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成败100字名人事例
奉上,请参考: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艺术哲学》、《传记五种》、《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在我国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后来出版的《傅雷家书》也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但傅雷的性格却比较复杂,可以概括为:孤僻、高傲、耿直、极端认真且嫉恶如仇。 傅雷从小受到母亲严厉的管教,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信奉“棒头底下出人才”。这使傅雷幼小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变得孤独甚至有些乖戾。即使在傅雷功成名就之后,他的性格的某些方面在常人看来也还是有些“怪”,甚至是不通人情的。比如他的办事认真、有条有理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他规定几点钟工作,几点钟休息,几点钟吃饭,都是准时的,不能更改的。在他工作时,谁也不能去惊动他。与人交谈,也有时间的限制,到了点他便会请人家回去。这种性格显然不适宜处理好人际关系。 傅雷的高傲也很有名,脆弱、不愿受辱可能就是傅雷夫妇在“文革” 中自杀的重要原因。他小时候的班主任、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先生也认为: “怒安(指傅雷)有些孤高自赏。”傅雷的内兄朱人秀,在傅雷去世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傅雷性格刚直,看不入眼的事,就要讲;看不惯的人,就合不来。后来,他选择闭门译书为职业,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历史上有哪些由性格决定命运的人?
从海瑞到戚继光,看性格决定命运1587年阳历的十一月十二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与世长辞。由于他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加上他那特有的性格,使人们发生了尖锐的争执。 和他当时的同僚不同,海瑞尊崇了当时的一个抽象的,至美到善的道德标准,他也尊重当时所谓的“法律”,并一切都按规定办事,且一定不折不扣。如果政府当时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他也觉得应该毫无怨言的接受。他也是怎么不折不扣遵循的,所说,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尽不够殓葬之用。 [ 转自铁血社区 ]当然他的这种性格也不折不扣的影响了他二十年的从政道路。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四十五岁了。但他仍以所谓的道德与操行为标榜。一次,他的上司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道经淳安,随事大批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县令海瑞立即命令衙役拘捕这位公子并扣押至总督衙门,还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他在呈报总督的公文内声称,这个胡公子必系假冒,因为这总督大人节望清高,是不可能有这样一位不肖之子的。 1560年,左副都御史鄢懋卿被任命清理盐法,以期增加政府收入,加强抗击倭寇的财力,对于这位钦差大臣,地方官自然毕恭毕敬,不敢丝毫怠慢。而钦差大臣本人也不可避免标榜俭朴以沽名钓誉的时尚,先期发出通令,刻求节俭。但这样的官样文章早已为人所司空见惯,不过视作一纸具文。但我们的海大人却对这一通令毫不含糊,当都御史大人尚未到达淳安,他已经接到一个禀帖,上文:已知台下之通令,台下奉命南下,已探听都皆曰,每席必费银无数,供帐极为华丽,最后要求钦差大人摒弃这些排场和搜刮,不辱皇命。据说,这位都御史接到禀帖后,尽没有敢进入淳安,绕道他去。 这种直言抗命的精神,虽然可佳,但却不合为官之道,并使他失去了升官的机会。只不过由于他的这种节俭与正直之行名声遐迩,后来才逐步得以提升,他历任户部主事,尚宝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官至四品,可这些职位都是闲曹,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权。就是他求得一个南直隶江苏巡抚,也只当了二个月就被人弹劾回家听参了。这是这样一位满腹经纶,怀有中兴之治的好官,因为性格上放肆,与官场的格格不入,使他终身无法施展才华,成了一个刻板,古怪,而又不得被标傍的人物。 与之同时代的另一个人物名将戚继光,则可以算另一类了。1588年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离开了人间。由于与张居正关系过于密切,晚景的戚继光有些悲惨。但他所得到的丰功伟绩却是海瑞所得不到的。自有明一代以来几位高级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拘,能有戚继光这样死有其所的确实也不多。这除了他本身卓越的才能有关,还于其的为官之道不可谓无关。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与他的顶头上司福建巡抚谭纶形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故而对于戚继光的请求有应必答。1567年谭纶升任蓟辽保定总督,负有京畿的重任。不久他就提议把戚继光调到他的辖区中担任最高将领,这给了戚继光更大的表现舞台,同时也使他结识了当时的最高首辅张居正。为他今后的政治身涯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由于在对蒙古各部的防御作战中有功,戚继光出任了蓟州总兵,这已是这个帝国能够给予他的最高武将的职位了。战后,由戚继光提议,增造了大段的长城。如此大的工程显然显然无法与整个文官集团的政治思想相符,但由于戚继光与首辅及主要实权官员的良好关系,这一雄伟工程最终也付诸实施了,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 海瑞与戚继光同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文官集团达到顶峰的时代。海瑞的悲剧在于他无法与整个文官集团融合在一起,这也就无法利用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服务。但戚继光就懂得权衡利弊,以牺牲自己个性的条件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恐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吧!
短篇的故事,有关于名人的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振聋发聩,直白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常常让人陷入沉思,反省自己。三国时期,刘备白手起家,成就三分先下,转而又败于东吴,元气大伤,终使一统天下成为泡影,也应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道理。
东汉末年,刘备卖草鞋为生,没什么大能耐,文不能谋略天下,武不能上阵杀敌,然而关羽、张飞这俩兄弟是死命相随,按说以关、张杀敌的本事,在乱世中,投靠个好主子是很容易的事,可这哥俩就愿意跟着刘备到处跑,一点没怨言。这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对兄弟讲义,好到什么程度呢,晚上不愿意和老婆睡,宁肯和关张抵足而眠,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就是这位刘大哥说的,可见对兄弟的“义”,或者说就是对人才的尊重和喜欢,关张就是刘备的事业基石,刘备对关张的喜好远甚于一切,以后得赵云,孔明等一干文臣武将为之效力,也得益于刘备尊重人才的态度,是以,刘备虽一无所有,却有顶级人才为之效死力,以赤壁的一把火为转折,成就了一番霸业。
俗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备是“成也是义,败也是义”。
正 当刘备取东西两川,关羽水淹七军,刘备集团威震华夏,全盛之时,关羽却遭到魏吴两面夹击,大意失荆州,为孙权所擒杀。消息传来,刘备哀痛欲死,从这以后,刘备经常梦见关羽满身是血的站在自己身边,这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后张飞又因为赶制孝服的事为部将范疆、张达所杀,这俩人随后逃命到东吴,可以说是间接为东吴所害,刘备就也把这帐算到了孙权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