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100字(体育人物励志故事素材100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9 05:52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

有很多小伙伴都会在有时间的时候找一些体育名人 励志 故事 来看看,那么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郭晶晶

郭晶晶曾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五年时光。那时候郭晶晶进了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坐老虎凳。一次练习,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该回家休养。但教练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为她觉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训练不专心,需要不断提醒。因此,李芳让郭晶晶在 游泳 馆吃住,边养伤边观察别人训练,主要是把心收拢。那段时间,郭晶晶就躺在小木床上,腿上绑着夹板。一边养伤,一边看队员训练,听教练讲话。

即使在游泳馆养伤,她晚上照样做作业。郭晶晶边学习边训练,每天都能完成作业。这曾让班主任吴薇很奇怪,问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郭晶晶说是利用休息的时候。中午,还有下午训练结束后到吃晚饭前都是做作业的时间。实在写不完,就在厕所写,因为宿舍到时间就要关灯。对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说,“我们家晶晶是两个脑子,一个脑子跳水,一个脑子学习。”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又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据时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回忆,训练时,一名广东队的教练开灯。他准备开右边灯,结果关了左边灯。当时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见,踩歪了。于是骨折。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

在北京看病,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于是采取保守治疗,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坏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运会。选择保守治疗的郭晶晶,花5个多月时间慢慢愈合。等腿好了,离全运会也只有5个月了。养伤期间,她身高长了5公分,体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细。

伤好了,接下来是魔鬼训练,每天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午睡,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顶着烈日炎炎,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继续上高强度训练。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训练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诉郭晶晶:“你是能参加奥运会的水平,如果就此放弃,你以后想起会终身遗憾。”

全运会预赛,她还是拄着双拐看比赛,石膏还没有取。当时人人都想,还有几个月了,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郭晶晶体重减了15斤。腿也练成一条粗一条细。当年的郭晶晶给全场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诉记者,连裁判长都说,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优秀。伤后复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亚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里约奥运冠军傅海峰

翻了水桶,得了羽毛

顽皮的傅海峰和年长自己3岁的蔡赟几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开始了与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让他打球,完全因为他太淘气。为了防止儿子闯祸,只好找件事来“拴住”他的心。

五、六岁的时候,小海峰闲来无事总喜欢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自行车满农场溜达。一次,他远远望见邻居家的姐姐挑着两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傅海峰眼珠滴溜一转,一个“馊”主意便涌上心头——他瞄准水桶,调整好车把的方向,脚底下加紧蹬起来,车速也随之越来越快。只听“砰”地一声,女孩挑着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溅,打湿了衣裳。眼见自己的辛苦劳动因为这个讨人嫌的小男孩付之东流,女孩也气昏了头,她顺势抄起一只木桶,将剩下的半桶凉水劈头盖脸地泼在傅海峰身上。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吓呆了。瞬间变成“落汤鸡”的他本想掉头逃跑,无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结结实实挨了一顿骂。从前都是他把别人弄哭,这次轮到傅海峰哭鼻子了。

他狼狈地回到家,跟母亲诉苦。林银婵气愤地跑到邻居家“兴师问罪”,可女孩却委屈地说:“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么不问问他干嘛要骑车来撞我的水桶?”林银婵哑口无言。

从那以后,她开始琢磨,有什么办法可以管住儿子,不再让他到处闯祸。可是,自己的小孩那么皮,交给谁都不太放心。思来想去,她觉得把傅海峰放到丈夫的 羽毛球 队里最为妥当。一来,儿子从小最怕他父亲。有丈夫严加管教,说不定孩子能收敛不少;二来,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于是,夫妻俩“下通知”似地为傅海峰选择了羽毛球之路。

其实,这个决定对于小海峰而言并不完全算强制性的。他记事时起,就知道爸爸酷爱羽毛球,而且是小镇上有名的教练,带过许多队员。听说父母想让自己也练习打球,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帮小伙伴凑在一处打闹玩耍,而关于日后的出路、未来的成绩还全无半点概念。就这样,他和羽毛球的缘分糊里糊涂地开始了。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

邓亚萍是 乒乓球 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奥运冠军张梦雪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济南槐荫姑娘,2002年进入济南市体校 射击 队进行训练,师从王红丽教练,“我带了梦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运会,当时张梦雪参加了我们的选拔夏令营,一开始表现很不错,也就正式开始了射击生涯。”而据了解,因为那时张梦雪的学习还不错,当时也有不少人还为她惋惜过。

