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民国时期青海著名人物(民国时期的青海)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7 03:36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如何评价“青海王”马步芳?

说到青海王马步芳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反正我就是觉得这个人厉害不要不要的,他被誉为是青海王也不是不无道理的,那么对于马步芳这个人我们要怎么去评价他呢?他又是一位什么的人,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自清朝末年开始,马步芳家族的先辈们就霸占西北,成为天高皇帝远的西北王。到了民国时期,狡猾的马步芳后来者居上,靠着马家军独占青海,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海王。

西北诸马,虽然平日里也有争斗,但他们的地盘意识非常强烈,一旦发现有外来势力打算向西北发展,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抗敌。而马家军素来彪悍、残忍,因此,长期以来,不管是与之临近的山西王阎锡山,还是后来的蒋介石,都没能让自己的势力进入西北,只能依靠马步芳家族的统治。

1936年,红军三个方面军的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后,为了打通西北通道,与苏联取得联系,中央派出两万多人的红军队伍西征,史称西路军。

马步芳等西北军阀以为红军要抢他们的地盘,因此联合起来夹击西路军。西路军人生地不熟,面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彪悍残忍的马家军,难以抵抗,几乎全军覆没。

这笔血债,终于在解放战争时得以血偿。当时,中央下令,对于马家军,不接受投降,务必全歼。最终,马家军被西北军全歼。

除了为人残忍,制造血债外,马步芳这个人的私德也十分卑劣,甚至可以说是变态。他有一句无耻的名言:除了生我者和我生者,无不可奸。

马步芳的七姨太叫马月兰,马月兰的父亲叫马步隆。而马步隆是马步芳的堂弟。也就是说,七姨太马月兰是马步芳的侄女。

他甚至连自己的外孙女都不放过,不但霸占了她,还让她生下了一个男孩。生下后,又立即把孩子掐死了。

除此之外,什么嫂子、弟妹,以及部下们的妻女,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后来,马步芳客死异国他乡。

青海未解放之前,是谁统治青海长达40年之久

马步芳,回族人,1903年生于甘肃河州临夏县,其父马麒为清末地方军阀,1912年取得青海军政大权,从此形成“青马”军阀体系,统治青海长达40年。

青海省的革命人物是

丁耀奎、吴钧签名“公车上书

蔡占珽、蔡廷基参加“保国会”

杨希尧(1885-1971),字子高,循化积石镇人。幼时在本县就读私塾,15岁时转到兰州学堂学习,1909年进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1916年返回兰州。

杨希尧在北京读书期间,正值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十分高涨,虽然经过戊戌变法失败,但从朝野改良的思潮仍然活跃。尤其是在京各类学堂读书的学子,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情况。杨希尧一到北京就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革命活动。

1916年,杨希尧返回兰州后,先后担任甘肃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师,开授“法学通论”、“商法概论”、“工业政策”、“民法物权”等课程。他不仅教授学生民主思想、而且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特别甘肃省在民国帽子下仍然是满清帝制体制的状况,他主动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地下革命组织,并于1914年积极反对甘肃督军张广建倒行逆施,反对民主的活动,行动失败后他被军阀通缉,连夜逃亡,避居于青海黄南和海南牧区。在牧区,他深入帐房羊场,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了《青海风土记》,1920年代曾在报刊登载并出版发行。直到1921年后返回西宁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西宁县县长、青海省政府处长、县长、教育厅长等职。

邓宗(1882-1955),字绍元,号翰清,别号汉卿。循化厅禀生。在县读私塾,入甘肃兰州文高等学堂学习,1907年入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1911年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在京师大学堂毕业时将给举人资格。但他思想开放、意识超前,在学堂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返回兰州后,积极奔走革命,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被推为甘肃省临时议会议员。期间,他主动筹备国民党甘肃省支部,并担任主任干事,不断推行共和民主体制。

邓宗在从事革命宣传的同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任过甘肃优级师范学校教习,省立师范学校校长,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长,省教育会会长等职。从20年代起,邓宗在兰州和全省推行国语教育,并创办了第一所国语学校,提倡国语教育,受到国语大师黎锦熙等专家的高度评价。邓宗还在学校他极力宣传三民主义,为推动共和和民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0年后,邓宗隐居兰州下沟亦园。

