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爱护书籍的小故事(爱护书籍的小报)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7 21:3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有关读书爱护书籍的凄美故事

3. 读书人爱书

在《还书的苦涩》一文,我为李教授夺人心爱、反客为主的借书行为,做了不少辩护。那些辩辞,主要是出于理解知识分子思书如渴、异书急读的心情,体谅“君子固穷”的物质生活境况,而讲的一面之理。这对于劳资费时的张教授来说,显然太不公平了。尤其是李教授在借得的书上恣意批注圈画,以至于最后要求书的主人尽快归还给他,莫说张教授不能容忍,无论换了谁,也难以忍受李教授的这般无理。说一句损他的话,李教授真有点“久霸为业”的恶少习气。或文雅一些说,他身上所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劣根性也太不像样子,太不遵守读书人爱书的道德了。

暂且不说张教授比李教授更窝屈,更急切地要读自己花钱买来还没来得及浏览的那一本书,只从爱惜书籍的角度来说,李教授的行为就是标准的损人利己,是极端自私的读书表现。

一般地说,爱书包括着两层意思:爱读书和精心保护物质形态的书籍。读书人大都珍惜并注意保藏属于自己的书籍,不容许有人去损坏它们。北宋时期,大学问家司马光针对爱护和保护书籍,说过一段极其精细的话。他教育儿子司马康说,商人收藏钱财,读书人收藏书籍,都要懂得怎样爱惜它。老夫子介绍他的做法是,每逢盛夏的三伏天,一直到九九重阳节的这段日子里,一看到天气晴好,就要在阳光下摆放好桌子,将他的藏书在桌子上摆放好,让阳光照射。所以,天长日久,书籍始终是这样的完好。每逢要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先将桌子清理整洁,再铺上桌布,然后才打开书本去读。如果是站着或走动着读书,就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垫在书的下面,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握着书本。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担心手上的汗渍污垢会沾到书上去,二来怕手把书给碰坏了。每看完一页,就用右手的大拇指衬着书页合上,再用食指拈起书页翻过去,这样才不会把书纸揉坏。说罢他的做法,司马光又批评儿子,我常见你们用手指直接抓起书页,实在让我心疼。现在,佛家和道家都知道保护他们的典籍,难道我们儒家反倒不如他们吗?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今天说的这些话,一定要珍惜这些宝贵的书籍。

司马光不愧为一位大写的读书人,他教育儿子的这番话,简直就是一篇有理有节、层次分明、真切动人的爱护书籍论说文。他首先从普遍的道理(珍爱财物)来说明爱护书籍的必要性,接着详细介绍自己爱护书籍的具体方法,以至在读书的过程中如何做。他强调读书要在内心里敬重书籍,用“不敢”的敬畏心理制约自己的翻书随意,用“担心”、“害怕”的理智预防,落实不损坏书籍的计划目标。最后,又用与宗教相对比的方法,将爱护书籍的理论提升到社会政治的高度。这样的批评教育既有的放矢,又居高临下地大获全胜,闻听者自不敢犯犟,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也不得不恭敬听命。更重要的是他有榜样放在那里,千秋万代磨不去其灿烂光辉。据史书记载,司马光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独乐园”,以表明他在这里度过了其最快乐的时光。“独乐园”藏书1万多册,他昼夜披检,夙兴夜寐,几十年过去了,那些书籍仍然像新书一样完好无损。

历史上世代读书的人家,被誉为“书香门第”。这“书香”的词义,并不是用以炫耀读书尊贵的内容素养所指,原本就是读书人保护书籍的一种科学方法。为了不使书籍遭受蛀虫的破坏,古时候的人们,在书中放进去一种名叫“芸香草”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散发有香味,“书香”就成为后来读书家风的美丽代称。从表面来看,爱惜图书是珍爱物质财产的表现,保护完整的典籍以便进一步让更多的人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钱财。更深入的含义,则是读书人尊敬书本中记载的知识内容,敬重前辈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价值远远超出物质金钱的意义。

时至今日,众多的读书人继承了这一美好的历史传统,都有珍爱书籍的良好习惯。购买书的时候,除了挑选内容上特别喜爱的品种以外,还要精心挑选没有任何缺陷的整洁本子。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我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再适销的品种,如果是单本书,就不好卖,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复本放在一起供挑选,尽管挑选的结果没什么两样。书的顾客追求的是整齐干净,这种“洁癖”的购书习惯,显然是对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美好追求。买回到家后,许多人还要在出版设计的层层包装之外,再包裹一层封面,以便经久而面容如故。还有的是在扉页的恰当位置,精心地亲笔题写购书纪念文字,配上具有个性特征的藏书图章。于是,在古旧书市出现有“物以人传”的旧书价值,同一品种的书因购买使用者而价值差别悬殊。阅读书的时候,将更加小心,决不在书的页面上留下污痕。我向别人借书的时候,凡是看到一本干净整洁的书,总会对这本书的主人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拿回家阅读,决不会信手翻阅,不敢以“折角”作下次接续的标志,更不敢在书的页面上圈点乱画。这样的爱书自觉,如同没有讲究环境卫生人走入了到处光洁的大厅,不得不在这个特殊的境地,自我约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不良习惯。

我想起了少年时期,常见一些朋友在他的书本扉页写着一首打油诗:“借书看罢要归还,再次借书不作难。若学刘备借荆州,想来再借难上难!”看着这样严谨防范的诗句,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暗自嘲笑书的主人,认为他太小气,太不相信人了。后来慢慢懂了,这其实是非常可爱,非常宝贵的爱书心情写照。倒是那些随便抛散自己的藏书,什么人拿去读都无所谓,不注意认真收回来的人们,应该好好反省:你是否认真读过它吗?这些书对你有用吗?

