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盛庸(盛庸最后的结局)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31 16:52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东昌之战:盛庸的高光时刻,打的朱棣怀疑人生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知识分子铁铉,独守空城,抵御朱棣,用智慧打败朱棣,妙计使得朱棣退兵撤退。我们本篇文章的主角盛庸,在上一篇文章中是铁铉铁公的副手,上一篇的男三号。这一篇我们将介绍济南之战的后续,也就是东昌之战,盛庸先生的成名之战,高光时刻。不幸的是朱棣先生的悲惨时刻,盛庸在这次战争中打的朱棣怀疑人生,动摇了朱棣的造反之心。

上一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盛庸先生的工作经验,这次我们来详细说一下盛庸先生。明史盛庸传中写道:“盛庸,不知何许人也”我们的盛庸先生异常低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是像金庸先生那样著作等身,享誉世界。

如果在济南没有遇见铁铉,如果没有这次战争的扬名,盛庸可能仍会默默无闻,慢慢老去,也不会用明史的盛庸传了。盛庸出身不明,但记载清楚的是盛庸先生吃了许多的败仗。自靖难之役开始,盛庸先生先在老将耿炳文手下谋生,前面我们说过,老耿打防御战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打进攻战就太嫩了,在靖难之役刚开始的时候,中央政府是主动出击的一方,面对经验丰富的朱棣,老耿自然之恶能吃败仗。

老耿被撤了之后,盛庸有转投到废物大帅李景隆的手下讨生活。这个李景隆不管防御还是进攻都是菜鸟,顶着老爹的名号,走关系才拿到大帅这一职务,和朱棣还是小学同学。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李景隆也不是百无一用,最擅长的就是逃跑,给小学同学朱棣送兵马,送粮草。盛庸在其手底下也不好过。

盛庸的这两位老板老梗和老李,没什么成就辉煌可言,有的尽是失败,逃跑。失败、逃亡、再失败、在逃亡,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把去军人的尊严都丢失光了。

朱棣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强者,经历过无数名将指点,与蒙古人浴血奋战,积累了无数经验,麾下是士兵作战英勇。盛庸从来没想过能过打败朱棣,一直认为朱棣是不可战胜的神话。直到在济南遇到铁铉,一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创造了奇迹,凭借自己的智慧与热血将朱棣打败,取得了胜利。这给了盛庸莫大的信心与鼓励。

在济南之战,盛庸小露锋芒,中央论功行赏。铁铉升兵部尚书,盛庸取代自己的老板老李成为新的董事长。刚上任的盛庸就进入状态,想要对落败的的朱棣乘胜追击,主动进攻朱棣,与朱棣的决战在所难免。

朱棣所谓大明燕王,镇守大明边疆,全年与蒙古作战。名声早已传遍天下,相反盛庸对于朱棣、对于天下人一直都是一个无名小卒,默默无闻。

这也就是说明盛庸可以对朱棣的作战方法、套路进行研究,找出其弱点,逐个击破。但朱棣却找不到任何盛庸的作战记录,只能找到他的失败求职履历。

盛庸搜集朱棣的档案,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渐渐摸清了朱棣的进攻套路和方法,即以骑兵突击侧翼,正合奇胜的军事策略。盛庸根据朱棣的攻击方式,专门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战法,并决定将东昌作为最后决战之地,这也将是朱棣大军的集体公墓。

盛庸十分清楚,济南之战的胜利多少存在一点侥幸。想要在与朱棣的正面交锋中取胜十分困难。朱棣统帅的北军长期以来依靠骑兵为其主力,多次出征蒙古,极善野外作战。

朱棣对于盛庸了解就是这个无名小将,作战经验没有自己充足,不擅长自己擅长的骑兵作战。但朱棣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通领域。盛庸将会用己之长攻击之短,扬长避短。

盛庸诱敌深入,主动放弃一些城池,将朱棣引到最后的战场——东昌

盛庸的精通领域就是使用火器和弓弩。盛庸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士兵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和弓弩,威力做到一击毙命,不给敌人上担架的机会,命人在箭支之上涂抹了毒药。一切准备完毕,就等朱棣带着大军一步一步走进自己为他设置的陷阱。