张梦雪2006年进入省队,之后入选了国家队,2015年世界杯拿到银牌,就在里约奥运会正式赛前,这个济南姑娘还说,自己是年轻队员,里约奥运会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希望通过奥运会为以后更多的大赛打好基础,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济南母校的王红丽教练。

教练眼中:

在教练眼中,“稳”是张梦雪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济南体校教练王红丽是张梦雪的启蒙教练,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张梦雪时候的情形。“我记得那次是她的学校组织夏令营,老师选了几个小孩送到我们的射击馆。”王红丽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张梦雪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射击必须稳定,她的稳定很好。”在王红丽的指导下,张梦雪进步非常快。2004年,张梦雪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2006年,进入山东省队集训。

“射击首要的是把心稳住,最难练的就是练心。”张梦雪的省队教练石震说,他从2006年带张梦雪一直到2014年她进入国家队,张梦雪“心稳枪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应该算是射击界的新人,能表现出这种稳定大气的风范,我相信,梦雪将来会继续为国家争光。”

父母眼中:

在父母眼中,张梦雪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张梦雪的母亲刘振华说,前两天是她的生日,以往过生日的时候,张梦雪不管训练再怎么忙,总会在晚上0:00左右给她发一条信息,祝福她生日快乐。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奥运会开始前几天,家人就不主动联系她了,怕她分心。刘振华生日当天,张梦雪还是记得发来了信息,这让她非常幸福和自豪。

教练所说的“稳”,在父母心中是张梦雪的“韧劲”。其实,张梦雪走上射击道路,还曾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刘振华说,张梦雪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学霸”,当年要走上射击道路时,家里不是特别同意,经过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射击。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郭晶晶

郭晶晶曾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五年时光。那时候郭晶晶进了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坐老虎凳。一次练习,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该回家休养。但教练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为她觉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训练不专心,需要不断提醒。因此,李芳让郭晶晶在游泳馆吃住,边养伤边观察别人训练,主要是把心收拢。那段时间,郭晶晶就躺在小木牀上,腿上绑着夹板。一边养伤,一边看队员训练,听教练讲话。

即使在游泳馆养伤,她晚上照样做作业。郭晶晶边学习边训练,每天都能完成作业。这曾让班主任吴薇很奇怪,问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郭晶晶说是利用休息的时候。中午,还有下午训练结束后到吃晚饭前都是做作业的时间。实在写不完,就在厕所写,因为宿舍到时间就要关灯。对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说,“我们家晶晶是两个脑子,一个脑子跳水,一个脑子学习。”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又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据时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回忆,训练时,一名广东队的教练开灯。他准备开右边灯,结果关了左边灯。当时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见,踩歪了。于是骨折。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

在北京看病,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于是采取保守治疗,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坏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运会。选择保守治疗的郭晶晶,花5个多月时间慢慢愈合。等腿好了,离全运会也只有5个月了。养伤期间,她身高长了5公分,体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细。

伤好了,接下来是魔鬼训练,每天6点起牀,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午睡,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顶着烈日炎炎,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继续上高强度训练。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训练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诉郭晶晶:“你是能参加奥运会的水平,如果就此放弃,你以后想起会终身遗憾。”

全运会预赛,她还是拄着双柺看比赛,石膏还没有取。当时人人都想,还有几个月了,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郭晶晶体重减了15斤。腿也练成一条粗一条细。当年的郭晶晶给全场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诉记者,连裁判长都说,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优秀。伤后复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亚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里约奥运冠军傅海峯

翻了水桶,得了羽毛

顽皮的傅海峯和年长自己3岁的蔡赟几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开始了与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让他打球,完全因为他太淘气。为了防止儿子闯祸,只好找件事来“拴住”他的心。

五、六岁的时候,小海峯闲来无事总喜欢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自行车满农场溜达。一次,他远远望见邻居家的姐姐挑着两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傅海峯眼珠滴溜一转,一个“馊”主意便涌上心头——他瞄准水桶,调整好车把的方向,脚底下加紧蹬起来,车速也随之越来越快。只听“砰”地一声,女孩挑着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溅,打溼了衣裳。眼见自己的辛苦劳动因为这个讨人嫌的小男孩付之东流,女孩也气昏了头,她顺势抄起一只木桶,将剩下的半桶凉水劈头盖脸地泼在傅海峯身上。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吓呆了。瞬间变成“落汤鸡”的他本想掉头逃跑,无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结结实实挨了一顿骂。从前都是他把别人弄哭,这次轮到傅海峯哭鼻子了。