焦桐琴(1886-1920),字友邕,乐都县人。1902年,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兰州和四川结识了一些有维新思想的先进人士,对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不久,他参加了同盟会。1909年,他被保荐到保定陆军学堂学习。1912年毕业回川,因甘肃闭塞,革命落后。便与其他同学返回兰州,密谋二次革命。焦桐琴等策划炸毁保皇倾向明显的甘肃督军赵惟熙及总督府,但由于有人告密被赵维熙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焦桐琴等在国民党人师世昌的支持下,进行护法斗争。他们选择在临洮新军中首先起事,并击毙了团长刘忠荩,但由于未充分动员士兵参加,焦桐琴被追捕而逃亡四川。在四川新军担任营副,后来在与军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曾国佐(1890-1945),字伯勋,互助人。17岁入甘肃武备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维新和反清思想,积极参加了兰州的革命活动。后荐入保定陆军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马鸿宾、冯玉祥部任营长、旅参谋长等职。1930年任宋哲元部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国佐先后担任旅长、副师长等职,并在河北铁门关、喜峰口、卢沟桥、大名等地率领战士,坚持一线抗日,奋勇杀敌,几次负伤。1943年后,到马鸿宾部任少将参谋长等职。1945年病逝。

孟慧(1888-1925),字智生。循化人。毕业于甘肃省高等小学堂。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兰州加入同盟会。与兰州名士水梓、张维、牛载坤等人创办同盟会甘肃省支部,他们积极宣传同盟会,宣传三民主义、发展会员成为甘肃政坛名士。孟慧同年还创办了同盟会革命报《大河报》,任副总编辑。在《大河报》上发表了许多宣传辛亥革命、鼓吹三民主义的文章。后革命派失利,大河报被反动派封锁。孟慧意识到革命需要宣传,但更需要以经济实力来支持。于是他返乡经营"福如海"商行,走以实业救国之道。之后他又在兰州开办经营煤厂、铁厂、光明火柴厂等经济实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利用获利的资金,投资兴办教育,同时在家乡修桥补路,作了很多的公益事业,受到公众赞誉。但他不幸早逝,年仅37岁。

罗凤林(1885-1957)字竹亭,循化人。1906年,20岁的罗凤林被马麒(时任循化营参将)选派到甘肃武备学堂。二年后,他与弟弟罗凤翔等人选入湖北武备学堂,在学习军事的同时,罗凤林等接受了同盟会的思想,参加了同盟会。10月10日,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时,他参加了攻打清军的行动,16日,他被派往西安,参加西安的武装起义。但他们于22日赶到西安时,西安已被义军掌控,于是,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甘肃河州人徐让的带领下,返回兰州,从事陇上革命活动。途中被捕,险遭杀害,后在友人保释下获救。在兰州,罗凤林先后参加了反对赵惟熙、张炳华、张广建的活动后,因张广建开始捕拿革命人士,他于1913年底返回西宁,他在西宁西大街开设冰鉴照相馆。1916年,周希武等奉命勘测玉树边界,他随队南下玉树,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图片。之后罗凤林在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工作,先后又在新编第9师任参谋,第一百师任电台台长,循化县政府承审员、教育局局长,民国24年任都兰县县长。

张昌荣(1879-1963)字世丞,西宁人。幼读私塾,年轻时入伍,在西宁镇左营。光绪30年,被选甘肃武备学堂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二年后再次选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专习步兵科,并在天津小站冯国璋营中实习。1910年返回兰州,先在督府谋事,一年后到督府参谋处,督练甘肃新军。武昌起义不久,陕西新军哥老会和同盟会联合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反清第一枪。由于张昌荣接受了革命思想,在军队中宣传革命思想,时任陕甘总督的长庚欲捕杀张昌荣等,张昌荣便匿居兰州下水巷,以避风头。稍后南北和议成功,甘军从前线撤回,张昌荣便活动于马安良和甘肃临时议会间。期间与任巡防营中路马队管带李乃棻相识,遂成好友,并任马麒军队的教官,成为马家军重要参谋。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