带。1949年1月7日,解放军攻占李兵团司令部驻地。李弥告诉属下自己要去与杜聿明商讨应对计划后,匆匆带着几个亲信,想趁乱逃出解放军包围圈。

1952年,李弥部队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他们与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合作一同对抗政府军,并且抢劫当地百姓、种植并贩卖鸦片以弥补开支。

这一系列行为对缅甸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而美国对李弥部队的援助也引起了缅甸政府的极大不满。

标签: 李弥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