他狼狈地回到家,跟母亲诉苦。林银婵气愤地跑到邻居家“兴师问罪”,可女孩却委屈地说:“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么不问问他干嘛要骑车来撞我的水桶?”林银婵哑口无言。

从那以后,她开始琢磨,有什么办法可以管住儿子,不再让他到处闯祸。可是,自己的小孩那么皮,交给谁都不太放心。思来想去,她觉得把傅海峯放到丈夫的羽毛球队里最为妥当。一来,儿子从小最怕他父亲。有丈夫严加管教,说不定孩子能收敛不少;二来,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于是,夫妻俩“下通知”似地为傅海峯选择了羽毛球之路。

其实,这个决定对于小海峯而言并不完全算强制性的。他记事时起,就知道爸爸酷爱羽毛球,而且是小镇上有名的教练,带过许多队员。听说父母想让自己也练习打球,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帮小伙伴凑在一处打闹玩耍,而关于日后的出路、未来的成绩还全无半点概念。就这样,他和羽毛球的缘分糊里糊涂地开始了。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溼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溼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奥运冠军张梦雪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济南槐荫姑娘,2002年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师从王红丽教练,“我带了梦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运会,当时张梦雪参加了我们的选拔夏令营,一开始表现很不错,也就正式开始了射击生涯。”而据了解,因为那时张梦雪的学习还不错,当时也有不少人还为她惋惜过。

张梦雪2006年进入省队,之后入选了国家队,2019年世界杯拿到银牌,就在里约奥运会正式赛前,这个济南姑娘还说,自己是年轻队员,里约奥运会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希望通过奥运会为以后更多的大赛打好基础,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济南母校的王红丽教练。

教练眼中:

在教练眼中,“稳”是张梦雪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济南体校教练王红丽是张梦雪的启蒙教练,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张梦雪时候的情形。“我记得那次是她的学校组织夏令营,老师选了几个小孩送到我们的射击馆。”王红丽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张梦雪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射击必须稳定,她的稳定很好。”在王红丽的指导下,张梦雪进步非常快。2004年,张梦雪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2006年,进入山东省队集训。

“射击首要的是把心稳住,最难练的就是练心。”张梦雪的省队教练石震说,他从2006年带张梦雪一直到2019年她进入国家队,张梦雪“心稳枪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应该算是射击界的新人,能表现出这种稳定大气的风范,我相信,梦雪将来会继续为国家争光。”

父母眼中:

在父母眼中,张梦雪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张梦雪的母亲刘振华说,前两天是她的生日,以往过生日的时候,张梦雪不管训练再怎么忙,总会在晚上0:00左右给她发一条信息,祝福她生日快乐。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奥运会开始前几天,家人就不主动联系她了,怕她分心。刘振华生日当天,张梦雪还是记得发来了信息,这让她非常幸福和自豪。

教练所说的“稳”,在父母心中是张梦雪的“韧劲”。其实,张梦雪走上射击道路,还曾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刘振华说,张梦雪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学霸”,当年要走上射击道路时,家里不是特别同意,经过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射击。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张梦雪的父亲张杰生说,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张梦雪的韧劲表现了出来。以前,无论刮风下雨,张杰生都用自行车送张梦雪去训练,晚上接回家后往往已是夜里9:00。训练中,有时遇到挫折,或者有厌倦情绪,张梦雪都靠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十年磨一剑,最终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十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张杰生说。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5个

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体育名人 励志 故事 ,欢迎阅读!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1: 郭晶晶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 游泳 ,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2: 邓亚萍

邓亚萍是 乒乓球 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3: 戴安娜.凯特

王室成员一直是英国人热议的话题,比起女王、王子、公主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嫁入王室的王妃更被人们所关注,从曾经的戴安娜,到如今的凯特。一方面是王妃们美丽的外貌、优雅的气质使人着迷,成为人们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这种一下子改变命运的“灰姑娘”式的故事让人向往。