双方准备就绪,朱棣手下派出自己的骑兵突击其左翼。这一老掉牙的招数,盛庸早已熟记于心,早有应对之法。朱棣全力进攻, 意外的是左军竟然岿然不动, 朱棣反复出击,毫无效果。

进攻无果,朱棣改变进攻方向,身先士卒,全力进攻南军的中军。但他肯定没想到,此时他已经站在了盛庸早为他准备好的麻袋口上了。朱棣率领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如他所料,南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撤退,朱棣大喜,全力追击,痛打落水狗。没多久,朱棣发现了自己中计了。越往里突进,士兵越多,不是溃败的士兵,而是武器齐全,严阵以待的士兵。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在进攻左军失败后转而进攻中军,便设下陷阱,安排中军撤退,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合力围攻。

朱棣深陷其中,失去主帅的外围士兵,大家不知所措。真理告诉我们,每到危机时刻,总会用英雄降临,拯救世界。这次的超级英雄就是朱棣手下的大将朱能,朱能异常凶猛,刚听这个名字感觉是张飞那一号人物。朱能紧跟朱棣进攻中军,但在一片眼花缭乱的变阵中,把自己的老板给整丢了。这能左冲右突,东奔西跑朱棣命不该绝,居然在乱军之中找到朱棣,并和他一起冲出包围。

远处的盛庸怒不可遏,自己精心设置的阵法, 没想到还是让朱棣给逃了出去,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但仅仅飞走了一只,还有一只深陷合围之中,突围不出去。

在朱棣深陷其中之时,不是只有朱能拼命寻找,还有另外一位大将,就是张玉。他没有朱能那么好的命,不仅找到朱棣,还能全身而退。张玉难逃一死,遭到南军的猛烈进攻,盛庸只能拿张玉的命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小心灵。

朱棣眼看着张玉死去,自己的士兵深陷合围,无动于衷。只能选择撤退,盛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乘胜追击。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 ,朱棣的另一个死对头平安也率军来袭。朱棣大军节节败退,只能把吃进嘴里的城池都吐出来。

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困难,并战胜它。损兵折将的朱棣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造反究竟值不值得,一度产生了想要放弃的念头。 但被黑衣和尚姚广孝及时拉回,“你已经是国家的反贼了,要么成功,取得皇位,要么只有死,没有投降苟活这一条路。”

被姚广孝成功说服的朱棣有充满信心,发表演说,鼓舞士气。准备下次的进攻,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朱棣还要与盛庸频频作战,直到取得成功。

东昌之战:盛庸的高光时刻,把朱棣打的怀疑人生。

老李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请多包涵。

如有什么写作建议方法,敬请指教。

谢谢您的阅读

盛庸怎么死的?

盛庸(?-1403),明初陕西人。洪武中官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他以参将从耿炳文击燕王,旋改隶李景隆。坚守济南三月,论功封历城侯。旋授平燕将军,充总兵官,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败燕王。四年,燕兵至浦口,他迎战于高资港,军败,率余众降,即命守淮安。永乐元年(1403),致仕。后被劾怨望有异图,下狱自杀。

他后来投降了燕王。永乐元年,招到弹劾说他有异图(谋反的异图),被捕下狱后自杀。

在靖难之役中南军的一位出色将领——盛庸是怎么死的?

