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诸葛亮学成出师的故事道理(诸葛亮成才成学的条件)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7 12:03 来源:淘名人 阅读: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中诸葛亮的道理是什么?

诸葛亮在水镜山庄学习,一天老师家的鱼不知被谁吃了。老师很生气问“谁吃的?”没人回答。诸葛亮突然跳起来说“坏了,我在那条鱼里放了耗子药,大家千万别吃。”只见一个学生脸色大变“师傅是我吃的!救救我吧。”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诸葛亮小时候,由父亲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出了一个哑题: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

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生坐在蒲团上说:“我出的第二个题目是,要你想办法使我离开这座位。”诸葛亮走到墙角,顺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

先生连忙起来阻止说:“不要捅漏了房子!”

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

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水镜先生哈哈大笑,说:“好聪明的孩子,我收下你啦!”

三年后的一天早上,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水镜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诸葛亮,早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气。

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使几个弟子,硬把他赶了庄去。

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上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诸葛亮从师的故事

传说诸葛亮小时候是水镜先生的弟子。

先生隐居在襄阳城南水镜庄,院里喂了一只花颈公鸡。

这只公鸡每天晌午总要叫三声,水镜先生一听鸡叫就下课。

诸葛亮听先生讲学入了迷,_到鸡叫就打心眼里厌烦。

于是,他在裤子上缝上一个小口袋,每天装上几把米,看到那只公鸡要叫时,就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米,等鸡把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唤时,下课已经晚了一个时辰。

水镜先生知道了这个顽童竟敢捉弄师长,便把他送回家了。

诸葛亮走了几天,师娘给他讲情:“小诸葛亮喂鸡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次吧!”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但是收还是退,还要看看他的品行如何,就派了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书童回来向水镜先生讲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冬天怕冷,诸葛亮上山割来水晶草铺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暖一会儿,再让母亲安睡。

二是诸葛亮家离水井边隔两畦菜地,他人小个头矮,挑水时生怕水桶碰着人家的蔬菜,每次挑水都多走许多路,绕过山脚边再往回拐。

三是诸葛亮曾经到附近向一个青年人请教,后来,虽然他的学问超过了这个青年人,但仍虚心待人。

水镜先生听罢这三件事,点头说:“小诸葛亮日后必成俊杰!”当下就催书童带路,亲自到隆中接诸葛亮回来。

水镜先生看到诸葛亮品德优良,就将平生的本事全都传授给了他,使他成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来源:小读者之友 (2020年11期)

出师表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1、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2、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3、整体感知:

4、本文言辞恳切,将军国大事、执政原则都非常清晰地表述出来,可以说是手把手地在教小皇帝。但是通篇都在说自己要报先帝知遇之恩,众将士也是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似乎忽略了小皇帝的个人感受。如果他所用的人都只是冲着自己老爸的面子给自己干活,并不怎么真心服自己,估计他干起来也不会怎么乐意。虽然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社会总是要推崇下先帝,但也不能这么干啊,再怎么孝顺,也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康熙、雍正、乾隆莫不如是,并不是一定要用先帝的臣子才能保证国家兴旺、政治稳定。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或许正是诸葛亮对人才梯队建设的忽视,导致了三国后期蜀国再无杰出之士可用。

5、另外,本文中似乎只是泛泛地进行告诫小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政策,更没有告诉小皇帝如何自己去发现人才,只是说“看看,这几个人都是先帝给你选的,你要听他们的话哦”。这就略显扯淡了,不谈人才的标准,这就导致,小皇帝若非天赋异禀,不懂潜规则的话,将永远无法自己发现真正需要的人才。

6、综合来看,这个真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了。

《出师表》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在人际交往中,要选择君子,远离小人。

读完《诸葛亮从师》,你体会到什么?

"诸葛亮从师"有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一听这句名言,自然而然我们就会联想到诸葛亮。说起诸葛亮,我们并不陌生。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无一不显示他的聪明才智。

可今天,我才明白,诸葛亮之所以闻名,并不只因为这些。诸葛亮自幼丧父,27岁出山辅佐刘备。 20余年来,他奉命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真乃非常人也。从这里,我便一改从前对诸葛亮只是个懦弱书生的形象,真正领略到了他的坚韧和对主人的忠诚。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可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却累得诸葛亮最终不能实现帮助汉室恢复江山的愿望。诸葛亮屡屡出征,最终病死在五丈原。 我看到这里,也落下了真诚的泪。不只因为阿斗的无为,更为诸葛亮那一份尽心尽力所感动。

我无法成为诸葛亮那样伟大的人,可是,他的精神却是值得我学习的。做人应当和他那样,不轻易背弃他人,一旦认定,就要努力去做。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为祖国统一尽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和平的今天,我或许无法和诸葛亮那样做一个伟大的军师。

但我会好好学习,向他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投身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做一个有用的人。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