戴安娜、凯特通过婚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奥运会赛场也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大舞台。索马里的法拉赫和穆罕默德分别参加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和男子1500米比赛,今年4月,索马里奥委会主席和足协主席被炸身亡,这个饱受干旱、饥荒和战乱折磨的国度,奥运梦想让他们暂时忘却苦难。如果不是跑步,他们很可能拿着武器在枪林弹雨中煎熬。美国姑娘罗布尔斯,在选拔赛前才找到赞助商,筹到来伦敦的经费。而在美国代表团里,NBA球星一年赚到好几千万,可有的项目的运动员却为盘缠发愁。不可能拿到奖牌的罗布尔斯淡然地说,举重让别人认识了我,我为穿不了比基尼的人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 射击 姑娘易思玲最后两枪扭转乾坤,这个15岁时萌生打工念头的湘妹子,替中国代表团抢下头功,奖金收益上百万。孙杨在伦敦顺利拿下两块金牌后, 广告 代言将迈入亿元俱乐部。直到今天,曾经走到退役边缘的陈定,在生日当天当上了奥运冠军。最后时刻入选奥运代表团的李雪芮,成为了 羽毛球 的新女皇……奥运会赛场上一次又一次上演着“灰姑娘”的神话,也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运动员的命运。

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奥运会是改变许多青年人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径。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证。当年中考失败,他在职高里发愤图强考进拉夫堡大学,在中 长跑 中崭露头角,并两夺奥运会冠军。没人比塞巴斯蒂安·科对伦敦奥运会的 口号 “激励一代人”更能感同身受,是体育成就了他的今天,他也希望将这份力量带给更多的人。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有“灰姑娘”的梦想,那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对幸福的一种向往。“灰姑娘”的故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但只要你心怀梦想,并努力为之付出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4:林丹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 爱好 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 排球 ,妈妈游泳,还打 篮球 ,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在泪水中成长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在部队经受洗礼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1997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成为“超级丹”

2002年8月22日,不满19岁的林丹竟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保持的时间仅有一周。自2002年首夺公开赛冠军起,林丹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获得大量冠军。从2004年到2008年几乎四年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被世界羽联和媒体称为“超级丹”。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5:C罗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来自葡萄牙的大西洋美丽海岛马德拉岛。和与他名字差不多的两位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一样,C罗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迪尼斯·阿贝罗是个花匠,同时在一家小型俱乐部里管理设配,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的父亲因为崇拜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而给他起名罗纳尔多,不过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崇拜里根的原因是当年看过一些里根出演的电影。

C罗的父亲对 足球 的喜爱影响了年幼的C罗,当年在自家后院一直踢的那个足球是他形影不离的朋友,“说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爱它,但我就是这样。”C罗这样说。可是并不富裕的丰沙尔并没有多少合适的场地踢球,“我非常容易就会开心——在 圣诞节 ,在我的生日,我最想得到的礼物都是足球。在那些日子,虽然我们家没有钱,但如果我能得到一个球,我就很高兴。我总想得到手工缝制的足球,因为它们能踢很久。我有自己的球场,是水泥地的,那就是大街。我总是在踢球,有时候还逃学去踢球。”

体育励志故事

一般人都只会看到体育名人的成绩和耀眼的一面,但他们背后的故事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

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那么,这个当初不被教练看好的学生,是怎样成为冠军的呢?下面,让我给你讲讲刘璇的成长故事吧。

A.手练出茧子的小女孩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

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小姐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

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B.为了一次重要的比赛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

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

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 *** 。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 *** ,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

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C.“必须首先战胜自我”

“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我”,这句话是刘璇的座右铭。16年来,她都是这样做的,虽然偶尔也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最后总能坚强地挺住。

1996年,刘璇的训练强度开始加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练到了极限,甚至有些支撑不住了。每天晚上,一躺进被窝,刘璇就偷偷地哭,对第二天将要继续的训练,感到无比恐惧。她翻来覆去地想,真的要放弃吗?不,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退缩!第二天,刘璇振作精神又开始了新的训练。