李景隆代炳文,遂隶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败于白沟河,走济南。燕师随至,景隆复南走。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寻命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进铉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时吴杰、平安守定州,庸驻德州,徐凯屯沧州,为犄角。是冬,燕兵袭沧州,破,擒凯。掠其辎重,进薄济宁。庸引兵屯东昌以邀之,背城而阵。燕王帅兵直前薄庸军左翼,不动。复冲中坚,庸开阵纵王入,围之数重。燕将朱能帅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出。而燕军为火器所伤甚众,大将张玉死于阵。王独以百骑殿,退至馆陶。庸檄吴杰、平安自真定遮燕归路。明年正月,杰、平安战深州不利,燕师始得归。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三月,燕兵复南出保定。庸营夹河。王将轻骑来觇,掠阵而过。庸遣千骑追之,为燕兵射却。及战,庸军列盾以进。王令步卒先攻,骑兵乘间驰入。庸麾军力战,斩其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帅众殊死斗。王以劲骑贯阵与能合。庸部骁将庄得、皁旗张等俱战死。是日,燕军几败。明日复战,燕军东北,庸军西南,自辰至未,互胜负。两军皆疲,将士各坐息。复起战,忽东北风大起,飞尘蔽天。燕兵乘风大呼,左右横击。庸大败走还德州,自是气沮。已而燕将李远焚粮艘于沛县,庸军遂乏饷。明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执。庸独引军而南,列战舰淮南岸。燕将邱福等潜济,出庸后。庸不能支,退为守江计。燕兵渡淮,由盱眙陷扬州。庸御战于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陈瑄帅舟师降燕,燕兵遂渡江。庸仓卒聚海艘出高资港迎战,复败,军益溃散。

[编辑本段]全传尾声

成祖入京师,庸以余众降,即命守淮安。寻赐敕曰:“比以山东未定,命卿镇守淮安。今铁铉就获,诸郡悉平。朕念山东久困兵革,惫于转输。卿宜辑兵养民,以称朕意。”永乐元年,致仕。无何,千户王钦讦庸罪状,立进钦指挥同知。于是都御史陈瑛劾庸怨望有异图。庸自杀。

明朝出名的大将军盛庸,为何最后在监狱自杀了呢?

盛庸最后会在监狱里面自杀,是因为他被人诬陷谋反而无力辩证,一气之下就干脆自杀了。不过要说起盛庸这个人,还真的是个人物。他的故事可不是仅仅在狱中自杀这么一个桥段,他的人生还是比较多姿多彩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来大概讲一讲盛庸的生平事迹。

盛庸确实是明朝的一名大将,而且很有本事,不过他的本事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他是洪武年间的人,就是说从一开始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不过呢,相对于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人来说,他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毕竟那些人的实力肯定不是他能够比的。不过呢,他的职位也不算特别小,只是说那个时候还没有到他发光发热的时候。

后来,朱允炆继位后想要削藩,结果导致天下大乱。朱棣站起来反抗了,在朱棣开始反抗的时候,朱允炆才发现自己身边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名将可以用,所以他后来派出了李景隆,而盛庸呢,则是李景隆的一个手下。这个李景隆呢,可以说是完全配不上朱允炆对他的信任的。和朱棣刚开战就被打趴下了,带着所有人就开始逃跑。

这个时候,盛庸醒悟了,觉得自己凭什么要逃跑,自己虽然是个无名小卒,但是也不意味着自己就一定会输给朱棣啊。所以他个人首先开始对朱棣进行了反攻,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居然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了那个不可一世的朱棣。而且他的威名自此也就显露出来了,朱允炆得知自己的队伍里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于是便派他去攻打朱棣。

在他攻打朱棣的前期,还是挺顺利的,但是后来那场妖风救了朱棣以后,他便开始连连失败了,最后被朱棣逼得投降。而后来他回乡之后却被人告发谋反,最后在狱中自杀。

“南军第一将”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为何最后被逼自尽呢?

明朝初期可谓是武将如云,就算在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武将得以幸存的,不过在靖难之役当中这些武将的表现却让人不胜唏嘘他们让朱棣打的简直可以说是丢盔卸甲,但是却有一个人能够立扛朱棣的进攻并且让朱棣遇到他后只能绕道进行攻击,这个人可谓是朱允文朝廷之上的第一武将他就是盛庸。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的武将为何最后归降了朱棣却被逼自尽了,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朱棣的恨

盛庸虽然归降了朱棣,朱棣也承认了这件事情但是朱棣对盛庸的恨却从来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盛庸确实杀了不少朱棣的士兵也让朱棣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可以说是朱棣人生中的一大耻辱所以朱棣自始至终都是想报复盛庸的一旦有机会他就一定会致盛庸于死地这也是盛庸自尽的一个真正原因。