写到这里,很容易与张教授的伤心乃至愤怒心情沟通了。借别人的书来读不仅很正常,而且是在充分发挥书的利用率的积极表现;但在不属于自己私有财物的书上乱写乱画,甚至在公共图书馆的书刊报纸上“择其所爱”“开天窗”,怎能不激起人们的愤恨呢?

行为习惯教育:爱护图书的儿童故事有哪些?

《小熊布迪系列》(全6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45元/套

适合年龄:0~4岁

精彩点评:这是一套孩子看了好玩、父母看了学招的趣味教育童书。书里主要讲了两个小家伙的故事,一个是小熊布迪,另一个是鼹鼠莫迪。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趣事、尴尬事、麻烦事和苦恼事,比如:努力地哄自己睡觉,坚决不洗头,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却懒得收拾等等。

受益无穷:孩子们会受到触动,由此渐渐地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懂得和朋友分享以及养成生活好习惯等等。

《小白系列绘本》 (全10册)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60元/套

适合年龄:0~6岁

精彩点评:小白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形象,在欧洲极受孩子们的喜爱。10个颇具生活性的小故事,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尿床、交往、想妈妈……

受益无穷:这些故事里提供给了爸爸和妈妈们另一个视角,让他们更智慧和从容地面对孩子那些特别该理解的童年的懵懂和尴尬,去欣赏那珍贵的天真

名人爱书故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不见新郎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1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五十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终于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小时候学习非常勤奋,但是字写的很差。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鲁迅的小故事2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山海经》。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小故事3

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鲁迅的小故事4

有一天,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了。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

可始终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场景来。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王鹤照对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天宝在哪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边倾听,一边记录,在此基础上终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今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正传》的精妙时,你可知道鲁迅曾经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

鲁迅的小故事5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

鲁迅的小故事6

爱尔兰作家布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五部小说,三本诗集,从而成为爱尔兰最有名的诗人和小说家。这个一降生就全身不能动,只能用左脚趾打字的残疾人,创造了意志战胜病残的又一个奇迹。

布朗出生在都柏林一个贫苦人家里。一出生就患了严重的大脑瘫痪症。到五岁时,他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头部、身体和四肢都不能自由活动。他父母见此十分着急,到处求医,都无济于事。就在布朗五岁那年,一天,他看见妹妹正在用粉笔写字,他忽然使劲地伸出左脚,

将他妹妹手中的粉笔夹过去,在地上勾画起来。

就这样,小布朗以聪明的才智,以他的身残志不残、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功地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并开始写作诗文。

一九五四年,布朗二十一岁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后来他又出版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在这部小说中,他以真挚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动人的故事和诗一般的语言震动了读者和文学界。不久,这本小说成为国际畅销书,还被摄制成电影。 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鲁迅的.小故事7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面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鲁迅童年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8

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第4~15段下面写了萧红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第1次做客主要写作者到鲁迅家去的时候,鲁迅先生幽默地打招呼,和客人开玩笑。这说明作者的到来是受欢迎的。鲁迅正在工作,客人一来,他马上站起来打招呼,说明鲁迅对待来访的年轻人很热情,很平易近人。第2次做客写的是在梅雨季节,遇到难得的晴天,作者高兴地跑到鲁迅先生家中抒发自己愉快的心情,得到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深切理解。到鲁迅家做客,写的是极小的事,甚至还算不上故事,只是一些记忆的片断,但是却生动地反映出鲁迅先生的随和、亲切,带着些许幽默、平易近人和对于青年人的理解。读青年人的来信是文章讲的第二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鲁迅的小故事9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习。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鲁迅的小故事10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鲁迅的小故事11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十三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馒头沾墨汁吃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12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有一次上学迟到,结果被老师处罚了。知耻而后勇,他感到很惭愧,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应该是表示强调的意思,怕自己还迟到吧。另外,现在像鲁迅先生小时候这样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还是那句话,知耻而后勇。可是现在的孩子,别说孩子了,成人能做到这句话的又有几个呢?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名人爱护书籍的小故事有哪些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

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

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

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

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

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

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

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

,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王亚

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

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

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

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

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

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

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

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

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

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

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3.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

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

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

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

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

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

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

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

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

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

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

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

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

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

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

,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

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

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

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

,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

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

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

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

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

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

,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

、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

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

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

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

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

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

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

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

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

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

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

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

地拍水。

7.张曜拜妻为师:清代咸丰年间有

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

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

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

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

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

,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

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

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

,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

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

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

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

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

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

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

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

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

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

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

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

。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

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

,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

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

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

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

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

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

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

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

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

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

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

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

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

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

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

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

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

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

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

话。

10.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

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

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

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

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

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

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

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

了一番霸业。

11.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

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

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

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

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

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

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

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

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

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

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

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

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2.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

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

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

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

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

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

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

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

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

,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

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

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

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

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

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

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

工作。

13.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

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

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

》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

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

诗人。

鲁迅爱书的故事

1.鲁迅虽然清贫,但他有高尚的品质 ,爱书如命。

2.我是每天早上读课文。

3.鲁迅虽然清贫,但他有高尚的品质,爱书如命。爱护书籍,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他每天都在读书。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书籍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坏损。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用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

文章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童年时非常爱看书、爱买书、爱护书这三件事。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