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爱国文天祥故事500字作文(文天祥的爱国故事600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7 20:5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以文天祥为话题 作文600字 有关于 他爱国忧民的

文天祥——这个响彻近八百年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一直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有为青年,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迎难而上,共赴国难。"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就是文天祥,兵败被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黎民百姓,他深知,达子好血性好滥杀无故,可是他再也无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只有用笔墨写出他的忧心如焚的忧国忧民之心情!我们中华民族需要一种有血性的民族精神,文天祥就是这种精神的最杰出代表,他的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对策集英殿,一举考中状元,这时的宋朝进入到一个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权奸把持朝政,文天祥改革政治,改革军事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多次被贬迁和罢黜,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变。他在地方任职上进行改革实践,尽力医治战争创伤,关心人民疾苦,让人民休养生息,受到人民衷心爱戴。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该是一个民生问题的关注者。那些不关心民众疾苦、不忧民所忧、喜民所喜,不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的人,即使自我标榜多么“爱国”,其实是冒牌假货。这种人,一旦获得功名仕禄,往往只为一己之私利巧取豪夺,扰民害民,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最终必将被人民所唾弃。

文天祥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他从“法天不息”的哲学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图治的主张;在元军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他坚决反对退让投降,并积极募兵、亲临前线指挥抗战;在抗元失败、身陷囹圄后,不屈不降,以身殉国。他的这些爱国表现,源于他始终如一的爱民忧民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中的重要内容。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在未仕之前,便立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状元及第时,又道出了“须使生民见泰通”的主张;入仕在位,想到的是“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已累”;罢官归隐,则大声疾呼:“民食关系,苟可通融兼爱”;他看到被元军屠城后,“鸠居无鹊在”,“杀戮无遗种”的惨状,仰天长叹:“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他看到战场“死者乱如麻”,田园“荒草青漫漫”,不光是南方人民,也包括北方人民因元军的不义战争带来的凄惨景象,心急如焚,忧虑“纷纷干戈何时毕”;即使被囚燕狱,饱受折磨,他也时刻不忘人民的痛苦。至元十八年(1281)五月十七日,这是文天祥被囚的第3年,当夜大雨倾盆,牢房遭水浸,自己身在困境,想到的却是“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民者,国之基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古哲先贤都把民生问题看成与国家共存亡的首要问题,这一点,已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史中一次次得到验证。这自然对文天祥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与他的个人经历也不无关系。文天祥入仕之前的23年都是在故乡吉州生活的;入仕以后,又累次遭贬回归故里,先后6年有余。长期生活在底层,使他有许多机会接触人民群众,对民众忧乐,耳濡目染,心同身受。在《御试对策》中,他用了大量篇幅论及民生民困问题,这些素材或得之于求学时同师友的讨论,或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便能极有胆识地在对策中提出解民困的办法,由衷规劝皇帝“持不息之心,急求所以安民之道”。后采,无论任职朝廷还是贬迁地方,他总不忘访民问苦。比如知瑞州府时,看到郡治“兵火后”满目疮痍,郡兵又骄横无忌,鱼肉百姓,于是首先惩办了害民的劣徒,对民众采取宽惠政策,又创设便民库,支持民众发展生产。因他“遗爱在民”,百姓也对他“久益不忘”。又如知宁国府期间,看到“府极凋敝”,过去“税务无所取办,则椎剥为民害”。他一方面奏罢此法,一方面“别取郡计以补课额”。在宁国府任职仅一个月,即将离任时,还特别召集农民父老,发表《劝农文》,鼓励民众勤耕作、行孝悌、守法纪,以求社会安定。