1998年的世锦赛上,因为刘璇一心想拿冠军,所以显得格外激动,心情也越来越紧张。教练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不要紧张,要卸下包袱参赛,实在不行,可以改变动作,降低难度。 听了教练的话,刘璇显得平静了。她自信地说:“没事,相信我!”果真赛场上的刘璇表现得很镇静,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取得了冠军。当她站在领奖台上,看到手中的鲜花,胸前的金牌,望着升到最高位置的五星红旗时,刘璇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十几年的辛苦拼搏,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刘璇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1999年初,亚运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璇的训练又跌入了低谷。当时,因为已经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思想和身体都比较松懈,精神状态也有些低迷。在这种状况下练习,刘璇感觉有些吃不消。后来,她几乎丧失了所有信心,甚至打了退役报告。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一起来劝刘璇:“再试试吧,如果实在不行,再放弃也不迟!” 刘璇觉得父母的话很有道理。对,我决不能放弃!她又一次坚持下来。并于当年8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0年,刘璇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3月,瑞士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获女子平衡木第二名;接着,在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四届科特布斯国际体操大奖赛上,获女子高低杠第三名;5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女子平衡木第一名。

可是,21岁的刘璇仍不满足,因为,她最大的心愿是站在悉尼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为了那一刻,她已经奋斗了16年。

D.最美的笑留给悉尼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刘璇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在平衡木专案的决赛中:

第一个出场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她曾在全能比赛中获得铜牌,这一次,她发挥得不错,得到了9.70分。

紧接着出场的美国选手威埃里斯,她落地很稳,得到了9.387分。

第三个出场的是俄罗斯运动员洛巴斯尼克,发挥非常出色,很稳地站住了,得了9.787分,超过她在预赛中的得分。

俄罗斯运动员普罗迪洛娃第四个出场,在木上有小小的晃动,但很稳地站住了,得到了9.775分。

接着,中国选手凌洁出场了。她是1998年世界杯和天津世锦赛的双料冠军,动作舒展,稳稳地站住了,除了有一点小晃外,整套动作做的非常漂亮,但只得了9.675分。

第六个出场的乌克兰选手亚洛什,最后落地有一小移动,得到了9.712分。

第七个出场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普里萨卡,落地时也有一小跳,动作完成的不错,得到了9.750分。

最后一个出场的,才是21岁的刘璇。在前面七名运动员都发挥得都不错的情况下,她顶住压力,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得到了9.825分,终于以完美的动作,精湛的表演为中国体操夺得了第一枚单项金牌,获得了女子平衡木的冠军!

拿到这块无比珍贵的金牌时,刘璇最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要没有他们的一再鼓励,自己哪能拿到这么珍贵的奥运会金牌呢?

刘璇站在领奖台上,露出了自信令人倾倒的笑容。这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可是你知道吗,她的笑容为什么这样感人?

其实,在刚练体操时,刘璇并不喜欢笑。后来,随着刘璇的不断进步,参加的比赛次数越来越多。这时,妈妈对刘璇说:“你在出国比赛时,就是中国人的代表,连个人表情都不只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国家!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微笑。”

刘璇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笑着笑着,刘璇发现,只有从内心里发出来的笑容才最美。

回头再说这次比赛。在地球的另一端,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看电视的现场直播。爸爸拿着相机,准备拍刘璇在萤幕上的照片;妈妈拿着本子,在一旁记分。当他们看到女儿笑盈盈地在领奖台上向大家挥手时,爸爸把相机扔了,妈妈也扔掉了本子,两人抱头痛哭起来。他们多么激动,因为他们的女儿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21岁时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地球的这一端,悉尼领奖台上的刘璇笑得是最美的。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刘璇深深地知道,她终于征服了每一位观众,战胜了自己,从一个不爱笑的孩子,成长为有着一脸灿烂笑容的世界冠军。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著,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溼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溼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体育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有很多励志的 故事 ,阅读这些励志的故事可以给自己受到一些启发。我为大家力荐一些体育名人成功的 励志故事 ,希望你会喜欢。

体育名人的成功故事篇1

2015年7月10日,中国耐力王陈盆滨完成了最后一个 马拉松 ,至此,100天100个马拉松的“百天百马”挑战壮举终于完成,陈盆滨做到了。

一天一个马拉松,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完成的比赛,他竟连续跑了100天。从广东一路跑到北京,全程总计4219.54公里,7月10日的北京五棵松站,37岁的陈盆滨完成了这项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顺利抵达“百天百马”挑战的终点。

“百天百马”是指,在连续的一百天里,每天跑一个马拉松。是的,你没有听错。

趁年轻,追逐另一种可能

陈盆滨出生在浙江台州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偶然参加乡里的俯卧撑比赛,他一口气做了400多个赢得冠军,自此发现了自己的超群耐力。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种极限赛事,并在家乡人的不解中一路“傻跑”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从浙江小渔村跑向了世界,去年他刚刚拿下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冠军。

