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传记 > 正文

适合给孩子做榜样的人物(适合给孩子做榜样的人物事例)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9 17:11 来源:淘名人 阅读:

请列出中国历史古代值得我们做榜样的人物

他生于1913年,家境贫寒,从13岁便给人打短工,家里更没有钱让他念书。1944年因为生活实在维系不下只得跑到天津做了个三轮车夫,跟祥子差不多的车夫。1974年退休,此前并无光辉事迹,似乎再过几年,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就要了此余生。1987年74岁的他决定做这辈子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让贫困孩子能上学。他这么一做就坚持了十八载,不论春夏秋冬,你若在天津看到一个已经七八十岁老人骑着三轮车,热了就用毛巾擦把脸,那个人就是他。他就是白方礼,这个名字是他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其实就算他最后坚持了十八载,也不过是区区三十五万元,对如今这个社会来说,一顿饭都能吃几万元,三十五似乎并不值得拿出来说。值得拿出来说的是年近九十岁的他没有力气再骑三轮车,就替人看车,把一毛两毛钱放到饭盒,存够五百元后捐给学校。当捐完钱他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默默想了许久。你说他怎么能算历史上呢,你也许一定不知道他已经在2005年9月23日走了。

这怎么不完善不客观了

小学生心中榜样人物是谁

写作思路:写写雷锋的事迹,突出他的榜样力量。

榜样人物:雷锋

有过这样的一个人,他无私地去帮助别人,不为自己着想,他一昧的帮助别人,但是在一个雨天,他们队中的一辆车的车胎陷入了泥潭中,他极力的去推,希望把车给推出泥潭,结果车开出了,他自己也就此牺牲了。有过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好事做了一火车。”

是的,他就是我心中一直长存的榜样,一名军人,雷锋,虽然他没有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的悲壮,没有像董存瑞那样的为大局牺牲,更没有像黄继光那样的英勇,他只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

在他生前,他也是一名十分爱好读书的人,成绩在军中也可以说很不错。在电影中我还知道有一次他把要寄回家的钱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在乘车时他还给老人让座,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精神,可能对于别的军人来说,作为一名军人只是为国家效力罢了,他却是为国为民。

雷锋,这个名字一直回荡在我的心中。

康老师读书| 寻找教育的意义之榜样人物

2019年河南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徐虹艳,2001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普通中学任教,任体育教师,一教就是18年。

针对有人认为的“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误解,她努力寻找体育教学的意义。

作为体育教师,她曾获得河南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首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所执教的健美操课获得全国第四届观摩课二等奖、健康课获得教育部录像课一等奖。

近10年来她又参与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5项,且均已顺利结题,还通过选拔成为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的导师;2011年和2014年,作为体育教材培训专家,我奔赴甘肃省的5个省辖市进行新课程培训,还在省内多个省辖市做了10多场报告。

徐虹艳老师说: 成长是自我的超越。

她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她所教的学科无关,而是和她的职业认识观,以及对成长的渴望有关。

从徐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老师的专业成长轨迹,看到了在平常教育生活中,努力寻找到自己职业定位,并朝着自我对职业意义不懈追求所能达到的成就!

杨卫平是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被媒体称为“三笑”老师。

她的教育叙事书籍《笑着做教师》、《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都取材与日常与学生的交往生活。

2019年10月,杨卫平老师出版了她的新书《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书的内容也是记录自己与学生在一起的点滴生活。灵感来自2018年10月25日学生榕麟给她画的肖像画,杨老师觉得自己得写得文字,以配上这样精美的图画。于是,她以58篇日记体的文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最终成就了一本新书。这是杨老师与学生共同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杨老师在该书自序中写道:

从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寻找到别样的教育风景,赋予看似平凡的教育生活以深刻的生命成长的价值,这就是教育该有的价值。

如果给自己孩子树立个榜样人物,你会让他学习谁?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而今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欢豪言壮语,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起。值得孩子学习。

适合小学生的榜样故事

雷锋、袁隆平等故事都可以的。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关于家庭教育的名人事例

经典教育案例之一: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后来他果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经典教育案例之二: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经典教育案例之三: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带到公园玩耍。到了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下,小男孩挣脱开妈妈的手,准备自己爬上去。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并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开始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但最终他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的林肯。

经典教育案例之四: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譬如,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活。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经典教育案例之五:

马克思非常重视通过游戏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尽管马克思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是挤出间隙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每当晚餐后,马克思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做纸剪的轮船,还和孩子们一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有一次,小女儿爱琳娜正起劲地玩“航海游戏”。

父亲用手轻轻搅动盆水,水面顿时“波浪滚滚” ,小爱琳娜立即惊慌起来,担心翻船。“别慌,用力吃气,让小船顶着风浪,努力向前!” 女儿在父亲的热情鼓励下,鼓起小嘴,奋力吹气,小船果真顶着“逆浪”摇摇晃晃地继续向前航行。10岁的爱琳娜在家庭游戏的表格中填写道,她最喜欢的座右铭是:“努力向前!”         

马克思夫妇十分注意在幼年时发展儿童的智力。他们不等孩子们学会阅读就亲自把自己喜爱的《唐.吉诃德》《一千零一夜》《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剧本等古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断,富有表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这么做,不仅丰富了家庭生活,也培养了孩子从小对文学的强烈兴趣,还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