体察民情,了解民苦,这只是关心民生的第一步,关键在如何尽职尽责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在封建社会里,皇权统治一切,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民众疾苦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然而就局部而言,一些有民本思想、较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相应的策略,推行能为民众接受、缓解社会矛盾的政策。文天祥正是这样做的。他两度出任提刑,大力平反冤案,疏决滞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有职有权时,他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被罢黜丢官后,他仍能急民所急,为民请命,为—般官吏所不及。咸淳八年(1272),庐陵县大旱,早稻收获不过二三成,晚稻只有五成,“民食十减七八”。罢官蛰居故里已有2年的文天祥;看见大多数农家缺粮,甚至有钱都无处籴粮,十分着急,便用过去的同僚关系,在赣州和吉州知州间疏通,并请他们榜示境内,允许吉州民众去丰收的赣州大量收籴低价的粮食,度过饥荒。他在给知吉州江万顷的信中说,“民食关系,苟可通融”,认为这是“救民水火”的善举。

一个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文天祥深知官民关系有如舟水关系,他心系民苦,为民请命,一心想为民带来福祉,为国家带来安定。当国家面临危难,他在赣州举起抗元义旗,组织抗元队伍,—呼百应,人民群众很快聚集在他的麾下。这支义军,既有最基层广大的民众,也有地方豪达,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少数民族兄弟。他们固然也是因民族危亡而奋起抗争,但文天祥勤政爱民、深得民心的德政、毁家纾难的爰国精神也有很强的感召力。文天祥真正做到了“公尔忘私,国尔忘家”,人民群众怎么不对他“素服威信”?

同古代许多志士仁人一样,文天祥不可能不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然而,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关注民生,寻求救民解民主道,为民鼓呼,身体力行地为民办事,努力实践他的爱国救民的政治理想,确实难能可贵。今天,他的民本的思想和为民爱民行为,对我们仍大有教益。

文天祥大节凛然,照耀古今。在文学上尤其是诗歌创作上,他振起南宋一代诗风,一扫懦弱文人颓废的弊病。他抗战以来的诗作,是用救国救民的心血和泪水铸成的。文天祥就义七百多年来,他的精神品格情操气节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各族人民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兴华夏正气,长爱国之志,当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危害之时,他的精神便成了亿万民众手中的锐利武器,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作为一个历史杰出人物,以他的浩然正气教育数十代人,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现在我国人民正豪情满怀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迈进。

根据文天祥的爱国故事写一篇作文~~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翌年(宝佑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次年,任左丞相(右相是长江防卫使赖旦臣,督导襄阳作战),赴元营谈判,不意被伯颜拘留,押解北方。后于镇江脱险。力图恢复,转战东南。但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为此屡遭猜疑戒备,不得不颠沛流离至温州。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逃去,后人即以《三山国王庙》祀拜这三座山神保护忠义;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造午饭时炊烟引来元军发现兵败被俘。张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作《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

元世祖忽必烈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允给文“原相位复职,甚可代忽必烈统治中国”最优惠条件招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押赴刑场,文天祥向南方跪拜,从容就死,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在狱中所题《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唱。

为了纪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关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后成立文天祥纪念馆。

而香港新界新田及大埔泰亨乡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源自江西吉安,他们的先祖文天瑞是文天祥之堂弟,于宋末避元兵祸入居东莞,故此文族子弟,在分别在新田及泰亨祠堂村兴建文天祥纪念公园及文山公园,并文天祥像及《正气歌》的碑刻。

我从文天祥身上学到了爱国600字作文

文天祥是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英雄,他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祖国,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爱国事迹很多,下面我就讲几个给你们听听吧!

有一次,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部崩溃,文天祥立即那家资来充军资,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余的义军,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抵挡不住,这场仗被元军打败了。次年正月,元军攻打来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军的大营里,就被他们捉住了。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颜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福州。由于文天祥一心为国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处死了。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回忆了文天祥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震撼了:文天祥被关在牢里,可是恶劣的环境只能摧残他的肉体,却不能摧垮他爱国的坚定信念。在心狠手辣的敌人面前,他英勇不屈;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他始终不为其所动,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宁可为祖国牺牲生命,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表白、用自己的铁骨向世人证明、用自己的精神向世人宣告:宁可亡己不可亡国,国家不会亡!

英雄文天祥虽然永远地走了,但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一颗爱国心永远照耀在祖国大地,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我要时刻铭记着生我养我的祖国!我会永远像爱母亲一样爱我的祖国!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