出生在浙江台州小渔村的陈盆滨,十几岁就与渔网为伴。曾以为出海打渔就是唯一生活方式的他,偶然间接触了运动,让他爱上了运动爱上了跑步。“百天百马”的挑战过程中,家乡台州,无疑是陈盆滨百个马拉松最温馨的一站,因为有父母的陪伴。一路跑来,途中他也曾有过两次身体虚脱的状况,经历了一些未知的艰难,但他最终又一次站在了极限马拉松的终点。

一开始,陈盆滨的父亲很反对他比赛,现在他已经获得了父亲的支持。20几岁开始跑步的陈盆滨,被人说成疯子,可是他觉得,一个从没离开过海岛的渔民小子,用行动去跑,跑到了七大洲,乃至从广州跑到了北京,连续跑了100个马拉松,这样的过程让陈盆滨看到了世界之大。

“我不是阿甘,我是现实的陈盆滨。我身后有很多人,我在奔跑的一路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我能看到太多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人生的财富。”陈盆滨说。

明星和粉丝参与“助跑”

一直“傻跑”的陈盆滨跑出了名,诸多明星和粉丝时常会参与陪跑。2015年4月2日的广州,成为他“百天百马”的首站, 篮球 运动员姚明和 网球 运动员郑洁也到场助跑。与此次极限跑拥有三十多人的保障团队不同,来自浙江渔村的陈盆滨在过去五年独自挑战了七大洲的马拉松极限赛。

陪跑现场,姚明说对他说,战士带着战胜的消息跑回了希腊,从此诞生了马拉松,所以我希望你带着这样的消息,一直跑到北京。陈盆滨听说姚明现在 游泳 比较多,他们一起跑时,觉得姚明好久没跑了,跑得非常非常重,他想以后有机会,可以教姚明跑步。跑了这些路,陈盆滨有了这样的底气。

到了五六七月份,天气越来越热,闷热而阴晴不定的天气,以及一路的车流和红绿灯,给陈盆滨带来未曾经历的挑战。一路上他的陪跑嘉宾不光有体育名将、影视明星,也有很多自发前来陪跑的跑步 爱好 者,4000多公里的路程也成了他的跑步课堂。

“百天百马”的第十九天,在厦门, 拳击 手邹市明也来为陈盆滨加油助威,并以此呼吁大家“坚持跑步坚持健康坚持运动”。陪跑嘉宾多了,他也看出了门道。“这么多陪跑嘉宾,只有几个有专业的姿势,要么就是外八,要么就是大腿很用力,姿势很怪异,跑起来很累。”

他觉得,有些陪跑嘉宾太慢了,“想睡觉的时候都有”。看似轻松的陪跑,对陈盆滨来说却是门苦差事。而近几年国内迅速兴起的跑步热,对于一直在国外参赛的陈盆滨来说,远远超乎其想象。在他的第34站温州,早早就有20多位 长跑 爱好者在起点等候,而一路加入的助跑粉丝越来越多,有人甚至在车来车往中拍照留念,陈盆滨只好加快速度让助跑粉丝们知难而退。而这次无奈之举,也让陈盆滨用3小时18分多跑出了“百天百马”马拉松的最好成绩。

陪跑,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运动的倡议,而非专业人士有时很难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陈盆滨认为,一路沿着不封道的国道和省道,陪跑者多了就会非常危险,所以很多人陪跑的时候,陈盆滨会加速,希望把他们甩掉。

专业的陈盆滨也给喜欢热爱跑步的人提出了建议。他觉得,马拉松这几年可以说以井喷方式的目标在增长,跑步的确会改变一个人的体质,但是最好还是以科学的角度去跑。“一个想跑全马的人,特别是坐办公室的人,最好有两三年的准备再去参加全马。”

他说:“很多人说我是疯子,其实我就是固执,我喜欢跑步。” 只有经历了长途奔跑,到达终点那一刻的陈盆滨,才能够感受到终点带给他的快乐体验。短暂休整之后,陈盆滨将在8月前往印度,参加喜马拉雅高海拔极限马拉松赛。或许,对于陈盆滨来说,奔跑在路上,便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点评陈盆滨100天100个马拉松:

陈盆滨从4月一直跑到了7月,一百天终于跑完了这一百个马拉松。鼓掌的同时也该明白,这可是专业人士在相当专业的保障下完成的故事,并非普通人都能够做到。目前,爱跑步的人是越来越多,但真不必去拿马拉松来要求自己。我们跑步本来是为了自由与健康,生活中功利的目标已经足够多了,干吗要再加上一个?想跑就跑,不为终点,只为美好的过程与心灵、身体的自由,这才最好。

体育名人的成功故事篇2

从伤口长出翅膀

——“篮球女孩”钱红艳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在2014年云南省第十届残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一个冠军女孩的名字被人们记住,她是长在篮球上的女孩,曾经篮球就是她的双脚。现在,在泳池里,她的双手犹如天使的翅膀,让她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曾经,世界让她遍体鳞伤,现在,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某种意义上,这个19岁的女孩已经成了社会正能量的代名词,人们透过她看到的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从而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

她叫钱红艳,被人们称为“篮球女孩”。2000年10月的一场交通事故,导致她骨盆以下完全截肢,成为残疾孩子。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因此大家都叫她“篮球女孩”。

命运让她失去了双腿,却不能剥夺她美丽的笑容。小时候篮球里的她依旧可以玩耍、嬉笑。

“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只觉得我的两只脚冷冰冰的。我叫妈妈给我穿上鞋子,妈妈什么也不说,泪水滴到了我的脸上。原来,我今生今世再也不用穿袜子、穿鞋子,甚至连裤子也不用穿了。我走路的鞋子是一个篮球。到今天为止,我已经磨破了六个篮球了”。这是2003年某交通安全宣传片中钱红艳的自述。

微笑背后她也有着一个最迫切也最平凡的梦想——行走。2005年,9岁的钱红艳向往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自由地行走、玩闹。

她渴望着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生活,除了行走,还有读书。父亲钱礼明说第一天送她到学校,很多同学把她围得满满的,她妈妈问你怕不怕?“不怕,我就是要读书!”。

2007年5月,钱红艳在看到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比赛后,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加入于当年8月29日成立的中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青少年游泳俱乐部,成了俱乐部的首批队员,由培养过多名残疾人游泳世界冠军的国家队著名教练张鸿鹄亲自指导。2005年有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她的手,曾这样描述:“那确实不像一个九岁女孩的手,关节突出,手指也出奇的长”。

刚开始,张教练并没有太多关注她,“红艳在残疾等级中属于S6级,她的高位截肢,在国外都很少见,而且她的父母都不高”,教练介绍,“但她很有游泳天赋,浮力非常好,臂力很大,再加上不错的耐力、爆发力、柔韧力和协调力,经过系统训练的钱红艳,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游泳姿势”。

“最令人担心的是没有腿,这好比一艘船没有舵,在水中没有方向感,容易横向摆动,影响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教练专门为她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加强技术的连贯性和保持双肩的平衡。红艳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仰卧起坐、哑铃、臂力拉伸等一系列动作。

话不多的钱红艳还有一个或许并不遥远的奥运梦想。 “我很希望有一天能参加奥运会,像前辈们一样站在冠军领奖台上”。

如今钱红艳健壮的双臂十分有力,脸上不时露出可爱的笑容。她和队友们每天都要接受不少于4个小时的专业游泳训练。

在2009年云南省第九届残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在同一年的全国残疾人(18岁以下)游泳锦标赛中夺得1金2银。

2014年9月1日,钱红艳在云南省第十届残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以1:56.96的成绩获得冠军。这是她第三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她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住了多年的土坯房潮湿阴暗,家里一亩水田一亩桑田,大字不识的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弟弟种桑养蚕,每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元,爸爸在贵州打工每年带回家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元。弟弟们要上学,家里各项开销让钱红艳有了照顾家的心愿,她希望将来能有份合适的工作,分担家庭负担。图为钱红艳和妈妈周焕萍一起喂蚕,看上去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2013年,从1.27米到1.64米,钱红艳长高了。这是她第一次以1.64米的身高迎接新生活。陪伴在身边的是母亲,是家人。

她残缺的肢体像一道刺目的电光,让人不忍多看一眼;但她的故事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当她张开双臂在水中遨游时,她就是最美丽的天使。