二:同僚的排挤

盛庸是降将是叛臣,这在朱棣的朝堂上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虽然这些大臣当中也有些跟盛庸一样是投降了朱棣的,但是盛庸与他们的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要知道盛庸最后是因为走投无路没有一丝一毫办法才会选择投降的,而且在投降之前他确实通过几次战役都打赢了朱棣这也就让后来的这些大臣们更看圣庸不顺眼。

三:难逃一死

盛庸是个明白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归降之后马上选择辞官就是想让自己能够逃过被杀的命运,可是最后他才想明白无论怎么逃避他都逃不过朱棣的手中的屠刀那么明知是死,逃避又有何用呢?最后只有选择自尽的方式让自己用一死来了个朱棣的心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盛庸到最后也没有逃过这个命运。

大明开国猛将盛庸如何评价?

盛庸是明朝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方面的将领。当时他的职务是都指挥,从属于李景隆手下。至于说他是大明开国猛将,这个在史书上没有记载,难以确定。

李景隆色厉内荏,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屡战屡败。六十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逃回济南。燕军跟踪追击,在济南城下再次打败李景隆,使得他南逃,随即包围了济南。

当时济南城中只有盛庸所部,他和铁铉合作,死守济南,使得朱棣久攻不克。并且用诈降计用铁板砸朱棣,可惜因为士卒失误,铁板只砸到朱棣的马头,让朱棣幸免于难。最终,燕军因内外交困,伤亡过大而被迫撤军。建文帝方面取得了济南大捷。

因为济南大捷,盛庸被建文帝封为历城侯,平燕将军,代替李景隆指挥军队主力,来对抗朱棣。于是,盛庸北进,困扰北平。在东昌之战中,盛庸列阵城下,诱使朱棣进攻,围之数重。杀死了朱棣手下的大将张玉,取得了大胜。燕军被迫北还。史书称此役:

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

但是在接下来的夹河之战中,头一天盛庸占有优势,杀了朱棣的大将谭渊,几乎打败了朱棣。而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双方先是不分胜负。到后期,突然刮起了大凤,燕军乘机顺风进攻,大败盛庸。盛庸败走德州,从此心灰意冷。

自此以后,盛庸再也没有打过胜仗。直到朱棣占领南京,盛庸投降了朱棣。朱棣让他守淮安。到了永乐元年,盛庸退休回家。

但是,朱棣此人对这些曾经对抗过他的将领是怀恨在心的。他终究要和他们算账。在盛庸退休后,就有一个千户叫王钦的上书揭发盛庸的罪状,朱棣马上就提拔他当了指挥同知。这就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知道了朱棣心思的人马上蜂拥而上。都御史陈瑛弹劾盛庸怨望有异图。盛庸知道后,就自杀了。

盛庸作为一名有才能的将领,在大军失败,主帅逃跑的情况下,死守济南。为建文帝稳住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战场上,他屡败燕军,杀死多员燕军有名的将领,建立了赫赫武功。但最终他还是败给了朱棣。

有人说是建文帝下的不让伤害朱棣的旨意束缚了他的手脚,使得很多次都未能杀死朱棣,取得胜利。不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值得商榷。

如果说怕伤害朱棣,那在济南城悬铁板要砸死朱棣是怎么回事?难道只是铁铉一个人的主意?所以说,盛庸的失败要归结为建文帝的旨意是牵强的。这中间必有隐情。但是在史书上是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了。

这应该是建文帝的手下有人私通燕王,用这种手段来保护燕王。否则,不会让这种冠冕堂皇的场面话,成了每一个士卒都知道的命令。所以,建文帝的失败是失败在他的内部上,不是仅仅是一个朱棣起兵那么简单。

而盛庸则成了明王朝家族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就古代的气节来说,他的死有点不值。终究都是一死,不如战死沙场。但是,生死关头,谁又能苛责谁呢?

标签: 盛庸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