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100字(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100字外国)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16 23:26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以下:

1、赵伟昌,我国第一位冬奥旗手。

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我国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

当时,30岁的赵伟昌被视为我国最为出色的速度滑冰选手,因此被选定为我国代表团首位冬奥会开幕式旗手,可谓是新中国奥运会(含夏奥)旗手第一人。

2、叶乔波,突破零奖牌。

在第13届、14届、15届冬奥会上,我国都没有获得奖牌。直到1992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上,我国女子速滑选手叶乔波才获得第一枚银牌,从此实现了我国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叶乔波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964年,10岁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班,12岁入选八一速滑队,可以说从小就在冰滑道上长大,为她后来的滑冰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叶乔波凭借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队,此后,她不仅在国内舞台上所向披靡,在国际舞台上也是大放异彩。

到了1992年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直接一鸣惊人,先后夺得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3、杨扬,突破零金牌。

叶乔波之后,中国代表队在冬奥会的舞台上,无论是成绩还是士气都逐年攀升,但遗憾的是始终与金牌无缘。

直到2002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上,杨扬艺压群雄,获得了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和1000米比赛的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

杨扬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生于1975年,她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在她8岁时,被家乡的业余体校教练王春尧看上,从此开启了她一生的冰雪之途。

1986年,11岁的杨扬进入七台河市业余体校,开始接受滑冰训练;13岁时,她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 。此后,杨扬开始在国内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国短道速滑1500米、3000米的冠军。

4、韩晓鹏,男子金牌第一人。

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的第20届冬奥会上,韩晓鹏异军突起,斩获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金牌,这是我国男选手在冬奥会上拿到的第一枚金牌。

韩晓鹏是江苏徐州人,生于1983年,5岁时,韩晓鹏就在家乡的体校练习,12岁时,被沈阳体育学院的杨尔绮老师选中,正式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1999年,韩晓鹏被选中进入国家队,开始在国内大小赛事上崭露头角,从1999年到2006年期间,韩晓鹏参加了国内不少赛事,但其成绩并不是那么耀眼,不像前面说的叶乔波和杨扬那样,一开始就是冠军收割机。

5、赵宏博和申雪,花样滑冰首枚金牌,冬奥四朝元老。

赵宏博和申雪都是黑龙江哈尔滨人,1992年,两人开始搭档练习双人滑,一起在赛场上度过了18个春秋,堪称是国人心目中一对完美的荧幕CP,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俩最后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98年,两人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第18届冬奥会,这是他们首次走上冬奥会的舞台。

此后,他们连续三次在世锦赛上保持着前三名的高水准,先后夺得了1999年和2000年的亚军以及2001年的季军。一时间,他们成为了继陈露之后在花样滑冰项目上最具奥运冲金实力的选手。

奥运励志小故事

1.为祖国而战——“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坦桑尼亚选手约翰阿赫瓦里在带伤跑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时如是说。约翰阿赫瓦里在比赛过程中严重摔伤,但他要坚持完成比赛。它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跑进体育馆时,只剩寥寥数位观众。余下的观众为他齐声欢呼,把他们所有的支持都给了这位绷带已浸满鲜血的运动员!

2.“标枪王国”的神话——雅尔维宁,一位来自标枪王国——芬兰的标签选手,从小立志要成为奥运会标枪冠军。不过,他在少年时的成绩不理想。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得了个倒数第一名,彼二人讥笑,并认为他自不量力。但是他不在乎,从失败中奋起,不断进行高强度训练。终于在1932年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以72.71米的绝对优势独占鳌头,不仅折桂,而且把原来的奥运会纪录提高了6米之多。

3.永不认输的“飞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允许NBA的球员参加比赛。12名顶级球员组成的“梦之队”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世界。乔丹以平均每场5次抢断排在各队球员之首。在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抢下21分,向人们展示了他“飞人”的实力。主教练查克戴利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球员,他也从来不会向任何人认输!”