体育名人的成功故事篇3

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西甲第17轮巴列卡诺坐镇主场迎战马德里竞技的比赛中,张呈栋在第81分钟替补登场,成为了首位在西甲比赛中登场亮相的中国球员。虽然这场值得铭记的比赛巴列卡诺最终以0-2告负,但在2016年1月7日西班牙国王杯1/8决赛首回合中,张呈栋表现抢眼,不仅帮助球队取得关键进球,还硬抗死守托雷斯、多次精彩解围,可谓是复仇马竞。张呈栋虽然无缘国王杯第二回合比赛大名单,但他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为自己、为中国取得了许多进步,张呈栋已经成为中国留洋球员新的旗帜。

整理了一下张呈栋在西甲的经历,看看这位留洋中国球员的故事:

一步一脚印,半年时间填补中国足坛多项空白

2015年7月,在钱宝网的成功运作下,张呈栋正式加盟西甲“小巴萨”巴列卡诺,张呈栋成为中国登陆西甲第一人;2015年12月3日,在国王杯1/16巴列卡诺对战赫塔菲的比赛中,张呈栋首发出战,成为第一位代表西甲球队出战正式比赛的中国人、第一位参加国王杯比赛的中国人;2015年12月31日,西甲第17轮巴列卡诺对阵马竞,张呈栋第81分钟替补登场完成西甲首秀,成为第一位在西甲比赛中登场亮相的中国球员,亦结束了长达1713天中国球员没有在五大联赛中出场纪录的尴尬历史。

从中国登陆西甲第一人到中国西甲联赛登场第一人,在字面上看似乎变化不大,但是事实上,这其中的意义却大不一样,张呈栋也为此付出了许多。近年来中国球员在海外的表现持续走低,2011年4月23日蒿俊闵在代表沙尔克04打了最后一场比赛后,中国球员则绝迹欧洲五大联赛,再没有中国球员进入到欧洲顶级联赛中。

此外,很大一部分留洋球员实际上很难获得正式的出场机会,最终草草结束合约无功而返,因此对嘟嘟签约巴列卡诺、登陆西甲,一些人并不看好,认为不过是赞助商的一次简单炒作罢了。但是在嘟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信念坚守下,在钱宝网一如既往的声援和钱宝网在西班牙的顾问团队支持下,张呈栋做到了突破渴望、创造历史,“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的就是他。

以实力赢得多方认可,真正的英雄并不孤独

2015年9月21日西甲联赛第四轮,巴列卡诺客场挑战拉斯帕尔马斯,张呈栋首次进入比赛大名单,那个夜晚,让无数中国球迷振奋,让无数国人翘首企盼。在其后的几轮比赛中,张呈栋又连续入选大名单,却始终没能上场。然而即使如此,张呈栋“英雄之路”的坚守也并不孤独,在国内一直支持着嘟嘟的球迷朋友、媒体朋友们,以及一直坚信、力挺嘟嘟的钱宝网,依旧为嘟嘟加油喝彩,关注他的每一次进步,期待他的每一次亮相。

然而作为一名真正的英雄,更重要的是去征服更多的人。巴列卡诺主帅帕科•赫梅斯在刚签下张呈栋时,曾直言不讳地宣称“不喜欢这笔签约”,但是嘟嘟的刻苦训练、一丝不苟和勇于表现的态度和精神,让这位极具个性的主帅也被慢慢征服,帕科•赫梅斯曾在赛后表示:“张呈栋的表现让我感到吃惊,他在本场比赛中表现很出色。”他认为这位亚洲球员的表现几近完美,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

而更多的主流西媒也开始给予张呈栋极高的关注度,《马卡报》、《阿斯报》、《世界体育报》纷纷报道张呈栋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这甚至使得张呈栋拥有了不少外国球迷,在国王杯巴列卡诺对阵赫塔菲的比赛中,张呈栋用自己的精彩表现,至少赢得了4次巴列卡斯主场球迷的热烈掌声。

而对于张呈栋本身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留洋,2009年他曾签约葡乙球队马拉夫,并成为首位在葡超联赛中亮相的中国球员,而此番留洋西甲可以说一直也是张呈栋的梦想。相比于另外一些留洋的中国球员来说,张呈栋在语言、生活以及身体素质上来说,可能更具优势,而巴列卡诺作为一支西甲中流队伍,也将给张呈栋的出场提供更多可能。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张呈栋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为自己、为中国取得了许多进步,张呈栋已经成为中国留洋球员新的旗帜。

猜你喜欢:

1.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

2.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3. 励志突破自我的经典名人例子

4. 体育运动员励志故事

5. 关于励志奋斗的真实名人故事

6. 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

7. 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