4.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以为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选手! 他曾下乡当过知青,他曾做过供销社的营业员,他曾梦想成为军人却一次次失败,他曾因为年龄大而被拒绝参加省射击队。但他用自己的实力在省运动会上夺得了射击冠军,并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他又以自己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国家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正如他所说:“我生在农村,除非没有给我机会,给我机会我一定成功!”

5.勇于挑战的跳水“沙皇”——萨乌丁是俄罗斯跳水队的代表人物,他单枪匹马阻击中国跳水“梦之队”近10年之久。在国际跳台上,时常只有他一人冲锋陷阵,证明世界跳坛并不全属于中国。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打破中国队天亮和肖海亮双保险夺得一枚金牌。1998年世界锦标赛上他夺得男子3米板和10米台跳水的金牌。战胜中国选手一直是他的奋斗目标。面对强大的中国跳水队,他是令人尊敬的对手。

6.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威廉姆斯这位曾获得全美网球单打冠军的选手不会忘记1912年4月14日晚上,当他乘坐的世界上最大的一艘游船泰坦尼克号下沉时,他为了保住性命不顾一切的挣扎在北亚特兰大冰冷的水域里的情景。当他被救上岸时,医生建议他切除双腿,威廉姆斯拒绝了。通过每天的运动,他的腿逐渐恢复了力量,后来这个坚强的人进入哈佛大学,并和他的同伴成为1924年奥运会男子网球双打冠军。

7.马背上的英雄——26岁的冯旺根海姆在柏林奥运会上参加了马术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他的马失足,冯旺根海姆被摔下马背,左臂错位。但他忍着剧痛再次上马,并完美的完成了剩下的动作,让德国队获得了决赛资格。他在进入决赛场地时,手臂仍夹着夹板,他居然撤去吊带。尽管由于左臂无法发挥作用,再次从马背上摔下来,但他在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再次骑上马并又一次完美的完成了剩余的动作,为德国队赢得了金牌。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9.400米栏的“冠军”——被誉为“常胜将军”的世界400米栏之王——美国超级田径明星埃德温摩西,从13岁就独自进行训练,很多技术动作都是自己创新的,他还通过现代技术对自己的训练进行检测和分析,甚至专门为自己设计了更加符合运动原理的跑鞋。在拥有了两枚奥运金牌的同时,也成就了田坛“400米栏之神”的霸业。

10.断腿的“体操小将”——当日本体操选手藤本俊以发抖的最后一跳结束他在蒙特利尔体育场进行的男子体操落地动作后,他的膝盖已经骨折了。他双脚着地时,疼痛如刀扎一般,但他较紧牙关,忍住泪水,希望能有助于本队最终战胜前苏联队取得金牌。一位现场医生说:“我无法想象他如何完成翻转身落地的动作。”当他的队友在他的鼓舞下最终赢得金牌后,藤本俊坚持爬上领奖台说:“现在金牌在手,我也不痛了。”

11.颠覆传统——迪克福斯伯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执着,突破了传统的跳高方式,采取了当时看起来奇异的跳高方式,这个跳高时先向后,头先过杆的运动员改变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跳法。这种创造也为他带来了名留史册饿荣誉。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1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13名使用了福斯伯里跳跃。

12.拳王阿里——阿里,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阿里,一个让全世界都钦佩的伟人。他的执着是我们励志的摹本,他的潇洒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他的自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还有他的精湛技艺、善良本性和他的强烈责任感都使我们感佩。奥运会为他特制了一块金牌,不仅为了他把自己唯一的金牌抛入河中,更为了他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出了一个无形的金星牌,闪闪的金光激励着每个人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奥运会励志故事

奥运会里面也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体操专案冠军李小双

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进入国家队,1983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跳水冠军胡佳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专案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 一下子,舆论哗然。 “听到这个讯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 “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 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 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 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 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 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 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鐗。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 “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 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 “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 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 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 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 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 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 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乒乓球冠军邓亚萍

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生涯 *** 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专案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

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